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寒門博士分享讀博經歷成「抖音網紅」惹爭議,博士該這麼「不正經」嗎?

2021-03-02 語言服務

最近在抖音上,一個名叫「相宜」的主播火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她就漲粉940萬。

而和一般網紅不同的是,相宜是一位剛畢業的博士。帶火她的視頻,是她自述博士畢業後的感想,目前已經有300多萬贊。

根據相宜的自述,她出生在一個很平凡的農村家庭,是一路寒窗苦讀,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

碩士博士七年,只有第一年的學費是問家裡要的,之後的學費生活費都是靠國家補助、論文獎學金獎勵、還有自己的努力自給自足的。

所以在相宜的博士論文致謝裡,首先感謝的就是國家的資助和培養。

在相宜的視頻裡,區別於一般的喪文化和「讀書無用論」。她更多展示了寒門學子讀到博士的心路歷程。

相宜提到:

我們常常批判我們的教育有多失敗,但是就是他讓我有學可上,而且念到了博士畢業。我一直覺得讀博士還有做科學研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為我們接受著國家的資助,在我們喜歡的領域,完成我們自己對於知識的渴望與追求。所以我現在很感恩,現在和將來我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將屬於國家。

博士畢業了是終點也是起點,我現在就想有一個平臺有一份工作,讓我去貢獻去發光發熱,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讓我們幫助家鄉擺脫貧困,這也是她心嚮往之的目標。

和一般的網紅不同,相宜的出現更像是一股清流,她打破了很多人對於博士刻板印象的認知。博士不光都是邋邋遢遢的書呆子,博士也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寒門出身也可以讀博,讀書是有用的等等....

博士成為「網紅」究竟好不好?2021年了,別再"妖魔化"博士形象啦!

被「妖魔化」的博士形象

是時候來點改變了

在普通人眼裡,博士都是怎麼樣的?

小募經常在一些有關博士的網帖裡見到下面這樣的評論。

甚至在過往的一些主流媒體裡,我們也能經常見到被「刻板化」的博士印象。

在湖南臺的某綜藝節目裡,就請了一位素人女博士來參與明星的造型改造。

一出場節目就給女博士貼上了幾個固定標籤:女博士、大齡、母胎solo……

嘉賓們則用非常誇張的方式表達了對於女博士的嘲笑,女博士不知道氣墊、BB霜,被吳昕用看外星人的驚恐眼光審視。

簡直就是刻意的放大大眾對於博士的所有刻板印象。你是博士就應該大齡單身、不修邊幅、不知道除了科研外的一切新奇東西

所以相宜的出現,可以說讓人眼前一亮。

她將一個和大眾想像中完全不同的博士形象帶到了大家面前。或許因為形象太顛覆,相宜很快也遭受到了質疑,有人質疑她學歷造假,還有人爆料說她只是大專生,都是炒作。

其實,關於相宜的學歷,還是有跡可循的。相宜本人真名叫張婷,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15級博士生,和她視頻裡介紹自己時說的自己是工科博士一致。相宜本人在受到質疑後也po出了自己的博士畢業證書。

  

學歷的爭議解決了,圍繞相宜的還有一大爭議,博士成了「網紅」,做短視頻,開直播。是不是太不正經了?

但其實,如果博士能通過網絡更多的傳達出有意義的正能量的話,或許我們更應該對此保持一個正向的態度。

其實,博士做直播相宜並不是第一人,小募以前就報導過一起北大博士直播聊學習的事例。

26歲的楊慧琴來自四川涼山,是北京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大學Uris商學院的聯合培養博士。

在高考的時候,楊慧琴和北京大學失之交臂去了北京交通大學,在本科期間,她努力讀書,在本科前兩年的時候修完了11門數學課,本科後兩年主修管理學。夢想沒有辜負認真努力的人,四年後她同時獲得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保送資格,這次,她堅定地選擇了北京大學直博,成了北大的一名博士生。之後收到哥倫比亞大學的邀約信,成了哥倫比亞大學Uris商學院的聯合培養博士。

而對於怎麼想到要做小視頻來分享學習經驗的時候,楊慧琴表示:「我之前大學的時候去上了電視臺的節目,有很多學弟學妹們就會在微博下面給我私信留言,說自己的困惑呀,問我什麼事情該怎麼解決,我就會回他們,但是我後來發現很多問題都有共性,我就想要不我就用錄視頻的方式,放在那裡的話後來的人也能看到。」抱著這種初心,她開始了學習經驗分享。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提升英語口語、對自己有影響的書、以及在國外遇到的新鮮的事情她都會有分享。而她也通過視頻分享學習經驗的這些方式,收穫了一大批粉絲。有粉絲表示,看了她分享的學習方法之後收益良多,她也成為激勵粉絲們學習的動力。也有粉絲分享說看直播用了背英語單詞的方法,然後成績進步特別大,不光拿到了年級第一,還拿了國獎。

而這都是楊慧琴做直播帶給大家的正能量。

其實我們可以注意到,不管是相宜還是楊慧琴,她們帶給大眾的都是和普通刻板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博士形象。

對於博士到底能不能做這種「不正經」的事,筆者認為,只要能帶給大家很多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向大家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支持。

博士本身是很優秀的人,但同時,博士也是很普通的人。他們優秀在在自己熟知的領域裡做到了頂尖,能通過自己的學識給社會帶來改變。也普通在,和我們一般人一樣,會刷抖音,會打錯字,也會有不熟知的領域。

但是在一般普通人眼裡,博士還是自帶光環的。所以高學歷者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只會越來越受歡迎。

如果都要喝雞湯,那為什麼不喝真正的勵志雞湯呢?

