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看官,川觀君先考你一個問題:一臺文藝節目,怎樣才算好看?
從10月26日至31日,川觀君跟隨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赴臺,報導四川民族歌舞團赴臺交流演出活動。交流演出團一行總共有37人,演員主要來自四川樂山市歌舞劇團、四川省川劇院及自貢市雜技團。
彝族風情舞蹈《喜背新娘》節目
說起四川民族歌舞團的此次赴臺交流活動,得給大家先交待一下背景。不管各位看官承不承認,四川和臺灣兩地交流十分熱絡。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四川累計登記註冊臺資企業1760多家,投資總額達到160多億美元,四川已成為臺商在中國西部投資的首選之地!(巴巴掌拍起來!)文化交流方面也是成果豐碩,在各方努力之下,「巴蜀文化精品臺灣展」和「民族歌舞赴臺巡演」等逐漸成為四川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品牌。川觀君掐指一算,「巴蜀文化精品臺灣展」已經舉辦了9屆,讓不少臺灣觀眾了解到自貢恐龍化石、三星堆金沙珍貴文物、蜀錦蜀繡等咱們蜀中的精品。「民族歌舞赴臺巡演」也已多次組織具有藏、羌、彝民族和四川民俗特色的歌舞交流團到臺灣演出,川觀君這次報導的,已是第6次了,兩地藝術交融,其濃濃情意可見一斑。說到這裡,不要跑題了,回到最初的話題上來:一臺文藝節目,怎樣才算好看?
那麼,接下來,「比倒箍箍買鴨蛋」,按照文首的3個要素,看看這第6次四川民族歌舞交流演出質量到底咋樣。
先說第一個標準,節目選擇怎麼樣?
只要留意近期臺灣的局勢,就知道此行節目的選擇要慎之又慎,以免讓一次正常的文化交流引來不必要的猜想,甚至誤解。看過10月28日四川日報的看官都曉得,這次赴臺演出的主題是「樂山樂水樂兩岸,峨眉大佛連臺灣」,你們懂的,此次演出挑大梁的當然是樂山市歌舞劇團,遴選節目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他們身上。
策劃執行過各類活動的川觀粉絲都曉得,一個活動年復一年地做,會死很多腦細胞。
原因很簡單,需要不斷地創新,更何況這次演出,已是民族歌舞赴臺的第6次了,要想在「刁嘴」的臺灣民眾中留下好口碑,上至主辦方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下到樂山市歌舞劇團領導絲毫不敢懈怠。
為了達到預期目的,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負責人還親自前往樂山,一同挑選節目。
節目介紹——
節目到底如何?川觀君隨便報幾個:藏族舞蹈《扎西德勒》;獨唱《龍文》、《橄欖樹》;彝族風情舞蹈《喜背新娘》;古典女子集體舞《竹枝詞》;互動小品《峨眉俠客》;羌族舞蹈《爾瑪蘭巴》等等。
這些就是巡演節目的全部?且慢,當然不是!
為了讓節目更豐富,此次演出,還特別請來了省川劇院和自貢雜技團的老朋友和小夥伴,川劇特技《變臉》和雜技《雙人軟功》由此加盟。
雜技《雙人軟功》現場
藏族、彝族、羌族少數民族元素是不是齊全?是不是四川特色與臺灣元素都有?歌舞、小品、特技、雜技門類是不是豐富?節目選擇由此敲定!
再說第二個標準,臺上的演員水準咋樣?
先說清楚,絕對不是給他們打廣告哈。演出,樂山市歌舞劇團主打,川觀君先從他們說起。
樂山歌舞劇團——
樂山市歌舞劇團作為國辦藝術表演團體,誕生於1959年,曾先後培養出獲得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吳子牛、著名電影演員陳小藝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藝術家。
近年,先後參加過「中國藝術節」、中國舞蹈比賽、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20世紀華人經典舞蹈巡演、2007年上海第12屆世界特殊奧運會閉幕式的演出等國家性重大藝術活動和賽事。
要說他們原創作品的獲獎情況,自然比較多了,由於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舉。
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他們曾多次出訪美國、日本、波蘭、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就在此次赴臺之前,他們的部分團員才剛剛從南非演出回來。也夠辛苦的哈!
