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分鐘,帶你真正讀懂一本書。
「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已經陪伴大家2年了,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陪伴與溫暖。
新的一年,十點人物誌傳記欄目將會全面升級,嘗試用「每天精讀一本書」和「全本有聲書」兩種形式,繼續帶你讀書、聽書。
第二期,我們的主題是「讀史以明智」,我們挑選了傳奇帝王與歷史中的普通人的故事,帶你全方位了解歷史。
本期你將聽到以下幾本書:《顯微鏡下的大明》《少年天子》《萬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兒:洪武大帝》《成吉思汗:意志徵服世界》。
每本書我們都找了專業作者和專業主播來解讀,帶你高效掌握每本書的精華內容,或者用獨特、專業的視角告訴你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和價值。
喜歡閱讀的朋友,可以購買十點聽書會員,這裡有超500本精讀拆解,也有365本全本有聲書。原價300元一年,現價198元1年,還可以選擇30元包月,拉到文章底部即可購買。
閱讀,既是一種陪伴,也是為了更好的成長。我們希望陪伴你的同時,也幫你收穫更多的知識與力量。
領讀 | 阿成
十點人物誌出品
今天,我們為你準備的書是《少年天子》。
六歲,在我們還未上學、只知道玩耍的年紀,他已經登上皇位;十三歲,在我們剛上中學、進入懵懂的青春期,他已經開始親政;二十三歲,在我們初入職場、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卻已經離世了。
這位在龍椅上度過了幾乎整個童年、少年,甚至是一生的君王,便是我們今天這本書的主角,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
順治是位幸運的天子。攝政王多爾袞辛苦打下的江山都交給了他,年紀輕輕便統治著廣大遼闊的華夏帝國。
福臨也是位不幸的少年。從朝堂到後宮,他每天都在無形的壓力下被否定、被誤解、被質疑。
他雖然號順治,但一生不順。身為一國之君,往往想做的事做不了或者做不順,不想做的事卻被逼著做。
這部圍繞著順治帝並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歷史小說《少年天子》,不僅是著名歷史小說家凌力的名作,還由劉恆執導改編,一炮捧紅了鄧超、郝蕾、霍思燕等眾多藝人,成為至今還讓大家念念不忘的經典國產高分歷史劇。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解讀《少年天子》這本書的精華內容。讓我們回到三百多年前,一起去看看這位胸懷大志、執著痴情的少年天子,是如何走完他跌宕起伏的悲情一生。
你將會學習到,福臨在與滿洲貴族勢力的矛盾和鬥爭下,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而面臨的艱難與挑戰。
他雖然後宮佳麗無數,卻專寵董鄂妃烏雲珠的原因。最終,他因為什麼而失去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和愛情?
更重要的是,此書還通過描寫圍繞著順治朝各階層人物的生活,向我們展現了滿漢交界的那個時代,不同文化的碰撞與相融,還有人們對改革的擔憂與嚮往。
下面就讓我們開始學習吧!
胸懷大志的急躁天子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的第三位君主,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首位皇帝。
他身處滿洲入關初年的大動亂中,急於平定天下,徵服漢民族,實現統一。
滿人雖然在軍事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農奴制度帶來的落後傳統,加深了滿漢之間的矛盾。這不僅造成了社會動亂,也阻礙了統一事業。
滿洲軍隊憑藉武力和屠殺徵服天下。然而這樣的結果是,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處處掀起反抗的怒潮,局勢長期動蕩不安。
順治八年,連年徵戰導致朝廷財源枯竭。剛剛親政的福臨,和其它勳臣貴族們一樣,以為剽悍善戰的八旗,定能掃平天下。
但定南王孔有德敗亡,桂林失陷。定遠大將軍徵討湘黔,又全軍覆沒。