同時,凡事也總有個度,博士們更應該向大眾展示出積極和打破刻板印象的一面。如果過於譁眾取寵也是要被批判的。

但就筆者來說,更願意看到更多的相宜出現在普通人視角裡。讓被「妖魔化」的博士形象,多回歸回歸正常。

相關焦點

  • 寒門博士分享讀博經歷成「抖音網紅」惹爭議,博士該這麼「不正經」嗎?
    在相宜的視頻裡,區別於一般的喪文化和「讀書無用論」。她更多展示了寒門學子讀到博士的心路歷程。和一般的網紅不同,相宜的出現更像是一股清流,她打破了很多人對於博士刻板印象的認知。博士不光都是邋邋遢遢的書呆子,博士也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寒門出身也可以讀博,讀書是有用的等等....
  • 這段時間最火的博士,恐怕非她莫屬!
    原文標題:寒門博士分享讀博經歷成「抖音網紅」惹爭議,博士該這麼「不正經」嗎?
  • 論寒門的悲哀:從冰花男孩到交大自殺博士
    人近中年,我終於明白了一個淺顯的道理:最大的不公平不是大家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是你的跑道上隨時可能升起一面你永遠無法逾越的牆。當今社會所有的優質社會資源都被虎視眈眈的盯著,寒門的路你說為什麼這麼難?連教育、醫療(這個最近深有體會,老爸生病重醫住院,不是有個在那裡當教授的表姐,等個床位,不知道要等多久)這種關乎老百姓生死的行業都被搞成了產業,你說是智商問題造成的嗎?
  • 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是不完整的?博士:糟老頭子壞得很
    讀博,必定是一場「痛苦」的經歷,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讀博亦如是。一名高校博導,結合自己十幾年帶學生的經驗,做出了這樣的總結: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是不完整的,最終成不了科研人才。其為何這樣說?博士就一定要度過「痛苦」的求學經歷嗎?是不是博導為了讓學生為自己免費做科研而找的藉口?
  • 為什麼大家扎堆考研,但讀博的人卻少之又少?難不成博士不香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真的是學歷越高越好嗎?但為什麼大家扎堆考研,但讀博的人卻少之又少?難不成博士不香了?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那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其中的奧妙吧,相信會對你有所啟發的。 1.
  • 博士讀完30多了,你還考慮讀嗎?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後悔一輩子!
    決定讀博士那年我已經27歲了,研究生畢業已經兩年了,這個年紀對一個男生來說應該是結婚成家,步入事業發展的階段,但是我沒有。吳京在《戰狼》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我想說的是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博後悔一輩子。博士宇宙最高學位,人類知識的高峰,在碩士畢業之時我就知道博士肯定是要讀的,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我預計是工作兩年後。
  • 寒門貴子:農家兄妹五人全考上大學,四人考入清華北大讀碩士博士
    寒門出貴子,向來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貧困的家庭因為文化氛圍匱乏,家庭經濟條件貧寒,想出「貴子」難乎其難。但是,也有人認為,貧困家庭的子女更懂得勵志和奮鬥,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更強烈,所以更容易出「貴子」。
  • 讀博士,你適合嗎?一個博士生的透徹分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要為了讀博士而讀博士,你真的適合讀博士嗎?想清楚了嗎?看看你是不是適合繼續讀博士,這是每一個面臨讀博的學生甚至開始讀博的學生的困惑。
  • 我讀博士的五年
    我邏輯性非常差,沒有任何自信,雖然也學過C語言,具有編程基礎,但沒人指導,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將以前的書本知識運用到課題研究中。我一直很怕編程,確實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幸運的是,此時我碰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我的老公,可以說沒有他的幫助我是無法畢業的。雖然是學機械的,但他幫我完成了第一個模型的計算,我的博士課題首次取得了進展。
  • 讀博最大的樂趣在哪裡? | 附《博士論文》全目錄
    讀博士如果用性價比來換算,真是不值得的。這頂帽子真換不來多少銅板,讀了博,反倒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就業時這不能去,那不能去,最後只能轉身走進另一做象牙塔。如果想發財,讀博士絕對不是捷徑,尤其是人文社科的博士;如果想升官,從博士華麗轉上仕途的例子,似乎也不是那麼多。不說讀博的結果,就說讀博的過程吧,也是很苦:物質上清苦,精神上煎熬。
