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文說到,順治帝皇位得來不易,這也是孝莊一直想用政治婚姻,加強鞏固皇位的原因。可是,順治會理解母親的苦心嗎?
根據《清史》中的記錄統計,順治前後共有四位皇后和七位正妃,其中大多數都為蒙族女子。這也是孝莊實行的,政治婚姻手段的一種體現。並且,在這些有名有份的皇后和正妃當中,屬於孝莊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就有六位。
但令人驚奇的是,他們沒有一個人為順治產下過子嗣,其餘的蒙古族女子也無一例外。而順治一共有八位庶妃,基本都是出自他自己的心願,也就是所謂的自由戀愛。雖然沒有正宮名分,但是有意思的是,這些庶妃每一位都為順治生下過子女。
從這樣奇特而稀少的現象,足以看出順治是崇尚自由戀愛的。對於母親孝莊太后為自己打造的政治婚姻,順治也許一直是以冷戰的方式,作為自己對母后的抵抗。而就在順治與孝莊的矛盾日益惡化的時候,一位女子突然闖進了順治的視線,並讓這對母子的關係雪上加霜。這位女子便是董鄂氏,順治帝對她一見傾心。
順治13年,18歲的董鄂氏入宮,很快就被冊封為賢妃,然後是皇貴妃。這樣的晉升速度,在歷朝歷代實屬罕見。不僅如此,冊封當日,順治還大赦天下,這可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只有皇帝迎娶皇后,才可大赦天下,足見順治帝對董鄂氏是非同尋常的寵愛。
而史書中,對這位獨寵後宮的絕代佳人的身世,一直也是眾說紛紜。直到今天,董鄂妃的身世依然是待解之謎。各種說法不一,但最被史學家認可的說法,是中宮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進宮參加宮廷活動,服侍孝莊太后時被順治一眼相中。
並且,這位董鄂氏琴棋書畫也十分精通,正得順治歡心。據說,她畫的水牛比順治帝畫的都要好,因此二人在一起相互切磋書畫,並終日無話不談。最終兩人墜入愛河,一發不可收拾。
但這種說法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董鄂氏入宮之時,已經是年滿18歲。而按照大清的慣例,女子14歲就得嫁人,因此董鄂氏應該是有夫之婦的,並且在《湯若望傳》中也印證了這種猜想。說董鄂妃是一名將軍的夫人,順治他是奪人所愛。
因此,順治想納她入宮,本來就是犯了大忌。如今還要冊封皇貴妃,孝莊太后必然反對。但為了將董鄂氏納入皇宮,順治竟絕食,甚至對孝莊以死相逼。在萬般無奈之下,孝莊最終同意順治,將董鄂氏冊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中宮皇后。
很快,董鄂妃就產下一子。這本是大喜,但孝莊卻開始犯愁。因為此時順治已有三位皇子,孝莊對皇三子玄燁尤為喜愛,並內定他為皇位繼承人。而此時順治卻突然稱,這位剛剛降生的皇四子為」為朕之第一子「,把其他皇子丟在一邊。一心要立皇四子為皇太子。並且最讓她震驚的是,順治竟然要再次廢掉現在的中宮皇后,讓董鄂妃取而代之。
自己的兒子竟然要再次將歷史重演,又要廢掉中宗皇后。孝莊此時已無法容忍順治如此的胡鬧了,她怒火中燒的扔給順治一句話,」除非我死了,否則你休想再次廢后「。
而就在順治左思右想如何應對母后孝莊,能讓董鄂氏取代皇后的位置之時,一個噩耗卻將這對天子佳麗推向深淵。順治17年,天花在宮中肆虐,連孝莊太后都要遷出宮,就是為了避痘,而這位剛剛出生的皇子不幸染上天花,僅僅給順治帶來了103天的快樂,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就不幸夭折了。留給這對天子佳麗的,只有無盡的痛苦。
順治在巨大悲痛中,為愛子追封為榮親王。當時的清東陵中,順治的孝陵還沒建,但順治卻先為愛子修築了一座皇陵,但風光的諡號和陵園,也無法安撫董鄂妃的喪子之痛。由於傷心過度,調養不周,董鄂妃竟喪失了生育能力。最終勉強支撐了兩年,也撒手西去,年僅22歲,丟下了順治一人,繼續在痛苦中苟活。
從小缺少關愛的順治,造就了他異乎常人的極端性格,對董鄂妃愛的是歇斯底裡。而如今,不僅自己的愛子離他而去,就連他的一生摯愛,也與他分隔兩界。這一瞬間,他的精神世界土崩瓦解,萬念俱灰。此刻的他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自殺,他竟要隨愛妃同去。
當然,他是不會成功的,孝莊派人貼身照看順治。無法得償所願的順治,又萌發了出家的念頭。可就在僧人茆溪森為順治剃度的時候,孝莊太后找來了茆溪森的師父,大覺普濟能仁國師,玉林琇。順治出家又沒能成功。
順治經歷過喪子喪妻之痛,甚至最後遁入空門的願望也未能實現。此後,他終日鬱鬱寡歡,夜不能寐,僅僅過了兩個月,順治便染上了不治之症,天花,隨即便隨他的董鄂妃而去,永遠的離開了她的母親孝莊。死的時候只有24歲。
「丁巳夜子時,上崩於養心殿」。這是所有史書上記載關於順治帝巳的說明,只有草草十一個字,就像順治帝這短暫的一生一樣,充滿了神秘。而順治死後留給世人的卻是一次罪己詔,把自己罵得狗血淋頭,一文不值。
但這份近一千二百字的罪己詔。許多史學家認為,已經病重了的順治,早已無力寫下這樣複雜的文字。並且他們還認為,這份認罪書中的很多描述並不像出自順治的本意。因此,專家們懷疑這認罪書,根本就不是順治寫的,而是由其他大臣代寫。
而當時宮中能有這樣權利及能力的人,想必也只有孝莊太后一人。隨著順治的離去,這對結伴一生的冤家母子,終於結束了他們的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