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你的第一臺膠片相機?

2021-02-14 國家地理中文網

走得太快容易忽略了沿路的風景,拍得太多容易失去了按快門的動力。或許你已經開始考慮換一種拍照方式,不管自我激勵還是身邊朋友的影響,或者就是想尋求一種與眾不同的攝影體驗,你可以開始考慮為自己買一臺膠片相機了。

你可以不拍膠片,但是不能不了解。


撰文、攝影:苗高杉

  就像你已經知道的那樣,現在可用的主流膠捲分為135和120兩種格式。本文只介紹135相機,畢竟135相機可拍的張數較多,對於新手來說有更多的練習機會,另外是價格便宜且容易買到。


一、你可以接受的價位

  很實際的問題,你樂意花多少錢來養膠片。膠片相機,一分錢一分貨。如果數碼產品還是由於炒作營銷而存在價格水分的話,膠片器材可謂久經磨礪,性能好壞各見分曉,加之各類網店價格透明,所以,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確定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價位。

  如果預算高於5000元,可以不用往下看了,不管是萊卡M/R系列還是康泰時G/RTS系列,選擇起來並不難,就看你荷包有多鼓。如果預算低於500元,那麼就支持國貨吧,海鷗DF可以收入囊中。介於500元和5000元之間可選的餘地就很大,下面主要說一些主流機型,「手動、日系、單反」。

  另外,器材價格與新舊關係很大,此處只指功能正常、使用痕跡不多的機器,給大家做個參考。某些特殊型號和限量版,例如帶取景器熱靴的尼康F3P,或者鈦合金版奧林帕斯OM4T,價格都比普通版本翻好幾番,就不是本文討論的範疇啦。

二、電子vs機械

  各有利弊,我在這裡沒有傾向性,只是簡單羅列。

  70年代電子快門剛出現的時候用戶對它不是很放心(雖然技術上已經成熟),所以像佳能New F-1和賓得LX都是電子和機械快門並存,可謂是奇怪又彪悍的哥倆。除此之外,表中其餘的機器都站隊明確。當然這裡說的電子機其實大部分也是機械構造,只是用電磁鐵來控制曝光程度而已。

  旗艦機/專業機方面,尼康F3、美能達X-1再加上佳能New F-1、賓得LX,算是最專業的電子快門機。尼康F2和佳能F1是同時期相互競爭的純機械專業機,這兩個都是我的所愛,當然更愛後者多一些吧,模樣霸氣,線條簡潔,手感一流。

  非專業類,佳能A1、尼康FE2和FA、奧林帕斯OM2、美能達XD7和X700、賓得Super ME是電子快門相機的代表,尼康FM2和Nikkormat FT、奧林帕斯OM1、美能達SRT101、賓得MX都是優秀的純機械相機。

  電子快門可以實現光圈優先曝光,對於光圈快門檔位還沒理清頭緒的同學來說可謂方便,當然,用機械快門正好可以幫你掌握曝光要領,不是嗎。準確性上,電子快門更準,而且能達到的最低慢檔也比較誇張,比如美能達X-1可以達到16s,而同時期尼康F2隻有2s,但是這個現在來看沒太大關係。

  收藏家更青睞機械快門,認為機械組件更可靠,而電子元件會隨時間而老化。所以,當膠片退出主流攝影以後,機械相機掉價不像電子機那麼快,甚至有些機器最近幾年開始炒高。機械門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即使相機沒電也照拍不誤,而電子機就不那麼走運了,這樣的情況我就遇到過。

  值得一提的是,純機械相機的測光組件比較容易老化,早期使用的1.35V水銀電池現在只能用其他來替代,電壓的波動可能會造成輕微影響。但是這些都不是大問題,關鍵看你自己能夠接受的程度。

