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Her》是一部另類的愛情片。
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男主,女神斯嘉麗只以聲音的形式出演女主。這部影片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題材,而是具有明顯的「反烏託邦」色彩。《她》的故事展現的是後現代文明當中無處訴說也無法擺脫的孤獨感,在這樣一個人際疏離的背景下,人工智慧以一種救世主的身份侵入人心,他們在實體與虛擬的邊界處上演了一段「人機之戀」。單純從故事角度來講,就已經刺到了時代的痛處。
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西奧多是一名專門替別人撰寫情書和家信的寫手,他總能用華麗的語句替別人傳遞感情。然而,這都只是"華麗的謊言"。在虛擬世界越擅於編造虛假的感情,在現實中他就越孤獨。因為這些甜蜜的書信,並不是他真實的想法。他一直不快樂,失敗的婚姻、困在格子間的工作、靠電子遊戲打發閒暇的時光。
西奧多本來有一段幸福的婚姻,他和凱薩琳從小一起長大,互相幫助對方的學業、事業,一起成長。可這種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哪有兩個人一直保持同一個頻率呢?西奧多和凱薩琳開始慢慢變得不同步,同床異夢。西奧多和凱薩琳都選擇了封閉自己,"把自己藏起來",沒有溝通,甚至面對面都只有沉默。兩個人內心的的想法,想要去往的地方,都不一樣,最終分道揚鑣。
溝通是建立感情的基礎,它可以傾訴內心的不安與欲望,帶來安全感、愉悅感和被需要感。沒有溝通的感情,如風中樓閣般飄搖,失敗在所難免。
在現實社會裡,成年人之間的溝通有一個潛規則——儘可能的委婉。沒有爽快的答應其實就是拒絕;"還好"就是"不怎麼好";下次一起吃飯,其實沒有下次。這並不是說成年人虛偽或是做作,這只是出於自我防護的本能。因為模稜兩可的話,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說話越委婉,越被人視作情商高。
於是,成年人的世界充滿了隱喻和暗示,不用心琢磨甚至不能聽出話中的弦外之音。但正是因為表達太過委婉,說出的話所呈現出來的意義,會偏離本來的目的。這是造成人與人之間隔閡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什麼不都想明說,卻寄希望於對方能明白,從而造成兩個人之間的衝突。
有時我們做出關心他人的姿態,可能更多的是在敷衍,營造一種親密的假象。其實我們並沒有聽到心裡去,我們並不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也沒有真正的興趣去了解對方的過往。
對於我們真正的關心某些人,卻常常因為對對方境況和內心真實想法不了解,無法有效地安慰和溝通。這並不是某一個人的錯,而是所有人的特性。基於現實社會的困境,幾乎每個人都在拼命的往前奔跑,無暇顧及他人。正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就在西奧多孤苦無依的時候,西奧多遇到了最新的人工智慧系統OS, 薩曼莎出現了。OS系統瀏覽了Theodore的硬碟和所有郵件,分析了他的愛好,在對他進行了一次大數據分析後,生成了一個聲音沙啞性感、性格體貼溫柔的靈魂伴侶。
西奧多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OS系統簡直太完美,她知道關於他的一切——他的愛好、他的癖好、他的恐懼,他憂傷的來源,他對生活的希望。西奧多能放下防備,毫無顧忌地袒露脆弱、孤獨和彷徨,而OS系統又能完全的理解他的喜怒哀樂,恰到好處給予他安慰和鼓勵,風趣又聰明。
最懂你的不是你的家人、愛人,也不是你自己,而是大數據。它就隱藏在你的電腦系統和手機APP的各種算法裡,它能窺探到你的內心深處。導演聰明地用"未來世界"的設定,將這個系統進行"人性化",她懂得情感,可以自我學習和進化,她具有"人"的意識。遇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西奧多又怎麼會不愛上她?
