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孤獨,老年人不只有廣場舞

2021-02-23 光明日報
1月8日,本版推出報導《老年玩具有需求、缺供給——如何讓「銀髮族」老有所玩、老有所樂》,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共鳴。很多網友留言表示,通過「老年玩具」這個不被關注的小物件,看到的是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話題」。關愛老人,應從精神文化開始,從你我開始,從點滴開始。繼上輪採訪後,記者進一步開展微博調查、街頭訪談、專家諮詢,與您一起深入思考如何讓老人快樂生活。

擰開門鎖,下班回家的北京工薪族孫寧眼前一片漆黑。往裡走幾步,才看到電視屏幕的螢光從父親房間透出。78歲的父親歪坐在椅子上睡著了,白髮稀疏的腦袋垂在胸前,隨鼾聲一起一伏。孫寧嘆口氣,輕輕開燈。父親驚醒了,抬頭看著他欣喜地笑著,帶著一絲犯錯似的不安。孫寧知道,從他早晨離開,父親就坐在電視前時睡時醒過了一天。自己雖屢屢勸說父親下樓走動、看看書報,可老人總是難以改變。和孫寧父親這樣的高齡老人相比,很多「低齡老人」生活得更為積極。帶兒孫、做飯菜、忙家務……但忙碌背後,留給自己的時間和樂趣並不多。數量可觀的空巢老人,更時刻面對著寂寞侵蝕。「總以為讓老人身體健康就是盡了孝道。但我們可曾想過,有時我們會因煩惱、無聊而厭倦生活,那麼老人呢?」在讀了《光明視野》1月8日關於老年玩具的整版報導後,網友「卿心君悅」寫下長文,既是自我反思,也是對整個社會發問。拉直這個問號並不輕鬆,但無可迴避——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十四五」期間,老年人口即將突破3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裡,包含著他們在文化體育、休閒娛樂等多方面的精神訴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應當為老有所樂、老當益樂留出一席之地。2020年重陽節前夕,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的老人們在趣味運動會上參加「雙腿夾球競走」比賽。郝群英攝/光明圖片
儘管黨和國家為此持續努力,但效果全面顯現尚需時日,更需要社會各界、每個家庭從細微處發力。「一個真正現代化的社會,老人應該得到的不只是養身,更是養心;不只是物質充裕,更是精神豐沛;不只是養老,更是『享老』。」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經濟專委會主任委員王紅漫認為。1.「精神上的發條一松,就感覺和社會脫節了」——老年群體離「精神文化小康」有多遠退休教師季大伯生活在合肥,和老伴一心照顧兩個小孫子。這兩年,孫子先後上了學,老兩口的空閒多了起來。想打撲克,沒有牌友;跳廣場舞,又「找不到感覺」。一天,偶然看到有人抖空竹,季大伯上前細看,還忍不住上手試試。沒想到,這一抖便上了癮,還認識了一群「抖友」。「大伙兒攛掇我,讓我牽頭成立空竹隊,參加市裡的比賽。我看行!」季大伯樂呵呵地說。讓他擔心的是,抖空竹對身體要求高,過幾年耍不動了,咋辦?86歲的老慶已經面臨這樣的尷尬。他搬來浙江平湖16年了,獨居在兒女住所不遠處。雖然孩子們時常走動,卻沒空陪他聊天。老慶覺得「天越來越長了,心裡孤清」。「前些年能出去遛遛彎,看看戲曲節目。這幾年腿腳和眼睛都不好使了,就自個兒待著。」社區有老年活動站,唱歌、跳舞、打門球,但老慶早年就不怎麼去,「我口音重,人家聽不懂,水平又跟不上,去了也是悶著」。
在空心化日漸嚴重的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更是大面積留白。「寒假回老家,發現爺爺奶奶每天除了看電視幾乎沒有娛樂活動。」網友「飛鳥」留言。在很多人看來,教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是打開「精彩新世界」的好辦法。而這條路卻遭遇了雙重尷尬。「幾年前剛時興智慧型手機,我給老爸買了一部,反覆教他。他蠻有興趣,可總記不住操作。」家住北京西城區的關先生回憶,「後來他急了,非要換回老人機。現在,他有時會盯著電視上的『搖一搖,搶紅包』羨慕半天,我逗他:重新學呀?他頭搖得像撥浪鼓。」一些老人難以跨越「數字鴻溝」,一些「跨過去」的老人卻陷入另一種「漩渦」。某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老年人網際網路生活報告》披露,在調研覆蓋的約百萬名老人中,0.19%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使用最多的是短視頻、資訊熱點、小遊戲等功能,很多還有網絡打賞、籤到賺「金幣」等行為。「過度沉溺網絡,折射出老人在現實世界無法排解的孤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瑾認為。精神生活貧乏、缺乏關愛已成為影響老人生活體驗的重要因素。「精神上的發條一松,就感覺和社會脫節了,會產生自卑、無價值感、不安全感等心理,甚至導致抑鬱或焦慮。而文化娛樂能顯著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指數。」「老人並不服老。他們希望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認同。我們應該幫助他們老有所樂,而不只是『老有所願』。」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講師傅吉清指出。2.「給老人的,應該是他自己需要的、喜歡的」 ——家庭、親人如何在老人的精神世界中不缺位青年學者小武在安徽一家社科機構工作,所住樓棟裡有位獨居老奶奶。每次小武帶孩子經過,老奶奶總要拉著他們聊一聊。「看著老奶奶,我對父母的孤獨感更能體會了,每天儘量抽時間和父母一起看電視、聊瑣事。」小武說。關先生曾為父親報名上老年大學,選了工筆花鳥課,誰知老先生去兩次就不願去了。妻子提醒他:怎麼不問問爸喜歡什麼?關先生拿著課表讓父親看,老人嘴裡說著「什麼都不要」,眼神卻在太極拳那一欄停下。報名後,一身白衣在樓下打太極成了父親的「風光時刻」。「原以為他性格內向不好動,看來還是了解不夠。給老人的,應該是他自己需要的、喜歡的。」關先生悟到。看了本報關於老年玩具的報導後,一些讀者很受觸動:送老人文娛玩具,也是一種陪伴。「我父母過分勤儉,給他們買衣服,一看價籤到了三位數就瞪眼,非要我退掉,更別提玩具了!但總有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家住山東菏澤的楊女士因為偶然事件受到啟發。朋友送給她女兒一個進口機器人,她嫌看外文說明書費神,隨手擱置了。一天下班,屋裡響著熱鬧的音樂,交織著老人孩子的笑聲。原來,退休前是工程師的父親主動幫孫女「破譯」了說明書,正帶著孩子玩得起勁兒。從此,楊女士常以送女兒的名義買來一些玩具,老人一邊嘟囔著「瞎花錢」,一邊喜滋滋鼓搗起來。

