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在地球上留下一個隕石坑,位置在哪裡?

2020-12-24 探索浩瀚星空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有著40億年漫長的生命史。在不同的生命歲月裡,都會出現一種霸主級的生物統治地球,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也就是6500萬年前,地球曾經出現過一個輝煌的恐龍時代。

恐龍時代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是一個經歷了1.6億年漫長的偉大時代。當時稱霸地球的是恐龍家族,高大威猛的身體,讓恐龍在當時沒有天敵,雖然那個時候已經有哺乳動物的存在,但是哺乳動物在恐龍面前就是螞蟻一樣渺小,只能躲在暗處,到了晚上偷偷出來活動。

恐龍存在並且稱霸地球的時間比人類要漫長很多,人類誕生到現在不過才數百萬年,而人類真正稱霸地球的時間其實不過才十萬年左右。就是如此強大輝煌的恐龍時代,在6500萬年前卻因為一場天外的災難而滅絕了。

這場天災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科學家稱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產生的巨大波動,導致地球迎來了生態劇變,在這場劇變中,地球生命來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而恐龍在這場大滅絕事件中沒有活下來,最後都滅絕消失了。

現代科學家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才讓這個輝煌的遠古時期的種族被人類所知。科學家通過大量的探測研究,基本認可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小行星的撞擊,那麼小行星的撞擊必然會留下一個比較大的隕石坑,而這個隕石坑又在哪裡?

當我們確定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遭受了小行星撞擊,那麼尋找這個巨大的隕石坑就成為了科學家的一個重要探索任務。對於這個隕石坑可能存在的位置,科學家也曾經有過多種猜測,比如有人認為我國的四川盆地有可能就是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那個隕石坑。

四川盆地自古就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從高空看,它的確非常像一個巨大的隕石坑,所以一些人猜測,四川盆地有可能並不是天然形成的一種地勢,而是一個由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巨大隕石坑,而這個小行星有可能就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一顆。

那麼這個可能性存在嗎?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四川盆地不大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原因就是要形成四川盆地這樣規模的隕石坑,遠不是一個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能夠做到的。它需要更大的小行星撞擊才行,如果真有如此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那災難遠遠超過恐龍滅絕。

所以,四川盆地的形成,更多的科學家還是認為是自然形成的。排除了四川盆地之後,那麼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當年到底撞擊到了哪裡,形成了隕石坑?經過不斷的尋找研究,最終科學家將目標確定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位於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這是一個直徑達180公裡,深達3公裡的巨大隕石坑。要形成這個隕石坑,撞擊的小行星直徑需要10公裡以上,符合6500萬年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並且通過科學的研究,發現這個隕石坑形成的時間跟恐龍滅絕的時間也比較接近。

所以,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是當年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留下的隕石坑。經過研究和模擬撞擊,科學家推測這顆隕石直徑在15公裡左右,撞擊速度高達20~40公裡每秒,撞擊釋放了相當於10億顆原子彈的能量,經過放射性元素分析,撞擊時間距今6500萬年,與恐龍滅絕的時間基本一致。

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附近,科學家發現了富銥金屬礦物,而金屬銥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千萬分之一,這些富銥礦物最大的可能就是來源於隕石撞擊;而且在全世界範圍,該時期的地質層中均發現了富銥黏土,很有可能是隕石撞擊後被氣化掉,然後隨著大氣流動灑落到了全球。

在2019年,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距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3000公裡外的北達科他州,發現了白堊紀末期地質層中的大量植物、昆蟲、鱘魚和三角龍等等化石,而且在鱘魚體內還發現了直徑1毫米左右的「玻璃球」。

這些重要的發現,更是讓我們相信這個隕石坑就是6500萬年前撞擊災難留下的證據。通過這些探索發現,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小行星撞擊對地球生命,對人類產生的巨大威脅。

要知道,太陽系存在的小行星數量多到無法估計,離我們比較近的就是火星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裡存在著至少數十萬顆小行星。而在太陽系邊緣還有環繞地球的柯伊伯帶,這裡存在的小行星更是多到無法統計。

出了柯伊伯帶,環繞太陽系的還有一個奧爾特雲,這裡也存在著無數的各種天體,其中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相對於八大行星的穩定來說,小行星的穩定性就要差了很多,經常會有小行星脫離自己的軌道地球方向飛來。如果不是有木星和月球的保護,地球遭遇的小行星撞擊概率會提高很多倍。

即使如此,我們也無法保證,未來不會有巨大的小行星再次撞擊地球,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實力,面對小行星的撞擊,我們根本沒有攔截能力。一旦有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再次向地球撞來,那麼等待人類的可能就是跟6500萬年前恐龍一樣的命運。

所以,我們要努力快速發展科技,只有科技實力足夠強大了,有了攔截小行星的能力,那麼在未來我們才能夠完全消除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當然,太陽系有數量龐大的小行星,雖然現在給地球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威脅,但是在未來它們將是人類重要的資源。