  總而言之,如果更注重使用便捷性,可以買臺電子快門先用著;如果想買一臺更有「操作感」的機器,那麼純機械相機是很好的選擇。手動檔和自動檔汽車也是這個道理吧。

三、你有多在乎外表

  買相機和追女孩子一樣,總是那不經意的回眸,讓你念念不忘。

  問題是,在選擇相機/女朋友時,你有多在乎這些外在因素?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所以漂亮機器的價格在步步升高,不過幸好,大部分情況還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早期膠片相機為通身全金屬,後期開始加入塑料材質,由內至外,節省成本,亦減輕重量。主流的兩大色系,黑色沉穩低調,邊角磨蹭的露銅痕跡記錄下歲月滄桑,機底的劃痕又讓你想起曾經停留的哪個街巷;銀白色靈巧精緻,與飾皮形成的反差更突出了線條的筆直,讓人愛不釋手又感覺似曾相識。

  這裡先從豆瓣四大神機說起吧。我一直搞不清楚,除了佳能AE-1、美能達X700、尼康FM2還有哪一個?是OM-1,還是Super ME?然後我也不太清楚這些機器變成神機的依據,也希望大家在評論裡說說自己的想法。

  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AE-1不帶P(program)的那款,Canon標誌在五稜鏡正前方很萌很清新,小清新的極致,後期的AE-1P把logo搬到斜面上就失去趣味了。他們說AE-1是一款關於愛情的相機,源於日本電影「只是愛著你」,女主角手裡正是黑色版AE-1;我也喜歡男主角手裡的那枚F-1,厚重、精密,專業機中的佼佼者,得此一機可以無他矣。


  X700應該不會有女生喜歡吧,但是其功能完備作為男生的日常工具還是不錯;我自己更喜歡美能達XD-7,至少平板機身有那麼點兒線條感,不像X700有多餘的稜角。美能達做東西總是中規中矩,不夠小巧,不夠霸氣,但是夠用。因為海鷗、珠江等採用的都是美能達MD卡口,所以大陸對M家器材頗具好感,加之市場保有量大,購置一臺當作入門實在不難。


  很多人抱怨尼康FM2在國內被炒得太高,其實港澳臺還有歐美人一樣鍾愛此物,我在臺灣的中古相機行擺弄FM2,攀談中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店家對它的傾情,當然價格不菲。橫平豎直,尖頂斜角剛剛好,再加上胸前板正銘刻的FM2標誌,真的是359°無死角美機;四千分之一快門速度,重曝光反光板預升都有,如此內外兼修還要求什麼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拍鈕不夠穩重,我更喜歡它的前一代FM那種對稱梯形的旋鈕。同一時期的FE2,認真比較會發現機頂角較FM2略微平整,再加上非純機械,所以名氣遜色一些。無論如何,因為價格略低且性能上不輸FM2,FE2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好看的東西真的很難分出個甲乙丙丁,所以我只能說奧林帕斯OM1也是最漂亮的膠片單反之一,但是如果考慮個頭大小,可以把這個之一去掉。那時候各大廠商都覺得受五稜鏡體積的制約,機身無法再小,但是人家獨闢蹊徑,把五稜鏡嵌入鏡箱,可謂首創。之後OM2改為電子快門,延續了純金屬外觀、簡潔小巧、做工精美的特點,機頂俯瞰無一絲冗餘之地。

  賓得Super ME是一臺電子化程度很高的機器,但是P家還是為之保留了一檔機械快門,算是對當時電子冒進的補償吧。與上述OM系列一樣小巧,但用料略薄,質地略輕,拿在手裡像微單。Super ME受歡迎一部分是因為對老鏡頭的兼容性, 另外一部分是難得的1/2000快門速度,這在當時的非專業級膠片中算是很難得了。

  以上只是舉幾個例子來對膠片單眼相機的外觀進行說明,有代表性,但是並不是說就比其他要好看。話說回來,現在市面上的機器論性能都大同小異,你明確了購買目的和價位區間,然後隨眼緣就好,選擇你喜歡的,然後喜歡你所選擇的。

四、有多耐用?如何驗機?

