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市鎮:打造助農增收優勢產業 引領村民奔「錢」程

2020-12-24 湖南24小時

紅網藍山縣分站8月11日訊(通訊員 歐陽世)楠市鎮結合產業扶貧,按照「一村一品、一地一業」的思路,在「小籽花生」上大做文章,通過政策支持、技術支持、能人帶動等一系列措施,打造助農增收的優勢產業,引領村民奔「錢」程。

立秋前後,正是花生成熟採收之時。在楠市鎮上下村的花生種植基地裡,只見一臺花生收穫機在地裡來回穿梭進行起壟作業,所過之處花生被連根拔起,整齊的鋪放在地面上,一旁的村民們則忙著將剛從地裡拔出來的花生進行集中機械化摘果。

為了提高花生產量,種植戶朱軍旺引進了減施肥料增效技術,實行機械起壟,並施用石灰、鈣、鎂、磷平衡土地的酸鹼度。同時,他還邀請了專家以「田間課堂」的形式傳授技術,現在不僅每一畝土地節約了8斤花生種子,而且每畝增產在50%以上。

為了鼓勵貧困戶勤勞致富,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種植戶朱軍旺優先聘請貧困人員到基地務工,幫忙除草、摘果、搬運等,每天工資100元。

楠市鎮歷來有種植小籽花生的傳統,相比傳統的普通品種,小籽花生個小皮薄籽飽滿,炒熟後口感酥鬆、香脆,在市場上很受青睞。今年,朱軍旺種植了150畝黑皮、小籽花生,按照市場價9元/斤計算,今年預計可增收30餘萬元。下一步,他還打算擴大種植面積,做大做強花生產業,以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楠市鎮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量種植黑籽、紅籽和小籽花生,實行統一品種、統一回收,實現訂單生產、未產先銷。據統計,今年該鎮共有300多戶農戶種植花生,種植面積0.5萬餘畝,預計年產值可達200萬元。

