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進攻長安之戰,天時地利人和皆佔,真乃天命所歸之人

2020-12-24 文史君曰

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李淵率軍到達黃河東岸的龍門,站在黃河岸邊,李淵望著距離他一步之遙的長安城,他心中感慨萬千,只要一步跨過黃河,就能進入關中直取長安了。一旦佔領這個隋王朝的政治中心,他夢寐以求的皇皇帝業將變成現實。為了這個目標,他準備了很久很久!

為此,他就下一步的行動路線和將士們展開了討論。我在上一篇文章說道,李淵在進攻長安的過程中,有兩道阻力,一道是隋將宋老生駐守的霍邑,一道是在霍邑後面屈突通所駐守的河東郡。在此之前,霍邑已經被李淵拿了下來,所以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屈突通駐守河東郡了。

此時,軍中將領關於是否攻打河東郡分成了不同的兩派:

一部分認為:先不要攻擊屈突通重兵駐守的河東,而是繞過屈突通,從龍門直接渡過黃河,招降當地義軍,奪取潼關北面的永豐倉。如此一來,在攻克長安之前就可以控制整個關中。

另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先把河東郡這顆釘子拔掉,再渡河入關,以免我們進攻長安時遭到屈突通的進攻。

對於這兩個建議,一向謹慎的李淵並沒有立即做決定,他準備先招降關中的義軍,與他們聯絡之後再做打算。

八月十八日,李淵給關中最強勢力的首領孫華寫了一封信,希望孫華能前來歸附他。六天後,孫華果然率兵前來歸附李淵。李淵大喜過望,給孫華封了一大串官職之後,便與左統軍王長諧、右統軍劉弘基等人率步騎六千人,與孫華一起渡河,在黃河西岸紮營,等待大軍主力。

九月初七,按耐不住的屈突通擔心腹背受敵,派遣他手下的將領桑顯和率領數千騎兵,於深夜渡河,襲擊王長諧的軍營。王長諧猝不及防,接連失利。危急之時,孫華率軍前來救援,與王長諧合力,大破屈突通軍。

九月初十,李淵率大軍將河東城團團圍住,對河東城發起了進攻。但是,屈突通並不是無能之輩,他據險而守,李淵的連番攻擊都被他擋了下來,致使李淵大軍傷亡慘重。

李淵意識到,這座堅固的城池不可能輕易被攻克,再這樣打下去只能徒增傷亡,因此他決定放棄河東郡,準備渡河入關。

對於李淵的這一決定,裴寂等人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說道:「屈突通手握重兵,堅守固城,就算我們今天繞開他,萬一我們不能拿下長安,撤退時就會遭到屈突通的阻擊,到時候腹背受敵,局勢將對我們十分不利。不如我們先全力拿下河東,再選擇西進。河東是長安的門戶,屈突通一旦戰敗,長安城還不是手到擒來!」

「屈突通擁大眾、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攻長安不克,退為河東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東,然後西上。長安恃(屈突)通為援,通敗,長安必破矣」。

裴寂等人話音剛落,李世民馬上反駁道:「兵貴神速,我們擁有連戰連捷的餘威以及四方來附的部眾,如果快速西進,長安必定驚恐,當他們來不及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像秋冬掃落葉般拿下了長安城。若堅守在河東城下,就會使長安有充分的時間準備,致使我們貽誤戰機。一旦軍心離散,那麼大事就不可為了!」

「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順之眾,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足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若淹留自敝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修備以待我,坐費日月,眾心離沮,則大事去矣。且關中蜂起之將,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屈突通自守虜而,不足為慮。」

但與上次一樣,李淵並沒有立即做決定,還是保持了他一貫謹慎的作風。對於上述兩種意見,他決定雙管齊下,留一部兵力繼續圍攻河東,自己則率主力向關中進軍。

九月十二,李淵率軍順利進入關中,聲勢大振,各地隋朝官吏紛紛前來歸附,獻出所轄郡縣。其中,華陰縣令李孝常獻出了李淵夢寐以求的永豐倉。永豐倉的佔領,不僅保障了軍民的糧食,而且切斷了洛陽與長安的聯繫,並且可以防住河東地區的屈突通前來救援,使李淵軍的戰略形勢更加有利。

九月十六,李淵率軍抵達朝邑指揮全局。命令李世民率軍經略渭北,李世民所到之處,收編了大批隋軍以及農民起義軍,短期之內,聚兵九萬餘眾,立營於涇陽,從北面對長安包抄。與此同時,李淵又命令李建成、劉文靜,王長諧等人進駐永豐倉,扼守潼關,防備東邊可能出現的隋朝援軍。

