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丨6歲登基,23歲駕崩,順治的悲情人生

2021-02-11 十點人物誌



每天20分鐘,帶你真正讀懂一本書。

「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已經陪伴大家2年了,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陪伴與溫暖。

新的一年,十點人物誌傳記欄目將會全面升級,嘗試用「每天精讀一本書」和「全本有聲書」兩種形式,繼續帶你讀書、聽書。

第二期,我們的主題是「讀史以明智」,我們挑選了傳奇帝王與歷史中的普通人的故事,帶你全方位了解歷史。

本期你將聽到以下幾本書:《顯微鏡下的大明》《少年天子》《萬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兒:洪武大帝》《成吉思汗:意志徵服世界》。

每本書我們都找了專業作者和專業主播來解讀,帶你高效掌握每本書的精華內容,或者用獨特、專業的視角告訴你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和價值。

喜歡閱讀的朋友,可以購買十點聽書會員,這裡有超500本精讀拆解,也有365本全本有聲書。原價300元一年,現價198元1年,還可以選擇30元包月,拉到文章底部即可購買。

閱讀,既是一種陪伴,也是為了更好的成長。我們希望陪伴你的同時,也幫你收穫更多的知識與力量。

領讀 | 阿成

十點人物誌出品

今天,我們為你準備的書是《少年天子》。

 

六歲,在我們還未上學、只知道玩耍的年紀,他已經登上皇位;十三歲,在我們剛上中學、進入懵懂的青春期,他已經開始親政;二十三歲,在我們初入職場、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卻已經離世了。

 

這位在龍椅上度過了幾乎整個童年、少年,甚至是一生的君王,便是我們今天這本書的主角,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

 

順治是位幸運的天子。攝政王多爾袞辛苦打下的江山都交給了他,年紀輕輕便統治著廣大遼闊的華夏帝國。

 

福臨也是位不幸的少年。從朝堂到後宮,他每天都在無形的壓力下被否定、被誤解、被質疑。

 

他雖然號順治,但一生不順。身為一國之君,往往想做的事做不了或者做不順,不想做的事卻被逼著做。

 

這部圍繞著順治帝並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歷史小說《少年天子》,不僅是著名歷史小說家凌力的名作,還由劉恆執導改編,一炮捧紅了鄧超、郝蕾、霍思燕等眾多藝人,成為至今還讓大家念念不忘的經典國產高分歷史劇。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解讀《少年天子》這本書的精華內容。讓我們回到三百多年前,一起去看看這位胸懷大志、執著痴情的少年天子,是如何走完他跌宕起伏的悲情一生。

 

你將會學習到,福臨在與滿洲貴族勢力的矛盾和鬥爭下,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而面臨的艱難與挑戰。

 

他雖然後宮佳麗無數,卻專寵董鄂妃烏雲珠的原因。最終,他因為什麼而失去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和愛情?

 

更重要的是,此書還通過描寫圍繞著順治朝各階層人物的生活,向我們展現了滿漢交界的那個時代,不同文化的碰撞與相融,還有人們對改革的擔憂與嚮往。

 

下面就讓我們開始學習吧!

 

胸懷大志的急躁天子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的第三位君主,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首位皇帝。

 

他身處滿洲入關初年的大動亂中,急於平定天下,徵服漢民族,實現統一。

 

滿人雖然在軍事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農奴制度帶來的落後傳統,加深了滿漢之間的矛盾。這不僅造成了社會動亂,也阻礙了統一事業。

 

滿洲軍隊憑藉武力和屠殺徵服天下。然而這樣的結果是,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處處掀起反抗的怒潮,局勢長期動蕩不安。

 

順治八年,連年徵戰導致朝廷財源枯竭。剛剛親政的福臨,和其它勳臣貴族們一樣,以為剽悍善戰的八旗,定能掃平天下。

 

但定南王孔有德敗亡,桂林失陷。定遠大將軍徵討湘黔,又全軍覆沒。

 

經過晝夜焦慮的痛苦思索,福臨才真正懂得了這幾年苦讀聖賢之書所獲得的治國之道:應該把歷代英主行之有效的仁政付諸實施,而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說說而已。

 