  衡量一臺膠片相機的好壞,有很多因素,例如:外觀、操作便捷性、質地與手感、防潮狀況、極限狀況、機震大小、快門速度上下限、故障率與維修、快門壽命、可配鏡頭群、測光方式、取景視野率、可用電池等。

  但是時代變遷,現如今大家不會抱著膠片拼命拍,也不經常奔赴嚴寒酷暑,所以很多因素一開始可以不考慮,所以這裡主要介紹相機易出的故障和維修事項。

  要補充一句,前面提到專業機與非專業機,除了價格、材質和外觀差別之外,所謂的「專業」主要體現在可靠性和抗極端環境的能力上。以尼康F3為例。

外觀

  當你拿到一臺新相機,首先應該檢查的是鏡頭,有無起霧發黴和破損,對著光線觀察仔細,有時候邊緣的黴絲和黴點不是很容易發現。黴與霧對成像影響很大,它們會降低對比度和銳度,不要小看一兩個黴點,一不小心還會發展壯大連成一片,有些黴和霧可以擦除,有些不能,所以小心為妙。另外,如果發現有開膠現象,一定不要購買,因為這個更加不可修復,會徹底殺死一枚可愛的鏡頭。鏡片上可能會有一丁點擦痕或者脫膜,鏡筒裡難免漏進灰塵,這些都是可以容忍的,所謂的「不影響畫質」大部分是真的,大部分人都有完美主義情節,所以你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容忍度和價格接受程度,再做決定。

  其次,透過取景器看有無雜質。如果視野中出現大面積黑色汙點,說明五稜鏡有掉漆。在早期設計中,取景目鏡與五稜鏡接合處用了一塊海棉遮蓋,日久天長,海棉逐漸老化成柏油狀,久而久之侵蝕了五稜鏡鍍銀層,就變成了如此狀態。五稜鏡掉漆在老機器上並不少見,即使像尼康大F、奧林帕斯OM1這種以「做工精良」著稱的機器也經常有這個情況。不影響使用,但影響心情,這是玩家常說的一句話。

  然後,再打量一下外觀,像劃痕、磕碰等都是讓機器掉價的因素,缺少零件也是不無可能。我以前買過少過片扳手、少回片扳手、少自拍鈕、還有缺少電池艙門的機器,反正觀察仔細吧,不要上當受騙就好。有的前任賣家喜歡給相機紋身,歪歪扭扭的一行字母,讓人哭笑不得。

  海綿老化問題也發生在機身金屬件上,一個是對焦屏周圍,用海綿來緩衝反光板上抬的碰撞,以吸收機震;另一個是機身後背的一圈海綿,起到了遮光作用。海綿老化似乎不可避免,更換起來也不是很麻煩,動手能力強的可以無視這個問題,雖然對價格沒多少影響,但是還是注意為好。

功能


  快門準確與否一般聽聲可以大體分辨,一部分古老的機械相機慢速快門會有延遲,例如1/2秒變為1秒,1秒變為2秒,但是1/30以上基本沒有問題,加之膠捲的寬容度關係,不需要太在意。還有一些相機快門潤滑不夠會有嘯叫,像佳能AE-1和A-1就容易有這個問題,聲音有點兒刺耳,也不難解決。

  測光是否準確也可以對比數碼或測光表來檢查。早期硫化鎘測光元件失效的情況比較常見,還是緣於工藝缺陷,如果你拿到一臺外觀尚可且測光準確的機械快門相機,那麼一定要好好珍惜。電子快門也會出現測光問題,身邊朋友的X700在任何情況都一直提示過度曝光,據說是電容老化的通病,換個電容可以解決。

  另外,計數器和自拍鈕也是特別容易發生故障的部分,前者維修起來不難,後者不易,主要是各種齒輪咬合太過複雜,很多後期採用電子裝置來延時自拍,從而降低故障率。

  鏡頭最容易發生光圈粘滯問題,是因為鏡筒裡的阻尼油漏到光圈葉片上,葉片彼此粘住無法收縮,打開鏡筒來清理漏油是一件複雜而有風險的工作,重新安上之後很容易影響卡口的定位精度,特別是對於廣角鏡頭,焦平面錯位的問題很普遍。

  有些使用過度的機器會有反光板不回落的問題,這是因為彈簧過於疲勞彈性不夠,也可能是潤滑油乾涸導致摩擦阻力太大,都不是大問題,拿到師傅那裡換個件或者加點油就好。

  關於膠片機的介紹就先說到這裡,熱愛攝影的朋友們,該出手時千萬不要猶豫,快去挑選一臺最適合自己的,回歸攝影本源,感受膠片之美吧!