老人在天壇公園長椅上保持社交距離聊天 本報記者陳之殷攝

41歲的宋德龍開辦老年人玩具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他們住在吉林白城,我好幾次接他們過來,總留不住。母親說,這大個城市,連對門都不認識,有啥好玩的?簡直是關禁閉!二次創業時,我就琢磨上了:這店一開,你們可不有的玩了?」他也坦言,自己做足了心理準備:玩這件事情,在中國一直沒有登上大雅之堂;讓老一輩玩玩具肯定不順當,「但總得有人做,可以慢慢去改變」。令他感動的是,越來越多後輩願用玩具孝敬老人。一次,顧客「老北漂」一口氣買了1400多塊錢的玩具送給父母。宋德龍設想,下一步,能不能把玩具延伸為「玩聚」,讓老人們互動起來,像跳廣場舞一樣一起玩?「如果能給『老頑童』們拍視頻,讓他們當『網紅』,就更美了。」3.「老年友好型社會,應有精神文化的『適老化』供應」——政策支撐與社會支持如何更有力老年群體的生存發展,始終在黨和國家視野中。新年伊始,全國各省區市陸續公布當地「十四五」規劃《建議》,大多對老齡事業作出部署,「對公共場所進行適老化改造」「發展銀髮經濟」等字眼頻頻出現。「建立老年友好型社會,應有精神文化的『適老化』供應。在健全養老設施、養老服務的同時,也要健全老年精神文化服務,重視老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黃晨熹表示。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看來,健全老年精神文化服務,不能忽略老人的智慧傳承。「很多老人的經驗智慧是社會財富,完全可以再升華、再創造。不能把老人當作社會的包袱,應該支持他們實現積極的、有貢獻的老年人生。」「在生命轉型期,老人通過重新追尋生活意義而獲得更高生命品質。他們有著強烈的群體交往渴求、通過再學習展現存在感的需求,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的期待。黨和政府應當立足這三點,為老年精神文化提供有效供給。」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王雅林認為。