在諮詢了眾臣的見解和皇太后的支持下,福臨採納了范文程和湯若望的政見,放棄了「勤兵黷武」,採取了「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完成了他治國平天下的一個大轉折。

 

從順治十年五月開始,他發下一系列諭令,招撫鄭成功、南明永曆及全國各地的抗清兵馬,言辭誠懇,條件優妥。

 

不到九個月,就接到了饒州大盜曹志攀、江南頑寇徐可進、朱元,還有鄭成功手下的兵馬歸順。

 

他力排眾議,重新起用漢臣洪承疇經略湖廣、雲南、貴州等處,並給予極大的信任。

 

到了順治十四年秋,由於孫可望歸降,使福臨實現統一的雄心更加迫切。

 

他不顧親貴的反對,加快除舊布新,緩和滿漢矛盾。福臨懲罰滿洲親貴,發出一道道停止圈地、任用漢官的諭旨。

 

有一次,有些漢臣因為看到朝鮮使臣的冠帽,想到明朝舊制而垂頭哭泣,讓眾多滿臣不滿。福臨卻安慰他們「身為明臣而不思明者,必非忠臣!」

 

熟讀漢書的福臨還邀請漢臣入宮一同賞畫吟詩,各個無不驚嘆年輕皇帝的才華與瀟灑,頗有士大夫之風。

 

福臨不僅對漢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前朝明臣和作品也有著寬廣的胸襟。

 

福臨明白,漢家天下千餘年,養就了無數人才。滿洲不但要善學,更要以漢制漢。他想做一個超越漢武唐宗、宋祖明祖的仁德之君、有為之君。

 

福臨很想有番作為,又深深地被中原文化所吸引。儘管在政事上有皇太后和安親王協理,可他周圍無法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政治勢力,導致他的改革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

 

雖然統一事業也是滿洲貴族勢力的共同目標,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仁政、親漢的改革、漢臣的器重,還有對董鄂妃的專寵,滿族親貴逐漸感到一種威脅。

 

他們覺得打下來的江山又回到了漢人手裡,應得的土地和特權也消失了。

 

福臨身為皇帝,知道滿漢的和諧對維系統治的重要。他是中間的協調人,過於偏向哪一方,都會造成另一方勢力的不滿。

 

可是福臨不同於他的祖先,他認為過去在關外的一套,是不能再套到富有四海的大清國了。最方便、最現實的借鑑,是明太祖創立的制度。

 

如果漢人的文弱能被滿蒙的尚武精神所加強,而滿蒙的野蠻又被漢人的文明所開化,清朝滿蒙漢一體天下,定會比歷朝更強盛。

 

他雄心勃勃地策劃著天下一統而後大治的局面。但是他每一步除舊更新,都受到阻礙,每向前走一步,都很艱難。

 

滿蒙勢力對福臨不滿,但福臨依然決定要改革祖先傳下來的古老制度——議政會議。

 

這個提議惹怒了滿洲貴族,議政王爺們貪戀權勢,福臨則非常堅持,他想通過這個改革集中更大的權利,擺脫朝堂上的被動和牽制。

 

不久後,雲貴總算得以收復,完成了天下統一。二十多年兵荒馬亂、人命如草的局面都結束了,人們終於盼來了安定。

 

因治國理念的不同,而長期被滿洲貴族勢力頑固抵抗的福臨,在經歷了親王政變之後,卻開始逐漸心生厭煩,十分消沉,廣修佛像,在信佛的太監們的慫恿下,召請南方高僧來京說法。

 

如果福臨想一輩子享盡歡樂,當一個窮奢極欲、腐敗昏庸的君王,那他絕不會有任何苦惱。

 

但是他偏偏又相當英明,他處在滿族初主中原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就得經受無數痛苦。正是這些痛苦,逼得他向佛門尋求解脫。

 

加上愛妃董鄂妃的離世,重情的福臨對凡世間毫無留戀,選擇剃髮出家,法號「行痴」。

 

 

可是,皇太后和大臣們怎麼可能容忍一個出了家的皇帝。在師父玉林通琇的勸解下,福臨很快還俗了。

 

但是之後的他像變了一個人。他對國家政事失去了興趣,再沒有從前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日理萬機的勁頭了。

 

他對皇太后恭順如舊,但對后妃們極其冷淡。在朝廷內,他把怨恨一股腦兒撒在滿洲親貴身上,對他們格外疏遠,也格外嚴厲。

 

最終,福臨染上了天花。在安排好後事和詔書後,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駕崩了。

 

死後,他的遺詔被皇太后孝莊留了下來。她理解兒子為了集權,為了江山永固、社稷長存做的努力。但是他的改革和全盤漢化太倉促、太專斷,怎麼能不激起滿洲親貴的憤慨!