經過晝夜焦慮的痛苦思索,福臨才真正懂得了這幾年苦讀聖賢之書所獲得的治國之道:應該把歷代英主行之有效的仁政付諸實施,而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說說而已。
在諮詢了眾臣的見解和皇太后的支持下,福臨採納了范文程和湯若望的政見,放棄了「勤兵黷武」,採取了「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完成了他治國平天下的一個大轉折。
從順治十年五月開始,他發下一系列諭令,招撫鄭成功、南明永曆及全國各地的抗清兵馬,言辭誠懇,條件優妥。
不到九個月,就接到了饒州大盜曹志攀、江南頑寇徐可進、朱元,還有鄭成功手下的兵馬歸順。
他力排眾議,重新起用漢臣洪承疇經略湖廣、雲南、貴州等處,並給予極大的信任。
到了順治十四年秋,由於孫可望歸降,使福臨實現統一的雄心更加迫切。
他不顧親貴的反對,加快除舊布新,緩和滿漢矛盾。福臨懲罰滿洲親貴,發出一道道停止圈地、任用漢官的諭旨。
有一次,有些漢臣因為看到朝鮮使臣的冠帽,想到明朝舊制而垂頭哭泣,讓眾多滿臣不滿。福臨卻安慰他們「身為明臣而不思明者,必非忠臣!」
熟讀漢書的福臨還邀請漢臣入宮一同賞畫吟詩,各個無不驚嘆年輕皇帝的才華與瀟灑,頗有士大夫之風。
福臨不僅對漢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前朝明臣和作品也有著寬廣的胸襟。
福臨明白,漢家天下千餘年,養就了無數人才。滿洲不但要善學,更要以漢制漢。他想做一個超越漢武唐宗、宋祖明祖的仁德之君、有為之君。
福臨很想有番作為,又深深地被中原文化所吸引。儘管在政事上有皇太后和安親王協理,可他周圍無法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政治勢力,導致他的改革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
雖然統一事業也是滿洲貴族勢力的共同目標,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仁政、親漢的改革、漢臣的器重,還有對董鄂妃的專寵,滿族親貴逐漸感到一種威脅。
他們覺得打下來的江山又回到了漢人手裡,應得的土地和特權也消失了。
福臨身為皇帝,知道滿漢的和諧對維系統治的重要。他是中間的協調人,過於偏向哪一方,都會造成另一方勢力的不滿。
可是福臨不同於他的祖先,他認為過去在關外的一套,是不能再套到富有四海的大清國了。最方便、最現實的借鑑,是明太祖創立的制度。
如果漢人的文弱能被滿蒙的尚武精神所加強,而滿蒙的野蠻又被漢人的文明所開化,清朝滿蒙漢一體天下,定會比歷朝更強盛。
他雄心勃勃地策劃著天下一統而後大治的局面。但是他每一步除舊更新,都受到阻礙,每向前走一步,都很艱難。
滿蒙勢力對福臨不滿,但福臨依然決定要改革祖先傳下來的古老制度——議政會議。
這個提議惹怒了滿洲貴族,議政王爺們貪戀權勢,福臨則非常堅持,他想通過這個改革集中更大的權利,擺脫朝堂上的被動和牽制。
不久後,雲貴總算得以收復,完成了天下統一。二十多年兵荒馬亂、人命如草的局面都結束了,人們終於盼來了安定。
因治國理念的不同,而長期被滿洲貴族勢力頑固抵抗的福臨,在經歷了親王政變之後,卻開始逐漸心生厭煩,十分消沉,廣修佛像,在信佛的太監們的慫恿下,召請南方高僧來京說法。
如果福臨想一輩子享盡歡樂,當一個窮奢極欲、腐敗昏庸的君王,那他絕不會有任何苦惱。
但是他偏偏又相當英明,他處在滿族初主中原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就得經受無數痛苦。正是這些痛苦,逼得他向佛門尋求解脫。
加上愛妃董鄂妃的離世,重情的福臨對凡世間毫無留戀,選擇剃髮出家,法號「行痴」。
可是,皇太后和大臣們怎麼可能容忍一個出了家的皇帝。在師父玉林通琇的勸解下,福臨很快還俗了。
但是之後的他像變了一個人。他對國家政事失去了興趣,再沒有從前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日理萬機的勁頭了。
他對皇太后恭順如舊,但對后妃們極其冷淡。在朝廷內,他把怨恨一股腦兒撒在滿洲親貴身上,對他們格外疏遠,也格外嚴厲。
最終,福臨染上了天花。在安排好後事和詔書後,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駕崩了。
死後,他的遺詔被皇太后孝莊留了下來。她理解兒子為了集權,為了江山永固、社稷長存做的努力。但是他的改革和全盤漢化太倉促、太專斷,怎麼能不激起滿洲親貴的憤慨!
