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國人羞於啟齒的性壓抑,李安用一場「假結婚」就點破了

2020-12-18 邊牧情感小棧

《喜宴》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比較成功的一部,這部關於傳統倫理觀念通俗劇,是一部完全以好萊塢模式製作的中國電影。

當年,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在西雅圖電影節上獲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在華人導演中,李安無疑是一位標杆性的人物。兩種不同文明的衝擊造就了李安與眾不同的視野和氣質,兼具東方傳統的溫文爾雅和西式文化的灑脫不羈。

《喜宴》這部電影同樣延續了李安溫情又細膩,克制又張力的拍攝手法,而這部電影在故事設計上,更加有趣、飽滿,人物關係上,充滿了對立與統一。

這部電影,講述同性戀偉同與非法移民威威為圓高家父母心願,而"假結婚"的一個非常反常規的故事,深入探討了中華傳統文化中關於"傳承"、"儀式"和"面子"等習俗文化,重點突出角色與初心及意願相悖的矛盾點,從而揭示了兩代人對通俗文化的妥協,以及自我的救贖。

在兩代人思想意識的隔閡中,兒子用一場欲蓋彌彰的婚姻試圖補救,父親則用一次自欺欺人式的自救意圖妥協,兩人起勁扮演和假裝,是對血緣親情的顧忌,也是命運的往復輪替。

影片的一開始,一卷貼著"媽媽錄音"的磁帶,像老舊的水車一般吱呀轉動,身在臺北的高母一如往常地表達了對兒子的想念,拉家常時提起了老兩口日漸年邁的身體,越發不如從前,間接表達了希望兒子儘早結婚的心願。

於是,為了兒子高偉同的終生大事,老兩口精心策劃安排,在臺北為其報了一家高級相親俱樂部,欲給兒子張羅女朋友。

高偉同在美國生活了近10年,是一位年輕有為的華人,父親早年是一個軍官,手下統領幾萬官兵,威風凜凜,深得部下的信任和尊重,在家中也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父親,嚴肅、少言。

偉同是老兩口唯一的兒子,算是高家的獨苗,父親將大半生積攢的財富,給兒子在美國添置了一套房產,但卻是老舊不堪的公寓,只能勉強低價租賃,加之一份不錯的工作,偉同在美國的生活也算優渥。

很快,影片就交代了偉同的感情生活,他與美國小夥塞門的一段同性戀情。兩人同居已經5年,感情非常契合,按照偉同的話來說,他和塞門是真愛,如果不是父母一直逼著他結婚生子,他會過得很幸福。

與這兩人還有感情糾纏的就是顧威威,她是從上海來到美國的一位無名畫家,借著親戚關係來到美國的非法移民,沒有綠卡,沒有工作,靠著在飯館刷盤子勉強生活,日子過得慘戚戚。

因為租住在那間破公寓裡,她得以認識高大帥氣的偉同。在威威眼裡,偉同是一個不錯的男人,不僅善良還有錢,曾因威威交不起房租,竟同意用她的一副畫抵作房租。更重要的一點是,偉同擁有美國的合法身份,這是令奮鬥在美國底層的威威非常羨慕的。

威威喜歡偉同。當高父高母安排的相親對象毛妹與偉同坐在一處吃飯時,正好撞見做服務員的威威。威威看到偉同與一個漂亮女孩子談笑風生,氣得直接將盤子甩在兩人桌上,恨恨地對偉同說:"你騙我說你是同性戀,為什麼不乾脆說你是嫌棄我呢",於是,威威擦著眼淚跑開。

偉同想要解釋,卻又不知道如何解釋,接下來,毛妹給偉同帶來一個消息,委實讓他捏了一把汗。

毛妹告訴偉同:"我來之前已經見過伯母,但遺憾沒有見到伯父,伯父因為心臟病住院了,伯母說伯父險些支撐不住,因為一口氣咽不下去,才脫離了危險"!不知情的偉同,蹙著眉擔憂地問道:"是什麼氣咽不下去?"毛妹笑著說:"還沒抱孫子呢!"