 

第二天,孝莊以罪已詔的形式向大家宣布了君權的妥協。改革失敗。

 

福臨的事業,是從追求到成功,繼而奮鬥卻失敗,再奮鬥卻再失敗,最後消沉而幻滅。他的愛情,也亦如此。

 

十點聽書會員 2021新年讀書計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即加入



執著痴情的孤獨少年

 

福臨在朝堂上面臨的被動和無奈,也延續到了後宮。

 

他一共有過兩個皇后,都來自孝莊皇太后的娘家,博爾濟吉特氏的蒙古格格。

 

第一位皇后在順治親政後不久便廢了。她是多爾袞當年為福臨定的親。常年在多爾袞的陰影下長大的福臨,等他一去世就迫不及待地廢后了。

 

但是,皇后的背後是強大的蒙古貴族。這個家族在清軍未入關之前,就和愛新覺羅家結成了有決定性影響的利益聯盟。福臨的母親孝莊,還有父親皇太極的皇后和多個嬪妃,都是出自這個家族。

 

入關之後,清朝根基未定,不僅需要蒙古人穩定北方,使朝廷有精力處理南明勢力,必要時,還可以在兵力上相助。因此,蒙古那邊依然要以籠絡為主。

 

福臨能廢后,但他沒法阻止母親和宗親,繼續從蒙古格格中為他立後冊妃。

 

都說帝王后宮佳麗三千,雖然皇后無法自主選擇,嬪妃還是可以隨便挑選的。可是,福臨不僅在事業上特立獨行,在感情上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對政治婚姻的反感,使他對來自蒙古的四位女子都不感興趣。自尊心極強的順治,喜歡聽話、順從,但又很有主意的女子。

 

三阿哥玄燁,也就是未來的康熙皇帝,他的母親康妃佟氏就因為漂亮聽話,一進宮就得到了福臨的寵愛。

 

康妃是當時處於清朝權利中心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侄孫女。她雖然是漢族,但背後有鄭親王兒子簡親王等,這一群新生的年輕滿洲貴族。

 

可是康妃是個沒什麼心眼的人。雖然人長得美又柔順,可惜頭腦簡單。她的美沒有靈魂,又沒有自己的想法,福臨和她沒待多久便膩了。

 

尤其是在她家人的影響下,康妃想要爭取權力,更使福臨厭惡。福臨最討厭別人幹涉他,而她幹涉的又那麼明顯。

 

女人千萬別高估了美貌。男人會因此愛上你,但想要愛得久、愛得深,光有美貌可是不夠的。

 

感情上熱烈而強勢的福臨,在後宮嬪妃中竟找不到一個讓他傾心又能幫他排憂解難的女子。

 

直到在迎娶第二位皇后的婚禮上,他遇到了讓他一見鍾情、念念不忘的烏雲珠。

 

烏雲珠原是福臨的秀女,後來陰差陽錯地被賜給了他的弟弟博果爾。

 

她不僅有滿洲格格的開朗、灑脫,也因為母親是江南才女,又兼備漢家才女的溫柔賢惠和多情善感。

 

與康妃相反,烏雲珠雖然出身滿洲,卻屬南方漢族士人勢力。

 

福臨後宮那麼多嬪妃,卻無人能像烏雲珠那樣善解人意,懂得他的苦惱和抱負。

 

雖然她是弟妻,但面對愛情,衝動的福臨可管不了那麼多。為了得到烏雲珠,福臨明知道弟弟單純、好面子,不惜和他攤牌。最後導致博果爾自殺身亡。

 

不得不承認,董鄂妃烏雲珠不管放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個惹人疼愛的完美妻子。

 

