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波動,少不了形成價格浪。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價格波浪可以旱地拔蔥式大漲,也可以是銀河洩地的下跌,或許更多的是一段平平淡淡的心臟線。波浪運行向何方,誰都不得而知,既然不知,就也不是交易的重點,常做的順浪(趨勢)而行,趨浪而做。那麼浪的開始、浪的運行、浪的結束辯別就是基礎的工作。
艾略特波浪理論是公認的價格運行形態,價格形態的描述使大家對波浪的各種變形(或者說複雜性)有了認識,但其形態關係與其它技術關係的結合分析較少,使用者都覺得波浪理論太神秘、事後化(走出來了誰都知道)。那麼,將波浪的各個部份置於各種技術分析體系中,看看波浪還復不複雜神秘。
簡單而言,波浪起於平靜(積累),順動於有序,終於大搏弈。從資本進程 、布林線形態變動可以略見端睨。
要明確一點,浪與時間級別的關係是最明顯的,拋棄時間級別談浪是沒有意義的。60分單根K線與5分價格浪關係是不可同比的,這是很多人開始辯浪時產生混亂的原因。當日KN線波瀾不驚量,可以用60分析,同樣,60分平靜時,用5分線。我們看到某一組K線,不能立即就確定其浪關係,而是必須把它放在時間段上,進行定義。轉變過來就是,我們總可以在某一種時間段內,看到一個清晰的浪形關係。(因此下面的探討中,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級別中)
起於平靜,當一個品種資本滿滿時,這肯定不是一個浪的開始,很可能是一個浪的結束。無人拾遺(無資),平淡無奇(價格區間小)。品種特性已是「壞無可壞」。試控資本總是快進快出,形成一段淡淡無奇的波浪。但微風之下,總有樹動,資本沉積就是起浪的關鍵。這一段關係放到布林線中,你會發現,資本波動形成的浪只是圍繞中軸上下波動,突出上下軌道的情況很少,即使突出亦是曇花一現,軌道處於水平狀態,這一切都是平靜(各種指標的鈍化)。時間流逝,耐心磨耗,使你不想看它。但注意風暴往往起於靜寂,平靜下面的積累(資本、偏向微觀),這一段浪的關係可能獲不了利,但可以找到一個安全的位置(中期資本關係)。
資本積累總會等到時機,市場總會給出機會,基本面也好,市場面也好,都只是東風而已,當真正的動力——資本蓄謀已久時。資本到了臨界點,誰都蹦不住的時候,風會很湊巧,正確資本總是東風借的是時候。借風而起的後果就是布林圖開始變形,最後一次回到支撐軌道(或上或下,但不會中軌),軌道作用突然增強,對手害怕撤退速度一下子快起來了(小浪的開始階段),之前的一切壓力消失了。正向資本的力量突然變強,突破水平壓制的一切關係,找到一種無對手的感覺,反向對手總在尋找機會逃命,正向者資本(資本減小不明顯,加資很明顯)源源來斷(迅速堆積)。布林線張口、45度角明顯。猶如海平面上的大浪,沒有任何礁石的阻擋,洶湧無比。此段浪,只要資本不大幅波動(大增加大減少),布林線的角度不變,張口關係不變,大浪進程就不變。資本與及布林形態的偏多偏空關係明顯。
市場產生的浪總是在最瘋狂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棒(實際上很多浪都如此),瘋狂的特徵就是:K線無比誘人(大陽大陰)、資本蜂擁而至,似乎大浪永無止境。但交易市場中的資本雙面性決定了浪起浪落,當價格遠遠偏離所能支撐的價格區間關係時,自然有回歸的要求。那麼,當資本堆積明顯,而此時價格卻無法最後一次突破布林對向軌(上或下軌),或者前高,布林收口時,也許就是價格波浪的階段結束點了,瘋狂就會結束。一段浪也就該就此停一停了。
囿於對艾略特浪八浪波動的理解不夠,只能簡單的按照資本進程、布林形態來進行浪關係的判別,用資本、布林形態關係找出浪的階段,作出相應操作,可能簡單了一些,但還是有用。
交易基礎的學習,是實盤交易的前提,交易理論的細節化、簡單化就是實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