一句話重重地敲在偉同心上,這麼多年來,他一直用各種理由搪塞父母,拒絕他們幹涉自己的婚姻。當聽到父親病重的消息,他感到心頭一緊。此時"恩孝大義"像一隻皮鞭抽打在自己的身上,作為兒子,他對父母是無比愧疚的,而更讓他感到萬般痛苦的是,要完成"傳宗接代"的重任。

在塞門的建議下,他決定用一場"假婚姻"來讓父母徹底放心,結婚對象就是威威。這是一場利益驅動下的婚姻,威威可以得到綠卡,而偉同可以繼續和心愛的塞門一起生活下去。

只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演出的人早已經剝離故事本身,不知不覺成了戲中人。

父母接到兒子要結婚的電話,高興極了,當即決定飛到美國給兒子籌辦婚禮。

聽到此消息,三人如臨大敵,立馬開始進入備戰狀態,他們先將威威接到家中,而後把家重新部署一番,撤去了偉同和塞門的合照,換上了偉同和威威的照片,掛上了父親寫的書法字畫,擺出了一副父母瞧得上的好兒子的形象。

父母對威威非常滿意,晚間飯罷,高母將威威獨自拉到房間,塞給她從老家收來的3萬美元的禮金,還有兩套高定的旗袍,最後把自己積攢多年的手鐲、項鍊和胸針,這些名貴首飾無一落下地全部給她心愛的兒媳婦。

還有一隻金鐲子,父親在旁邊應道:"這是老張特地讓我們帶給你的,老張在我家幹了40多年,從小看著偉同長大"。

父母對威威的疼愛,讓她仿佛看到自己幾年未見的,遠在上海的父母,她的心裡流淌開一股暖流。

為了儘快結束這件事,偉同決定第二天就帶著威威去領證,嘈雜擁鬧的民政大廳裡,一對對輕裝簡服的結婚男女,似流水線般的結婚儀式,讓坐在席間盛裝打扮的父母,顯得極為尷尬和不快。

塞門跟在一旁給眾人拍照,準備給大夥拍合照時,高母竟控制不住,像小孩子一般大哭起來,抱怨老兩口千裡迢迢趕來,卻一點用也沒有。高父也是一臉不高興,氣兒子不辦婚禮,讓自己軍長的臉無處掛。

晚餐時候,幾人在中國宮一同吃飯,父母始終一言不發,一臉不悅。巧合的是,這家中餐館正好是為高父開了20多年車的老部下所開,他喚偉同一聲"少爺",感念當初軍長對自己的照顧,許下豪言要盡主僕之宜,為偉同包辦婚禮儀式。

頃刻間,父親和母親立馬喜笑顏開。老部下的提議,正隨了高父的心意。

中國人講究一個禮字,"禮"就是通俗意義上說的"規矩"。婚嫁、喬遷、生子和高升等,哪一樣都講究個合規合禮,禮尚往來。高父堂堂一個軍長,兒子不辦婚禮答謝賓客,這就是不懂規矩,也是抹了他的面子。

喜宴熱熱鬧鬧地舉辦了,在中國宮開席幾十桌,一場特色的中國式婚禮被搬上螢屏,張燈結彩,高朋滿座,讓觀眾仿佛置身於一場真實的婚宴,熱鬧喜慶。

高父第一個登臺講話,而後廚則正為喜宴準備飯菜,大廳之內,不知是誰起的頭,眾人一齊敲起酒杯起鬨,偉同知道他們的意思,於是起身輕輕吻了威威一下,但眾人卻不買帳,都嫌親的太輕。偉同只好摟起威威,重重地親了起來,塞門有些吃醋。

之後,婚禮上挑逗新人的遊戲,更是將婚禮推向了高潮,眾賓客嬉笑、掌聲不斷,熱鬧極了。接著,偉同和威威輪番與各桌賓客敬酒,有人提出不能一桌敬一杯,要每人都敬一杯才行。偉同推辭不過,只能挨個敬起了酒。

席間,有外國客人見此狀況,說道: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和數學天才。李安作為客串的賓客,打斷道:你見識到的正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這句話,也是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一直以來,傳統的國人習慣於保守沉默的愛,對"性"諱莫如深,甚至談性色變,這是根植於東方血統裡的強大基因,而李安的這部《喜宴》似乎就是要大膽地揭開這層困擾了國人千年的"遮羞布"。

同時,喜宴上傳統的中國式習俗,更是將中華文化所代表的儀式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這與西方輕形式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突,但作為導演,李安並沒有站在批判的角度,有意去抹黑任何一種文化。

