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許昌這位「花二代」,接一個訂單就上百萬元!
不久前,鄢陵縣大馬鎮屈崗社區花木種植大戶陳雪亮,接了河北雄安新區一家綠化公司的百萬元訂單,一下子售出5000棵欒樹。這位年輕的「花二代」,正是通過規範化、標準化種植,鼓起腰包,住上新洋樓,過上小康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12月16日,冬陽煦暖,在整齊劃一的苗木種植基地,陳雪亮右手握著剪刀,正在認真修剪枝條。「樹幹有點兒高了,得『落頭』。」陳雪亮一眼看去,就能找到問題所在。只見他輕輕捏住一根樹枝,用指甲劃出一道輕痕,「咔嚓」一聲,拇指粗的樹枝斷為兩截。
由於處在亞熱帶和北溫帶過渡地區,鄢陵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宜種樹栽花,花木種植歷史悠久,技術成熟,是南樹北移、北樹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素有「中國花木之都」之美譽。
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以花富縣」政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鄢陵人,通過花木種植、銷售,吃飽了肚子,擺脫了貧困,成為「萬元戶」。陳雪亮的父親陳鐵成,就是該縣老一輩花木經濟人,通過花木種植、銷售,蓋起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實現了「花農—花工—花商」的身份轉換。
「我們這個兩層樓房,就是種植饅頭柳、法國梧桐等苗木,掙到的第一桶金蓋的。」陳鐵成回憶說,甭看現在房子破舊了,落後了,20年前,俺家的房子在村裡也是數一數二的。
2014年,結婚後的陳雪亮正式接手老父親苦心經營的苗圃,心靈手巧的妻子吳小盈,在陳雪亮的悉心幫助下,慢慢學會了花木種植、修剪,小兩口信心滿懷,希望在花木產業大顯身手。然而,花木市場的變化,客戶的苛刻要求,讓小兩口措手不及。
「客戶想要的樹木,不僅要品種好,而且顏值還要高,俺地裡沒有符合他們要求的,一次兩次達不到客戶的滿意,第三次客戶就不找你了。」吳小盈笑笑說,「老一輩粗放式的花木種植模式,在如今已經不適用了,怎麼辦?只有通過規範化、標準化種植,提高科技水平,才能突破瓶頸。」
2016年,在花木規模化種植政策的助力下,陳雪亮夫婦對自家的苗圃基地進行改造,合理設置了苗木的株距、行距,淘汰了一些生長時間久、經濟價值不高的柳樹、法桐等,增加了蠟梅、三角楓等經濟價值更高的樹種,高、中檔精品苗木佔到一大半以上,實現了花木生產從多亂散到精而強的轉變。
「像這一排三角楓,株距、行距均適宜,光照足,長勢好,都是一級苗木,按照市場價格,每棵樹都得100多元呢!」陳雪亮介紹說。
趕上好時代,過上好日子。短短幾年間,陳雪亮家的苗木種植規模,已從原來的20多畝,擴大到如今的百餘畝,且種植的大多是銀杏、桂花、蠟梅等名貴樹種,諸如柳樹、梧桐之類的「大路貨」幾乎不見了。
「這些年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各地都在大力推進生態綠化,改善人居環境,花木銷路越來越好。」吳小盈憧憬地說,俺們花農的生活,也如蓬勃生長的苗木一樣,一天一個樣,節節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