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福倫達BESSAMATIC |有獎投稿計劃

2021-02-15 菲林有毒

自從記事開始就想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照相機,並不是從小夢想成為攝影師,只是覺得相機和膠片非常的神奇,能夠記錄屬於自己的記憶。這個現在看來是再小不過的夢想,卻直到自己參加工作多年後才得以實現。雖然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現在已經非常的平面立體、皦然露骨,但是她曾經帶給我的快樂體驗,讓我難以釋懷;從她開始的入坑之路,對我來說意義深遠。

這臺曾經的德國坦克,是因為朋友送的一枚福倫達50F2.8的鏡頭才被我收入。對於這臺相機質感的記憶已經非常的模糊了,被我牢牢記住的是她的重量。用她來砸核桃絕對要當心核桃別被她砸的太碎。說實話我只用這臺機器拍了二卷半黑白,第三卷拍到第17張的時候過片扳手竟然卡住了。這可是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這可是德國坦克,心疼之餘我心裡不停的咒罵。怎麼辦?拿去修吧!找到了一個作為膠片機資深玩家的朋友,他看了我的德國坦克後,輕描淡寫的問了我一句「你知道福倫達為什麼倒閉了嗎?就TM是因為不耐操。你這相機180買的吧,還修它幹嘛!」聽著他的北京腔,我眼中只有核桃……

冷靜下來後我決定自己拆開看看,就算修不好了也能了解一下構造,一點點摸索著把機器分解了,為了防止裝不回去,每拆一步就拍一張照片。最後發現是過片機構的一個小配件變形,導致過片卡死,從那天起我就關注二手相機網站希望能夠買到這個小零件。終於有一天遇到了一臺缺少反光板鏡子的配件機。收到快遞後我立刻開始拆配件維修我的德國坦克,很快配件換好故障被解決了,此刻心中的充滿了成就感,迫不及待的開始組裝相機,開心不過三分鐘,在安裝快門機構的時候我竟然把反光板的鏡子壓碎了。無話可說有點上頭。

第一臺膠片機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沉睡在紙盒子裡了,可是對於膠片相機的渴望程度絲毫未減。這幾年在好友「龍哥」的毒害下我陸陸續續購買了我的第二臺膠片機、第三臺膠片機、第四臺膠片機……拍黑白、拍彩負、拍反轉、自己衝洗黑白、體驗放大……

膠片相機帶給我的不僅是把玩機械的快感,更重要的是我能夠體會到,每一張底片都是有著獨一無二的價值的,都是有著手工打造的溫度的,都是可以承載獨家的記憶的。正因為膠片的價值、溫度和留下記憶的獨特方式,使得我不由自主地放慢速度用心體驗著拍攝的過程,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被攝物,絕不允許自己輕易的按下快門。更重要的是這種慢速攝影體驗,給了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緩解壓力放鬆身心的一個渠道。約上二、三攝友邊走邊拍邊聊,走累了就坐下喝杯咖啡,嬉笑之間壓力全無,恍惚間覺得拍照只是與好友一聚的藉口罷了。

回到家會迫不及待的衝洗今天的成果,這時的心情是比較複雜的,因為會回想這卷拍了點什麼,自認為其中的某幾張一定會很不錯,充滿期待按照步驟進行,結果會在倒入定影液的那一刻不可逆轉,按照我的習慣倒入定影液一分鐘後,就會把顯影罐的蓋子打開,儘可能的感受底片的變化,就像看著一棵植物迅速的成長定型。所有的期待會在掃描後變成交待,效果往往離預期差距很大,但是我卻樂此不疲。這大概就是膠片攝影的魅力吧。

這篇小作文寫了快一年了,這一年也發生了許多的不應該,最後希望所有人都能健健康康的,希望所有的相機都能夠健健康康的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希望膠捲不再停產、不再漲價。