反而更加肯定了中華文化中,這種重儀式文化的必要性,也恰恰說明了中國人的細膩與溫情。在影片的結尾處,眾人送父母離開時,翻看剛剛洗出來的婚禮相冊,大家都開心的笑了。這種儀式雖是繁瑣,卻又具有非常好的紀念意義。

在一眾好友瘋狂的鬧洞房下,一對酒醉激情的男女,最終在意亂情迷之下,發生了關係,威威懷上了偉同的孩子。

塞門根本無法接受愛人的出軌,他當著高父高母的面,與偉同大吵一架,知道老人聽不懂英語,塞門用英文臭罵偉同,要和他分手。

本以為是一場戲,奈何演得太過認真,所有人都被裹挾進故事中,難以抽身而退。夫妻倆冷靜下來,決定不再欺騙父母,威威想要打掉孩子,腳踏實地的生活,偉同準備向母親坦白,挽回愛人塞門。

突然,高父心臟病犯了,又住進了醫院,偉同心如火焚趕去醫院,在醫院的長廊裡,偉同鼓起勇氣向母親坦白了事實,也表露了自己多年來的心聲:

"將近二十年了,我生活在一個大謊言裡面,生活裡面有好多的感受,痛苦的、快樂的,我好想跟你們分享,可是我不能。有時候我忍不住想乾脆跟你們坦白算了,可是又不忍心把自己扛了這麼多年的擔子,再放到你們的肩膀上。"

母親泣不成聲,她不願相信這一切,卻又克制隱忍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看著痛苦萬分的兒子,母親感到十分心疼,對於這份沉甸甸的感情,一把年歲的母親扛不起,又何況是年輕的兒子,那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更頑固的挑戰,是需要漫長時間去潤化和接受。

對於病床上躺著的丈夫,母親只希望這個天大的秘密由自己來消化,更重要的是,她要守護住丈夫的尊嚴和權威。

殊不知,大家都以為父親是最脆弱最需要呵護的,大家都是基於對父親的呵護才小心翼翼地完成了互相妥協,但是其實,父親什麼都知道了,而且,父親是第一個放下、第一個看開、第一個原諒的人。

影片中段,父親與塞門坐在河邊的一次談話,揭示所有事情的真相。他將一個大紅包給了塞門,對他說:"Happy birthday,塞門",原來父親是懂英文的,而所有的一切在他們吵架的那個早晨,父親就全知道了。

父親說,偉同是我的兒子,所以你也該是我的兒子,塞門深深地感謝了父親,還說,偉同知道一定會很高興,但父親卻不許塞門告訴偉同。他說這是他們兩人的秘密,塞門不解其意。

父親說:"我是為了這個家,如果我不讓你們繼續騙我的話,我怎麼抱得了孫子"。

塞門還是不懂,父親則說,我也不懂啊!

這句話道盡了父親心中的無奈,這是一種"傳宗接代"的刻板思想,在一代人身上烙下的深深印記,家族興衰、光宗耀祖,所有這一切的基礎在於子嗣延綿,選擇自私可以,但是斷了香火,那就是十惡不赦。

從全片來看,父親是一個傳統又刻板的人,他能第一個接受兒子同性戀的事實,是一件令人質奇的事情,而另外一個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父親也是同性戀者,他的愛人是老張。

影片中有許多的證據可尋,比如故事一開始便提到了蠢妻和笨廚,為什麼要並列來提呢?

又比如故事中段給媳婦禮物時候,專門提到了老張送的金鐲子,一個廚子給媳婦金鐲子是否不太合適?當然,還有父親對塞門所說的那句"我也了解"的話。

而在影片的結尾,最後他們分別上飛機的鏡頭中,先給了年輕三人組一個鏡頭,然後在反打父母,只是他們身邊多出了一個男的剪影。兩邊都是兩男一女這一對鏡像般的鏡頭,是一個比較強的證據。

這個人物是一個虛指,其實就是指老張,虛指的一個特別明顯的證據是他在接下來的鏡頭裡走過去的時候,臉是全黑的,正常打光不是這樣的,黑色的臉,表明導演並不想要指代一個具體的人,而只是想要表示有一個人。

