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一部國產清宮劇《少年天子》堪稱國劇之光,全劇顏值演技在線,講述的是少年天子順治短暫而戲劇的一生。
而當時最讓蛋蛋君傷懷的便是郝蕾飾演的皇后一角。
從嬌俏可人到任性癲狂,從少年皇后到廢棄宮妃,亦如煙花般絢爛而寂寥。
角色原型正是清順治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她出身貴重,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從大清門抬入的皇后,也是第一位被廢棄的皇后。而在她被廢之後,有關她之後生活的各類記載竟然消失了,連葬在何處都不得而知,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博爾濟吉特氏,名為額爾德尼本巴,意為「珍寶」。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莊文皇后親侄女。與順治帝是姑表親,是出身貴重的蒙古格格。
她自幼在草原生活,有蒙古馬背上民族的豪邁灑脫,亦因為親王寵愛不免嬌縱,是位千尊玉貴的小姐。
順治剛登基時,清廷還處於剛入關統治階段,為防政局不穩需要蒙古部落的支持作為國防力量,而聯姻則是兩方結盟的慣有措施。
千挑萬選之下,選擇了孝莊太后親哥哥的女兒作為順治的第一任皇后。這是典型的政治聯姻,也是傳統舊俗,只不過姑表親為夫妻更顯得親上加親。而作為這場聯姻的當事人順治年僅6歲,卻無權過問自己的婚配。因為當時的朝政還是有攝政王多爾袞把持著。
從大局上來說,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的這次選擇確實為一次長遠且有益的考量。
然而這場政治婚姻最終的結局卻是他們未曾預料到的。
博爾濟吉特氏是滿清入關後第一位從大清門中抬入的皇后,亦是順治帝的原配正室。
順治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袞在喀喇城逝世,使得福臨可以提前親政。順治八年正月,正式親政;同年八月,紫禁城內聲勢浩大的舉行大婚慶典,迎娶這位尊貴的蒙古格格入主中宮。
一位是剛剛從叔父多年壓制下獲得解放的天之驕子,一位是蒙古親王自小寵愛的嬌小姐,兩人的相處並沒有擦出什麼愛情火光,倒是屢屢爭執摩擦,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據說順治帝認為他年輕貌美的皇后太過驕奢淫逸,任性無禮,並不將自己的天子之尊放在眼裡。
而年輕的皇后亦因為皇帝多有內寵而苦悶,小女子的吃醋胡鬧在皇帝眼中就是善妒不可容忍,無中宮之德,儼然是一位怨婦加悍婦。
這裡蛋蛋君加一句,雖然眾所周知的是順治帝對董鄂妃傾心一世,然而仍不免多有內寵后妃。且順治對董鄂妃也並非像後世一般如此誇張。據資料顯示,順治十三年六月曾下旨冊封東西宮皇妃,東宮皇妃為孔四貞,西宮皇妃為董鄂妃。而同年又大肆選良家美女入宮,且主要為漢女。
所以順治帝專情的人設還是不要打得太滿,畢竟是一國之君。
史稱順治帝是一位至情至性之君,無論是在政治統御上的專斷獨行還是對後宮諸事,都能看出他其實對於君王集權這件事看得還是很重的,而且因為人聰慧,頗具智謀,倒是總有能辦得到的時候。
比如廢后這件事情。
多爾袞死後,順治先追封其為皇帝,麻痺多爾袞的爪牙們;而在其親政第二個月就有人告發多爾袞篡權謀逆,這很有可能是順治自編自導的戲碼,就此將多爾袞原先集團一網打盡。從這些事上可見順治的謀略,當然無疑是對多爾袞的厭惡和不可容忍。
然而多爾袞死後並沒有影響原本就定下的婚配之事,也許順治作為帝王他當然會從大局考量。而年輕的皇后自然是不懂得這些,假如她溫順些,隱忍些,也許夫妻不睦至多的結局便是維持表面,可不知是順治因此次婚約為多爾袞定下而厭惡,還是不容皇后不尊其天子之威,或純粹就是不喜歡她到了極致。
總之,順治十年,僅是他們婚後的兩年,順治奏請太后廢皇后,降為靜妃。當然有大臣上述懇請,不同意廢后,皇帝批示:
「朕納後以來,緣意志不協,另居側宮已經三載,從古廢后遺議後世,朕所悉知。但勢難容忍,故有此舉。」
當然亦有臣子因此獲罪,最後濟爾哈朗等再也不能違背旨意,博爾濟吉特氏就此改居側宮,成了棄妃。
博爾濟吉特氏本是大清入關第一位皇后,同時也成了第一位廢后。可在她被降為靜妃之後的生活,死後安葬等情況在各類史書文字中都沒有記載,這個人徹底就在史料裡消失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通過多方研究討論,也有學者認為沒有記載的原因當然不可能是此人憑空消失,而較大的可能是被遣送回了蒙古娘家。
也有野史謠傳說博爾濟吉特氏最後再嫁生子,到過得比當皇后時來得幸福。當然目前對這項野史不可考,但送回娘家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因為當時清廷剛入關,後宮內眷管理並沒有太嚴苛,一些滿人舊俗還是盛行,婚姻不諧雙方分開再嫁的情況亦存在。而博爾濟吉特氏即便不再是皇后,可她仍然是順治帝的親眷,讓自己的表親年紀輕輕地老死宮中顯然也不太合適。或許在孝莊太后這位親姑姑的眷顧下,順治將表姐送還母家也算是一種體恤安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