相關焦點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我是70後,最早見的相機全是膠片相機,但真正屬於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卻是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KONICA C35 FD | 阿偉
    十分巧合地,當我選擇我的第一臺相機的時候,由於一直鍾情復古風相機,因此收到了淘寶膠片相機的推薦,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臺奧林巴斯的OM1,雖然我最終沒有入手它,但不可否認他對引我入坑的作用。當時在B站看了一些視頻,覺得旁軸更對我胃口,因此便開始瘋狂差旁軸地資料,為的是找一臺便宜好看的相機。具體的過程我都忘了,總之我最後將目標鎖定在了柯尼卡C35 FD,這個傳說中的旁軸七劍之一的改名版。最後靠著馬雲的幫助(花唄分期),我買下我的第一臺相機,也是我第一臺膠片相機,對沒錯,我是在手機都1億像素的年代買了一臺膠片相機作為我的攝影入門相機。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徠卡M-A | 冬雨
    2018年,自己第一臺膠片相機,leica M-A。購買的時候桌子上一字排開M3,M2,M7,M-A。當時不懂,覺得應該選個新的,後來才明白了老機器的美,遂逐漸補齊了M3和M2。非常純粹,可以說純粹到你沒什麼好評價的。可你如果你了解leica歷史,你就明白它的計數器來自M3,他的取景器甚至前臉外形幾乎來自M2。是的,就是將上個世紀的最好的技術進行了融合,沒有什麼創新,但是有傳承,就像廣告說的:啥也沒有,但有著leica屹立百年不倒的品質。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膠片而數位相機的誕生則要往後推移100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同樣是美國的柯達公司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既我們現在的數碼單眼相機,然而卻因為自家的膠片相機業務被雪藏了,所以世界上第一臺發售的數位相機卻是日本東芝公司發售的。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福倫達BESSAMATIC |有獎投稿計劃
    雖然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現在已經非常的平面立體、皦然露骨,但是她曾經帶給我的快樂體驗,讓我難以釋懷;從她開始的入坑之路,對我來說意義深遠。這臺曾經的德國坦克,是因為朋友送的一枚福倫達50F2.8的鏡頭才被我收入。對於這臺相機質感的記憶已經非常的模糊了,被我牢牢記住的是她的重量。用她來砸核桃絕對要當心核桃別被她砸的太碎。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NIKON F-401S | lone
    說起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不得不提起我的父親。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奧林巴斯om1 | 許衝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是傳說中的豆瓣四大神機之一的奧林巴斯om1。
  • 膠片相機推薦,第一款膠片相機該怎麼選?
    現在復古風可謂越來越流行了,也越來越人偏愛起了膠捲相機。.我真的超喜歡膠片相機拍出來的相片了,那種帶著年代感的復古感簡直太好看了!簡單又好操作,特別容易上手,就算不會攝影也不用擔心,顏值高性價比也高,特別適合入門新手,慢慢培養對膠片的熱愛!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哈蘇500C/M|LittleBreadKuromi
    我自己購買的第一臺膠片相機,便是這臺500C/M。奧林巴斯的μ2當初擺在我面前可選的是蜥蜴皮的祿來雙反(不知道型號,我至今不知道怎麼分辨)、瑪米亞RZ67 PRO2,還有這臺哈蘇,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它,源於我對它曾經飛天的景仰。
  • 器材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臺相機?