她才華橫溢,既能在事業上輔佐皇帝,不動聲色地為漢族士人爭取到權力;也能與福臨對詩作畫,滿足他對漢學的好奇和興趣。

 

烏雲珠的性格也溫和孝順。在儒家文化中薰陶長大的她,對皇太后和皇后尊敬有加,對其它嬪妃照顧維護,對宮女和太監也慷慨友善。

 

她完全符合福臨心中的理想愛人,聰明而不強勢、懂事也很感性,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他、守護著他。

 

但是,她的委曲求全和極力討好,也無法為她贏得所有人的喜愛。福臨對烏雲珠的獨寵,在四皇子誕生後,更加遭到其它嬪妃的嫉妒。

 

愛屋及烏的福臨,想要立烏雲珠的兒子四阿哥為太子。這對曾經受過寵還生了三阿哥的康妃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

 

而沒有子嗣的蒙古嬪妃們也極為擔心,若以後讓一個有漢人血統的孩子繼承皇位,對整個蒙古家族都不利。

 

后妃們怨恨福臨變祖制寵側妃,結黨示威,導致了停中宮進箋、皇后面臨被廢的危險。

 

 

於是,身為前皇后堂妹的謹貴人,在康妃的幫助下,把三阿哥患天花時的衣物和玩具,偷偷放到年幼的四阿哥身邊。最後,三阿哥病癒,四阿哥卻不幸染上天花夭折。

 

愛子的病逝對董鄂妃和福臨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

 

與皇帝的暴躁發怒不同,董鄂妃把這件事看做六宮怨氣上達諸天,上天才降下來的懲罰。

 

白天,她對身邊的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別人看不出她有任何失落;晚上,失子之痛把她折磨的夜夜睡不著、只能獨自悶頭哭泣。

 

福臨雖然對烏雲珠,專一又深情,但他卻因為私慾把自己和愛人都深深地傷害了。

 

後宮畢竟不是普通的百姓家庭。福臨若當初聽董鄂妃的勸,雨露均沾,平衡好每位嬪妃身後的利益集團,兩人絕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隨著福臨在朝堂上的力不從心,越發消沉,董鄂妃身體也因為兒子去世、操勞後宮而日漸憔悴。沒多久,烏雲珠病逝。

 

烏雲珠去世後,原本就是皇貴妃的她又被追封為皇后。福臨花重金為她建造冥宅、辦葬禮,每逢七便親臨道場祭奠,嗚咽不止。

 

斷七結束後,福臨悲痛過度、心如死灰,萬念俱空的他選擇削髮出家為僧。

 

福臨的性格,既強勢又脆弱、既自尊又自卑、既衝動又敏感。而烏雲珠則相反,她溫柔、大度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堅強、熱情、不卑不亢的心。他們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補。

 

 

福臨對烏雲珠的喜愛與依戀,不僅是一位男子對女子的迷戀,更是一位滿族皇帝對漢文化的嚮往。

 

烏雲珠的出現讓福臨更了解漢人。她鼓勵、支持福臨實施許多親漢政策,讓他贏得更多漢臣和百姓的喜愛。

 

兩人在性格互補的同時,又都出身滿洲,在心理上更親近漢族士人。兩人對江山社稷都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抱負,因此形成了被所有人孤立的堅固聯盟。

 

如同福臨親漢的政策,遭到了眾多滿洲貴族的排斥和反抗,烏雲珠在後宮也遭遇著嫉妒和排擠。

 

福臨的愛情,幾乎與他的事業同步,由追求而成功,隨後又連續遭到失子、誣陷、疾病等多個重大打擊後破滅,令人不由得惋惜。

 

十點聽書會員 2021新年讀書計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即加入

少年天子的悲情人生

 

早早繼位卻又早早病逝的福臨,讓人欽佩也讓人同情。而他不幸的一生,既是環境所為,也有自身原因。

 

福臨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身為滿洲入關的第一位皇帝,不得不處在滿漢兩大民族的尖銳矛盾之中,民族偏見和文化衝突無情地壓制著他。

 

在清朝根基不穩時,父親皇太極就病逝了。年僅五歲的福臨在母親的蒙古勢力和攝政王多爾袞的扶持下即位。

 