至此,隋朝的政治中心長安已經完全暴露在了李淵面前,幾乎已經成了李淵的囊中之物。李淵距離他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另一邊,當屈突通得知李淵已經渡過黃河直撲長安時,他命令手下堯君素堅守河東,自己則率精銳南下潼關,馳援長安。

但是,李淵早在他的必經之路布下了伏兵,屈突通在潼關遭到了劉文靜的頑強阻擊。雙方相持一個月,屈突通始終不能越過潼關半步。時間相持越久,對屈突通來說就越不利。因此,他決定鋌而走險,命令桑顯和夜襲劉文靜營寨,劉文靜倉促應戰。

混戰中,劉文靜被流矢擊中,將士們士氣大挫,隋軍此時已經攻下了他們的兩座營寨,只剩下最後一個也岌岌可危。

就在劉文靜以為他們要全軍覆沒的時候,隋軍突然停止了攻勢。原來,桑顯和認為,此時的劉文靜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不足為懼,而他與將士們已經鏖戰了一晝夜,早已飢腸轆轆,決定先回去吃頓飯,等吃飽肚子再來解決劉文靜軍。

但是,正是這一頓飯的功夫使得隋軍辛苦建立的優勢蕩然無存。趁隋軍休整之際,劉文靜重新調整部署,重新奪回了被隋軍攻破的營寨。而這時,又發生了一件令劉文靜和桑顯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原來,就在隋軍吃飯間隙,一股幾百人的遊騎兵鬼使神差地轉到了隋軍的後面,他們並不是李淵派來的援軍。

這些遊騎兵一看隋軍大旗,立刻對毫無防備的隋軍發起了突然襲擊。此時隋軍也沒有想到他們背後會冒出這麼一支軍隊來,以為是李淵派來的援兵,頓時驚慌失措、陣腳大亂。劉文靜見此機會,立刻率軍發起了反攻,結果隋軍大敗,只有桑顯和隻身一人逃了回去。

看著狼狽不堪的桑顯和,屈突通心灰意冷。前面的去路被堵,後面的根據地被圍,他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他意識到長安的陷落已經不可避免,距離隋王朝的覆滅日子已經是屈指可數了。但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既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也不能扶大廈之將傾斜。此刻的屈突通,一股深深地無力感襲上心頭,他感到了深深地絕望。

大業十三年九月末,兵精糧足的李淵開始縮小對長安的包圍圈。與此同時,李世民又派劉弘基攻取了扶風,然後率軍南渡渭水,進駐阿城。此時,李世民手下的兵力已達13萬。

九月二十七日,駐守永豐倉的李建成也奉李淵之命,率部從新豐直驅長安。

九月二十八日,李淵率軍一路西進,所到之處,隋朝興建的離宮別苑等一一拆毀,宮內的所有宮女全部放回家。

十月初,李淵率軍抵達長安城下,在春明門外紮營,各路人馬全部集結,此時李淵兵力共計二十餘萬。看著近在咫尺的長安城,李淵想兵不血刃拿下此城,於是他不斷派遣使臣到城下,勸說城內守軍衛文升等人打開城門,但衛文升卻不予理睬。

十月辛巳,次長樂宮,有眾二十萬。隋留守衛文升等奉代王侑守京城,高祖遣使諭之,不報。

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李淵只好下令圍城。進攻之前,李淵下令:任何人不準侵犯隋朝宗廟以及皇室成員,違者誅滅三族。十月二十七日,李淵正式下了攻城的命令,雖然城內守軍負隅頑抗,但他們面對數倍於己的兵力還是顯得無能為力。僅僅十四天之後,長安城破,李淵率軍進入城中。

進入長安,佔領了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後,標誌著李淵已經搶佔了政治的制高點。這一刻,一個新的王朝即將誕生,迷失了的隋鹿又將在這片充滿硝煙的土地上找到新的主人。而在短短八個月之後,大唐王朝的新一輪旭日將徹底擺脫黑暗的禁錮,從崩裂的隋朝天空中噴薄而出,照徹寰宇。

後記

縱觀李淵從起兵到佔領長安的過程,這一路走來,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站在他這一邊:

所謂天時:是指李淵對起兵的時機把握的很好,既沒有太早也沒有太晚,太早了容易被隋朝集中火力對付;太晚的話隋朝的大蛋糕容易被別人瓜分一空。而李淵選擇起兵的時機,正好是隋王朝內起義的部隊越來越多,隋王朝四面楚歌,已無力再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圍剿時。再者,李淵起兵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搶佔隋王朝的政治中心——長安,佔領政治制高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縱觀李淵起兵並搶先入關,其時機可謂把握得恰到好處。

所謂地利:是指李淵得到了太原這塊寶地。楊廣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應該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眾所周知,太原是一座軍事重鎮,這兒要兵有兵,要糧有糧,有著李淵起兵的必要物質條件和堅實的後勤保障。以李淵為太原留守,對一個有野心的人來說,等於是「潛龍在淵」。終有一日,李淵這條蟄伏的龍將給隋王朝以致命的一擊。

所謂人和:是指李淵在起兵之初,其麾下人才濟濟。有著裴寂、劉文靜這樣的謀臣,有長孫順德、劉弘基這樣的武將,又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雖年輕,卻能獨擋一面的兒子。李淵有著如此搭檔,何愁大事不成!

