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和遜尼派是伊斯蘭教的兩大教派,信眾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在信仰理念裡,對伊斯蘭教義及追根朔源有著不同見解。
什葉派(阿拉伯語:)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 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
什葉派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故又稱作阿里派。與遜尼派對立。該派只承認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並尊奉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賢人,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後因內部主張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十二伊瑪目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等支派和許多支派。
什葉派最顯著的主張就是,只承認阿里一個人作為哈裡發的合法性 ,並有一些推崇阿里的儀式,所以什葉派又被人們叫做「阿里派」。伊斯瑪儀派發展了內學思想,認為天啟的經典除了字面表義外,還有常人不知、只有伊瑪目知道的隱義,只有通過伊瑪目的秘傳,信徒才能得悉其奧秘,進入宗教的更高境界,故該派常被稱為內學派。
他們認為《古蘭經》和聖訓的表義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一些支派曾因此一度廢除伊斯蘭教法,不履行五功,不要清真寺等。伊斯瑪儀派還創立了一種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的宇宙流溢說,認為安拉的表現形式是被稱為宇宙理性的知識,由這種宇宙理性流溢出宇宙萬物。這種流溢說以不同形式出現在該派各支系的學說中。

遜尼派(阿拉伯: Ahl As-sunnah,英:Sunni),伊斯蘭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稱「遜奈與大眾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
遜尼派是伊斯蘭教內部持一定教義的一個派別,與什葉派一起構成穆斯林的兩大派別。遜尼派穆斯林以《古蘭經》、聖訓、公議、類比為四大法源或法理依據。其中《古蘭經》和聖訓為主要法源,公議和類比為次要法源。一件行為是否合法、得體,首先看該行為是否符合經、訓的有關規定。如經、訓中無先例可循,則可由專司解釋律法的教法學家或穆夫提,根據類似的經、訓原文或原判例,類推出結論,經大多數教法學家的公議認可後,成為必須遵循的律例。

近代以來,隨著現代法制改革潮流的興起,曾出現過吸收外來法的傾向,並就伊斯蘭教法的法源理論、法律實體和司法制度予以修訂,但仍以傳統伊斯蘭教法為基礎。遜尼派學者一貫重視《古蘭經》和聖訓在宗教上的價值,將其作為約束穆斯林言行、制定法律的重要理論根據,並對《古蘭經》作了大量注釋。
在注釋中,他們堅持以古蘭注釋古蘭或以聖訓注釋古蘭。著名的遜尼派經注家泰伯裡的《古蘭經解總匯》是該派早期經注代表作,對經注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泰伯裡以遜尼派的信仰觀點指導經注,為該派經注學的先河。除經注外,該派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聖訓學學者。他們將聖訓作為僅次於《古蘭經》的又一重要經典,編輯、出版了六大聖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