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幾日,在搜索騰訊高分國產電視劇時,發現了《民工》這部劇(評分9.3),主要演員包括範明及早期的陳思成和張譯,立馬很心動地打開看了。初見那略顯模糊的屏幕畫面,有想放棄的打算,後來又看了評價,強忍著繼續看下去,不曾想竟然慢慢看出了味道,後面就完全忽視了畫面的陳舊粗糙。尤其是在周六把全部劇情看完後,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大腦更是無法停止思考。雖是有些背離看劇的初衷,但卻有無限感觸和絲絲悲涼。
說到底,這部劇的總體基調是灰色的,雖然結尾處國家出臺對民工這一特殊群眾的的新政策關照,但卻無法改變已成悲劇的兩條故事主線。一條是鞠廣大與劉豔梅,另一條是鞠雙元與李平,這兩條故事線的發展歷程與結局,令我無比觸動,甚至部分更新了自己之前的認知。
一、出軌是有過程和條件的
看到最後,全劇最讓我感動及憐憫的角色是劉豔梅,一個勤勤懇懇、認勞任怨了二十幾年的農村婦女,最後以死亡洗刷了自己身上唯一的汙點。想像著一個恪守了傳統倫理觀念幾十年的人,為什麼會一步步走到婚內出軌這一出格的場景。回顧故事發生的點滴鋪墊,我們似乎猜想到了這必然的結局,甚至有短暫的念想覺得她與郭長義更合適,進爾悲憫命運的捉弄。首先,鞠廣大並不是一知性的人,代表著普通的農村男人,為賺錢養家外出打工,日常寡言少語,不會特別關心及疼愛自己的媳婦。劉豔梅似乎也習慣了這種生活,只是在幾個關鍵時間點的缺位,造成了豔梅對自己的男人從失望到徹底絕望。一是,當獨生兒子鞠雙元結婚時,作為父親的鞠廣大因置氣不回家;二是劉豔梅在縣域打工時,遭受到委屈無法釋懷而鞠廣大因擔心電話費繼續慣常的含蓄且冷漠;三是家中農忙夏收小麥時,他還是決定不回家。自己作為依靠的男人,在三次重大事情上的缺位,讓劉豔梅對這個男人失望透頂,內心認定他是一個心比石頭還硬還狠的人。
而此時,作為鄰居的郭長義一直對劉豔梅心懷仰慕與憐愛,在縣城時就很耐心地聽她絮叨自己委屈,並且在生活上給她的無微不至的照料。漸漸地,在兩人之間已經產生了感情。雖然,劉豔梅在自己的感情出現波動時期望從丈夫那獲利安全感確認的願望也落空了,但她當時還是很冷靜與理性地主動避嫌提前結束了在縣城的打工生活,回到了老家。然後,在那年農忙夏收小麥時節,繁重且無止境的勞累徹底壓垮了這個平凡的女人。那個夜晚郭長義的出現,似乎已經預示了既定的結局。事情發生後,按照農村傳統的倫理觀念,必然無法容許,所以,劉豔梅只能選擇死亡。她在臨死前還無限悔恨,覺得所有的農村婦女都能堅守的東西,為什麼自己就受不了那個苦呢?然後就帶著萬分悔恨和委屈泣血而亡。
反觀鞠廣大,按傳統的觀念他似乎也並不是罪大惡極或十惡不赦,甚至也讓人憐憫,辛苦在外打工賺錢,忍受著各種常人難以忍受的辛苦與艱難。天生木訥的個性註定不會對妻子、兒子有過多言語上的關懷和溝通。因為怕再被工頭剋扣工錢,所以他不敢貿然回家。因與兒子雙元相互仇視且有重大隔閡,同時也有自己面子上的顧慮,才在兒子結婚時沒有回家。兒子的想法是他要還當我是兒子就會回來,而父親的想法是他要是還認我這個爹就該主動打電話讓我回去,如此擰巴著的隔離,註定了在雙元結婚那天晚上,劉豔梅的孤獨無助和他的飲酒消苦這兩處的悲涼,何苦來哉。
二、男人所謂的面子真是害人害己
李平是個悲情的人物,從農村來到城市打拼,一心想留在城市,全心全意地關心疼愛著自己的男人,每一段感情都是認真付出,但都是以悲劇和絕望收尾。尤其在經歷了兩段失敗感情後,對鞠雙元更是無限珍惜,全部心力都花在對這個男人的好上,並且心甘情願地跟他回農村老家結婚。而鞠雙元一開始知道李平的前一段感情,但後來得知還有一段後,心裡就開始暴躁異常。當他回老家辦理母親喪事時,感覺到村裡人都已經知道自己老婆以前感情的事時完全失控,說了一句很讓李平傷心的話:「我接受你的以前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只是我一個人受著,現在你在給我們老鞠家祖上抹黑」。接著他情緒徹底失控,大力把李平推倒,李平被撞傷了的頭血流不止。然後李平在無比絕望和平靜中離開了歇馬山莊,又結束了一段悲慘的感情,而且這次的傷比以前更深更重。或許,經過這一次她會變得更成熟,不會再因不自信而隱瞞自己的過去,更不會那麼愚蠢地隨意跟別人交心及吐露心底的秘密,再然後她應該會遇到一個真正配得上她的人。
再看鞠雙元,全劇中最令人討厭的一個人。享受著父親給自己的各種關照,卻在路上冷漠地不認他。享有著李平對她的各種好,卻因自己的面子而徹底毀了這一切。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活該孤獨一人。所以,當他再次回到城裡去尋找李平時,李平的冷落無視也是給觀眾的一種心裡安慰。或許我們不該苛刻地以當前開放的環境去要求那個年代裡農村青年男人的自尊訴求,但當他用力出手的那一刻已經令人憤恨的無法原諒。
三、引申思考
原本幸福安穩的大家庭,因為兩個女人的離去變的支離破碎了無生氣。所以,當辦完了豔梅的喪事,父子兩人躺在昏暗錯亂的房間裡便是很自然而然的劇情發展了。最後,父子兩人和解並一同前往工地過著民工的平靜生活,眼神和心裡都多了一層篤定和悔恨。以老婆去世、兒媳婦離開的代價,這似乎也預示了兩個男人真正的成熟長大。
通過這部劇,我們也能看出男人和女人在思維模式上的重大差異。很多時候站在任何單一方的角度考慮,似乎沒有什麼過錯,甚至還包含很多默默付出的辛苦與委屈令人動容。但由於雙方對事務在意和關注點上的差異,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錯位認知和誤解,如果缺少溝通那這些裂痕便一直無法癒合,進而就可能會演變成大的鴻溝。再然後可能就會因為某一兩件很特別的事情造成彼此都很失望,從而極大地損傷了感情。仔細認真想一想,拋開那些外圍的因素,拋開短時的積憤與執念,只要內心認定彼此的關愛和善良,中間的那些小事情或別人的看法又何必那麼較真呢?捨本逐末亦或是執念太深最終會毀了一切,完全是得不償失,因為你們原本可以很平靜地享受這幸福。認真想來,這部劇對廣大男士有很重大的借鑑意義和啟發,我們在關注和考慮所謂家庭大事情的時候,一定也不要忽視家庭成員的心理情感需求。尤其是在一些關鍵事項或時間上的缺位所造成的損失與後果並不是能以經濟划算所衡量的。
感觸與啟發如此,為勵行自勉,是為記!
小隔閡導致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