多爾袞攝政時期,福臨雖然貴為天子,卻無實權。福臨曾這樣評價自己:「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因而失學。十三歲上,九王謝世,朕始親政,但批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

 

等他十三歲親政以後,發奮讀書、銳意求治,卻馬上面臨著與南明爭奪天下。

 

事實證明,福臨通過親漢政策和重用漢官,去打垮南明並徵服漢民族,來奪取全國的統治權,非常明智。

 

但這一點使滿洲親貴非常不滿。由於統一事業是大家的一致目標,所以他們只能暫時選擇妥協。

 

這些妥協讓福臨獲得了短暫的成功。他克服內部阻力、轉變政策,拋棄某些落後的傳統,緩和了民族矛盾,也戰勝了南明,實現了統一,為此後的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但是接下來,福臨更高層次的追求令滿洲親貴極為不安。他想要用封建社會的儒家學說來治理國家,以便加速封建化進程並加強君主集權。

 

這就意味著老貴族不僅封地減少,連滿洲的傳統和權利都要失去了。

 

這些漢化的想法和改革,讓一起打天下的親貴們怨氣連天,甚至想要造反。

 

其實,福臨不分精華和糟粕地接受明朝制度和漢族文化,殊不知封建制度發展到明朝,也已經腐敗黑暗,走向沒落。

 

書中利用漢民的愚昧和野心、整日吃喝享受玩女人的惡棍朱三太子,便是這個制度造就的一系列草包皇帝中的最後一個。

 

福臨自己恐怕也沒想到,這會是歷史規定了的一切封建帝王都無法逃脫的歷史悲劇。

 

福臨的悲劇,也是性格悲劇。他性格上的矛盾,還有喜怒無常、極強的個性深處的敏感和脆弱,使他經不住打擊和失敗,容易極端、崩潰。

 

他的特殊地位和自幼的微妙境遇,形成了這種充滿矛盾的性格,自卑又自尊。

 

在入關之前,滿族社會經歷著從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的過程,因此經濟和文化都很落後。

 

入了關以後,他們要統治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經濟發達、文化燦爛、人口百倍於滿族的漢族。

 

這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個非常沉重的心理負擔,也是福臨自卑的由來。

 

但另一方面,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自卑被高傲和帝王威嚴壓制著。這種性格,在突然遇到重大事件時,很容易情緒化、無法理智應對。

 

有一次,鄭成功圍困金陵的消息傳到宮中。這時候由於後宮陷害了董鄂妃,正使福臨的情緒處於極度的不滿和焦躁中。加上長期存在的潛意識被突然觸發,福臨一下子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他的恐懼和自卑心理使他竟嚇得跑到母親那兒大喊大叫,說要逃出關外。

 

睿智冷靜的莊太后和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的斥罵,又大大損傷了福臨那極為敏感的自尊心。

 

於是,福臨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顧一切地要親徵。他想要用親徵的英雄形象挽回自己的面子。

 

這個衝動的想法把大家都急壞了。可是福臨刀劈寶座、威嚇乳母,無論任何人勸阻,也不肯罷休。其實,福臨是個聰明人,他明白逃跑和親徵都不對。但是礙於面子和自尊,不好明說。

 

他等著眾人勸說,直到聲望地位都足夠高的湯若望也進宮勸阻,他才肯藉機下臺。

 

敏感的福臨在矛盾的性格影響下,遇到問題總是喜怒無常,像個孩子,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挑戰和危機時,極其易怒。

董鄂妃在福臨心裡是無暇的仙女。可是因為她的宮女與太監對食,福臨二話不說就給了柔弱的董鄂妃重重的一記耳光。

 

而康妃的一次勸諫,竟使福臨勃然大怒,衝動下要封刀斬康妃。若不是董鄂妃以命護著,康妃早已人頭落地。這次衝動行為也引發了簡親王日後的政變。

 

作為一個君主,福臨也極為脆弱。董鄂妃的離世和雄心壯志的幻滅,讓他對生活徹底失去信心,轉而想要遁入空門尋求解脫。

 

