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利演奏蕭邦24首練習曲。克服蕭邦24首練習曲並可以流利演奏是成為鋼琴家的標誌之一。波裡尼的蕭邦24首練習曲錄音,中規中矩,是技術派的代表錄音。齊夫拉的錄音則比較炫技,速度快到耳朵分辨不出的程度,但音樂性較差。(他的蕭邦沒法聽,但李斯特他是權威)
手指獨立,左右手對位:如果你能同時45指彈斷奏,12指彈連奏的話,你的獨立性就沒問題了。至於3對2,4對6,是十分常見的技巧,3對4就難很多。代表作有蕭邦的「為技術而技術」第1,3。
交叉八度音階,半音階,琶音等,只用N個手指(N<=3)彈奏的音階,半音階等:這是音階琶音修煉到頂的級別。蕭邦練習曲OP10,NO2就是一個345半音階的例子,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它彈的無懈可擊。交叉八度音階,半音階是李斯特經常使用的伎倆,在其他人的作品中少見。經典段落有馬傑帕中間的那段交叉八度半音階。鋼琴大師們的音階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速度基本上同刮奏差不多,大約每秒16-18音。義大利鋼琴家米凱蘭傑利的音階,速度飛快,節奏像機器一樣平均,用力也像電腦彈出來的一樣毫無分別,他被人們稱為音階大師。
八度琶音及八度屬七減七琶音:這種變態的技術在高難度的樂曲中比比皆是,尤其以李斯特為最。如他的超級練習曲英雄,馬傑帕等。8度修煉到頂的標準為音階,琶音像普通音階一樣用力均勻(雖然速度會慢一些),大跳沒有失誤,從容對付大段的8度之後沒有疲倦的感覺。大段的8度例子有波蘭舞曲(英雄),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4,6,葬禮,B小調奏鳴曲,超技的英雄等。聽鋼琴大師們的8度,會使人精神振奮。阿格裡奇剛出道時候的8度速度十分恐怖,她60年代波蘭舞曲(英雄),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6的錄音至今被奉為經典。
無規律快速雙音:鬼火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也是李斯特炫技的經典。這個練習曲光看其音符之多就讓人大汗,從頭到尾99%是32分音符,更別提它恐怖的技術。但它技術與藝術並存,當欣賞其錄音時,確實有鬼火的感覺。它的右手是無規律快速雙音,左手是加裝飾音的變態大跳(從9到18度都有,其中以2為循環出現裝飾音)。從它出版到今天它始終是鋼琴家們奮鬥的目標之一。李赫特的鬼火錄音,雖然在最後出現了一個極為明顯的錯誤,但仍然被視為經典。(因為能彈完的人在鋼琴家中已經寥寥無幾)不過現在新一代的鋼琴家們,已經有許多人克服了這座高峰。
蕭邦的離別簡單一些,但中間那一段雙音,既有技術的含量,同時還考驗你的背誦能力。
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
極其變態的雙手交叉:雖然出現的少,但一出現就讓人十分無奈,放棄練習改覓新曲。代表作有李斯特的大海,超技10等。徵服它需要有很高的靈敏度和雙手很好的獨立性。練習超技10時,雙手絞在一起的事件屢有發生。
條件反射級別的變態大跳:李斯特的鐘把變態大跳搞成了藝術。他的超技12是變態大跳加上恐怖的八度交叉及震音。如果你晚上不開燈也可以準確的彈奏鐘的前2段的話,變態大跳你基本上就過關了。其實對於這種快速的條件反射級的東西,開不開燈是沒區別的,因為你沒有時間去反應和尋找下一個音的位置。
天書樂譜:現代音樂的織體越來越複雜,樂譜難到讓人根本看不懂。拉威爾的水之嬉戲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自認為識譜NB的人可以去試試。(此公的樂譜基本上都是這個難度,升降記號滿篇都是,更加上使用4-6個升號或降號的調式,讓人不得不邊聽錄音邊識譜)
多聲部處理:平均律和哥德堡變奏曲是多聲部處理的典範。印象派許多樂曲也要求有多聲部處理的能力。手指的獨立性要達到極高的要求,才可以做到在5指不能動的情況下,24指同時下鍵,2指下鍵的力氣比4指大。
綜合訓練:各種協奏曲,長篇的樂曲,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技術,外加你背誦的能力和體力。頂尖的協奏曲如拉2,3,李斯特的1,柴1等等,基本上超過半小時。比較暴力的作曲家有時候會用沒完沒了的八度消耗你的體力。這種作品浩如煙海,沒有人可以徵服所有的,這個程度的演奏者,可以選擇某位作曲家或某國的或某時代的作為他的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