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聞哈爾濱的秋林公司在電商時代處境尷尬。作為有近百年歷史的歐式風情老店,哈秋林的建築及歷史也是城市發展的縮影,如何保存保護,我想臺南林百貨的案例可供參考。
內地有一夥小鎮青年喜歡和「灣灣」打鍵盤架,武器就是內地的高層商品住宅樓。他們如果有自由行資格的話,可能會不喜歡臺南,嫌棄這裡太古舊了,太不日新月異了,太沒發展了,還不如他們縣城的居民樓高。
但我卻對臺南喜歡得不得了。
乘坐大巴一進城,那些有年代感的樓房和鱗次櫛比的招牌和霓虹燈,所煥發的濃鬱的市井生活氣息,看著就感到莫名的親切自然。特別是一棟棟樣子古樸的騎樓建築,和中西合璧的日據時期建築,更是讓我心花怒放流連忘返。
眼前的這棟林百貨,與我所住的酒店隔街相望。放下行李出門就被這棟大樓吸引了,質樸卻精緻,這就是林百貨。
連著兩天從酒店進進出出,從各個角度看到林百貨,都忍不住給他拍照。直到第三天晚上,才想起進去看看。
一
先是以文物角度,打量這棟大樓的。
林百貨主要由鋼筋混凝土構築,整體使用了溝面陶磚、洗石子(洗刷石)、磨石子等建築材料與工藝,每個細節角落體現當時的建築之美。所用的彩色地坪,耐久且耐火。格子窗、吊燈以及包覆鋼梁的石柱,不但注重美感,也強調結構力學。因為有抗震工藝,才得以保留到現在。
1998年6月,臺南市公告其為市定古蹟,邀請投資者把林百貨這個置的遺產,轉化為文創產品推廣平臺。作為臺南市永恆的地標,林百貨也是一扇從歷史看未來的窗。展示和出售的每一件貨品必須經過精挑細選,背後要有歷史掌故和品牌故事。
整修從2010年開始,歷時四年半才竣工。本著「修舊如舊」原則,保持和修復了手燒仿石材面磚、磨石嵌銅地磚、手搖鐵卷門、手工燈具、手工實木門窗。用了很多心血去復原,按原色澤及尺寸燒制壁磚,儘量恢復當年風貌。
二戰時,作為戰略制高點,林百貨建築淪為戰場,建築被徵用,樓頂架上機槍,在向敵方開火的同時,自身也成為炮火的靶子,險些被炸為瓦礫。遺留下來的傷痕及彈孔,在後來的修復中也予以保留,力圖還原真實歷史。
2014年6月,林百貨重張開幕,轉型為「文創百貨兼歷史文化博物館」,成為臺灣僅存最早的西式百貨建築。不僅遊客非常喜歡,在裡邊上上下下地細細觀摩,本地年輕人也喜歡,各種精美精緻的手工藝品,還有好吃好玩好看的創意產品、本地特色的復古老物件、潮流商品、印有祝福和喜字的伴手禮,一應俱全。
二
接著追究歷史。林百貨是日本商人林方一創始。
林方一先生一家
創辦如此知名大百貨公司的林先生,並非大財閥大老闆。他出生於明治十六年(1883年),早年很窮苦,孤兒一枚,依傍叔叔一家過活。而叔叔嬸嬸也很早過世,他和幾個姊勉強長大。19歲後獨自外出謀生,六年後自己創業乾貨運。為了求發展機會,1912年,跟人來到海外尋找機遇。
中日甲午戰爭後,戰敗國大清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將臺灣送給了日本,成為其海外殖民地。林先生到臺灣後,勤勤懇懇,踏踏實實,通過勤勞發家致富,一點一滴積聚財富,三十大幾才娶妻生子,不敢有一絲享樂,全家仍勤儉節約,為的是站勞腳跟。
三十年代,他耗盡財力,畢其功於一役,開發建設了這棟林百貨。
百貨甫一開業,就轟動了南臺灣,成為現代西式文明生活的示範基地,將臺南人帶入摩登時代。然而造化弄人,林百貨開業僅僅五天,林先生就於1932年12月10日病逝,享年49歲。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與蘇、美、英三國共同籤署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歸還包括東北和臺灣在內的中國領土。1937年7月,日本發動的這場侵華戰爭,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能把亞洲戰勝,納入其大東亞共榮圈,反而把早年辛苦建設好的殖民地輸了回去,包括東北和臺灣,都一併被國民政府收回。
戰事結束,日本僑民隨著軍隊如潮水般撤回日本。作為不動產,林先生的林百貨就這樣永久地留給了臺灣。
2013年,林先生的二兒媳林千惠子與家人來到臺灣,專程到臺南拜望了林百貨。這是時隔八十年後,林方一先生後人唯一的一次來臺回訪。
關於此行的情形,更詳細的記錄無法找到。但是讀到這段記載時,我默想了好久,無法釋然,深感這個家族創業歷程之悲情。
以上日本人在臺灣
三
在別的博物館參觀時,發現我喜歡老房子,熱心的志願者就向我推薦過林百貨。
這是臺灣第二家百貨公司,1930設計建設開工,1932年開幕,僅比當年臺北市的菊元百貨(已經無存)晚幾天,成為臺南臺北兩個商業地標。
林百貨開幕的時候,引起轟動。那時正是臺灣進入現代文明的起點,林百貨無疑成了開啟臺灣摩登時代的象徵。南部第一座有觀光電梯、洋點心、洋菸酒、化妝品,還設有茶館、咖啡館的現代新歐式商業建築。
作為二戰前臺灣第一座擁有電梯的百貨大樓,林百貨的古董級指針式電梯必須要體驗,當時叫做「坐流籠」。小小的很迷你袖珍居然非常平穩。直達六樓觀景臺,可以瞭望臺南夜景。林百貨不僅當年是臺南市最高的建築,現在也一樣可以俯瞰一方市容市貌。
一入大門就看到兩張老櫥櫃,此後每層都點綴著古董家具。一樓是好客廳,賣伴手禮,有臺南最精緻的農產品;二樓是好設計,賣工藝品,是最能體現臺南創意的地方;三樓是好時尚,以臺南鳳凰絲綢為概念;四樓是好文化,定期舉行文化講座,還有書店和唱片;五樓是好美味,古早味(傳統風味)的咖啡、鳳梨糕、冰激凌之類的,很受歡迎;六樓的好風景,還保留著日式居酒屋和樓頂神社。
這是個很成功的商業改造項目。為了保護建築,要限制入場人數。人多時,需要排隊領號牌進入。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