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稱讚楚昭王是懂大道的人

2021-02-13 厚黑大全

孔子為何稱讚楚昭王是懂大道的人

吳王夫差欲稱霸天下,想打擊楚國,就先拿陳國開刀。

    陳國告急。作為盟國,楚昭王不能見死不救,於是整頓兵甲,浩浩蕩蕩來到前線——城父(今安徽亳州一帶)。

    戰爭,為國之大事,古人在大戰之前,常常需要進行佔卜。

    楚昭王命太卜佔斷:楚國若與吳國作戰,能不能勝?吉兇如何?結果,龜紋上顯示不吉。

    楚昭王再次佔問:既然不能取勝,那就退兵,吉兇如何?結果,龜紋上還是顯示不吉。

    楚昭王說:「戰也不吉,退也不吉,莫非是死路一條了?如果我們再度敗給吳國,不如一死;如果逃避強敵,拋棄與陳國的盟約,也是不如一死。既然戰敗和退兵都不如一死,我寧可選擇戰敗而死!」

    楚昭王抱著必死之心,要與吳國決一死戰,出戰之前,他先預備好了後事,決定挑選一個有才德的人來接班。

    他讓令尹子西當楚王,可子西堅決不幹。

    又讓司馬子期當楚王,子期也不幹。

    又讓公子啟當楚王,公子啟推讓了五次之後,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秋天七月。一切戰鬥部署就緒,即將開戰時,楚昭王就病了。為了振奮士氣,鼓舞人心,楚昭王帶病上陣,與吳國人大幹一仗,不料,病情突然加劇,不得已只好又退回到城父,死在了那裡。

    楚軍真是出師不利呀,一交鋒,就死了大王。子西、子期、子啟等人慌忙封鎖昭王病故的消息,秘密轉移軍隊,沿途設立警戒,偷偷撤回到楚國,立了昭王的兒子熊章為君,這就是楚惠王。

    就在此年楚昭王出兵救陳之前,天上出現過一種異象:大片的紅雲猶如一群赤鳥,夾著太陽飛翔,持續了三天。

    當時楚昭王來到城父後,還專門派人就此事去諮詢了周太史。

    周太史說:「這是楚王有災,如果祈禱禳除,就可以把這個大災轉移到令尹或者司馬的身上。」

    楚昭王不同意:「把心腹之病轉到胳膊腿上,又有多大益處?我國君臣一體,損失了令尹或司馬,與損失自身也無區別。況且上天不會無緣無故的降災,有罪受罰,天經地義,又何必要禳除轉移呢?」

    還在更早一些的時候,楚昭王生了病,也曾找人問過卜。

    當時,那個佔卜的人說:「這是黃河的神靈在做祟,應該去祭拜河神。」

    楚昭王不同意:「我們楚國人,從來都不祭拜黃河那邊的神,這和我們沒關係。」

    有個大臣建議說:「要不,咱們來到郊外,遙遙望著黃河的方向,祭祀一下,儘儘心意。」

    楚昭王說:「不行!自夏商周以來的山川之祭,都只祭本土的名山大川,境外的無需祭祀。我們楚國應祭祀的是長江、漢水、雎水、漳水,黃河與我們無關。況且上天降臨災禍,也不是因為人有過錯才降臨的,就算我有什麼過錯,有什麼失德的地方,也輪不到黃河之神來懲罰我!」

    孔子對楚昭王的這種為人氣度,大加讚揚。《左傳》裡這樣記載:「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在孔子看來,遵循常理行事,不亂紀綱,不為私心迷惑自己,不為困難而退縮,始終堅持堅定自己的原則,而不要考慮結果,會不會為自己帶來什麼好處,這就是懂得大道的人。

