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28日,紐約市的警察突擊檢查了一家名為Stonewall(石牆)Inn的同性戀酒吧,一直以來,「臨檢」都是警察們用來敲詐勒索的藉口。但這次的情況不太妙——店內有大約200名客人,有男同性戀者,女同性戀者,女權主義者,變性人,異裝愛好者,妓女等,脾氣還都很火爆,於是客人集體反抗,紛紛用石頭和酒瓶砸向警察。
此後幾天,該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全城暴動,不少異性戀人群和其他受歧視的社會群體,也發出聲援,進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要求尊重和平等的權利。
該事件被稱為「石牆起義」,6月28日也從此成為了LGBT 群體(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者)權利鬥爭的重要紀念日:國際LGBT 驕傲日。
與此同時,每年的六月,也成了全球同性戀群體的驕傲月,在世界很多城市出現性少數群體遊行,進行慶祝、維權和反歧視活動。
目前,全球已經有29個國家/地區立法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而阿根廷,則是全球第10個承認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南美洲國家。
阿根廷作為南美著名的天主教國家,保守派和天主教會團體勢力強大,他們強烈反對同性戀婚姻,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阿根廷曾爆發了6萬人的大遊行,呼籲將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終於,2010年7月15日,在馬拉松式的會議之後,阿根廷國會參議院以贊成33票,反對27票通過同性婚姻法。
/法案通過前夕,阿根廷民眾在國會廣場前徹夜等待,焦急等待最終的結果
7月21日,時任阿根廷總統克裡斯蒂娜·基什內爾正式籤署了該法案,賦予了同性戀者與普通人一樣的權利,如收養兒童、繼承財產等。
該法案修改了法律中關於婚姻關係的限定,從之前的「一男一女」,婚姻雙方的「丈夫」和「妻子」,改成了「兩人」,只有符合申請條件,任何人都可登記結婚,不論雙方性別。
消息一經傳出,引發全世界的震驚。
西班牙《國家報》稱:「阿根廷91%的人口都是天主教徒,卻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個、全世界第十個承認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消息稱:「阿根廷總統挺過了數周來激烈的言辭的考驗和天主教會的壓力。」智利聖地牙哥的《信使報》表示:「阿根廷就同性戀婚姻做出了歷史性的決定。」
此後,許多南美的LGBT群體選擇「用腳投票」,紛紛來此「同性愛情聖地」旅遊或定居。當然,在法律正式通過之前,與其他較為保守的南美國家相比,阿根廷對性少數群體的態度便已經十分寬容、友好,社會氛圍也更加自由。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更是在2006年和2008年當選「全球同性戀最佳旅遊地點」,並榮獲美國最大的同志信息網站頒發的「2008年最佳國際城市大獎」。
該群體規模之大,甚至讓不少人嗅到了商機:2009年,阿根廷成立阿根廷同性戀商/Cámara de Comercio Gay y Lésbica de Argentina,與俱樂部、旅館和餐廳合作,為廣大LGBT 人群提供專屬的營業方案。
此外,每年這裡還有舉辦多種慶祝活動,例如:同性戀旅遊市場國際會議,男同性戀大遊行,男同志葡萄採收聯歡會,多元化影展,阿根廷國際多元化同性戀電影節等,均大受歡迎,吸引了眾多性少數群體來此。
而在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國家禁止舉行大型集會和遊行,因此,LGBT 決定在6月28日這一天,通過網絡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存在與追求。在這場前所未有的El Global Pride 2020(全球驕傲日)盛會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社會,政治和藝術領袖將齊聚一堂,在線慶祝2020年國際LGBT 驕傲日,並在本周末不間斷的持續24小時。
阿根廷,作為LGBT權益的先鋒國家,自然不會缺席。在阿根廷,雖然同志驕傲月通常落在11月,跟全球各地6月慶祝風潮不同,不過公共建築物和紀念物仍打上象徵同志權益運動的彩虹燈光。
而為了響應此次LGBT 驕傲日全球盛典,眾多阿根廷政治代表、文化和藝術人士都會在這一天在線出席,並進行為期一周的線上活動,呼籲民眾對該群體的尊重與平等對待。
往年的阿根廷,每到這一天,人們紛紛盛裝打扮,身披彩虹旗,在街頭進行驕傲遊行。當然,隨著驕傲遊行日益商業化,該遊行不再像早年般具有抗爭的色彩,而更像是全民狂歡節,無論性向與否,都可參加。
今天,阿根廷依然處於隔離檢疫之中,政府禁止民眾居民大規模聚集和遊行活動,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往年的照片,感受這一節日熱烈的氛圍與LGBT 群體對於平等和遵守的追求。
來源:華人頭條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