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遵從內心成為一種自以為是的理由,那就是雞同鴨講了
文|閒雲
《演員請就位2》奉獻了綜藝娛樂節目史上最真實最精彩的片段,不是表演,而是郭敬明和李成儒的舌戰,熱搜上用的是battle這個詞,很明顯淡化了節目中呈現的火藥味,兩人的辯論遠比battle更加的針鋒相對。
如果用李成儒式的語言來評價郭敬明的言論,有四個字非常貼切:巧舌如簧。
看起來郭敬明佔了上風,主持人大鵬還幫著他說話:「小小年紀我們也拍了幾場戲」
但透過表象看本質,郭敬明李成儒針鋒相對背後,是對公平公正規則的踐踏,是隨心所欲自私自利思想的泛濫。
曾幾何時,遵從內心,成了一句時髦話,成了一些人不負責任的遮羞傘。
然而,遵從內心,實際上不過是一種非常虛無的標準,本質上還是唯心主義的集中體現。
遵從內心聽起來好聽,好時髦,實際上就是毫無標準。每個導演都隨心所欲地的發S卡的話,這裡面就會滋生潛規則,那麼比賽就毫無意義,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發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然後說一句:遵從內心。
《演員請就位2》的定位是角色競演類真人秀,比的當然是演員和他們(她們)的演技,如果不從這點去考量演員,那麼S卡發的將毫無標準,也毫無意義。
李成儒老師一針見血的指出郭敬明發S卡有問題: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各種作法。
郭敬明試圖解釋自己的言行(很多人都這樣,他們會立即否認自己說過的話,或者強行為自己的言行加上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
李成儒說話的時候,郭敬明試圖打斷。陳凱歌說跟演員合作,可以私下裡說的時候,郭敬明也是這樣強行解釋,慌亂中的解釋,甚至連陳導這個稱呼都叫了,直接叫導演。
陳凱歌導演並沒有說什麼,但在李誠儒老師這裡,郭敬明的企圖被立即懟了回去。
李成儒:「小小年紀,要懂得尊重人」
也是這句話,讓李成儒陷入了被動,讓大鵬站到了郭敬明一邊。感覺李誠儒老師的話,刺痛了大鵬,如果不是主持人,他大概要去跟李誠儒老師幹架吧?
這主持人當的......
但李誠儒老師的這句話是問題的重點或者根本嗎?
很顯然不是。
李成儒老師發言的時候,已經說了,是評判四位導演發S卡標準的問題。
張逸傑何昶希競演結束後,何昶希獲得了B級卡,很顯然大多數導演並不認可何昶希的表演。
這時候,郭敬明就直接給了何昶希一張S卡。
然後,郭敬明就開始了他的雞湯理論,以自身為例子,巴拉巴拉一通,無非是要給何昶希一個鼓勵。
雖然講得天花亂墜,但難以掩蓋他的評判標準毫無原則的事實。
看看郭敬明在這個過程是怎麼說的吧?
郭敬明:「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導演,我要拍一個電影,我不會選擇你,我必須要對我的觀眾負責。」
董思怡、王鏘、丁程鑫表演完之後。董思怡直言不諱:大家給S的標準都是什麼呀?
郭敬明:「那我先簡單回答你,我最簡單的標準就好了,我給S的人,就是我想找他拍戲。」
看看,郭敬明自己說的話,是不是前後矛盾,一會說拍一個電影,不會選擇你,一會又說就是想找他拍戲。
自己的標準都不統一嗎?
這也是郭敬明被李成儒當場diss的主要原因: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各種作法。
其實,不滿的不止李誠儒一個人,陳凱歌導演也是很有意見的。
陳凱歌:既然我們是一個競賽類的綜藝節目,那麼請我們坐在這兒的目的,主要的就是對於臺上的表演,給予專業的和正確的評論、判斷。
陳凱歌導演認為:如果給予這個演員一個S卡,是會誤導這個稚嫩期的演員,對青年演員,我覺得確實應該,採取平等的態度,這個也是我們來到這個節目,一直以來的態度。
陳凱歌導演再三強調了這張S卡,是我們四個導演,對於一個演員的一段表演,所作出的評價的結論。如果不是那樣的話,我覺得還有公平可言嗎?
陳凱歌導演和李成儒老師的標準其實是一樣的,就是以演技為評判的唯一標準來發放S卡。
畢竟有四十個演員,只有8張S卡。給一個表演不過關的演員S卡,是不是有失公允?讓其他39個演員,情何以堪?說的嚴重點,是不是在進行利益輸送?
陳凱歌和李誠儒維護的是比賽的公平正義,而郭敬明一味的強調什麼遵從內心這種虛無的標準,簡直不在同一個層次上。
這是一個雞同鴨講的典型。
大部分的演員也在質疑評判的標準,郭敬明講的頭頭是道,現實卻是:郭敬明的電影想及格都難。難怪他的電影,充斥著大量演技不合格的演員。
說到底,他選擇的標準是按照自己電影去選角的,完全是個人的角度,沒有站在所有演員的角度。
網友評價:「郭敬明真的好扯啊,給S的時候還說有電影不會找他拍戲,只是鼓勵。後面battle的時候又說這是他的標準,他找人拍戲的標準。真不怪李成儒老師生氣,這誰不氣啊」
「不是吧 幹嘛討厭李老師?明明就是給s卡莫名其妙,雖然說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但是對其他演技好的演員來說是不公平的啊!這個節目本身就是一種競技類比賽,要是按郭敬明說的那樣,那乾脆都不用比了根據喜好去選擇冠軍好咯"
"大鵬真的不適合當主持人,戰隊開槓,還是請張國立老師來主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