父親被形式和傳統所累而結婚身不由己,偉同最後在選擇了結婚留住自己的愛人的同時,也選擇了給家裡傳宗接代,這都是一種在自己的主觀意願和傳統所賦予的社會責任之間的妥協。

相關焦點

  • 《喜宴》:國人羞於啟齒的性壓抑,李安用一場「假結婚」就點破了
    這部影片於1993年播出後,榮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第3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多項殊榮的加身,也奠定了李安在國際影壇的地位和影響力。不同於「三部曲」中隱隱傳達著憐憫的《推手》,《喜宴》主要以一種輕喜劇的鋪陳手法,探討了中西方之間的文化碰撞和交融。與此同時,影片中關於父權文化和性壓抑的探討,更是成為了這部片子的最大看點。
  • 「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喜宴》:國人羞於啟齒的性壓抑,李安用一場「假結婚」就點破了(網盤電影資源)
    他的煩惱則是經常得用各種手段來應付遠在臺北父母親的屢次逼婚。偉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書一封,聲稱會在美國結婚,沒料父母想親眼見證。無奈之下,他與顧威威假結婚,想逃過一劫。同志,高偉同的男友。西蒙與偉同一起居住在紐約曼哈頓。由於偉同總是被父母親逼婚,因此西蒙出了個主意讓偉同和威威假結婚。
  • 《喜宴》:除了性壓抑,它還揭露了人類的「弒父」天性
    ——弗洛伊德《喜宴》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正是憑藉該影片,李安跨入了」世界一流導演「的行列當中。對中西文化衝突與碰撞、父權文化和性壓抑問題的探討是解讀《喜宴》比較熱門的角度,那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個冷門的角度進行探討,即「弒父」情節在《喜宴》中的表現。「弒父」是人成為自身主體的一個必經之路。
  • 《喜宴》:五千年的性壓抑,用謊言成全圓滿
    聽著娘親壓抑又傷心的語氣,想到又有一個人委曲求全地選擇了形婚,我心裡也不是很舒適。於是打著哈哈結束了電話,然後默默打開了李安這部經典之作《喜宴》。結果看得人滿心悲哀。1.一場鬧哄哄的純中式喜宴之後,在親友們鬧洞房和酒精的作用下,偉同竟與葳葳發生關係並令她懷孕。這誘發了偉同與Simon之間的情感危機。情急之下,高父中風被送進醫院,葳葳也決定墮胎。坐在病房外,焦頭爛額的偉同跟母親攤牌了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母親聽後,請求偉同不要告知高父。此後高父也向Simon坦誠自己能懂些英文,所以其實早知曉真相。
  • 不談120幀,談談李安的喜宴
    寫在最前李安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導演,想著在他120幀新片出來之前寫點關於的他的影評。
  • 國人羞於啟齒的「性壓抑」,管虎用一場「設計死亡」點破
    「簡單」的故事,管虎用倒敘、插敘任性混搭的玩法,將不少觀眾拒之門外。實際上,片子的形式感非常出彩,也極好地隱喻了他在藝術表達上的野心。留待我們後面詳細講。經過前面的敘述,不難看出:長壽鎮原本方方面面井然有序,可牛結實破了規矩。
  • 【電影】《喜宴》
    看完《喜宴》之後,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對這個故事的感悟,那便是:但願生活中我們的委曲求全真的能夠換來另一種完滿。1993年《喜宴》和2005年的《斷背山》一樣,都是李安在同性戀題材上的作品。不同於《斷背山》,《喜宴》的結局相對來說,比較圓滿,而不是一齣悲劇。故事以歸亞蕾飾演的母親給趙文瑄飾演的兒子高偉同催婚開始,順著假結婚發展,釀造撕逼、出櫃、打胎等高潮點,然後以三人和好共同撫養孩子目送高父高母回國為故事的結局。李安用他獨特的審美、超強的敘事能力、感人的細節等向觀眾呈現出一個行雲流水、平實而動人的故事。
  • 喜宴:李安鏡頭下的文化衝突,一場喜慶婚宴其實是一出徹底的悲劇
    李安,行走在好萊塢的華裔導演,憑藉電影中細膩的感情表現和對電影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用一部部經典佳作打動著我們。受中西兩種文化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中總能從細微的角度來詮釋兩種文化的衝突,接下來就介紹他的一部電影《喜宴》,電影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 《喜宴》幕後:李安一家四口齊上陣,趙文瑄演技被批「糟糕透了」
