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年,VOGUE中國版推出二月刊,風格領袖肯豆榮登開年封面。
雜誌寄語:「時隔五年,從初出茅廬的模特到一呼百應的風格領袖,她憑藉自己的全球影響力努力回饋社會...而這份保持獨立、展現個性的精神,和Vogue價值觀不謀而合。」
而評論區都在吐槽把肯豆拍得老氣,照片不好看。
對比於一月刊封面人物,中國新生代超模雎曉雯在雲南香格裡拉的封面顯然美譽度不高。
之所以提及這兩次封面因為VOGUE主編換人事件,新舊兩任主編的交接封面。
中國版主編angelica張宇在完成15周年特刊之後,正式卸任職位,由美國版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代理。
△ 中國主編張宇和她所負責過的部分雜誌封面
VOGUE中國版在2005年開始運營,AC張宇屬於創刊元老級主編,至此任職近16年。
於此同時,Vogue高層變化不斷,離職的負責人有:中國版主編張宇、康泰納仕中國總裁Sophia Liao、德國版負責人Christiane Arp和西班牙版負責人Eugenia de la Torriente。
而後,美國版主編安娜將升任為首席內容官和全球編輯總監,暫時兼任中國主編。
英國版編輯總監Edward Enninful被任命為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版的負責人。
Vogue背後的管理集團康泰納仕為了應對紙媒衰落和經濟下行,整合全球編輯團隊,優化預算,真真是下了好大一盤棋啊。
About Vogue
129年的美學史書
說起時尚雜誌VOGUE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892年的美國,雜誌主打綜合性的時尚生活,一度被譽為「時尚聖經」。
△ 1892年雜誌封面
最初Vogue只面對上流社會,當時攝影技術還未興起,封面和內頁都以插圖為主。
1909年3月刊女人的裙子和孔雀的羽毛形成對稱,標題VOGUE也實用了字母交叉的變體,頗具藝術感。
封面合作的基本都是名噪一時的插畫家,其中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就合作過多次。
到了1932年7月刊的VOGUE雜誌首次使用了彩色攝影,女性運動員將球舉過頭頂,健美流暢的身形帶來一種健康的美感。
1940年6月的VOGUE封面,模特Lisa Fonssagrives用身體擺出字母VOGUE,也是力量與美感的創意結合之作。
在1943年9月雜誌封面,可以看到「Take a job! Release a man to fight」,僅僅抓住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外貌造型和精神世界的記錄和引領。
1955年4月刊,忠實記錄下專屬於50年代的復古與優雅。
而後的1963年到1971年,主編黛安娜是一位貌不驚人卻極具個性的女性編輯,但後期乏力,效果不佳。
康泰納仕出版集團在未預告當事人的情況下發起了人事改革,不留情面地開除了這位時尚界的女祭司,可見Vogue背後的編輯團隊競爭多麼慘烈。
About Anna Wintour
穿Prada的女魔頭
70年代,Vogue美國版迎來了從英國版調職而來的安娜·溫圖爾。
英國籍的安娜極具個人辨識度: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堅持的BOBO髮型、大同小異的過膝長裙、頸部的喬治亞水晶項鍊、還有令人保持距離的黑色墨鏡。
她負責的第一期1988年的11月刊就掀起了不小的爭議,此時的年輕女孩著裝已經由優雅轉向休閒,但對於Vogue來說,封面上還是第一次出現了褲裝,而且還是平價品牌,配了一件高價的高定上衣。
鄰家女孩街頭逛街的笑容十分打動人心,還有無法忽略的腰間贅肉,都打破了慣常封面審美。
安娜帶來的變革顯然不止於此,她敏銳地發現名人對於時尚和潮流的引領作用,大膽啟用明星、網紅甚至是政治人物登上Vogue。
安娜上任後的第一位明星封面選擇的是頗具爭議的麥當娜,她的形象一直不受主流時尚認可,但這次合作也打破了麥當娜的固有印象,有些人甚至沒有第一眼就認出她。
通常來說,時尚雜誌不會輕易對政治發表言論,但Vogue決定分享自己的態度,並且積極擁抱政治明星人物,1988年當時頗具爭議的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成為封面人物。
非裔出身的歐巴馬夫人,被Vogue定義為「世界等待已久的第一夫人」。
社交媒體討論度最高的網紅夫婦侃爺和金·卡戴珊也成為封面的主人,但是正像前面所說的安娜預測到了他們對於時尚的影響力。
2017年3月為慶祝Vogue 125周年,集結了包括劉雯、Gigi、Kendall等七大超模合體拍攝封面照。
模特病態的瘦弱一直是時尚圈的爭議點,Vogue啟用左二的大碼模特阿什莉·格林漢姆(Ashley Graham),以行動支持多元審美。
△ 從左至右:Liu Wen, Ashley Graham, Vittoria Ceretti, Imaan Hammam, Gigi Hadid, and Kendall Jenner
Vogue美國版1993年攝影師Arthur Elgort帶著超模Linda Evangelista來到中國取景,選擇了桂林和上海兩座城市。
超模Linda和普通民眾跳舞、打太極,有一種既衝突又和諧的美感,如今看來依舊賞心悅目,不得不說是帶著美學追求的誠意作品。
About More
它不僅僅是一本時尚雜誌
電影《穿Prada的女王》改編於蘿拉·魏斯貝格爾(Lauren Weisberger)的小說,蘿拉正是安娜的前私人助理,她離職之後根據個人經歷撰寫了小說。
這部電影雖然讓安娜飽受不近人情的苛責,也成為普通人向往時尚行業的光怪陸離。
安娜不僅有名氣,地位也的確非同一般,英國《衛報》把她稱為「紐約的非官方市長」,還曾經和英國女王同場看秀。
她不但能決定今年流行什麼,她還能決定設計師的設計和職業發展,甚至是品牌的命運。
在安娜手裡,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籌款活動,變成了頂級慈善舞會Met Gala,堪稱圈內品牌級別的大事件。
安娜能穩坐Vogue主編30餘年,並且在70歲的時候一路升遷,自有其過人的能力。一百周年時在內頁說:「Vogue不僅僅是一本雜誌:它是歷史,生活方式,甚至是心態。是貫穿整個世紀服飾和思想。」
現在,Vogue雜誌如今已經129年了,它以一月一刊的形式記錄不同年代的審美趨勢和潮流指南,稱之為「時尚美學編年史」毫不為過。
中國版Vogue本地化做得不錯,但是過於看重明星卻少了點先鋒感。
在社交媒體力壓傳統紙媒,經濟下行又疫情當道的今天,Vogue將面臨的難題,真的不止一點點。END
文: 林曦Alice,探索時尚美學,記錄靈感生活,本文收錄於公眾號「曦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