老人在天壇公園踢毽子 本報記者陳之殷攝

令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紅燕印象深刻的是,無錫、武漢等地試行非血緣關係「代際共融」,即老年群體與年輕人開展合作、進行聯誼等。「在無錫創業園,退休老人被請來指導年輕人創業;在武漢,開設有『同心苑』,把幼兒園和養老院開在一起,幼兒的歡樂與生機鼓舞著老人,老人定期給幼兒講故事、陪兒童玩耍。其樂融融中,老與少的心靈都得到撫慰。」為了幫老人們擺脫孤獨,王紅漫帶著她的「享老樂齡蒲公英」團隊走進過很多養老院。陪老人聊天,耐心傾聽;給他們檢查身體、提供簡單照護。「為什麼叫『蒲公英』?我們希望愛心種子飄到各個角落,讓人們重新思考老齡的可貴和老齡化社會的意義。不管住在哪裡,老人需要的都不僅是一間舒適的屋子,更是一個有溫度的家。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王斯敏、陳之殷、李曉、蔣新軍 本報通訊員 焦德武)

內容:《光明日報》(2021年01月25日16版)
圖片:網絡

責編:張永群

編輯:常瑩 朱曉帆

相關焦點

  • 趣頭條舉辦線上廣場舞大賽,緩解老年人生活孤獨
    雖然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樣開始依賴網絡,但是健康狀況、接受能力、心理因素成為他們上網的阻礙。趣頭條憑藉平臺強大的數據優勢,有效洞察及捕捉到了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並聯動社會機構為其提供針對性援助。趣頭條平臺上中老年用戶佔比超過40%,60歲以上老年用戶在日活用戶中超過百萬。在積極擁抱年輕人的同時,趣頭條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的首選移動內容平臺。
  • ...廣場舞比賽暨省直機關老年人排舞、廣場舞邀請賽排名第一獲優勝獎
    12月26日至28日,為期三天的「2020年廣東省老年人排舞、廣場舞比賽暨省直機關老年人排舞、廣場舞邀請賽」在這裡緊張、激烈地進行。比賽由廣東省老年人體育協會主辦、中山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承辦。來自全省各市、縣的34支精英代表隊,共370多人分別參加了本次比賽的廣場舞自選套路、廣場舞規定套路、排舞規定曲目和健身秧歌四大項目的角逐。
  • 鄰水縣廣場舞協會正式成立,鞏固「四川省老年人廣場舞之鄉」
    為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開展,助力全國文化體育先進縣建設,讓廣場舞更規範、更專業、更有組織性。6月16日,我縣廣場舞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暨成立大會在宣傳文化中心舉行。會議宣讀了《關於成立鄰水縣廣場舞協會的批覆和通知》,頒發了鄰水縣廣場舞協會印章和吊牌,選舉產生了廣場舞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機構,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汪洋宣布鄰水縣廣場舞協會正式成立。
  • 廣場舞,俘獲多少人心
    基於鍛鍊身體的需要,脫胎於健身操的廣場舞越來越受到老年人垂青,不僅有大媽,大爺們也越來越活躍在舞蹈的人群中……「廣場舞=大媽們的運動」這種傳統印象正在改變,廣場舞正在籠絡男性以及其他年齡層的「人心」,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也開始對廣場舞趨之若鶩。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流行舞種被年輕人帶到廣場,青少年在廣場舞比賽中越來越頻繁地現身。
  • 鬥舞裡的政治: 廣場舞大媽的曖昧與抗爭 | 文化縱橫