    011993年的《喜宴》是李安執導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試水同性題材。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在美國的華人男同性戀者,為了應付年邁父母一次次的逼婚,採用「假結婚」的方式瞞過去。沒想到,父母將兒子的婚姻視為頭等大事,不遠千裡趕來,非要辦一場風風光光、熱熱鬧鬧的婚禮。
  • 《喜宴》:李安的叛逆與投降
    在李安的導演生涯中,《喜宴》是他拍得最順手的電影,僅僅用了26天。
  • 《喜宴》是一部很李安的電影
    今日剛好看到他講到《喜宴》的拍攝,這部影片我一直沒看過,好奇,打開。以為是個喜劇,一看才知是個同性劇,但又不完全是個同性劇,兩個在異國的同性戀夥伴,為了表達對父母的孝心,設了一個假結婚的局,最終角色中的每個人都在痛苦中理解了對方。
  • 這樣的電影,大概只有李安才能拍得出來!
    而且還說了一句點睛之筆的臺詞: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是啊,李安從來不會令人失望,但是只有像他這樣切身感受過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人,才能拍出這樣一部西方背景下展現東方細枝末節的電影。而他在片中那句準確犀利、一針見血的臺詞也諷刺了中國文化對於性的壓抑。
  • 你真的看懂李安的《喜宴》了嗎?
    眾所周知,李安做了六年的家庭煮夫,才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長片《推手》,而真正讓他揚名世界,正式登上國際舞臺,則是這部28年前的先鋒作品。——《喜宴》這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拿下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在頒獎禮的慶功宴上,一碗魚翅湯讓李安潸然淚下,厚積薄發終於迎來了榮耀時刻,卻無法和在美國的妻子一起分享。
  • 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李安的《喜宴》,卻是不尋常的電影裡程碑
    沒想到高家父母得知兒子要結婚,直接飛來美國見證婚禮,並且還要求舉辦一場喜宴,廣邀好友參加。偉同的矛盾處境,註定了他會對喜宴這種尋常的婚嫁習俗產生反感。因為喜宴其實是父輩對子女成婚的一種祝福儀式,但偉同認為自己的同性戀情並不會得到父母的祝福,所以又怎會喜歡喜宴這種習俗?
  • 李安三部曲之《喜宴》
    點擊藍字關注最近特別喜歡看李安導演的作品,今天說的就是李安的《喜宴》這部影片,《喜宴
  • 《喜宴》:李安向中國的傳宗接代文化妥協了一下
    片名:喜宴導演:李安編劇:李安 詹姆斯·夏慕斯 馮光遠主演:趙文瑄 歸亞蕾 金素梅 郎雄 米切爾·利希藤斯坦作者:知難而退曾經有人說,最好的喜劇是你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最好的悲劇是你看著看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又笑了,而本片《喜宴》就屬於你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最好的喜劇。
  • 喜宴丨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之二
    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這是部中國式的禁片。既已成宴,雲胡不喜?
  • 一種底色,兩種視角——評《喜宴》和《面子》
    《喜宴》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講述了紐約華裔青年高偉同(趙文瑄飾)為應付在臺父母的催婚,隱瞞同居多年的美籍男友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飾)的身份,和租住他房子的大陸畫家顧威威(金素梅飾)協定假結婚,並在親臨美國的高父(郎雄飾)、高母(歸亞蕾飾)的壓力下籌辦婚宴前後一連串鬧劇。
  • 李安導演,趙文瑄自薦出演,郎雄、歸亞蕾做配,不得看看?
    年輕版趙文瑄當中國傳統家庭所特有的倫理觀念和同性戀的話題碰撞在一起,當中國五千年性壓抑的窗戶紙被捅破,所有的隱忍、矛盾和衝突將如何化解,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又將如何尋求平衡點。劇照作為李安導演父親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影片《喜宴》中塑造了一個頗為嚴肅頑固的父親形象,然而這位父親卻給我們以運籌帷幄、掌控全局的感覺,對於兒子偉同的同性戀身份
  • 豆瓣8.9國產經典喜劇家庭電影《喜宴》推薦,同性戀被逼無奈假結婚
    今天推薦的是來自著名導演李安早期拍攝的一部老電影《喜宴》,《喜宴》上映於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