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於手養鳥已經屢見不鮮,手養鳥既起到觀賞效果,還能和主人互動,給主人增添了很多樂趣,也因此不少朋友嘗試從雛鳥開始餵養。雖然現在雛鳥餵養的技術很成熟,市場上面也可以很容易買到餵養所需的食物和工具,但是對於新手們來說養活一直雛鳥還是非常的不易。
我大致給新手們總結了餵養雛鳥時常常導致雛鳥死亡的四個問題,希望新手們在餵養過程中多注意規避。
一、嗉囊結石
經常餵雛鳥的朋友們可能會遇到,雛鳥餵養過程中突然發現雛鳥的嗉囊裡出現了不消化的結塊,長時間不消化停留在嗉囊內,這就是嗉囊梗塞,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說明鳥兒的身體開始出現了狀況。
一般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誤食一些不消化的東西(保溫箱內一些墊巢的材料) ,雛鳥的食物溫度過低,食物未消化完就再次餵食造成食物淤積變質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病菌感染或者身缺乏維生素再或者雛鳥的過度受到驚嚇也可以引起食物不消化堆積嗉囊造成阻塞。
所以在第二次餵食前要注意上次餵食的食物在嗉囊是否被消化掉或將要消化完,否則食物再次疊加只會使消化能力更差。如果到了餵食時雛鳥的嗉囊食物還很多,可以用少量消化酵素用溫水泡開給雛鳥服用。另外可以輕柔雛鳥嗉囊幫助其儘快消化還要增加雛鳥周圍環境的溫度。
二、食物過熱燙傷嗉囊
雛鳥的食物溫度過低會導致不消化,溫度過高則會燙傷雛鳥的食道和嗉囊,對雛鳥造成很大的傷害。很多時候雛鳥燙傷當時不會表現出來,而是會嗉囊逐漸增大從內部形成結痂,嚴重者可導致嗉囊破裂,這種傷害是非常致命的。作為飼主來說,雛鳥沒有自主覓食能力,我們的一點差錯可能就會導致它們丟掉性命,所以我們餵食過程中不僅做到耐心而且要更細心,在餵食之前要把食物充分拌勻,並測食物溫度,雛鳥的食物溫度建議在37-40度之間即可。
三、雛鳥脫水
雛鳥在飼養過程中,尤其是在保溫箱內,由於溫度的原因,會更加容易使雛鳥出現脫水的情況,一般雛鳥出現脫水後皮膚呈現微紅色而且很乾燥,正常的雛鳥皮膚是粉紅色,皮膚有光澤。而且大部分脫水雛鳥會伴有嗉囊梗塞。一旦發現雛鳥脫水我們要適當增加空氣溼度,脫水較嚴重一些的可以給雛鳥餵些許葡萄糖水、電解質來緩解一下。
四、雛鳥嗆食
我們在餵食雛鳥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食物進入到雛鳥的氣管,也就是我們說的嗆著了。尤其愛發生在雛鳥不想進食的時候飼喂。如果進入氣管的食物量大,雛鳥很容易窒息而亡。如果進入的食物量少,雛鳥一般會出現嘔吐,加快喘息。如果雛鳥能把嗆著的食物吐出來的話問題就不大了,假如食物進入雛鳥的呼吸系統,那就可能引起感染也就是肺炎。由於雛鳥體質弱,一旦發病搶救過來的可能性很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朋友餵著餵著雛鳥,發現雛鳥慢慢生病死掉的原因了。
如果有條件的飼主當雛鳥出現生病的情況,請及時送到附近的寵物醫院治療,因為大部分的新手面對生病的雛鳥都束手無策,最終的結果我就不用說了吧。
所以看著有一隻手養鳥非常的拉風,不過餵養過程可是經歷千險萬難。那些想手養鸚鵡的新手朋友們,手養之前一定要做好相關功課,了解餵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規避方法,做到有耐心,有細心,愛惜每一個可愛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