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太空人妮可·斯德特回憶在空間站的日子:在距離地球350公裡左右的太空回望熟悉的地球,會有不同的感覺。第一次看到擦肩而過的流星,我意識到很多物質在同一空間移動。
有太空人回憶流星在空間站附近飛過,衝入地球大氣層。就像一道美麗的煙花,閃耀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太空
也有太空人的回憶很恐怖,工作中他發現太陽能電池板出現一個拳頭大小的洞,擊穿它的是只是一顆砂礫大小的隕石,這個「砂礫」卻時速17500多公裡。空間站也時常被隕石擊中,敲擊太空艙令人心驚。
飛來的行星
滅絕前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那時候地球氣候溫暖溼潤,處處現出勃勃生機。但宇宙中所有的物體都在有序與無序的移動著,一顆小行星正在靠近地球。
這顆小行星也許來自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它在太空中已經飛行了很久。
宇宙深處的威脅
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是小行星聚集的地方,科學家們也認為那裡存在威脅。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調查柯伊伯帶的情況。那裡確實很遠,在藉助木星引力加速的情況下,新視野號在太空飛行了九年半才到達冥王星。
在茫茫宇宙中,這顆小行星準確地找到了地球的位置。它的寬度達10公裡,以每秒鐘20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
恐龍的宿命
悲劇的誕生往往不是一個原因,而是各種要素的組合。
如果差幾秒,這顆小行星會落入海洋。雖然一樣會引起海嘯、地動山搖,但海水的緩衝和冷卻作用會為地球另一端物種留下一絲生機。
宿命
它撞擊地球的位置太特別了,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撞擊發生,那裡不僅是陸地而且是蘊藏硫磺豐富的地方。硫磺石受熱揮發後,數十億噸有毒氣體瀰漫在大氣中。陽光再也照不到地面,地球被凍結。
地球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碰撞是結束也是開始
四十六億年前,地球所在的地方只是一大片氣體和塵埃。所有物體在太陽引力下,圍繞著太陽公轉。
一場宇宙風暴開始了,小粒子受靜電引力吸引開始凝聚,最終形成了一個固體物質。這個固體物質只有沙粒大小,但他已經有足夠引力吸引其他物質。這些沙粒互相吸引又形成了石塊,質量的提升使碰撞更加猛烈。
聚合
在不斷地碰撞聚合後地球形成了,地球的形成充滿了暴力。我們身體裡中的鈣元素、造工具的鐵元素、還有金元素在地球初期就已經具備。這時地球還不是藍色星球,因為沒有水。
讓地球出現轉機的依然是碰撞,冰凍的彗星或內部含冰的小行星撞向地球,為地球帶來大量的水。生命可以出現了。
太陽系的奇蹟
對於太陽系的行星,碰撞的機會是均等的。金星、火星這些與地球組成接近的星球卻沒有生命跡象。
這就是所謂的造化,地球剛剛處在離太陽不遠不近的「適居帶」。地球不冷也不熱,受太陽影響也剛剛合適。
大氣層
地球的引力為我們塑造了大氣層,她即保護地表溫度不會流失,也阻擋了宇宙中有害射線,外空間的隕石也不會輕易落到地面。
一切都是完美的塑造,這是太陽系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