    這是其一。另外還有兩個比較隱晦的方面。

    一是以前的時候,楚昭王得到比較稀罕的「萍實」,孔子說,唯有霸者才能獲得這種東西,可以提前祝賀楚昭王將要成為霸主了。而實際上,楚昭王到他去世,也沒有成為霸主。

    再者就是楚昭王有分封七百裡地給孔子建國的打算,但現在他突然死了,分封也就沒有下文了。

相關焦點

  • 孔子為何沒有做成「儒教教皇」?
    孔子為何沒有做成「儒教教皇」?  ■孫玉良  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一大變革時期,孔子創建的儒學系統與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學派並駕齊驅,形成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派別,被後人稱為「儒教」。孔子,理所當然地當成了儒教教主。
  • 【記憶】眾說紛紜的 「楚昭王獲萍實於此」的傅說之爭
    近日,幾位對萍鄉歷史感興趣的好友,暢遊昭萍,並對楚昭王與"萍實"這個話題進行閒聊,今將搜集圖文刊發如下。宋初樂史(930——1007)把它正式寫入《太平寰宇記》:「本漢宜春縣地,屬豫章郡。吳寶鼎二年分立萍鄉……楚昭王獲萍實於此,今縣北有萍實裡、楚王臺,因以名縣。」1700多年以前,萍鄉老祖宗就盛傳著「楚昭王獲萍實於此」、『『萍實名縣」之說。
  • 孔子當年周遊列國十三年,竟然是為了這件事
    但是,當你Be Real的時候,有的人又不樂意了。有道是:裝逼難,Be Real更難。那麼,Be Real到底有多難呢?這事要從三年前的鹿晗說起。話說2017年10月8日,鹿晗公布了自己的戀情。之後劇情急轉直下,有大量曾經特別愛他的人脫粉。
  • 中年楚昭王的奇幻漂流
    情急之下,妻、子顧大義,自行投江,昭王亦坦然受之——這是古代傳統裡的「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可是經過編劇劉侗改編後的小劇場京劇,重寫了這「船上的故事」。他將幾個人的性格更加發展,使他們有了些現代意識,劇情也因此一下子跌宕起伏,非常好看起來。好像一出「中年楚昭王的奇幻漂流」。它小而圓滿,是一個獨幕劇,始演於2010年元旦,演出時間大概在一個半小時。票價也很低。這次
  • 周遊列國十四年的孔子,為何「知天命不可為」而為之
    「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理想模型,要始終挑選你熱愛的時間植物,不要退縮,不要姑且為之,不要使它看起來合別人的邏輯,不要依據潮流修改你的靈魂。」孔子批評子貢:「不好好修習學問,反而降低自己去迎合,你的志向太不遠大了」。最後顏回回答說:「雖然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沒修好夫子之道,是我們的恥辱;我們修好夫子之道未被採納,是當權者的恥辱。「孔子聽了,欣然而笑。七日之後,楚昭王派來的救兵趕到,解救出被困的孔子及剩下的弟子。不過,因為楚昭王身邊重臣建言,孔子及弟子並未得到重用。
  • 門內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為何孔子最喜歡顏回?
    「苗而不秀,秀而不實」這八個字,據說是孔老夫子嘆惜他的學生顏回的。顏回英年早逝,幾乎使孔子痛不欲生,連呼「天喪予,天喪予!」有跟隨他的弟子問,「老師你真的那麼悲痛嗎?」孔夫子回答說,「不為像顏回這樣的人悲痛,還為誰悲痛?」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好學,他有怨氣不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英年早逝,現在再也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 孔子為何強調居喪三年?
    這一段說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間,圍繞喪禮應服幾年的問題展開的爭論。孔子的意見是孩子生下來以後,要經過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應該為父母守三年喪。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評宰我「不仁」。但整個春秋戰國至秦及漢初,除了孔子弟子曾為孔子守喪三年外,並無一例守滿三年者。
  • 「大道中華」程獻忠顛覆性質疑:孔子的「東夷化」,一手造成了華夏...
    編者按:孔子,被尊為聖人,受後世擁戴。其「刪詩書」等做法,也多為正面評價。程獻忠覺士卻認為,孔子的刪詩書、約史記、黜八索、除九丘、夷神仙,令上古華夏文明「從立體的大道文明(神仙)與禮義文化(玉禮器),扁化、異化為平面的世俗文藝(如六藝)與巫覡文技」,幾乎斷裂了文明傳承。
  • 央視巨獻紀錄片《孔子》,感受大師風採!
    齊國演奏四方之樂,孔子說兩君相會,不能用夷狄之樂,迫使齊景公撤走樂舞;齊國又演奏宮中之樂,孔子批評說匹夫惑亂諸侯,迫使齊景公處罰樂人。由於孔子的智慧,使魯國在外交上取得了一次勝利。  孔子離開魯國去衛國,從衛國去陳國,路過匡地。魯國的陽虎曾施暴於匡人,孔子長得像陽虎,匡人就把孔子師徒圍拘了五天,孔子派隨從求助於衛國大夫寧武子才解了圍,離開匡地。