膠片相機、膠片作品創作有獎激勵計劃

菲林有毒發起膠片相機投稿創作激勵計劃,提供給大家一個平臺分享自己的故事,讓自己難忘的經歷沉澱下來,不要隨著時間在腦海中淡化掉。

主題:膠片相機、膠片作品

要求:字數不限,必須要有圖片。

獎勵:投遞文章會經有毒君篩選,入選者獎勵膠捲帆布袋、金屬胸章、陶瓷水杯任意一個,可選,包郵。

投遞郵箱:film5ong@163.com

活動長期有效。

相關焦點

  • 年青人的第一臺120相機——富士 GF670 | keroro光
    當年對四五千塊的120哈蘇祿來不屑一顧,心想又重又大,膠捲還那麼貴,我這輩子都不玩120相機。剛好那時候大學老師借我一天yashica 124G,對於腰平左右顛倒水平線難端平磨砂對焦難看清等等的使用體驗,更加讓我有120相機不適合我的錯覺。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我是70後,最早見的相機全是膠片相機,但真正屬於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卻是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KONICA C35 FD | 阿偉
    十分巧合地,當我選擇我的第一臺相機的時候,由於一直鍾情復古風相機,因此收到了淘寶膠片相機的推薦,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臺奧林巴斯的OM1,雖然我最終沒有入手它,但不可否認他對引我入坑的作用。當時在B站看了一些視頻,覺得旁軸更對我胃口,因此便開始瘋狂差旁軸地資料,為的是找一臺便宜好看的相機。具體的過程我都忘了,總之我最後將目標鎖定在了柯尼卡C35 FD,這個傳說中的旁軸七劍之一的改名版。最後靠著馬雲的幫助(花唄分期),我買下我的第一臺相機,也是我第一臺膠片相機,對沒錯,我是在手機都1億像素的年代買了一臺膠片相機作為我的攝影入門相機。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徠卡M-A | 冬雨
    雖然家裡有日本相機,什麼牌子記不得了,依稀大概是美能達之類的可更換鏡頭的135自動機。2003年,因為可以拍別人,因為可以記錄自己覺得美好珍貴的東西,於是開始了高中時候開始第一次拍照,傻瓜機,黑白卷,兩個人。我覺得當時拍的還是挺好的,只是照片不在手邊。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NIKON F-401S | lone
    說起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不得不提起我的父親。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奧林巴斯om1 | 許衝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是傳說中的豆瓣四大神機之一的奧林巴斯om1。
  • 福倫達的史前史與Vito B的草原之旅
    匹茲瓦將設計圖紙寄給他在維也納的光學工匠朋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福倫達三世,委託他來進行製造。福倫達立刻開始製造其中之一的肖像鏡頭(另一款則暫時擱置)。1840年11月,福倫達製作完成並開始出售匹茲瓦鏡頭,並且在1841年元旦開始銷售福倫達三世設計的攜帶匹茲瓦鏡頭的達蓋爾銀版相機Ganzmetallkamera,這是世界第一款全金屬結構的達蓋爾相機。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哈蘇500C/M|LittleBreadKuromi
    小時候家裡有珠江的傻瓜機,早已不能工作,還有一臺奧林巴斯的μ2,後來亦塵封多年。我自己購買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便是這臺500C/M。那時候大學的暗房就能太空艙一樣,而放大完照片拿出來暗房外面晾乾的時候,仿佛有種從太空回到地球一樣的「重新審視」感。教我使用這臺相機拍攝的那位朋友已經染毒了,真的很遺憾,所以他當初允諾給我衝掃的我的頭兩卷我是再也沒見著了。他似乎一直有酗酒的習慣,不料後來竟是如此下場。我與相機說不出什麼故事,故事只與人有關,我對人和物都沒有感情,我只對感情有感情。
  • 膠片鏡頭推薦:福倫達 15mm f4.5 ii
    米拍攝影社區文章推薦:來自@16Degree膠片攝影Voigtlander Super-Wide Heliar 15mm f4.5 ii這個鏡頭對我而言,一句話總結就是顏值高,畫質好,性價比超高的膠片相機鏡頭,注意特指膠片相機。
  • 經典相機:百年前的攝影利器——福倫達早期頁片摺疊相機