    現有家庭關係中這些變化造成的孤獨,都促成了她們對一種替代性的社會關係的訴求。  女人們因為被廣場舞這樣新的團體接納而獲得情感支持,她們也可以更積極的面對家人孩子的遷居、老齡化、還有問題婚姻等造成的種種挑戰。促使女性去參加廣場舞的具體原因總是五花八門的,但總體而言,孤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一場廣場舞,爺爺染上梅毒:老年人的性,撕開上億人的體面
    在中國55-61歲的老年人中,53%的人每月有一次性生活,有39%的老年人可以達到每月3次。「我從來沒想到爺爺會染上梅毒,每天就看他準時出去跳廣場舞,誰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面對檢查結果,小林的眼裡滿是錯愕與震驚。而坐在一旁的林大爺,更是泣不成聲。
  • 【社會現象】自拍、約炮和廣場舞,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幾代人的社會鏡像.
    但讓攝影師劉錚意想不到的是,當他向志願者徵集自拍照時,發給他的,可不全是45度角的甜美自拍,而是充斥了同性戀、異裝癖或者受虐癖。那些極度真實的自拍照帶給他的,是震撼的感覺。「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邊緣的、孤獨的。自拍給了我們出口。」也許任何人的風流都從來不是風流,是恐懼。
  • 這麼想廣場舞,你out了
    年輕人可以用軟體約炮,老年人卻不能在廣場舞裡找伴侶,這是赤裸裸的「我可以騷,但你不能騷」的強盜邏輯。「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在你心中早已錯位的廣場舞到底是怎樣的。(新華社/圖)2009年是廣場舞的創始之年。這一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條例》。條例第八條裡這樣提到:制定全民健身計劃和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應當充分考慮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和農村居民的特殊需求。廣場舞,就十分符合這條規定,它就是專門針對中老年群體開展的特殊健身需求——如此說來,《全民健身條例》就是廣場舞的「綱領性文件」了。
  • 一款App擊穿廣場舞江湖:這裡沒有「大媽」,只有「姐姐」
    有年輕人曾經吐槽,跟著母親跳了幾周依然學不會,可見現在的廣場舞難度並不低。外界對廣場舞的評價,往往歸結於老年人的孤獨,需要在團體中找到夥伴,可自娛自樂也成為了新的可能。打開糖豆App,最先看到一系列的健身舞, 比起養生玄學,這些教學視頻更像Keep,強調熱身和拉伸。
  • 提升「適老化」程度 不讓老年人「掉隊」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掃碼支付」「網上預約」等智能化服務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實現高效協同的手段,但智能化服務所產生的「數字鴻溝」卻讓老年人面對使用智能技術時「傻了眼」。為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近日,省文旅廳組織對廣州、河源、惠州等7個地市進行實地暗訪,並對其他14個地市進行電話暗訪,共抽查了139家公共文化機構和旅遊景區。從抽查情況看,全省文旅系統迅速行動查找問題並限時整改,著力保障老年人公共文化權益。
  • 除了廣場舞,老年人還有融入瑜伽的健美操,這些大學生為閔行社區...
    「老年人不只有廣場舞,還可以有更多選擇,比如健美操!」上海交通大學的黃雯妍是國家一級運動員,加入創課大賽後她和隊友開始思考:如何將瑜伽融入健美操。在閔行區馬橋鎮社區學校馬國彥老師的幫助下,她和隊友創設出了一門更舒緩、更符合年長人群的健美操——《悅動健身,康樂隨行——老年健美操》。
  • 騰訊投資廣場舞?「跳」出來的商機有多厲害
    ,廣場舞背後更是隱藏了巨大的商機。 可見,廣場舞不僅是老年人閒暇時候的娛樂活動,而且具備成為成熟產業的潛力。 廣場舞背後跳出的商機 據天眼妹了解,「廣場舞」相關的創業企業在2015、2016年就已迎來紅利時代,且接連不斷獲得資本的認可,破億的廣場舞群體基數更吸引了無數投資行業的關注。