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李淵一邊,不得不說,李淵真乃天命所歸之人!

參考資料:《新唐書》《資治通鑑》《舊唐書》《中國古代戰爭史》

相關焦點

  • 其實他早已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他的冠軍拿不過一周,第二周就會在公開挑戰賽中輸掉頭銜,而事實證明,這隻猜對了一半,阿波羅的確在本周節目裡給予了其他選手挑戰自己的機會,但並未出現冠軍換手,而且挑戰者也不是一般路人甲,正是前任全美冠軍凱文 歐文斯雙方在交手過程中表現相當亮眼,只可惜由於安吉爾和安德雷德的幹擾未能分出勝負,不過隨後的雙打賽中,澤莉娜帶領的「雙A」可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阿波羅和歐文斯憑藉精湛的配合凱旋而歸,
  • 預測與天時地利人和神助
    關於天時地利人和神助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體上是相同的。天時,就是時間因素,地理就是地域因素,人和就是人與人的因素,那麼神助呢?很多時候,這個神助就是一個容易誤解的地方,什麼是神?我的理解民族影響就是神,當然神一般都說的是已經去世的人。
  •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老師,您說錯了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眾人齊心協力。)孟子「天時」則指用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孟子認為戰爭的勝負首先在於人心,其次在地利,最後才是天時。
  • 《鬼谷子》: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的時候,才能取得成功
    《鬼谷子》: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的時候,才能取得成功。凡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才能夠成功,缺一不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每一個都取決都決定著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對的時間和適合的人,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溝通的順暢,再加上當時的處境,環境符合你要做的事情,那麼最後的結局才是成功的。在《鬼谷子》中有揣摩之術這樣的一篇智慧,其中就講述了以合適的謹慎周密的方式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之。故謀必欲其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
  • 把正妹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告訴我們:「打勝仗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把妹,那今天kimi老師就從實戰的角度去給大家一一講解。 天時: 小白:「微信上聊得好好的,妹紙不回我了,怎麼破?」
  • 十八路反王大起義,天命最終歸父子齊上陣的唐王李淵
    翟讓的同鄉單雄信、東阿人程咬金、濬縣大任山起義的徐世勣和內黃起義的王伯當,也先後統領所部和瓦崗軍會合,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農民隊伍。 不久,瓦崗軍打下滑縣和浚儀(今河南開封),並西佔鄭州(今河南鄭州),東據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帶。
  • 一位過來人告訴你,天時地利人和的愛情,你值得擁有!
    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家庭,從小的生活環境都不盡相同,生活經歷不同,所以對於同一個事物的理解也會有不同。在我們的認知裡,愛情,是需要有開花結果的,怎樣才能開花結果呢,少不了灌溉,那又應該怎樣灌溉呢,答案是用心,用愛去澆灌屬於彼此那脆弱而又彌足珍貴的愛的嫩芽!所以,愛情真的不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真正的愛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還需要兩顆相互赤誠的愛著彼此的心。
  • 赤壁之戰後,魏國佔天時,東吳據地利,蜀漢有人和,誰的優勢最大
    1、曹操佔據天時優勢,魏國雄踞北方六州雖然說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而歸,天下大勢的局面瞬間被扭轉了過來,但是由於曹操前期苦心經營以及後方根基的穩固,使得赤壁之戰並沒有給曹操造成太多的損失,只不過是讓曹操從此喪失了統一的機會而已。而從人口、土地、地盤等來說,曹魏政權毫無疑問是三家之中最為強大的,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 天時地利人和指的是什麼
    天時,指的是時機,時間,具有有型和無形倆種變化。如果有件事情做的不成功,很多人就會說是時機不對。每個人都有命運,命是先天的,運是後天的。出生的時間蘊含著無窮的玄機,這就是 時、 地利,指的是,地點,方位。大家都知道開店要選址,辦公桌要擺一擺,這就是俗稱的風水。
  •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三):讓臺積電迅速站穩腳跟的天時與人和
    儘管地利欠缺,但張忠謀所佔據的天時、人和的條件,也是難得一見的。 從天時的角度看,當時全球半導體產業界日、美爭霸,天平正在向美國傾斜。
  • 2020觀影總結:《八佰》佔了天時、地利、人和!票房冠軍是必然!