第二天,孝莊以罪已詔的形式向大家宣布了君權的妥協。改革失敗。
福臨的事業,是從追求到成功,繼而奮鬥卻失敗,再奮鬥卻再失敗,最後消沉而幻滅。他的愛情,也亦如此。
十點聽書會員 2021新年讀書計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即加入
執著痴情的孤獨少年
福臨在朝堂上面臨的被動和無奈,也延續到了後宮。
他一共有過兩個皇后,都來自孝莊皇太后的娘家,博爾濟吉特氏的蒙古格格。
第一位皇后在順治親政後不久便廢了。她是多爾袞當年為福臨定的親。常年在多爾袞的陰影下長大的福臨,等他一去世就迫不及待地廢后了。
但是,皇后的背後是強大的蒙古貴族。這個家族在清軍未入關之前,就和愛新覺羅家結成了有決定性影響的利益聯盟。福臨的母親孝莊,還有父親皇太極的皇后和多個嬪妃,都是出自這個家族。
入關之後,清朝根基未定,不僅需要蒙古人穩定北方,使朝廷有精力處理南明勢力,必要時,還可以在兵力上相助。因此,蒙古那邊依然要以籠絡為主。
福臨能廢后,但他沒法阻止母親和宗親,繼續從蒙古格格中為他立後冊妃。
都說帝王后宮佳麗三千,雖然皇后無法自主選擇,嬪妃還是可以隨便挑選的。可是,福臨不僅在事業上特立獨行,在感情上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對政治婚姻的反感,使他對來自蒙古的四位女子都不感興趣。自尊心極強的順治,喜歡聽話、順從,但又很有主意的女子。
三阿哥玄燁,也就是未來的康熙皇帝,他的母親康妃佟氏就因為漂亮聽話,一進宮就得到了福臨的寵愛。
康妃是當時處於清朝權利中心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侄孫女。她雖然是漢族,但背後有鄭親王兒子簡親王等,這一群新生的年輕滿洲貴族。
可是康妃是個沒什麼心眼的人。雖然人長得美又柔順,可惜頭腦簡單。她的美沒有靈魂,又沒有自己的想法,福臨和她沒待多久便膩了。
尤其是在她家人的影響下,康妃想要爭取權力,更使福臨厭惡。福臨最討厭別人幹涉他,而她幹涉的又那麼明顯。
女人千萬別高估了美貌。男人會因此愛上你,但想要愛得久、愛得深,光有美貌可是不夠的。
感情上熱烈而強勢的福臨,在後宮嬪妃中竟找不到一個讓他傾心又能幫他排憂解難的女子。
直到在迎娶第二位皇后的婚禮上,他遇到了讓他一見鍾情、念念不忘的烏雲珠。
烏雲珠原是福臨的秀女,後來陰差陽錯地被賜給了他的弟弟博果爾。
她不僅有滿洲格格的開朗、灑脫,也因為母親是江南才女,又兼備漢家才女的溫柔賢惠和多情善感。
與康妃相反,烏雲珠雖然出身滿洲,卻屬南方漢族士人勢力。
福臨後宮那麼多嬪妃,卻無人能像烏雲珠那樣善解人意,懂得他的苦惱和抱負。
雖然她是弟妻,但面對愛情,衝動的福臨可管不了那麼多。為了得到烏雲珠,福臨明知道弟弟單純、好面子,不惜和他攤牌。最後導致博果爾自殺身亡。
不得不承認,董鄂妃烏雲珠不管放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個惹人疼愛的完美妻子。
她才華橫溢,既能在事業上輔佐皇帝,不動聲色地為漢族士人爭取到權力;也能與福臨對詩作畫,滿足他對漢學的好奇和興趣。
烏雲珠的性格也溫和孝順。在儒家文化中薰陶長大的她,對皇太后和皇后尊敬有加,對其它嬪妃照顧維護,對宮女和太監也慷慨友善。
她完全符合福臨心中的理想愛人,聰明而不強勢、懂事也很感性,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他、守護著他。
但是,她的委曲求全和極力討好,也無法為她贏得所有人的喜愛。福臨對烏雲珠的獨寵,在四皇子誕生後,更加遭到其它嬪妃的嫉妒。
愛屋及烏的福臨,想要立烏雲珠的兒子四阿哥為太子。這對曾經受過寵還生了三阿哥的康妃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
而沒有子嗣的蒙古嬪妃們也極為擔心,若以後讓一個有漢人血統的孩子繼承皇位,對整個蒙古家族都不利。
后妃們怨恨福臨變祖制寵側妃,結黨示威,導致了停中宮進箋、皇后面臨被廢的危險。
於是,身為前皇后堂妹的謹貴人,在康妃的幫助下,把三阿哥患天花時的衣物和玩具,偷偷放到年幼的四阿哥身邊。最後,三阿哥病癒,四阿哥卻不幸染上天花夭折。
愛子的病逝對董鄂妃和福臨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
與皇帝的暴躁發怒不同,董鄂妃把這件事看做六宮怨氣上達諸天,上天才降下來的懲罰。
白天,她對身邊的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別人看不出她有任何失落;晚上,失子之痛把她折磨的夜夜睡不著、只能獨自悶頭哭泣。
福臨雖然對烏雲珠,專一又深情,但他卻因為私慾把自己和愛人都深深地傷害了。
後宮畢竟不是普通的百姓家庭。福臨若當初聽董鄂妃的勸,雨露均沾,平衡好每位嬪妃身後的利益集團,兩人絕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隨著福臨在朝堂上的力不從心,越發消沉,董鄂妃身體也因為兒子去世、操勞後宮而日漸憔悴。沒多久,烏雲珠病逝。
