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衛視熱播新劇《親愛的,你在哪裡》中,秦海璐飾演了一位「崩潰達人」,不僅遭受了女兒走丟的重創,還要深陷在婆媳矛盾、姑嫂矛盾、原生家庭矛盾、夫妻七年之癢等困局之中。在這部以尋找走失兒童為主線的現實題材作品中,秦海璐飾演的母親何雪琳一角,承擔起了劇中絕大部分「痛點」。開播後不久,「何雪琳人設」便登上了熱搜,由劇情衍生的社會話題如婆媳對峙、女性在家庭事業間的兩難處境等紛紛引起熱議。秦海璐接受採訪時自己都不禁調侃道,「這個人物是風暴中心,當這麼多事集結到一起的時候,這個角色不崩潰都不是人了。」
《親愛的,你在哪裡》海報
秦海璐覺得演了之後一定會被罵
「這是我去年過年時看到的一個劇本,真的也是我猶豫掙扎時間最長的一個戲,因為這個角色太具有爭議性了,我覺得演了之後她一定會被罵。」聊起接演《親愛的,你在哪裡》的緣起時,秦海璐說,因為這部劇是典型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孩子走失的社會問題、婆媳關係的家庭矛盾、七年之癢的夫妻感情等話題,都是極易引發現象討論的熱點內容。而當這些矛盾全部施加在一個人身上時,這個角色就變得極為複雜。「因為她處於風暴中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甜寵劇,她是一個不完美的角色,但恰恰是這種不完美才是這個戲真正有魅力的地方。」秦海璐希望何雪琳可以承載起現實中存在的普遍矛盾,作為一部現實題材作品,如果觀眾不能給到或讚美或指責的明確反饋的話,那基本上就等於白演了。所以對於有網友感慨,何雪琳情緒失控的時候「不可理喻」,秦海璐直言,「角色被罵很正常,因為不是每個角色都是完美的角色,何雪琳她就是不完美的。」
觀眾看到的何雪琳一角,其複雜程度幾乎集齊了生活中所有的「疑難雜症」,秦海璐自己總結道,「在她身上發生的好些事,從劇情來講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是喝涼水都塞牙的一個角色,當一個棘手問題還沒解決的時候,馬上下一個爛事就迎面砸過來了,都讓人說不出話來。」秦海璐解讀道,何雪琳表面看起來是一個特別果敢的人,平時從事的工作也是處於一個很理智的狀態,但就是這樣一個堅強的女人,她後面會恐懼崩潰到要自殺。在秦海璐看來這樣一個反轉是非常有看頭的,她要表演的就是女人堅強外衣下最脆弱的部分。「何雪琳承受的壓力不是來自單方面的,夫妻之間的、姑嫂之間的,還有那種高壓工作下的女強人狀態,加上孩子走丟的致命一擊,她的崩潰是特別合情合理的。那麼她無論是迎難而上,還是破罐破摔、自暴自棄,甚至是選擇自殺,都是合乎情理的。」作為一個社會問題的縮影,這個「千瘡百孔」的人將如何「面對」這些難題,是靠自己還是靠別人,靠努力還是靠運氣,在劇中會展現出很多種不同的詮釋,這也是秦海璐在表演過程中要思考的問題。
秦海璐劇照
在找孩子的過程中,她選擇了斬斷、離婚
劇中,導演運用了不少「閃回」的方式,在尋找走失女兒的主線上,添加了許多關於夫妻二人的回憶片段。慢慢勾勒出多年來矛盾堆積的全貌,也讓觀眾認識到一個家庭的支離破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任何一件瑣事都有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孩子丟失是催化矛盾的一個戲劇性大事件。何雪琳和丁宇,一個風風火火為更上一層樓肝腦塗地,一個隨遇而安秉持樂天派的「佛系生活」,對於二人在生活認知上的差異,秦海璐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的差異對於夫妻感情來講,如果你認為這是差異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特別大;當你不認為這是差異,並願意為此付出的時候,這個矛盾就不值一提。」
起初何雪琳對這段婚姻是信心滿滿的,是有能力跨越這種差異的,甚至她都不認為兩人之間存在差異。這一點在何雪琳和母親(楊昆飾)的一場閃回對手戲中有所印證,「那段戲裡她媽媽早就提醒過她,這個男人連房租都付不起,難道你要養活他嗎?現在哪還有這樣的女孩,電視劇裡都不這麼演了!」秦海璐回憶道,「但何雪琳還是選擇愛他,嫁給他。這個角色不認為這是有差異的,所以毅然決然在一起,那一刻做出的決定她自己認為是不會存在問題的。」但是隨著時間推演,這個女人到底能承受多少?為了生活她能妥協退讓到什麼地步?這就無形之間為這個家庭安插上了一根彈簧,就看她在哪個時刻會被壓力崩斷。秦海璐坦言,「她其實承受不住那麼多。為了能夠維繫這個家庭,何雪琳放棄夢想賺錢養家。之後發現說原來兩個人都放棄夢想了,就不再是你理想中的那個生活樣子了。」