  • 鐵打的孔子、流水的皇帝:被封神成王的孔子頭銜發生了什麼變化?
    稱孔子為「素王」,首見於《淮南子·主術訓》:「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鮮矣。」稱讚了孔子雖不居帝位,卻具備帝王之徳,肯定了其「聖人」之智與「刑德兼治」的政治主張,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在漢一朝,將「天降大任」於孔子演繹的有聲有色。緯書裡,孔子變身「黑帝之子」,身高兩米多、手長過膝,胸口天生帶有六個大字「製作定世符運」,超凡脫俗,自帶氣場。
  • 為什麼孔子的雕像,都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懂了它才能真正認識孔子
    孔子,這位逝世於公元前479年的思想家,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兩千五百多年,他在古代被尊為「天縱之聖」和「天之木鐸」,他被後世統治者奉為「至聖先師」與「萬世師表」,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至今,孔子精神始終屹立於文化頂峰,全球各地都建有紀念孔子的廟宇或祠堂。
  • 夜讀 孔子為何說後生可畏
    孔子為何說後生可畏 先秦·孔子《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孔子忍不住又問:「你坐在裡面,為什麼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讚嘆他說:「你這麼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遊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裡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
  • 孔子與琴道(三)
    匡人聞其言,孔子貌似陽虎,告匡君曰:「往者陽虎,今復來至。」乃率眾圍孔子,數日不解,弟子皆有飢色。孔子仰天而嘆曰:「君子固亦窮乎?」子路聞孔子之言悲感,悖然大怒,張目奮劍,聲如鐘鼓,顧謂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 」孔子曰:「由來! 今汝欲鬥名,為戮我於天下。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由等唯唯。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風擊拒,軍士僵僕。於是匡人乃知孔子聖人,瓦解而去。
  • 孔子讚譽老子為龍,而老子卻稱孔子為鳳,是說孔子有女性特徵碼?
    孔子問禮於老子,回到驛館沉默不語,三日後,弟子才敢問老師:老子其人無禮於先生乎?孔子答道:「非也。
  • 老子自稱喪家之狗,孔子被鄭人喻喪家之狗,一個淡然,一個欣然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不予理睬?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個明確的判斷。但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卻非常淡然的自稱喪家之狗,而孔子聽鄭國人說他像喪家之狗時,不但沒有生氣,竟然欣然的笑了,這是為什麼?老子既然如此,老子為何自稱喪家之狗?
  • 《論語》導讀之228:孔子讚賞子路不嫉妒不貪求,又常常提醒教誨
    道,符合道的理,指大道,正道。足,足夠,值得。孔子說:「穿著破舊的袍子,與穿著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覺羞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為何不好呢?』」子路終身誦讀這句話。孔子說:「這是大道啊,為何值得這樣好?」
  • 楊絳:孔子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
    孔子最愛重顏淵,卻偏寵子路。錢鍾書曾問過我:「你覺得嗎?孔子最喜歡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聰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許多弟子裡,他最真率,對孔子最忠誠,經常跟在夫子身邊。孔子一聲聲稱讚「賢哉回也」,可是和他講話,他從不違拗(「不違如愚」)。他的行為,不但表明他對夫子的教誨全都領悟,而且深有修養。
  • 孔子說的君子是誰?
    出縣城順山海大道東向八九裡,便到了君子故裡。長垣市孟崗鎮伯玉村。向北一轉,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德坊和恥獨坊的牌坊。君子,蘧伯玉也。蘧qú瑗yuàn,字伯玉,諡成子。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封內黃侯,奉祀於孔廟東廡第一位,是孔子的朋友,也是道家"無為而治"的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