也許這和他從小被攝政王多爾袞壓制多年的經歷有關。他非常的不自信,害怕別人認為他不是明君、沒有能力,因而更急於證明自己,可惜力不從心,步步艱難。

 

現在的他,感覺山坡越來越高、越來越陡,而他筋疲力盡,推不動那大石了。

 

烏雲珠是他世上僅有的知己,也是唯一的無條件支持他、包容他的人。哪怕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在福臨心裡也是瞧不起自己的。

 

脆弱敏感的福臨很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懦弱和失敗,他怕別人因此而恥笑他。

 

可是再努力,人生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福臨內心深處的恐懼最終把自己給吞噬了。

 

其實,福臨是個難得的好皇帝。他勤奮好學、求知慾強、有想法有遠見,對不同於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很大的包容心和很強的好奇心。

 

但是,由於自己的心虛和不自信,導致他求勝心切,內心卻不夠強大。

 

不管是朝堂還是後宮,各方勢力都需要平衡。順治太感情用事,凡事也太過執著。最後,輸了事業,也失去了愛情。

 

年紀輕輕患上天花病逝讓人著實遺憾,可死亡對他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結語

好了,聽到這裡,你就已經學會了《少年天子》這本書裡的精華內容。

 

本書通過描寫順治時期,滿漢大臣、後宮嬪妃、士人平民等各階層人物眼裡的順治帝,還有順治帝和各類人物交往相處時的不同表現,為我們呈現出一個聰明好學、熱烈多情卻喜怒無常、敏感脆弱的年輕皇帝。

 

今天,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學習,現在我再來為你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通過順治的理想抱負,看出他的野心與遠見,卻也感受到了他在滿洲貴族中的被動和無能為力。

 

然後,順治對漢文化的嚮往和心靈上的孤獨無助,讓他對有著滿漢血統的董鄂妃情有獨鍾、愛得無法自拔。

 

最後,這位年輕皇帝對漢化的沉迷執著,加上矛盾脆弱的性格,導致自己無法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與失敗,在入佛門未遂後,英年早逝。

 

萬人之上的皇位並非他的選擇。縱然福臨才華橫溢並頗有遠見,可是從他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我們看的出來,他並不適合做一位君王。

 

與順治有類似經歷背景的清朝皇帝——他的兒子康熙,就更為果敢大氣、沉著冷靜,在位期間把中國打造成東方最強大的帝國。

 

讀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雖然順治年代已離我們很久遠了,但是他處理感情問題和事業危機的方式,是值得借鑑的。

 

希望這位少年天子的故事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啟示,也願我們都能有機會選擇如何過好自己這一生!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

 

