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紅樓愛好者都曾有個疑問,為什麼87版的《紅樓夢》中沒有關於寶玉遊太虛幻境的鏡頭?如果是因為當時不提倡拍攝關於神魔鬼題材的電視劇,那為什麼86版的《西遊記》中卻有大量的天宮鏡頭呢?筆者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可能的原因:
一、兩者神話題材的寓意不同
《紅樓夢》與《西遊記》同為中國四大名著,雖然兩者的劇情大有不同,但同樣存在有關於天宮神仙的劇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兩者的寓意卻大有不同。
《西遊記》中的經典鏡頭是撕毀生死薄、大鬧天宮,這些劇情宣揚的是人定勝天、破除宿命論的觀點。《西遊記》成書於明代,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僅先於清朝的倒數第二個王朝,此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已經走過了一大半,作者吳承恩也是普通書生一名,晚年窮困潦倒,仕途困頓。
吳承恩作為被統治階級,因此在小說中加入了大量逆天改命的思想,如孫悟空大鬧天空、勾去生死薄,這些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事件,統統被寫入了神魔小說中,對當時群眾階級的意識覺醒有著很大的思想引導效果。
而《紅樓夢》作為以賈府衰落為主線的古典小說,其中關於太虛幻境的情節都是以宿命論為主,一切緣由都是由命由天,半點由不得人做主。
其中關於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就決定了紅樓十二釵今後的命運,這種宿命論在當時並不是特別提倡,因此劇組就省去了這些情節。
二、紅樓劇組當時的經費有限
87版《紅樓夢》被譽為最經典的一個版本,但當時的拍攝經費僅僅850萬元,放到如今都不夠請一個流量明星的費用。
整整36集的電視劇,平均一集只用了20多萬,這些錢不僅包括演員的工資,還包括了劇組的服裝、化妝、道具以及場地租金等衣食住行各類生活費,肉眼可見的拮据。因此,要將整整120回的《紅樓夢》完整地拍攝出來絕非易事,劇組很多時候都是一個鏡頭做兩用,一個場景拍很多次,絕對不浪費一分錢。
雖然太虛幻境是《紅樓夢》中的一個經典場景,但是經過紅樓劇組導演的討論,最終還是捨棄了這個拍攝計劃。因為拍攝這些鏡頭不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這些鏡頭還不能重複利用,因此最終版本中就沒有關於太虛幻境的這些鏡頭。
總結:
一部好的劇作離不開好的原著,《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而王扶林導演為了將這一經典名著拍攝出來,從起稿劇本到最終定稿,光稿本前前後後就歷時兩年零二個月,更不用說後期的製作時間了。整個製作期間更請教了沈從文、曹禺、周汝昌等多位紅學名人愛好者的意見,精心打磨才能做出好作品,87版《紅樓夢》歷經30多年依然魅力不減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