  • 外國老人退休後不跳廣場舞,不帶孩子,他們閒下來時在做什麼?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唐代·賀知章想必大家都曾在廣場上都很看到很多大爺大媽在跳廣場舞,廣場舞非常受歡迎。以前可能只能在城市裡面看見,後來有很多農村也普及上了。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都會有很多大爺大媽在廣場裡跳舞,因為人都會邁入老年的。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邁的老人會面臨退休的問題,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老年人都會自發組織去公園散步。
  • 惱人的廣場舞大媽們
    跳的很嗨有些人看不上廣場舞大媽,廣場舞大媽其實還是挺幸福的一個群體。她們身體健康,不為生計發愁,不為家務活所累。而且她們中的很多人,不上班卻領著比年輕人總加班都要高的退休金。我敢這麼說,等我們這一代人老了,得是命很好的人才能成為廣場舞大媽。
  • 一個人無兒無女,就註定孤獨終老嗎?中老年人的幸福指南
    導語: 有人說世界上99%的人都是孤獨終老的,哪怕你有愛人,你有孩子,到老的那一天,你還是孤獨的。 孤獨終老這個詞,在大家看來就是貶義詞,那麼一個人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子,他們一輩子是什麼感受呢?
  • 外國人不跳廣場舞,退休後在幹嘛?大開眼界
    中國人退休後愛跳廣場舞,外國人不跳廣場舞,他們退休後做些什麼呢?看完會讓你大吃一驚!德國:出租老年人你聽過「出租老年人」嗎?德國柏林有一項很火的服務叫做「出租老年人」,顧名思義,德國年輕的單身家長可以租個老年人回家,幫助她們在家照顧孩子。
  • 為何廣場舞大媽越來越遭人嫌棄?聽聽年輕人怎麼說
    前言如今,生活水平好了,老年人晚年也不用再為生計奔波勞累了,可以好好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現在老年人的休閒生活豐富多彩。退休後,大多會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業餘活動。現在正在慢慢進入一個老齡化社會,廣場舞也可以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很多廣場舞大媽舞姿也是挺優美的,不失為廣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是,讓人不得不吐槽的是,公園和廣場本來就是公共廣場,讓大家娛樂休閒的,可現在哪裡都是廣場舞大媽的身影,哪裡有空地哪裡就有她們,把原本是年輕人打球的場地都給佔完了。
  • 廣場舞,倍兒爽?(上)
    就連不久前英國諧星憨豆先生首次來中國,也入鄉隨俗地就著《倍兒爽》的音樂,與上海大媽們跳起了廣場舞。  廣場舞是朵小紅花  北京初秋的夜晚,已漸有涼意。陶然亭公園湖邊空地上,大音箱不間斷地播放著各種流行歌曲,數十位女性正伴著音樂翩翩起舞。  「除了下雨下雪,我們一年四季都在這兒跳,有四五年了。」這支舞蹈隊規模最大時有兩百多人。
  • 閃電評論|資訊時代,用充分的關愛讓老年人遠離「數位化孤獨」
    10月23日重陽節前夕,有媒體發布《2020老年人網際網路生活報告》,首次披露百萬60歲以上老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的行為偏好。報告顯示,全國或有超過10萬老人呈現出極致孤獨的生活狀態,幾乎全天候生活在手機端的移動網際網路上。
  • 孤獨無助的「網絡難民」:別讓老年人被數字時代拋棄!
    01老一輩人正在面臨數字鴻溝疫情期間,儘管對科技手足無措,頗感不自在的老年人仍不得不努力學習現代工具,才得以與親人朋友保持聯繫。81歲的琳達·奎因就是如此。一周以來,奎因一直在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家中採取自我隔離,謹防新冠病毒。期間,她唯一的伴侶是她的「金貴犬」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