「十點聽書會員」全新發布

一生最值得閱讀的1000本好書

每天半小時,每天一本書

在閱讀中成長

十點聽書會員 2021新年讀書計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即加入

相關焦點

  • 《少年天子》順治第一任皇后被廢後,竟然從史料記載中消失了
    十幾年前一部國產清宮劇《少年天子》堪稱國劇之光,全劇顏值演技在線,講述的是少年天子順治短暫而戲劇的一生。而當時最讓蛋蛋君傷懷的便是郝蕾飾演的皇后一角。從嬌俏可人到任性癲狂,從少年皇后到廢棄宮妃,亦如煙花般絢爛而寂寥。角色原型正是清順治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她出身貴重,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從大清門抬入的皇后,也是第一位被廢棄的皇后。
  • 清世祖順治最後到底是出家還是駕崩了?
    順治皇帝在六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二十四歲對外駕崩。至此福臨六歲登基,朝政由攝政大臣睿親王主持。八年後睿親王去世,福臨親政。福臨親政的十幾年裡面,完成了朝代更替的各種弊病。採取與民生息的政策,讓明朝眾多的流民有家可歸。雖然福臨一生雖然功績卓卓,但是在感情上難以遊刃有餘。在位的十幾年裡面,一共迎娶了十九個妻子。但是最後為什麼出現順治是否出家的疑問?因為一個女人――董鄂妃。
  • 多情帝王,卻英年早逝,被我們忽略的雄才大略的少年英主-順治
    當談到康熙,很容易想到他是康乾盛世的奠定者,在他的一生中,擊敗準噶爾丹,收復臺灣;而提到順治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想到他和董鄂妃的悽美的愛情傳說,以及留下了順治帝是否出家的千古謎團,事實上,除了這些方面,順治帝依然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少年英主,在他在位期間,清兵入關,不斷對抗反清勢力用兵,
  • 少年天子福臨,痴情董鄂妃
    福臨,年號順治。 少年福臨的命運,如同他的名字一樣: "福"從天上降"臨"。 多爾袞建議遷都北京,年方7歲的順治帝自然採納了他的意見。 福臨的人生十分短促,24歲就匆匆謝幕,但是他的人生短暫卻絕不平淡。
  • 順治皇帝二十三歲就過世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子女?
    在清朝歷史當中,順治皇帝是很特殊的一位皇帝。之所以說他特殊,是因為順治年僅六歲便登基為帝,同年清軍入關。然而作為清軍入關統一天下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又是英年早逝,終年僅二十三歲。而在野史當中,又有著諸多和順治皇帝相關的傳說,有的說順治皇帝出家了,有的說順治皇帝確實去世了,眾說紛紜。
  • 順治皇帝獨寵董鄂妃,年僅24歲去世,如何誕育8兒6女共14個孩子的
    這不僅是因為他在登基後制定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的規律,更是因為他年僅24歲就英年早逝。在電視劇《孝莊秘史》中,順治帝是出家為僧,電視劇中,總是要帶有一定藝術性的,因此,比起他出家為僧,可能他英年早逝的結局更具有真實性。
  • 順治送心腹太監吳良輔出家,康熙剛登基,為何除之而後快
    清朝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清世祖順治帝駕崩。在清史上,順治是一位富有爭議性的帝王,特別是關於順治的「死」,目前仍有很多種說法。根據《清史稿·本紀五》記載:「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按照正史的說法,順治是病逝,並非出家。
  • 順治真的出家了嗎?
    眾所周知這位皇帝英年早逝,23歲就過世了。但是民間也有傳說,順治帝並沒有死,而是為了董鄂妃出家當了和尚……這些傳說是真的嗎?皇位如從天降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由於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爭奪者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
  • 順治陵墓內為何有17個格格陪葬?
    有幾件事可以說明少年天子對董鄂妃的恩愛非常。董鄂妃,又作棟鄂妃。她的來歷,在《清史稿·后妃傳》中有記載:「孝獻皇后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與董鄂妃本來是兩相情願在先,但因陰差陽錯和家族等各方勢力的反對與逼迫,董鄂氏被指給順治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做妻子,由此兩人最終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 《少年天子》福臨:他所反抗的,亦是他所依賴的,於是註定是悲劇
    是的,在傳統史觀裡,順治軟弱、平庸,上與孝莊皇后、皇太極、多爾袞,下與兒子康熙大帝相比,無不遜色。然而這個少年天子在上下兩強的局面裡,在多爾袞和孝莊的夾縫中,依然在清朝歷史中留下了不得不提的一筆。當我看了《少年天子》,對那個曾經我以為不忠不孝不義的順治皇帝,心中剩下的,只有對他那悲劇一生的同情、惋惜與深深的哀痛。
  • 順治僅僅活了24歲,並且只愛董鄂妃一人,為何能留下14個子女
