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十三宗》中5-6集故事名字叫做《軟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軟弱的女人童玲被家暴數次後,終於忍無可忍,燒死了自己的丈夫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這個脆弱不堪的女人一直在哭,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界,聽過她的故事的人,在場無一不為之動容,每句話每個字都透露著她對生活平等的渴望與努力。這個沒人幫的可憐女人當時已經深陷地獄,除了自救別無他法,哪怕是同歸於盡也是一種解脫。
造成童玲一生悲劇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丈夫一家重男輕女,頭胎生的是女兒成為童玲一生悲劇的開始。
童玲與趙長林相識才三個月就結婚了,婚前童玲就總覺得趙長林的脾氣有些奇怪,陰晴不定。但是,當時已經懷孕兩個月的童玲不得不嫁給趙長林。新婚之夜,趙長林也曾和童玲描述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兒子出生一年後,憑藉自己攢下的兩千元和童玲從娘家帶來的兩千元,買下村裡的宅基地,家裡蓋個新房子。而所有規劃前提是,第一胎生的要是兒子。
幾個月後,當童玲生下女兒後,丈夫態度發生了轉變,對童玲非打即罵,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即使第二胎生下了兒子,也沒有讓丈夫回到之前,一次又一次的家暴變本加厲,童玲時常被打的頭破血流。童玲公婆對她的態度更是惡劣,挖苦、諷刺無所不用其極。
婚前,童玲已經察覺趙長林脾氣,在得知趙家重男輕女時,沒有及時的止損,這樣耽誤了一生,被虛無縹緲的愛拴在身邊,等到突然醒悟時候,卻發現,愛沒有得到,身上的錢財被搜刮殆盡,然後再被掃地出門。
童玲的軟弱,娘家的一味遷讓趙長林的家暴變本加厲
童玲在一次一次家暴之後,本應該看清趙長林的真面目,和這個魔鬼離婚。但是軟弱的童玲,卻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自己頭胎生了女兒,讓家裡被罰4000元錢,長林心裡有怨氣」,甚至認為「誰家的丈夫不打老婆」,「夫妻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為了改變趙長林,童玲開始向娘家借錢蓋房子。
童玲的娘家見童玲被家暴,從不出面呵斥趙長林,反倒訓斥自己的女兒「你真是被我們寵壞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的一味遷就讓童玲失去了依靠,本身就是弱勢的童玲更無法面對魔鬼趙長林。
看見童玲父母對家暴女兒趙長林的態度,這時我才明白,童玲的軟弱源於她的父母,原生家庭對童玲的影響就是女人就要服從自己的丈夫,被打被罵都是應該的。此時的童玲,就好像在一個密閉的陰暗棺材裡繼續虛度光陰,腐朽,毀滅一樣,她渴望有個人可以拉她出來,但是身邊親人無一可說可信任可依靠之人,好孤獨。
媒人表嫂次次出面調和,偽善人更惡
童玲被家暴後,總是表嫂出面調解,面善的表嫂一味的開導童玲回家去吧,還時不時的向童玲說你要理解長林的苦衷。這麼個「心善的」表嫂,卻在趙長林暴打童玲,童玲被打的奄奄一息,求助時,說「我可不能收留你,別人還以為我挑撥你們夫妻關係呢?」
郭德綱的之前的一個採訪,「不明任何情況就叫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得離他遠一點,雷劈他都會連累到你。」
表嫂這樣的人,在一些事情上,非常幫你,甚至讓你都覺得她這人不錯,很豪爽。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如果她認為你對她構成競爭性,或者會有損她的利益,她立刻會翻臉不認人。其實就是披著面具的小人,這種人種種行為都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明裡打著善良的幌子暗地為已謀私,無恥且沒有道德感。
人性之惡難以想像
趙長林在被童玲澆上汽油之時說,「我是你的丈夫,你真的下去了手?」,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他提問的對象,是為她生下女兒,被暴打到頭破血流,在月子中以淚洗面的妻子;是遭受他父母冷眼挖苦,要被掃地出門,不得不向一大家下跪道歉的可憐媳婦兒;是從年事已高的娘家借錢為他蓋房子,收到哥哥弟弟冷言冷語嫁出去的女兒。
童玲所做的一切,沒有換來趙長林的一絲愛與憐憫,只有一次又一次家暴後的遍體鱗傷。為什麼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因為童玲的第一次的原諒,讓趙長林認為「打 」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打」能發洩情緒又能解決問題,這讓他嘗到了甜頭,而且趙長林很清楚,「打」是他的絕對優勢,因為童玲永遠也打不過他。
最後,趙長林不得不為自己種下的惡果買單,但是童玲最終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本文的最後,還是呼籲,願我們不論多麼衝動和暴怒,都能守住最後的底線,把一切的不公交給法律。
喜歡請關注電影料,每天帶你深扒影視劇中最有趣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