    預算在相機選擇中佔第一比重。買相機前,要為自己定下一個預算,量力而為即可。如預算不足可選用二手機身或上一代機身,以保留更多的預算設在鏡頭上。買相機前,要先問問自己:我想用這臺相機來拍什麼,我願意花多少精力和時間來拍好照片?再根據自己的預算和目的來選擇單反或是微單,全畫幅或是半畫幅等等。
  • 給試圖嘗試膠片相機的你 (自動相機篇)
    但是由於膠片機跟數位相機一樣,網上總是有種各種不靠譜玄學,及很多出於個人感情而倍加推崇的並不適合新手用的手動相機,看到這裡你也明白,我這篇文是寫給新手用戶的,冀意此文能夠傳道而解惑。首先這篇文章是寫給膠片新人看的,主旨如下一:推薦的相機學習成本低,相機到手就能使用。
  • 新手攝影入門如何挑膠片相機?
    ,僅以一個用了7年多膠片相機的攝影師身份去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怎麼挑 135 手動膠片相機的理解,僅作參考,亦歡迎交流。那麼,如何去挑一臺適合自己的膠片相機此處並不是說像現在的數位相機一樣要選擇有多少個點測光還是矩陣測光還是中央測光,而是這臺膠片機的快門、光圈、iso 這三大測光組合是如何進行的(手動膠片相機基本上都是中央測光)。
  •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臺佳能單眼相機
    當年我買第一臺相機的時候也是一頭霧水,並且也沒做太多準備就直接去買了。        首先要明確自己買相機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出去旅遊的時候提升一下畫質,那麼還是買臺最新的iPhone或者華為吧,方便攜帶畫質也出眾,發朋友圈或者洗出六寸照片都綽綽有餘。因為身邊有大概99%的人買了相機之後就拿出來用過那麼一兩次然後就一直放家裡吃灰,都是懶得帶出去,嫌麻煩。
  • 文藝控們怎能不知道這⑦臺膠片相機
    通常像這種情況我都會給他們安利膠片相機,除了美能達X700和佳能AE-1作為入坑的首選以外,不妨可以考慮以下給大家推薦的這幾臺旁軸相機 最近很多人使用的幾款模擬膠片APP拍攝的效果已經能達到膠片的色彩很接近了,甚至有時候我都辨別不出原來是手機拍的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但遺憾的是膠片相機的kiss只有黑色和灰色兩種顏色選擇。我之所以推薦這款相機主要是它的價格很便宜,現在的二手市場價格大概在100-200元左右(單機身),並且kiss屬於佳能的EOS系統,也就是說,它可以直接使用現在佳能數位相機EF接口的鏡頭,這樣你也就能省下一筆購買鏡頭的錢。
  • 新手如何入門膠片攝影(附膠片相機推薦)
    身為學生黨的我,不得不說玩膠片確實比較耗費財力物力的,所以選擇一臺適合自己的膠片機尤為的重要。
  • 後膠片時代,LOMO相機的意義
    我接過這個膠片相機,在小區超市門口的座椅上認真看了20分鐘說明書(伴隨著女友殷切的期望),戰戰兢兢(嘀嘀咕咕)把膠片裝了進去。這正是我想下的結論--LOMO相機在這個時代毫無意義。人生的第一臺相機可千萬別買這種玩票性質的「玩具相機」,除了毀掉你對攝影的愛好什麼也不會帶給你。當然,如果你真的喜歡攝影你不會因為這個相機而失去興趣,可絕大多數人對待攝影的態度都是中性的。這樣糟糕的,尤其是和現在的手機相比更是糟糕得無以復加的照片會讓人在一瞬間對攝影敬而遠之。
  • 初學者如何選擇膠片單眼相機
    我們知道在以前就有單眼相機存在的,在以前的單眼相機是膠片式單眼相機,現在到了數位相機的時代,膠片相機的發展遭受到了來自數位相機的嚴重衝擊,逐漸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市場,但是現在市場中仍然有那麼幾款膠片相機,利用其過硬的品質贏得了大多數的攝影發燒友的喜愛,那麼初學者如何選擇膠片單眼相機呢
  • 富士X-S10相機體驗膠片色彩人像
    不久前,富士推出了全新的X-S系列無反相機,第一臺便是富士X-S10。這臺相機與我們以往印象裡的富士有所不同,外觀布局上並沒有那麼「富士」,而且機身設計小巧精緻,但是性能和配置上卻又比肩富士旗艦級無反相機X-T4。
  • 我的膠片相機
    我依舊在和這臺金屬相機日夜相處它真的說不上好用 測光跑偏 對焦屏布滿了灰塵 快門帘褶皺人一世物一世這並不影響 我用它 來記錄我眼裡的世界直到「120」這個詞橫空出現在我的世界一年後的冬天 在香港一位慈眉善目的收藏家那裡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中畫幅膠片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