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小夥伴們就要迎來元宵佳節,過完正月十五,咱們的農曆新年也算正式過完。但在香港,還有個重要的習俗要遵從,便是拆利是。
不同於內地發紅包的風俗,在香港,只有結了婚的人才有資格派利是,而且,他們發紅包時,也分外豪爽,除了親朋戚友外,無論是屋苑的保安,抑或是茶餐廳的員工,統統可以收到滿載祝福的紅封包。
但在香港,紅包不是你想拆,想拆就能拆。據說,收到的紅包要積攢起來,等到正月十五這天才能打開,老人家的說法是,這樣做可以避免「財散」。
雖然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但大部分的香港人對元宵其實是拒絕的!
先別急著詫異,他們在這天雖不吃元宵,但吃的卻是它的孿生兄弟,湯圓。
香港人貪湯圓的軟糯細膩,甜鹹兼具,與「滾」出來的元宵可謂口感大不同。在正月十五這天吃上一碗,同樣寓意和睦甜美,福氣團圓。
而且香港湯圓的種類繁多,除了傳統的芝麻餡湯圓、花生湯圓外,還有鴛鴦湯圓(芝麻+花生)及新式的紫薯餡料和抹茶口味湯圓,可謂甜美中又不失小清新。
當然,如果你是重口味愛好者,也可在這天與榴槤湯圓有個約會。
至於小朋友嘛,就最適合品嘗一份包著朱古力的湯圓啦!
每年的正月十五,香港都會舉辦元宵燈會供市民賞玩。但元宵節背後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呢?
其實,除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七夕,元宵節也被視為是中國的情人節。皆因古時候對女子的規禁甚嚴,她們常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深居閨房中,出門遊玩的機會可謂是極少的。
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情況就略有不同。
這天,少女們可以赴元宵燈會賞花燈、猜燈謎,順道結識異性,所以,造就男女姻緣的元宵節也堪稱古代的「相親日」了。
雖然,現代女性早就擺脫了「宅」的命運,但正月十五賞花燈的習俗卻一直流傳至今。
此外,元宵節點燈,在香港新界的圍村,還有另一重寓意。其實在新界,不少原居民均是閩南人及客家人,而在他們的方言中,「燈」與「丁」諧音相近,所以在元宵節這天點燈,也蘊含了「添子傳承」的意味。
如果你想過一個浪漫的元宵節,不妨去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單車館公園及東湧北公園三處靜待花燈「綻放」。
屆時,本地的花燈好手們將創作各型各色的彩燈,新疆的民族歌舞及雜技表演等也會在場內炒熱氣氛,與市民一同歡度元宵佳節。
彩燈晚會
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 3月2日晚7:30至9:30
東湧北公園: 3月3日晚7:30至9:30
香港單車館公園: 3月4日晚7:30至9:30
青年之夜
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 3月1日晚7:30至10:00
東湧北公園: 3月2日晚7:30至10:00
香港單車館公園: 3月3日晚7:30至10:00
農曆新年可謂是一年中祈福的最佳時間。所以,不少人也會值香港許願節之際(2018年2月16日至3月4日),去大埔林村的許願樹拋「寶牒」。
據悉,南宋時,林村的居民就已將村裡的兩顆大榕樹視為神靈,紛紛點蠟燭燒錢許願,後來,更按道教的習俗製作「寶牒」,將其系上重物後拋到榕樹上,據說拋得越高,願望也越容易實現。
原本祈福的習俗還僅限於林村內部,但1998年,TVB電視劇《冤家宜結不宜解》將相關情節廣而播之,自此,來林村祈福的人便絡繹不絕。
如今,為了保護許願樹,當地在原榕樹的附近新建了一個15米高的塑膠樹做替代,想要祈福的人們可購買模擬「寶牒」,對該樹許下心願。
每個「寶牒」售價約25港幣,它們一面上印製了各類的吉祥字句如身體健康、步步高升等,另一面則會留白,供虔誠的人寫下心願。
林村許願樹交通
港鐵大埔墟站A3出口乘搭64K或64P號巴士,在放馬莆站下車
港鐵太和站A出口乘25K號綠色小巴,在林村許願樹下車
港鐵太和站A出口乘計程車前往
現在,元宵節的攻略已備好,正月十五,約嗎?
本文為通說稿件,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責任編輯:劉春
本文作者:通說
-----------
香港中國通訊社出品
-----------
更多好看新聞,請點擊二維碼,
下載「通傳媒」APP,
玩轉全球華人華僑圈最大的中文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