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電影院被關
電影《花木蘭》延期上映
小夥伴一片哀嚎
發誓等上映了一定要去無限連刷
當初誓言有多真
現在打臉有多疼
痛苦來得不是毫無徵兆
早在第一波宣傳海報出現時
大家就察覺到一絲不妙
這漸變色的藍天背景
這全家福式的合影照
讓人一秒夢回1999
設計師確定不是
穿越回上世紀的中國
找到的靈感來源?
你能一眼發現花木蘭的海報嗎?
不過大家還是
努力忘掉這種微妙
滿懷期待地走進了電影院
畢竟這可是
又美又A的花木蘭啊
沒想到,走出電影院後
大家紛紛成了
國家一級吐槽強人
有人評價
「這是一部即使中國人看了也充滿異域風情的電影」
有人說
「看完了花木蘭的中國人民,與看美國版戰爭與和平的俄羅斯人、看絕代艷后的法國人、看藝伎回憶錄的日本人,產生了強烈的共情……」
豆瓣影評裡滿滿全是吐槽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中國風……」
針對《花木蘭》的吐槽
主要分為兩個陣營
一部分人火力集中在服道化
一部分人則專攻劇情
大雜燴式的服道化
木蘭進宮面見皇帝時
在兩側一同上朝的
後宮嬪妃就很奇怪
更別說後宮女眷不去御花園
改在前殿廣場上遛彎這件事了
還一人一把小洋傘
滿屏法國凡爾賽宮的味道
看了十幾年宮鬥劇,目瞪口呆
鞏皇的前衛秀場妝暫且不表
畢竟有女巫身份不哥特一把怎麼行
李連杰的皇帝裝
被人發現類似付滿洲形象
這點就很微妙了
關於付滿洲這個形象
小夥伴們可以自行度娘,反正不怎麼好……
小木蘭這條七分緊身褲
更是讓人分外出戲
爭議最多的花木蘭妝容
有人考據說是出自古代墓穴壁畫
也確實有點像國家寶藏裡的復原妝容
但額頭上的黃色也太太太豔了吧
腮紅也塗得有點狠
和國家寶藏裡的仕女比起來
像是有點像,就是變醜了
木蘭額頭上的華為LOGO
啊不,是花鈿
是唐朝最為時興的化妝術
但木蘭穿的這條紫色曲裾
卻是漢代流行的樣式
再加上後來
沙場紅裝時的渣女大波浪
木蘭真乃貫穿中國古今
融合千年時尚的奇女子
至於劇情,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注意:下面有點涉及劇透哦)
憨憨迷惑的劇情
官方稱「這是一部注重孝道的電影」
看完電影,大家驚呼「果然很孝!」
開頭木蘭爹爹有塊御賜的玉
朱雀紋中央一個大大的楷體「孝」
@李連杰,皇上你這賞的是
給皇太后祝壽用剩下來的玉嗎?
結局木蘭手持長劍起舞
劍身刻著一個「孝」
身後投影一個「孝」
開頭點題結尾呼應
語文老師看了都說好!
其他細節諸如
可汗派擁有滅國實力的女巫
入侵紫禁城
僅僅只為給皇帝送個戰書
「我在XXX,快來和我單挑呀baby」
然後皇帝竟然答應了
孤身一人來到單挑地點
皇帝李連杰一看
這裡到處都是竹槓子
頓時技癢
拿出當年做黃飛鴻的本事
把反派呼呼就是一頓揍
再吐槽下去
這篇文章就要沒完沒了
大家假裝下面還有一萬字吐槽吧
乍看用心了的服道化
卻經不起推敲
好似很高大上的劇情
卻讓觀眾懷疑
編劇看不起自己智商
這些敷衍與隨意
讓原本萬眾期待的花木蘭
淚提4.9分的敗績
「別罵了!外國人不懂中國文化很正常!」
當然,也有人覺得
大可不必上綱上線
「外國人不懂中國文化很正常啊」
看看他們眼中的「中國風」
大家還不明白嗎?
迪士尼和irregular choice聯名的花木蘭鞋
所以不懂中國文化的外國人
真的拍不好中國故事嗎?
那可別忘了義大利導演
拍攝的《末代皇帝》
奧斯卡9提9中
製作團隊幾乎全是外國人
不但服飾妝造還原
人物塑造也細膩用心
鏡頭色彩哀傷唯美
末代皇帝溥儀本就是一個
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外國人來拍更是容易招罵
為了做到客觀真實
拍攝之前,劇組採訪了溥儀的
妻子、監獄長、男僕
還聘請溥儀的弟弟作為顧問
這部《末代皇帝》
不僅在國外斬獲無數榮譽
也備受國人好評
1982年義大利
拍攝的電視劇《馬可·波羅》
關於中國的部分
也是肉眼可見的用心
圖源自新浪微博@JoannaBlue
雖然上述電影是歷史題材
花木蘭只是商業娛樂大片
但用心沒用心
還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鄭佩佩背後的對聯,上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下聯:望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中國觀眾:???
所以,真的是因為
外國人拍不了中國故事嗎?
動畫《花木蘭》為什麼那麼香?
花木蘭作為
第一位亞裔迪士尼公主
1998年動畫片上映時
曾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熱潮
動畫《花木蘭》
開創了許多迪士尼的「第一次」
它是迪士尼
第一部大規模展現戰爭場面的動畫
第一部出現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的動畫
而花木蘭則是
唯一不具備皇室身份的迪士尼公主
也沒有嫁給一個來拯救自己的王子
與電影版天賦異稟的木蘭不同
動畫版木蘭是個
不愛規矩和束縛的普通女孩
在戰場上一步步成長強大
木蘭用整整一晚時間
爬上木桿頂端的那一幕
給了多少人努力的勇氣
「嫁給誰」曾是
所有迪士尼公主的唯一歸宿
直到《花木蘭》出現
「成為誰」才變成了了故事的核心
誠然,動畫版《花木蘭》
也同樣有著對中國文化的誤讀
在中國上映時國內觀眾也並不買帳
但其背後的誠意和製作的用心
相較之下可見一斑
《花木蘭》中的插曲《男子漢》三種語言的版本均由成龍演唱,成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曾幾何時,好萊塢大片裡
出現中國元素、中國面孔
被很多國人視為一種「驕傲」
電影《木乃伊3:龍帝之墓》
這些中國元素也許
和影片風格不搭調
也許壓根就是偽中國元素
但總會有人說
「這畢竟是別人對我們的認可啊」
《加勒比海盜3》中的中國海盜嘯風
那從另一種角度思考
影版《花木蘭》的撲街
也許是因為
我們不那麼在乎別人的認可了
近年來,漢服復原文化的興起
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到
中國傳統服飾的魅力
才有了這次大家對
《花木蘭》服道化的不買帳
圖片源自@裝束復原
而對中國文化的自豪與認同
也讓大家不再只能期待
由外國人用傲慢的態度講述
因為我們自己能做得更好更棒
李子柒YouTube粉絲突破1000萬
《花木蘭》屬於迪士尼
但「花木蘭」卻永遠屬於中國文化
不用再猜為了收割全球觀眾的錢包
他們會繼續「霍霍」哪個文明中的英雄
而我們的「文化輸出」我們尋求「尊重」
只能由中國人自己,奮力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