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問世以來,就成為了眾多大國海軍偏愛的裝備,其較強的隱蔽性往往讓敵人防不勝防。說到核潛艇,就不得不提一下身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
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大力發展航母,而前蘇聯則將重心放在了核潛艇上,雖說最後蘇聯解體,但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軍工遺產的俄羅斯,整體軍事實力依舊強勁,核潛艇製造技術更是領先於世界,而在歷史上,更是有過一次連射16枚洲際飛彈的經歷。
1991年8月6日,前蘇聯的新莫斯科夫斯卡號戰略核潛艇抵達任務海域。作為當時蘇聯最為先進的核潛艇之一,它的水下排水量高達1.9萬噸,同時搭載了16枚射程達8300多公裡的R-29RM「輕舟」洲際彈道飛彈,每枚都能攜帶4枚25萬噸TNT當量的分導核彈頭。
為了這次行動圓滿完成,蘇聯北方艦隊司令薩裡尼科夫少將更是親自登上了這艘核潛艇坐鎮。雖說在演習中潛艇同水面監測船的通信出現了故障,但艦隊司令薩裡尼科夫少將果斷拍板,認為能夠發射飛彈。
隨著少將一聲令下,艇長按下了發射按鈕,16枚輕舟飛彈按照每發間隔14秒的速度全部衝出海底,短短3分鐘,這些潛射洲際飛彈全部發射成功。而這些飛彈一旦裝備上核彈頭,以16枚洲際飛彈的總當量,將會超過二戰時炸藥威力的總和,因此眾多西方媒體也稱其為「末日齊射」,這無疑是當時核潛艇所打出的最強一擊。不過隨著之後蘇聯的解體,這樣的飛彈齊射也成了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