除了他們,還有3位也得介紹介紹。
一位是表演川劇特技《變臉》的李豔冬。樂山人,國家一級演員,獲得國家拔尖人才稱號並享受政府津貼。主演的《變臉》獲得了國家十大精品劇目的稱號,中央電視臺將他主演的《變臉》,《望娘灘》等劇目在央視作為經典劇目滾動播。先後獲得四川省青年演員「金鷹杯」電視大賽最佳演員獎、四川省川劇小生、生角、淨角比賽一等獎、四川省首屆川劇節金獎等。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戲迷歡迎及追捧。此次演出《變臉》,場場觀眾的掌聲、尖叫聲以及男女老少追著與他合影的事實,印證了他的「江湖地位」。
川劇《變臉》表演中與觀眾互動
這次演出,演員夠牛的了吧!
互動小品《峨眉俠客》演出現場
一臺節目好與不好,最終得由觀眾說了算。那麼,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標準,就是觀眾的反應。
為了不佔用更多看官們的時間,川觀君在這裡只說說演出中的3個鏡頭。
在高雄演出的首場,55歲的當地人陳萬強在演出現場遛達,也餓得不行。
在與川觀君聊天中,陳萬強說,「我出生在高雄,但我的祖籍在原來四川的重慶市」,現在他的小姑還健在,八九年前在看望小姑時到過「鬼城」豐都,雖然沒有到過四川,但由因四川與重慶的特殊關係,他對四川也很有感情。
聽說晚上有演出,他特地帶太太前往觀看。陳子強說,「演出很精彩,我太太很愛看,不願走。」臺灣在大陸的東邊,早亮早黑,快到晚上9點,因為節目精彩,老婆不願「早退」,陳子強除了在川觀君面前「嘀咕」「這麼晚了現在我們都沒還沒有吃飯呢」,他也只有乾瞪眼了。
這裡的「新娘」不是四川所說的剛結婚的女子,而來源於前不久的一次活動。
「四川新娘」在演出現場
就在本月中旬,省臺辦組織了一場「四川新娘故鄉行」活動,有30多人參加。「新娘」特指遠嫁臺灣的川籍女生。就在南投演出的當晚,聽說有家鄉人要來演出,有20多位「四川新娘」驅車1個多小時前往觀看。來自自貢沿灘的張英就是其中一位。10多年前,張英與老公在廣東一家製鞋廠做技術指導,兩人相識並結婚後於1999年到臺灣。她說,「來臺灣這麼多年,四川正宗的歌舞表演我還從來沒有看過。」為了表達激動之情,她拉著記者的手,特別叮囑站在一旁讀初一的孩子,「兒子,快叫『舅舅』,老家來的(男士)都要叫舅舅哦。」時隔兩天,打聽到歌舞團最後一場演出在彰化鹿港鎮演出,特地帶上家人,驅車數十公裡為演員送來兩箱梨子和柿子,以示對「娘家人」一行的謝意。
張英(中)為歌舞團送來梨子和柿子
追星,哪個地方都人,臺灣民眾自然也不例外。演出團所到之所,極具民族民俗特色的節目深受喜愛。
在苗慄縣泰安鄉演出結束後,鄉長激動地對演出團團長說,她活了那麼多年,「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專業的演出」。如此,演員自然演出結束,自然有不少當地民眾要求合影。有些當地看到演員在與其他民眾合影,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是誰在拍攝、用誰的相機或手機要拍攝,最後能不能拿到照片,硬是生生擠進來一塊合照。
當地民眾與演員合影
事後,演出團領隊不無調侃地說:「有蹭吃蹭喝的,曉得有蹭錢蹭網的,這次居然還有『蹭照』的呢!」說了這麼多,你如果再問演出效果如何,川觀君只得反問一句:「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