  • 鄭容和讀博士惹風波,粉絲說愛豆合約到期被公司搞了?
    他因為涉嫌受到優待未參加面試就被錄取讀博士,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大概過程是這樣↓昨天晚上韓國電視臺SBS的8點新聞報導說,某著名偶像組合成員A某被韓國慶熙大學研究生院不正當錄取了,具體情節是:「A某經某教授的勸導申請了該大學院,當時與該教授在經紀公司辦公室內見面,並被告知這就是面試,所以沒有另外參加實際的面試,另外據悉A某在入學後很快就休學了。」
  • 翟天臨身陷「學術門」:惹誰不好惹博士,智商的差距令人害怕.
    博士網友們之所以緊咬著這件事不放,不是因為他是翟天臨,是哪位大明星,或者他知不知道知網,由始至終,他們想要的都只是事實,以及對學術的尊重。在國內讀博非常不容易,科研環境和條件,某程度上來說還不是十分完善。像這次爭論裡,有人提出讀博沒有核心期刊的論文也有可能,是的,但那是國外。中西方的體系不同,國內讀博,論文還是一項必須的考核指標。而在國內想要發表一篇好的博士論文,很大程度上要靠導師。但實際上,博士生跟導師的聯繫少得可憐,一個導師同時帶的博士生卻很多。
  • 博士畢業去高校難度大嗎?
    然後學生看了無腦讀博,幻想自己美滋滋的未來生活。 所以說這麼籠統的問有用嗎?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嗎?可以輔助你決策嗎? 再說博士內部就不分化嗎?生化環材的博士和計算機博士能一樣嗎?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我博士第五年在讀,但我不建議你來讀博士,因為這是個騙局……」一位外國網友在Reddit上發帖這麼說,他自述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而且他還說,所謂「騙局」只是勸退博士的一個次要原因,還有更殘酷的事實。這個帖子在一天之內衝上熱榜第一,已經有800多回復討論。
  • 碩士畢業工作兩年,毅然辭職讀博!因為沒有博士學位評不了職稱
    前段時間,一個學醫的同學工作兩年,辭職讀博了。不是他本人想讀博士,而是畢業後發現,在他們醫院工作,如果沒有博士學位,根本沒有發展。醫生很多職稱評定已經要求必須是博士學歷。醫學,救死扶傷的專業;醫生,拯救人的白衣天使。
  • 成不了奇異博士,但可以戴他的腕錶|趣事分享
    但是你知道他都收藏了哪些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漫威出品的電影《奇異博士》火爆全球,無數觀眾們都被片中燃爆的特效和腦洞大開的情節吸引。從一開始,我只想去看看傳說中超讚的特效,和「 神探 」變成 「 奇異博士 」的樣子,最後卻被影片開頭一抽屜的腕錶吸引,決定探索一番。我們先來看看這四款。
  • 讀博不想做研究,就是為了以後找工作,有什麼不對嗎?
    有很多人在讀了碩士之後,還想讀一個博士,但是身邊勸退的人很多,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年齡也就成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是,年齡真的是讀博士所需要考慮的一個必要問題嗎?或者通俗點說,年齡大了就真的不要讀博?如果我們以27歲讀完研究生的年紀來計算,及時這個時候讀博士,中國國內博士普遍是四年時間,畢業也就是31歲。這個年紀拿著博士學位參加工作肯定是沒問題的。另外有些人的顧慮是,年紀大了不好進大學。
  • 中國博士留學生在美國遭槍擊身亡,北大畢業,已經讀到博士第四年
    當地時間1月9日,芝加哥發生一起嚴重槍擊案,槍手Jason Nightengale(南丁格爾)向民眾肆意開火射擊,濫殺導致三死四傷,其中包括在芝加哥大學就讀經濟金融博士的中國留學生範軼然(Yiran Fan,30歲),該名槍手在隨後槍戰中,遭警察擊斃。
  • 為躲父母索求,北大博士消失20年:我看見「寒門貴子」另種艱難
    蘇州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他又順利考進中科院攻讀博士。畢業後,直接來到北大從事博士後。看王某強的讀書經歷,真的像是開掛一樣,所向無敵。 所以,王某強研究生畢業後,選擇北上讀博士遠離父母。 王某強博士畢業後,想著出國去日本見見世面。跟父母辭行時,父母居然提出一個條件:要出國也行,必須帶著二老和殘疾的哥哥一起出國。王某強無奈之下,帶著妻子偷偷出國,不辭而行。
  • 德國BWL專業博士應該在哪讀:大學?研究所?還是企業?
    最近關注讀博的同學越來越多啦,大家是不是還在申請最傳統的在大學的博士位置呢?感覺大學位置是越來越激烈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博士畢業後出路相對會比較單一,主要還是繼續走學術為主,當然也可以去業界,只是這樣的話碩士畢業後花三四年時間讀博是不是真的比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在職場更有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