自開播以來,《三十而已》的相關話題已經上了超過150次熱搜,成為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熱劇。從包包決定拍照C位的太太圈,到各式渣男討論,再到林有有式「小三」的全民吐槽,《三十而已》的每一次高潮都踩在了觀眾的痛點與爽點上。
《三十而已》展現了三位即將三十歲的女性的故事:全職太太顧佳、「滬漂」王漫妮以及已婚卻未「斷奶」的本地姑娘鍾曉芹。她們各有代表性,不是扁平的「傻白甜」,也不是脫離現實的「美強慘」,而是更為多元真實的女性形象,最大限度地觸及各個階層和生活狀態的人,讓「痛」和「爽」呈現出多維度的層次。
痛點來自真實。真實,並非完全複製我們周遭的生活,而是呈現能夠產生共鳴的動人細節。作為櫃姐的王漫妮,為了讓客戶搶到新款包包,會用蔥油餅賄賂保安搞好關係;為了避免上廁所錯過客人,上班時一口水不敢喝,硬是憋出腎炎,深夜一個人打點滴;聽到客戶被白手起家的老公拋棄的經歷,王漫妮雖然心疼,但在對方刷卡時還是咽下了聖母心的勸慰。王漫妮身上帶著無數漂泊的年輕人的影子,為了生存奮力前行。
這些從現實世界流淌進情節的細節,讓屏幕外的觀眾感同身受。為了增強真實感,每集片尾還創新性地增加了一系列看似獨立的短片。短片裡天橋底下賣蔥油餅的外來小家庭,是大城市中不易被察覺的存在,看似渺小,卻和劇中主角,甚至你我都有過不經意的交集。《三十而已》的成功,就在於利用真實感的細節精準覆蓋,讓很多女性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投影。
痛點之外,該劇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顧佳線所帶來的爽點。不同於刻板印象裡的黃臉婆,全職太太顧佳外能輔助丈夫事業,內能料理家庭,舉止得體,事事周全,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憑智慧躋身上流社會、怒髮衝冠手撕霸凌家長等情節,讓顧佳成為全劇最受矚目的角色。然而,在以「爽」拋出話題成功俘獲觀眾眼球之後,劇情卻回歸常規電視劇的套路,沒有對現代女性的困境進行更為深入的討論,甚至將三位女性角色遇到的問題都歸結為男性帶來的情感矛盾。開篇現代女性的獨立人格魅力,因為前後矛盾的人設消散殆盡。
為「爽」而「爽」的劇情不可避免產生推動劇情的「工具人」,不管是破壞顧佳許幻山婚姻的「小三」林有有,還是調劑鍾曉芹離婚生活的男版「綠茶」鍾曉陽,雖然的確成功挑動了觀眾情緒,但同時也讓該劇最初鋪設的真實感大大削弱。不少網友評論他們「惹人煩的程度遞增,人物的合理性遞減」。該劇在豆瓣最初評分7.9分,最高曾攀升至8.2分,但因一路坍塌的情節最終收穫6.9分的成績,虎頭蛇尾,實屬可惜。
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後有《三十而已》,「30歲女性」成為今年頗受關注的社會議題。該劇將長期以來附加在女性身上的年齡焦慮作為切入點,為女性故事撕開了現實主義的口子。然而,展現焦慮和販賣焦慮只有一線之隔,好的女性故事,不該止於製造爽點,而更應深挖痛點,傳達她們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