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是指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藝術家,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螢屏的總負責人。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性格,更能體現出導演看待事物的價值觀。所以,說導演是賦予電影靈魂的人,是非常貼切的。
電影工廠大門劇照
自1888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誕生至今,電影走過百餘年歷史,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知名電影導演,如史蒂文·史匹柏、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倫蒂諾、馬丁·斯科塞斯等,中國的也有李安、張藝謀、陳凱歌等。可以說正是他們,為我們、為世界影史帶來了全新的電影感受。
今天,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整理了一下中國知名的電影導演名錄,全憑個人喜好,排名沒有先後之分,因為精力有限,年代久遠的導演這裡就不做討論了,我只整理了第五代及以後的大陸和港澳臺導演,各位看官有什麼不同想法咱們可以評論區見。因為篇幅有限,我會採用分段式的方法來介紹,各位看官請慢慢欣賞,畢竟在這個物慾橫流,什麼都圖快的物質社會上,像我這樣能靜下心來做事情的人不多了,您說呢?
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臺灣省屏東縣潮州鎮。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紐約大學。
在所有的華人導演中,李安絕對是一個標杆性的人物,除了兩獲奧斯卡以外(中國唯一一個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人),他還獲得過世界四大A級電影獎中,柏林國際電影金熊獎、威尼斯國際電影金獅獎,除此之外,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更是拿獎拿到手軟。
李安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他拍攝了各種不同的電影題材,無論是倫理、武俠、喜劇甚至科幻,他都能從容駕馭,獨特的經歷讓他在東西方文化裡遊刃有餘,中美之間兩種不同文明的衝擊造就了李安與眾不同的視野和氣質,兼具東方傳統的溫文爾雅和西式的灑脫不羈。他的電影手法質樸自然,對白風趣幽默,情節細膩別致,劇情圓融流暢。其導演的華語片致力於探討傳統與現代的倫理矛盾、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衝突,為臺灣電影開闢了新的表現領域;執導英語片亦同樣能深入、準確地把握歐美文化心理。他不但堅持自己的藝術探索,同時又積極和觀眾溝通,他的電影往往成為交流成分的文本,對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性困境都作出詮釋和表達,在技術、美學和商業上都實現了突破和突圍,是精神貴族向受眾宣講的典範 。
李安在片場
他的主要作品有「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飄流》、《理智與情感》等。
李安部分作品
很多了解李安的人都知道,1984年,李安紐約大學畢業,開啟了由妻子養活,窩在家中的六年時光,時至今日,每每想起這件事,李安也是不禁感慨,完全絕望,計劃全部死光,銳氣磨盡。直到1990年夏天,李安動手寫了一個電影劇本《推手》,該片於1991年12月7日上映,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獲得了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提名,李安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提名,從此一戰成名,在獲獎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李安獲金馬獎
收穫了無數讚譽的李安,其實對導演身份的認同非常的晚,直到1995年,41的李安在指導完自己的第一部英語片《理智與情感》之後,他第一次在美國繳稅,那時的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張支票,面值18萬美元,籤支票的時候,他的手都在發軟,也是在那時候開始,李安才自我認可了導演這個身份。從此,李安便走上了世界一流導演的道路。
由於篇幅問題,本期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有什麼不當之處,也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下期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生與影共舞,文青之神王家衛。
王家衛
再會了,製作不易,且看且珍惜,轉發、評論、點讚三連不走一波你覺得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