【來源:紅網藍山縣分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09-18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徽省五河縣城關漴南村依託優勢發展林果特色產業助農扶貧增收
    據五河發布消息,近年來,安徽省五河縣城關鎮漴南村依託土地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特色扶貧產業,並通過與超市直接對接的合作方式,增加產值,助農增收。五河縣皖鄉水果專業合作社共在五河縣各村鎮流轉土地1000餘畝,其中在漴南村流轉30畝土地,種植油桃、黃桃、水蜜桃、葡萄等果樹,該村貧困戶可通過土地入股、勞動就業等方式加入果園,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18 10:18:02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遴選產業脫貧典型和產業幫扶典型
  • 蛇果枝頭俏 果農園中笑 馬家山村將蘋果產業發展成為致富奔小康的...
    果農園中笑在西固區說起特色農產品,很多人就會想到馬家山村的蛇果。近年來,當地群眾依託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生態優勢,實現了科技化種植,將蘋果產業發展成為實現鄉村振興、致富奔小康的「金果果」。我們在做好百合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依託蘋果、核桃等千畝經濟林增加村民收入,實施鄉村振興。」馬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劉菊紅介紹說,馬家山土地肥沃、光照充沛、晝夜溫差大,適合蘋果生長。主栽品種蛇果,還有小部分富士。
  • 萬州獼猴桃產業園助農增收 村民幸福與喜悅裝心裡頭
    眼下,重慶市萬州區響水鎮公議村的村民,就都有一個共同的期待:那些白色的、淺黃色的花朵兒落下後,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樹快些披上金色的外衣,因為近千畝毛茸茸的「奇異果」給大家帶來的不僅僅是甜蜜,更是豐收的喜悅和幸福生活。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大山蔥蘢,山色如黛,山和天相連。
  • 青島即墨區:花卉產業助農增收
    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靈山街道瞄準花卉市場需求,引導農民種植蝴蝶蘭、玫瑰、仙客來、多肉、地苔等特色花卉,積極培育花卉種植產業。當地農民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家門口務工掙工資,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鮮花之路」。
  • 天音短視頻農業電商直播助農增收
    除此之外,本次天音短視頻的助農活動得到了中部(國際)農博園和映客直播的大力支持。此次天音公益助農活動小組與當地村民一起採摘的尾季麻陽黃桃,於8月15日以19.9元的公益價格在美生在線商城預售,48小時內完成了1007份麻陽黃桃的銷售。
  • 「大團蜜露桃」開摘忙 合作社模式助銷帶村民奔小康
    當記者一早趕到上海浦東新區大團鎮轄區,這裡的桃農已經開始忙碌著採摘桃樹上套袋的水蜜桃。據介紹,申鳳合作社桃農們在天微微亮就開始下地採桃了,為了確保桃子新鮮,即刻套袋裝盒運往市區或者送貨到快遞中心點,爭取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到達市民家中。「這是我們村今年第一批新鮮的水蜜桃。」今年52歲的桃農劉阿姨告訴記者,儘管由於近期連續降雨,水蜜桃的產量受到了很大影響,但是水蜜桃的質量還是比較好的。
  • 脫貧故事丨謝周生:積極抓好產業種植,引領群眾脫貧增收
    脫貧故事丨謝周生:積極抓好產業種植,引領群眾脫貧增收 2020-04-23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節: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創優品牌走俏市場
    畢節: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創優品牌走俏市場 發布時間:2020-12-23 16:27:43      來源:畢節日報   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站獲悉
  • ...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千企幫千村】守好村民增收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2020-09-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縣大橋鎮錢厝村:黨建引領三連心,鄉村同創...
    主要以銀耳生產、芙蓉李、油奈等水果種植為主導產業。近年來,大橋鎮黨委針對錢厝村實際,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探索推行「黨建+」鄉村同創的發展模式,實施以「黨僑連心」「黨群連心」「黨企連心」的鄉村同創「三連心」工程模式,凝聚機關部門單位、華僑、鄉賢和黨員群眾等鄉村同創力量,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全力建設「幸福、美麗、豐收」錢厝,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 新疆庫車市:穩產業 促增收
    新疆庫車市烏恰鎮烏恰三村發揮城郊村的優勢,堅持把發展蔬菜種植作為精準扶貧、助農增收的根本之策,不斷加大產業扶持引導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村民的內生發展動力,為村民實現長效穩定增收提供強力支撐。
  • 線上直播賞桃花美景 助農增收添鄉村活力
    3月21日,大荔縣兩宜鎮舉辦「紅色花海、春意同州」線上桃花節暨招商助農活動。春風十裡桃花香,在兩宜鎮萬畝桃產業園區裡,一株株桃樹婀娜多姿,一簇簇桃花如粉似霞,微風拂過桃花隨風搖曳,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嬌嫩,置身其中如仙境一般,讓人樂而忘返,為之陶醉。遊客們在明媚的春光中拍照留念、嬉鬧玩耍,感受春日的氣息與愜意。
  • 韶關仁化:小奈李、大產業,農旅融合脫貧致富奔小康
    所謂「小奈李、大產業」,已成為平甫村脫貧奔康的「致富果」。 平甫村有奈李種植戶58戶,參與種植貧困戶8戶。其中,低保戶餘奶奶與孫子留守村中,早年間種植的奈李疏於打理,家中收入微薄,生活困難。省委統戰部駐村第一書記梁俊軒了解情況後,根據餘奶奶個人意願,提供奈李種植技術指導,極大地改善了餘奶奶的生活。 「駐村幹部在技術管理特別是指導肥料方面對我幫助很大。
  • 湖州長興虹星橋鎮「暖心互助+代跑辦」,精準幫扶助農增收
    虹星橋鎮以「暖心互助+代跑辦」,精準助力村民蠶桑養殖,助農增收。每年,長興縣虹星橋鎮會以春蠶、秋蠶、桂花蠶的形式在5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集中發放蠶種。今年,虹星橋鎮認領春蠶大約340張,秋蠶約260張,桂花蠶約100張。一直以來,蠶農都是根據桑葉數量來餵養。最近由於天氣乾躁,很多蠶農的桑葉都枯死了,也有很多蠶農保護不當蠶種存活率不高。
  • 改造舊宅建民宿 拓寬村民增收路
    日前,走進良慶區那馬鎮衝陶村,那居民宿項目已初具雛形,特色民宿住宅樓、主題餐廳等農旅新貌映入眼帘,休閒娛樂設施逐步配備完善。目前,那居民宿項目下的民宿、垂釣、燒烤餐飲等部分子項目已建成並對外開放。近年來,衝陶村利用巴強坡舊村莊內閒置的舊宅基地和房前屋後的建設用地,與那居集團合作開發建設那居民宿項目,打造那馬那居特色旅遊小鎮,將鄉村旅遊、特色餐飲、電子競技、健康養生相融合,致力於建造一流的美麗田園綜合體,通過「租金+分紅+勞務」的收益保障機制帶動衝陶村村民致富增收,將貧困群眾「扶上馬」後再「送一程」,助推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
  • 祁東探索中央儲備糧助農增收
    自2005年上收為中儲糧直屬企業以來,中央儲備糧祁東直屬庫不斷創新經營管理模式,逐步提高科學儲糧水平,助農增收奔小康。目前,該庫收儲糧輻射周邊5個縣區,直接為1000多位種糧大戶、近100萬種糧農戶創收,在最大程度上確保了糧食生產安全、糧價穩定和農民收益增長,被農民稱為農家糧倉的「金鑰匙」。
  • 板橋鎮:創新模式發展「美麗經濟」 助農增收致富
    近年來,東方市板橋鎮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通過「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生產基地」模式,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該公司通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幫扶理念,讓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學習技術,激發村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助其走上增收致富路。東方上彩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閆謖:首先我們是在2015年,成立的個體工商戶,當時是為了加強企業管理,增加企業的效益,帶動地方經濟和貧困戶和農民的收收入。
  • 寧遠:紅薯片飄香 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村民將紅薯經過風乾、蒸煮、切片、晾曬等多道工序,歷時兩個多月做成紅薯片。原來幾毛錢一斤的紅薯,變成十多元一斤的特色小吃,還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這樣的打霜天,又出大太陽,這樣的天氣就不用蓋,一直曬乾就好了,這樣曬起的紅薯果子乾淨又衛生。」禾亭鎮長江頭村村民肖國章說道。56歲的肖國章,從小就會加工紅薯片,預計今年她家可以製作500多斤。趁著天氣好,肖國章趕緊晾曬最後一批紅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