烏雲珠去世後,原本就是皇貴妃的她又被追封為皇后。福臨花重金為她建造冥宅、辦葬禮,每逢七便親臨道場祭奠,嗚咽不止。
斷七結束後,福臨悲痛過度、心如死灰,萬念俱空的他選擇削髮出家為僧。
福臨的性格,既強勢又脆弱、既自尊又自卑、既衝動又敏感。而烏雲珠則相反,她溫柔、大度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堅強、熱情、不卑不亢的心。他們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補。
福臨對烏雲珠的喜愛與依戀,不僅是一位男子對女子的迷戀,更是一位滿族皇帝對漢文化的嚮往。
烏雲珠的出現讓福臨更了解漢人。她鼓勵、支持福臨實施許多親漢政策,讓他贏得更多漢臣和百姓的喜愛。
兩人在性格互補的同時,又都出身滿洲,在心理上更親近漢族士人。兩人對江山社稷都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抱負,因此形成了被所有人孤立的堅固聯盟。
如同福臨親漢的政策,遭到了眾多滿洲貴族的排斥和反抗,烏雲珠在後宮也遭遇著嫉妒和排擠。
福臨的愛情,幾乎與他的事業同步,由追求而成功,隨後又連續遭到失子、誣陷、疾病等多個重大打擊後破滅,令人不由得惋惜。
十點聽書會員 2021新年讀書計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即加入
少年天子的悲情人生
早早繼位卻又早早病逝的福臨,讓人欽佩也讓人同情。而他不幸的一生,既是環境所為,也有自身原因。
福臨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身為滿洲入關的第一位皇帝,不得不處在滿漢兩大民族的尖銳矛盾之中,民族偏見和文化衝突無情地壓制著他。
在清朝根基不穩時,父親皇太極就病逝了。年僅五歲的福臨在母親的蒙古勢力和攝政王多爾袞的扶持下即位。
多爾袞攝政時期,福臨雖然貴為天子,卻無實權。福臨曾這樣評價自己:「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因而失學。十三歲上,九王謝世,朕始親政,但批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
等他十三歲親政以後,發奮讀書、銳意求治,卻馬上面臨著與南明爭奪天下。
事實證明,福臨通過親漢政策和重用漢官,去打垮南明並徵服漢民族,來奪取全國的統治權,非常明智。
但這一點使滿洲親貴非常不滿。由於統一事業是大家的一致目標,所以他們只能暫時選擇妥協。
這些妥協讓福臨獲得了短暫的成功。他克服內部阻力、轉變政策,拋棄某些落後的傳統,緩和了民族矛盾,也戰勝了南明,實現了統一,為此後的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但是接下來,福臨更高層次的追求令滿洲親貴極為不安。他想要用封建社會的儒家學說來治理國家,以便加速封建化進程並加強君主集權。
這就意味著老貴族不僅封地減少,連滿洲的傳統和權利都要失去了。
這些漢化的想法和改革,讓一起打天下的親貴們怨氣連天,甚至想要造反。
其實,福臨不分精華和糟粕地接受明朝制度和漢族文化,殊不知封建制度發展到明朝,也已經腐敗黑暗,走向沒落。
書中利用漢民的愚昧和野心、整日吃喝享受玩女人的惡棍朱三太子,便是這個制度造就的一系列草包皇帝中的最後一個。
福臨自己恐怕也沒想到,這會是歷史規定了的一切封建帝王都無法逃脫的歷史悲劇。
福臨的悲劇,也是性格悲劇。他性格上的矛盾,還有喜怒無常、極強的個性深處的敏感和脆弱,使他經不住打擊和失敗,容易極端、崩潰。
他的特殊地位和自幼的微妙境遇,形成了這種充滿矛盾的性格,自卑又自尊。
在入關之前,滿族社會經歷著從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的過程,因此經濟和文化都很落後。
入了關以後,他們要統治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經濟發達、文化燦爛、人口百倍於滿族的漢族。
這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個非常沉重的心理負擔,也是福臨自卑的由來。
但另一方面,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自卑被高傲和帝王威嚴壓制著。這種性格,在突然遇到重大事件時,很容易情緒化、無法理智應對。
有一次,鄭成功圍困金陵的消息傳到宮中。這時候由於後宮陷害了董鄂妃,正使福臨的情緒處於極度的不滿和焦躁中。加上長期存在的潛意識被突然觸發,福臨一下子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他的恐懼和自卑心理使他竟嚇得跑到母親那兒大喊大叫,說要逃出關外。