    天時在疫情下,電影院被迫關閉了7個月之久,很多電影要不然轉戰網絡,再不然就直接改檔2021年去了,可以說2020年可以看的大片少之又少;影迷們被壓抑了半年之久的觀影欲望,遇到了第一個上映的戰爭大片,自然是趨之若鶩了,觀影火爆也是自然的事。
  • 陰陽師:一代版本一代神,鬼切上線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如今成倉管
    鬼切上線之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如今打打秘聞做倉管了在很早之前陰陽師中的式神有很多的克制關係,這也正是集卡類遊戲的樂趣,後來為了遊戲中的平衡,策劃開始對一些式神的強度進行削弱。鬼切登場之初和,反擊隊正如日中天,無論是鬥技、秘聞、道館、御魂等,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場合都有鬼切的身影。超強的被動造就了鬼切無可替代的地位,在小白出來之前任何式神在鬼切面都像紙糊的一樣,天時地利人和鬼切可謂得盡一切。
  •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自古國人做事便講究一個順天意、得人心,萬事俱備才是成事之道,智冠如諸葛亮也需借來東風、聯合孫吳勢力才能火燒赤壁,以弱擊強,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以五萬聯軍擊破號稱有八十萬的曹軍,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
  • 孫楠退賽事件,汪涵救場的兵法策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只有當你的行為符合天時地利人和,你才能通過這個行為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天時地利人和為成功三要素。天時是正確的時間、機遇,地利是正確的環境、條件,人和是自利利他的角度和身份定位,即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天時地利人和」通俗的解釋就是: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環境做正確的事。
  • 天時地利人和的角逐—楚漢之爭為什麼是劉邦勝出了呢?
    蕭何、曹參之流都是屬於縣衙裡的小文吏,樊噲是個殺狗賣肉的屠夫,盧綰和劉邦是隔壁鄰居,就是個普通的小平民……由這些人組建的隊伍,戰鬥力如何與稱為「虎狼之師」的大秦正規軍隊相抗衡呢?這樣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不聽規勸的人,平時也知道對部下噓寒問暖,然而一到論功行賞之際,項羽就開始不情不願的,這樣的一個摳門將領,如何讓腦袋別在腰帶上的手下人替他賣命?劉邦自小貧窮,知道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對為他賣命徵戰的兄弟們從不吝嗇,這一點就深受將領和謀士們的擁戴,而且劉邦有著自己的一套市井馭人之道,這一點是項羽學不到的。
  • 佔著天時地利人和,西伯利亞為何沒有被近水樓臺的大清收入囊中?
    西伯利亞原意為「寧靜之地」,名稱源自蒙古語「西波爾」(泥濘之地),西伯利亞就是一片泥濘的地方,當俄羅斯人到來時,將此音譯為「西伯利亞」。這片布滿河流和泰加林的寧靜之地在過去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中一直遠離是非,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狀態,無論中原王朝與蒙古高原上的遊牧帝國碰撞出怎樣猛烈的火花,都絲毫沒有打擾到它的安寧。這種局面一直到俄國人到來之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 大宅門原著:香秀贏過楊九紅,除了天時地利人和,另有一個殺手鐧
    一個丫頭為什麼能讓白家的當家人白景琦冒著被所有人嘲笑,得罪全族人的風險,明媒正娶呢?香秀之勝,勝在天時地利人和全佔。除此之外,香秀還具有不同於其他女人的思維方式。有了這些,香秀自然勝券在握。李香秀初見白景琦佔了天時。
  • 天時地利人和缺少了什麼?(情感散文)
    這樣的問題困擾著很多人,我自己也曾經為這樣的問題糾結過。想想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一個字解釋:苦。不過既然是問題就一定有答案,靜下心來想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忽然覺得無非是很簡單而已。相愛的人為什麼不能夠在一起答案一:你們相愛雖然是天意可是沒有地利人和。
  • 為什麼李世民在李淵和李建成都在的時候就敢造反還成功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李世民玄武門奪位,雖然看似一個突發事件,但也是早有預謀有計劃的。而且即使李世民不選擇玄武門事變,而選擇圍攻長安,他一樣能成功,因為憑藉他當時在政治、軍事上的勢力和人脈,李淵和李建成加起來也不是李世民的個兒。我們只要看一下李世民在當太子前的職務,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 大唐開國之戰
    當此之時,薛舉與其子仁杲突起隴西,東向謀攻奪長安,欲與李淵爭天下,因在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展開攻防之戰。涇州之戰,自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起,苦戰至十一月,始擊破薛仁杲,乃盡有隴右之地。武德二年五月又擒涼王李軌,而盡有河西之地(今甘肅武威至敦煌等地)。於是自關(潼關、武關)以西,北起靈武、敦煌,南至巴蜀,唐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