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求生淨土全憑真信切願,今天向大家推薦一位信願念佛者的往生紀錄片,希望大眾能藉此而深生信願,共入彌陀之願海。
2018年10月27日(農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杜正容居士在養老院安詳示寂,自在往生,享年九十五歲。
杜正容往生紀錄片
杜正容,成都金堂人,法名杜智諦,1990年在成都昭覺寺皈依,並依止清定上師修行,時年67歲。
67歲,對很多人來說已是遲暮之年,對人生再無任何憧憬,但對杜老菩薩而言,67歲是人生一個新的篇章。67歲以前的她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忙於世俗的奔波,育有一子二女;67歲以後的她,以三寶為依怙,以極樂為導歸,深入經藏,研習教理,堅持在昭覺寺聽完清定上師講《普賢行願品》《心經》。
此後,便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歷逆境而安忍不動,遇善緣而處處感恩,重自力而嚴持戒律,信佛願而誓求往生,最後時光更顯歡喜自在、正念昭彰,令關懷者嘆未曾有。
眾善奉行
杜老菩薩出生在一個動蕩的年代,一生也是歷經坎坷,早年曾擔任小學老師,卻遭遇冤枉而被退職,至退休年齡仍沒有恢復公職,只能以代課為生。面對命運的不公,生活的艱辛,杜老菩薩深信因果,依然保持一個樂觀善良的心態,時常幫助身邊的人。其中受到老菩薩幫助的有一心求法卻沒有路費的僧人、無家可歸的居士、經濟困難的學生。
視師如佛
《佛說般舟三昧經》云:「欲學是三昧者,當敬於師,承事供養,視師如佛。」清定上師圓寂後,杜老菩薩捨身忘我,堅持為上師守靈七日七夜,寸步不離,連吃飯也顧不上。在上師往生多年後,老菩薩提起上師時亦分外激動,時刻把上師傳授的八大願掛在嘴邊,記在心間。
真信切願
藕益大師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當別人問老菩薩對往生是否有信心時,老菩薩說:「何止有信心,一天扭著阿彌陀佛,大慈悲父啊,一定要把我帶到西方極樂世界。」談到自己每天發願往生西方時,還連說了兩遍:「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去!「
依教奉行
《印光大師文鈔》云:「果能依教奉行,則生入聖賢之域,殞歸極樂之邦,其為樂也,莫能喻焉。」杜老菩薩自依止清定上師後,每天修上師傳授的準提法,同時圓滿念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阿彌陀佛往生心咒各三十萬遍。隨著年齡的增長,修量達到之後,功課強度有所調整,準提法一周一次,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阿彌陀佛往生心咒,每天21遍,之後念阿彌陀佛導歸極樂,從無一日間斷。
恭敬三寶
《印光大師文鈔》云:「但能見佛像,即作真佛想,見佛經祖語,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畢恭畢敬,無怠無忽。」據陪伴杜老菩薩往生的居士分享,杜老菩薩坐在輪椅上經過養老院念佛堂入口時,老人家渾然忘我,即刻起身,撲向蒲團,高聲念到「大慈悲父啊」。
勸人念佛
《印光大師文鈔》云:「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嚮往生,必滿所願。」言談不如身教,勸人念佛更重要的是以自身修持感化身邊的人。平日裡,杜老菩薩持戒精嚴,樂善好施,和氣待人,自然讓人與其信仰、修行聯繫在一起,遂多名居士都受到她的影響而對佛法生起信心,杜老菩薩在佛菩薩聖誕日亦經常帶領他們拜佛念佛。
真修實幹
古有白居易請教鳥窠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鳥窠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說:「這是三歲孩兒也知道的道理。」鳥窠禪師嚴肅地說:「三歲孩兒也解道得,百歲老人略行不得。」眾善奉行,恭敬三寶,真信切願,視師如佛,依教奉行是我們初入佛門就接受的教導,但試問有幾人能把這些修持真正地落到實處。
杜老菩薩臨終如此瀟灑自在地往生極樂,絕非泛泛悠悠的修行所致,在隨喜老菩薩往生安養的同時,更要看到她的往生之因。如果她沒有厭離婆婆、欣求極樂的堅定信願,沒有多年如一日的精進修行,又怎會有臨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 「於一念頃、生極樂國"之殊勝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