劇中,何雪琳通過離婚的方式,讓自己回到了原點,她需要一個冷靜的氣口去消化遇到的這些難題,也需要跳出某種設定來感知接受理想與現實的差異。而其實這樣一個所謂的女強人,當面對孩子走丟這個致命性的大問題時,她的脆弱就被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了,這也是何雪琳在找尋自我的過程。「在整個找孩子的過程中,她選擇了斬斷、離婚,只有斬斷之後你可能才會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秦海璐舉了一個例子,「當何雪琳真正面對孩子丟失的情況時,她的依靠仍然是她最信賴的那個人,是丁宇。這時她卸下了所有理性的偽裝,有時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和經濟無關,反而是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看誰能做一個主心骨。」
何雪琳面臨諸多困境。
對婆婆「死亡凝視」是「最難的一場戲」
令人心煩意亂的夫妻關係之外,在《親愛的,你在哪裡》中,秦海璐飾演的何雪琳一角更是陷入了「覺得全家人跟自己沒站在一起」的怪圈。劇播後不久,媛媛奶奶跳舞時弄丟孩子的戲份便直接將劇情推向高潮,隨之而來何雪琳對婆婆的態度也成為人們關心的重點,同情的、指責的、感同身受的、不能理解的……角度各有千秋,秦海璐則表示很欣慰能得到這樣的反饋,「我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把所有問題呈現出來。觀眾在裡面可能會看到自己,很多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我們就讓你做一次旁觀者。」在她看來這部劇反映的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式家庭關係」,一地雞毛、磕磕碰碰,但不代表這中間沒有愛。而劇中的種種做法正是將可能出現的行為或心態呈現在觀眾面前,「它更像一本解讀中國式家庭關係的教科書,告訴你如果這樣的災難降臨到一個家庭裡,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要怎樣去理性面對。」
對於婆媳問題,秦海璐認為這是家庭關係中亙古不變的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發生孩子走失這樣一個極端事件之後,婆媳之間又該如何自處,是委婉表達還是直接發洩,無論選擇何種做法都足夠令人頭痛。「單論婆婆把孩子弄丟這件事,最開始的時候肯定是難辭其咎。包括我看很多有關媽媽育兒的網站裡也是,媽媽們會在上面留言說奶奶把孩子摔了、奶奶怎麼能讓孩子生病這些。」在為這部劇做準備功課的時候,秦海璐也觀察到不同立場的言論,她的看法則相對中立,「我覺得當把自己的心肝寶貝交給另外一個人去看管的時候,出現任何問題可能都是帶孩子的那個人會落埋怨,這是特別普遍的。」但隨著時間流逝、問題仍未被解決的時候,大家也會逐漸冷靜下來。
何雪琳「死亡凝視」。
尤其是像劇中婆婆已經到達神經緊張瀕臨崩潰的一個狀態,甚至寧願做出下跪認錯這樣的舉動,回憶起這場戲時秦海璐也直言,「我覺得這是最難的一場戲。」有網友將何雪琳的表情做成「死亡凝視」的動圖,秦海璐解釋道,「孩子丟了後第一次跟婆婆見面的設定真是太難了,看著這個婆婆我到底是罵還是不罵?我要安慰她嗎?我能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我真是不會演了,最後選擇了在一個掙扎的過程之後閉上了眼睛,腦子裡就跟『唰唰唰』過電影似的,思考著我該怎麼辦。」如果夫妻間鬧矛盾可以說床頭吵架床尾和,兩個人無論是產生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相對容易,但當兩個家庭的人參與進來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困難的狀態,「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就是這樣,旁帶連枝的人可能都會參與到兩個人就可以解決的矛盾中,那麼這個矛盾就會無形地放大化、惡劣化,相信大家在看的時候也會有特別多的共鳴。」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