    01.福倫達8×10.5規格的Film Fold-Bed頁片/膠捲兩用機福倫達公司自 1840年開發出第一臺全金屬相機後,幾十年中不斷推出大畫幅溼版、幹版相機和新鏡頭。到十九世紀末,福倫達的鏡頭產量已經達到每年數千隻,總產量突破 65000隻,這在攝影術還不普及的十九世紀堪稱了不起的成就。
  • 我的第一臺膠片機-奧林巴斯35sp
    說起我的第一臺膠片機本應該是奧林巴斯35DC,但是陰差陽錯成了35sp。
  • 膠片相機推薦,第一款膠片相機該怎麼選?
    現在復古風可謂越來越流行了,也越來越人偏愛起了膠捲相機。.我真的超喜歡膠片相機拍出來的相片了,那種帶著年代感的復古感簡直太好看了!簡單又好操作,特別容易上手,就算不會攝影也不用擔心,顏值高性價比也高,特別適合入門新手,慢慢培養對膠片的熱愛!
  • 介紹幾款膠片時代經典相機
    荒木經惟曾說過:「數位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太乾癟了,缺乏生命力」。現在年輕一代的攝影師又逐漸的開始用膠片相機拍攝照片了,膠片相機大有回春之勢。那麼我先介紹幾款膠片相機供大家參考把玩吧! 雙反之王——祿來2.8GX一直感覺雙反相機是存在老的電影裡的道具,在一個黑白的畫面裡,一個溫文爾雅的男士手裡正端著一臺祿來雙反相機再給一個美麗的姑娘拍照,這就是祿徠給我的第一印象
  • 我的膠片相機
    我依舊在和這臺金屬相機日夜相處它真的說不上好用 測光跑偏 對焦屏布滿了灰塵 快門帘褶皺人一世物一世這並不影響 我用它 來記錄我眼裡的世界直到「120」這個詞橫空出現在我的世界一年後的冬天 在香港一位慈眉善目的收藏家那裡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中畫幅膠片相機
  •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臺膠片相機?
    所以,當膠片退出主流攝影以後,機械相機掉價不像電子機那麼快,甚至有些機器最近幾年開始炒高。機械門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即使相機沒電也照拍不誤,而電子機就不那麼走運了,這樣的情況我就遇到過。   值得一提的是,純機械相機的測光組件比較容易老化,早期使用的1.35V水銀電池現在只能用其他來替代,電壓的波動可能會造成輕微影響。
  • 我的第一臺膠片機——Minolta Riva Panorama QD寬幅相機 | 鉅鉅
    我高中的時候,周末留宿都會去大沙頭相熟的老闆那裡坐坐。這天,在店裡聊天的時候,發現了一臺和我昨晚看那篇Minolta Riva Panorama文章很像的相機,然後仔細一看,還真是,也是藍色的,成色無敵新,僅僅底部有一丟丟細微擦痕,其它地方一點掉漆都沒有。問了老闆,100RMB有交易。剛付完錢,相機放在櫃檯,立馬有客人走過來問,老闆只好說,不好意思,剛出手了。
  • 富士500膠片相機漂流創作計劃招募啟動
    2019年夏天,上海富士影像共享空間X-SPACE舉辦了第一季「Hi,Film!」膠片季,活動期間集結了陳榮輝、汪瀅瀅、劉江嶺三位攝影師作品呈現《顆粒》膠片攝影聯展;發起ACROS膠片外拍、夏日幻燈放映會、暗盒DIY手工課等15場線下攝影活動;現場更有一面由膠片的回憶組成的「打卡牆」,耗費6000隻暗盒、24小時的布置心血。熱愛攝影的我們,曾一起品嘗這名為色彩與記憶的夏天。
  • 文藝控們怎能不知道這⑦臺膠片相機
    通常像這種情況我都會給他們安利膠片相機,除了美能達X700和佳能AE-1作為入坑的首選以外,不妨可以考慮以下給大家推薦的這幾臺旁軸相機 最近很多人使用的幾款模擬膠片APP拍攝的效果已經能達到膠片的色彩很接近了,甚至有時候我都辨別不出原來是手機拍的
  • 海安康勇--他為古董相機狂
    康勇是海安電大一名普通的美術老師,骨子裡有種追求浪漫與趣味的激情活力。大學時期入手了一臺傻瓜相機,膠片時代在自己嘗試著暗房洗照片後,他對這個神奇的膠片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此一發不可收拾。1850年起皮腔相機大行其道,直到五十年代都還是它的鼎盛時期,出於好奇2001年康勇入手了他的第一臺古董相機——福倫達的Bessa,從此皮腔相機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500膠片相機漂流創作計劃」展覽震撼開幕
    上海2020年8月20日 /美通社/ -- 8月18日,由富士X-SPACE聯合圖蟲OpenSee策劃的「500膠片相機漂流創作計劃」展覽於上海富士影像共享空間X-SPACE(淮海中路398號)盛大開幕,呈現500人用富士一次性膠片相機記錄下的生活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