睿智冷靜的莊太后和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的斥罵,又大大損傷了福臨那極為敏感的自尊心。
於是,福臨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顧一切地要親徵。他想要用親徵的英雄形象挽回自己的面子。
這個衝動的想法把大家都急壞了。可是福臨刀劈寶座、威嚇乳母,無論任何人勸阻,也不肯罷休。其實,福臨是個聰明人,他明白逃跑和親徵都不對。但是礙於面子和自尊,不好明說。
他等著眾人勸說,直到聲望地位都足夠高的湯若望也進宮勸阻,他才肯藉機下臺。
敏感的福臨在矛盾的性格影響下,遇到問題總是喜怒無常,像個孩子,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挑戰和危機時,極其易怒。
董鄂妃在福臨心裡是無暇的仙女。可是因為她的宮女與太監對食,福臨二話不說就給了柔弱的董鄂妃重重的一記耳光。
而康妃的一次勸諫,竟使福臨勃然大怒,衝動下要封刀斬康妃。若不是董鄂妃以命護著,康妃早已人頭落地。這次衝動行為也引發了簡親王日後的政變。
作為一個君主,福臨也極為脆弱。董鄂妃的離世和雄心壯志的幻滅,讓他對生活徹底失去信心,轉而想要遁入空門尋求解脫。
也許這和他從小被攝政王多爾袞壓制多年的經歷有關。他非常的不自信,害怕別人認為他不是明君、沒有能力,因而更急於證明自己,可惜力不從心,步步艱難。
現在的他,感覺山坡越來越高、越來越陡,而他筋疲力盡,推不動那大石了。
烏雲珠是他世上僅有的知己,也是唯一的無條件支持他、包容他的人。哪怕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在福臨心裡也是瞧不起自己的。
脆弱敏感的福臨很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懦弱和失敗,他怕別人因此而恥笑他。
可是再努力,人生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福臨內心深處的恐懼最終把自己給吞噬了。
其實,福臨是個難得的好皇帝。他勤奮好學、求知慾強、有想法有遠見,對不同於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很大的包容心和很強的好奇心。
但是,由於自己的心虛和不自信,導致他求勝心切,內心卻不夠強大。
不管是朝堂還是後宮,各方勢力都需要平衡。順治太感情用事,凡事也太過執著。最後,輸了事業,也失去了愛情。
年紀輕輕患上天花病逝讓人著實遺憾,可死亡對他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結語
好了,聽到這裡,你就已經學會了《少年天子》這本書裡的精華內容。
本書通過描寫順治時期,滿漢大臣、後宮嬪妃、士人平民等各階層人物眼裡的順治帝,還有順治帝和各類人物交往相處時的不同表現,為我們呈現出一個聰明好學、熱烈多情卻喜怒無常、敏感脆弱的年輕皇帝。
今天,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學習,現在我再來為你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通過順治的理想抱負,看出他的野心與遠見,卻也感受到了他在滿洲貴族中的被動和無能為力。
然後,順治對漢文化的嚮往和心靈上的孤獨無助,讓他對有著滿漢血統的董鄂妃情有獨鍾、愛得無法自拔。
最後,這位年輕皇帝對漢化的沉迷執著,加上矛盾脆弱的性格,導致自己無法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與失敗,在入佛門未遂後,英年早逝。
萬人之上的皇位並非他的選擇。縱然福臨才華橫溢並頗有遠見,可是從他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我們看的出來,他並不適合做一位君王。
與順治有類似經歷背景的清朝皇帝——他的兒子康熙,就更為果敢大氣、沉著冷靜,在位期間把中國打造成東方最強大的帝國。
讀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雖然順治年代已離我們很久遠了,但是他處理感情問題和事業危機的方式,是值得借鑑的。
希望這位少年天子的故事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啟示,也願我們都能有機會選擇如何過好自己這一生!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
「十點聽書會員」全新發布
一生最值得閱讀的1000本好書
每天半小時,每天一本書
在閱讀中成長
十點聽書會員 2021新年讀書計劃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