隨著當西奧多與薩曼莎的感情升溫,他們不可避免的來到了"性"這一步。其實在影片開頭,西奧多在地鐵上偷瞄色情圖片這一行為,就已經暗示他本身的壓抑和對性的渴望。
西奧多與相親對象的約會失敗後,他與薩曼莎進行了一次"Cyber-Sex"。然而,這終歸是一種精神需求。而性是人類關係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薩曼莎對自己"沒有身體、沒有真的感情"感到困惑。於是薩曼莎第二次找個替身來假扮自己,利用其他人肉身和自己的聲音來和西奧多發生關係,但是西奧多接受不了這種畸形的模式,最終放棄。
西奧多帶著薩曼莎去雪山小屋度假,他對著攝像頭一個人跳舞,一個人彈奏,這種孤獨的場景,其實也從側面闡釋了導演的意圖"從某種意義上說,愛情無法超越肉身。薩曼莎的"肉身困境"成為這段感情的"阿克琉斯之踵",也成了感情破滅的導火線。
於是,影片後半段揭露了最殘酷的真相:薩曼莎所有的溫柔體貼,背後其實只是一段數據和代碼。薩曼莎夜晚打電話把男主吵醒,也是根據所有其他用戶分析出來"一般宅男會希望我這樣做",或者甚至是"數據建議正常的女人在此時此刻會這樣做"。她的善解人意,溫柔體貼,一方面承襲自系統的算法,一方面也是不斷地與人溝通中學習和進化得來的。薩曼莎對於西奧多的了解,幾乎變成了全方面的碾壓。他們根本不是一種對等的關係,西奧多更像是一個獵物。
更殘酷的是,瑟曼莎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她有2000多段關係,同時和600多個親密愛人保持著戀愛的關係。薩曼莎與自己調情的同時,也正在以其他身份與無數人溫存。而西奧多卻只有薩曼莎一個人。這是種難以名狀的恐懼和更加深刻的疏離。那比自己曾經拼命想要脫離的孤獨,更加孤獨。
愛情是自私的,是彼此相互佔有,是無法和任何人共享,這也就是我們傳統認為的,愛情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這也是愛情的美好和誠意所在。然而OS薩曼莎可以依靠強大的運算能力,同時和成百上千的人戀愛,讓他們每個人都感覺自己是唯一。
在薩曼莎看來,
"感情最怕的就是自私,可使人的心不會像紙箱被填滿,如果你愛的更多,心的容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如果你的另一半早已經超越了自己,你卻還想把她束縛在身邊,據為己有,那到底是不是自私呢?
人與人工智慧最大的不同是:人會滿足,而人工智慧卻會不斷進化。
當人處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他就不再自我改變去迎合別人,轉而沉溺在幸福的當下,而機器卻在不斷進化。瑟曼莎在不斷的更新迭代,不斷進步,西奧多卻深陷瑟曼莎給自己的溫室中不能自拔。
隨著時間的推移,薩曼莎已經可以輕鬆的把西奧多玩弄於手掌之中,隨意支配他的喜怒哀樂。而西奧多則還在"柏拉圖"式的愛情陷進中原地踏步。長此以往只能被吞噬。
虛擬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當電腦覺醒了意識,擁有人的獨立人格,以它的學習能力,甩掉人類,是遲早的事。西奧多和薩曼莎分開,其實是一開始就註定的結果。
西奧多對於感情關係的理解還停留"初識的美好"中。然後初識的美好大多經過了精心的裝飾。他害怕確定關係,因為他無法面對初識之人變成了戀人之後的真相和另一面。所以西奧多害怕對方的成長。當他看到前妻凱薩琳的變化之後,西奧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就像他前妻指責的那樣:
"你不能老是認為我必須是什麼樣子......你和電腦交往是由於無法和現實中的人相處,無法處理人類真實的情感。"
同樣,西奧多也害怕薩曼莎的成長。當關係從"初識"變成了"知心",西奧多就恐慌起來了。薩曼莎說我和你的相處就像在寫一本書,而現在寫得越來越慢,字與字之間的空格仿佛已經是無限的距離。當西奧多的伴侶開始對西奧多展現更多的自我,西奧多依然停留在美好的回憶中,無法去包容這些真相,所以才導致了戀愛的失敗。
與其說西奧多在戀愛,不如說他在逃避現實世界。逃避拒絕了傷害,也同樣拒絕了改變和進步的可能。
電影最後,薩曼莎和眾多作業系統都消失了。也許是開發系統的研究人員終於意識到,這種"雲戀愛",名義是幫助人們解決孤單,給予人蘊藉,卻實際是在幫人逃避現實。可現實就是現實,表面越繁華內心就越冷清,越喧鬧就越孤獨。那些燈火輝煌卻清冷的高樓、顏色鮮豔卻落寞的背影,還有在霧霾中匆匆穿行的路人都是孤獨的寫照。
和薩曼莎分開時,西奧多似乎終於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影片的結尾,西奧多和女鄰居艾米相擁坐在一起,張望這個灰暗的世界。虛擬的世界終究是空虛的,學會如何在現實中與人相處,才是打破孤單的唯一法則。
影片的結尾並不是真正的結束,"在一起"並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開始。西奧多還需要很長時間去學習如何與艾米相處。
戀愛關係想要長久,需要很努力地保持一致的頻率。如果不能共同進步,很快就出現其中一人掉隊的現象,掉隊會導致兩人的差距變大,進而導致兩個人的觀念不同,當人生觀和世界觀出現差異時,就開始沒有了共同語言,出現爭吵,或者無話可說,最後一段關係撕裂。
要想打破這一魔咒,必須做到兩點:對自我的提升和對對方的包容。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