    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皇帝,大多都是多情、花心的,但是清朝有一位皇帝卻被人稱讚是難得專情的皇帝,那就是順治皇帝,他6歲就成為皇帝,但是年僅24歲的時候就突然去世,直到現在他的死因依舊是一個謎團。
  • 董鄂妃病逝後,順治斷言自己活不過40歲,學者:25歲都活不到
    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順治帝迅速開始剷除他的勢力,第二年,福臨將多爾袞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以謀亂罪"幽禁",之後宣布親政,年僅14歲,史書記載,福臨"坐殿上指揮諸將,旁若無人",帝王的威嚴不言而喻。而且這位風流天子性情浮躁,尤其是親政之後,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東西總是毫不留情地丟棄,就比如他的兩任皇后,因為都是出於政治聯姻而選擇的皇后,所以極不得順治帝的歡心,福臨也沒有顧忌這是他母親的族人,說廢就廢了,而真正讓順治帝春心萌動的,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的董鄂妃。
  • 鰲拜被一群少年擒獲,康熙如何對待這些功臣少年?
    順治皇帝長子幼年夭折,而次子福全又是順治最愛的董鄂妃所生,因此康熙皇帝基本是沒有機會登基稱帝的,但是因為福全又因外貌缺陷與皇位失之交臂,康熙成為幸運的繼承人。
  • 少年天子的烏雲珠和孝莊秘史的宛如誰是你心中的董鄂妃
    而在我心中最喜歡的就是《少年天子》的霍思燕飾演的烏雲珠和《孝莊秘史》舒暢飾演的宛如,兩人飾演的董鄂妃不分伯仲,各有千秋。少年天子的烏雲珠算不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也是一個玲瓏剔透的女孩子。他喜歡詩歌繪畫,腹有才情,但是命運的捉弄順治沒有見到他她就胡亂把他指給了博果爾。博果爾是一個喜歡武刀弄槍,就是俗稱的一介莽夫,她不甘心,她更加嚮往她心中那個仰慕的人。也許正如世人說的烏雲珠和順治帝一遇嘆終生,兩人相逢恨晚,順治帝徹底淪陷,順治帝覺得只有烏雲珠懂他,烏雲珠也覺得只有順治和他有共同話語。最後經歷了很多事情在一起,可是最終紅顏薄命,令人嘆息。
  • 《少年天子》原作者去世,成就一部好劇的支撐力越來越少了
    昨天看到一個非常意外的消息,第三屆茅盾獎獲得者、《少年天子》原著作者,歷史小說家凌力去世,享年76歲。
  • 皇太極猝死,位高權重的長子豪格為何輸給6歲的順治帝福臨?
    順治廟號世祖還可以理解,畢竟他是滿清入關一統天下第一帝。可是玄燁呢?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話題扯遠了,咱們回到開始的問題:豪格為什麼把皇位輸給了6歲的福臨?我個人覺得還是得怨皇太極。我估計他自己都沒有猜到自己會那麼早去世,所以遺留一系列很棘手的問題給後來者。
  • 順治帝一共有八子,康熙只是庶三子,為何順治會傳位康熙
    1661年正月,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臨終之前在《順治遺詔》中傳位庶三子玄燁(康熙帝)。同年2月,玄燁即位於太和殿,時年僅6歲(虛歲8歲),頒詔大赦,並改為康熙元年。中國歷史上正常的皇位傳承,一般有三種方式,即嫡長子繼承制、兄終弟及、選擇賢達子孫,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最為常見。
  • 少年天子臨峰眺,哎呀我去,外戚權宦滿朝堂
    縱觀華夏5000年,幾乎能夠順利過完一生的少年皇帝幾乎是少之又少。少年天子出現頻率最高的時代莫過於西漢與東漢。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少年天子是我們最熟悉的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嬴政。嬴政在13歲登基,他從小見證著自己的母親與朝內大臣相互勾結,他厭惡自己不幸福的家庭。在他登基之後,他繼續著自己的力量,首先就解決掉了宮廷的一系列難纏的矛盾,後來又把自己的政治才能用到統一六國之上,然後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任皇帝。一般少年天子登基時,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
  • 清宮揭秘:順治一生鍾愛董鄂妃的原因
    鄂碩之女生於崇德四年,在盛行早婚的時代,13歲左右基本完婚,比順治小一歲的董鄂氏何以要遲至18歲始入宮掖?更何況,18歲也早就過了入宮待選的年齡。在清代官方的記載中,對董鄂氏入宮前的身世一直諱莫如深。值得注意的是,孝莊皇太后在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頒布了懿命,以「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為由,停止實施這個歷代都沒有的命婦入侍制度。皇太后很可能已經聽到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的某些風流韻事。
  • 皇太極去世時,弟弟多爾袞、長子豪格都盛年,為何卻立6歲順治
    崇德八年(1643年),年僅52歲的皇太極在盛京宮中無疾而終。一代帝王就此撒手人寰,將他滿腔抱負留予後世子孫。那麼,誰能幫他實現取代明朝、問鼎中原的宏圖大業呢?他的死,在當時曾引起朝野震動,臣子們既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更為他的皇位繼承人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