等到人類有了太空採礦的能力和技術之後,小行星將成為重要的開採目標,那個時候,它們在人類的眼裡就是一個個巨大的寶藏。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哪去了,為什麼沒留下隕石?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在了地球哪裡,為何沒有隕石?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有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隕石坑整體呈現橢圓形狀,平均直徑約180公裡,是地球表面已知最大型的撞擊地形,也是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事件中的規模最大的隕石坑,規模相當於100兆噸黃色炸藥。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於6500萬年前,是造成恐龍滅絕的那次隕石撞擊留下的坑洞。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
  • 那顆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在地球上撞出了持續數百萬年的巖漿地獄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大約6600萬年前,當這顆吞噬恐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它還產生了一個地下巖漿池,其大小大約是目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火山口的9倍。這項新研究表明,白堊紀晚期的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導致地球上75%的生命滅絕,包括所有的非鳥類恐龍,同時,它也產生了一個巨大而持久的充滿巖漿的熱液系統。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巖心樣本中發現了這一點的確鑿證據,尤卡坦半島是古代撞擊的地點。當時,撞擊產生的動能約為1億兆噸,大致相當於100億顆廣島原子彈。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衰落了嗎?尋找恐龍滅絕元兇
    有昆蟲學家提出,一段時間內地球上出現了大量的毛毛蟲,它們吃掉了恐龍賴以生存的植物,所以恐龍被餓死了。也有一種災變說,認為一顆超新星爆炸,發出大量射線使恐龍滅絕。種種假說,眾說紛紜,都不能很好地解釋恐龍滅絕的原因,直到阿爾瓦雷斯父子提出撞擊假說。
  • 都說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超新星爆發生物滅絕,證據在哪?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滅絕事件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主流科學界都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此次滅絕,不過大部分朋友在提到這個滅絕原因都會加上一句,迄今為止仍然還在猜測中,事實上確實是沒有直接證據,但並不表示我們取得的間接證據不能證明此次事件
  • 當年毀滅恐龍的那顆流星現在撞擊地球,人類會全部滅絕嗎?
    人類肯定會因為這顆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的。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統治了地球1.6億年,是陸地上誕生過最大的生物,是那個時期的霸主。據現代地質學勘測,在白堊紀末期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據科學家推算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最少有十公裡以上,這麼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地震海嘯,隨之地下的巖漿翻湧而出,使得整個天空被遮得嚴嚴實實,幾個月裡都看不見一絲陽光。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恐龍為何會滅絕,這是許多人心頭的疑問。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撞擊時釋放的粒子和氣體阻擋太陽光線長達幾十年,造成持續冬季。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  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2.5億年前隕石撞地球,導致地球96%生物滅絕,也因此造就了人類
    在地球長達46億年的漫長歲月中,曾發生過多次可怕的災難,並且每次災難都會導致成千上萬的物種滅絕。而這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史稱第三次生物大滅絕。此次災難共造成了當時地球96%以上的生物消失,海洋幾乎全部蒸發。
  • 最新研究表明:小行星殺死了恐龍,但是火山噴發卻改善了情況?
    我們知道,在白堊紀末期,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除鳥類之外)的恐龍滅絕。在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十公裡的巨型隕石在現在的尤卡坦半島的海岸附近撞上地表,形成直徑150公裡的隕石坑,並且導致了一系列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使星球上75%的生物滅絕。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有點正常邏輯的人可能會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2億年,而人類只生活了300-400萬年,那麼很奇怪,為什麼生存兩億年的恐龍沒有進化出人類的高階智慧,人類不過存在百萬年而已。這個就不禁讓我想起了達爾文《進化論》,啪啪打臉。
  • 【BBC·地球故事】小行星撞擊時發生了什麼
    它導致地球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動物和植物死去。最著名的受害者是恐龍——儘管事實上其中很多以鳥類的形式倖存下來[1]。但更具有挑戰性的是填充細節,特別是撞擊之後的影響以及為什麼有一些生命得以存活。埋藏在地下的希克蘇魯伯(Chicxulub)隕石坑 (Credit: D. van Ravenswaay/Science Photo Library)隕石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觀點最早提出於1980年[2]。在當時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提議。然後在1991年,地質學家發現了撞擊的地點: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有一個直徑180 千米的隕石坑。
  • 英國研究發現: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
    英國研究發現: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
  • 盤點遠古小行星撞擊事件,第一次最狠,直接「撞出」了一個月球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節:一顆小行星從天而降,撞向另一顆行星,結果導致後者生物滅絕,淪為一顆死星。這並不是憑空捏造的,憑藉著小行星自身的體積和重量,再加上星球的引力,一顆小行星無疑是一枚加大型的超級飛彈。
  • 天外來客,曾經飛掠地球的小行星
    天文學家不斷在宇宙中尋找會與地球擦身而過、可能會有撞擊地球危險的小行星。9月1日,名為2011 ES4的小行星將掠過地球。這並非是小行星第一次與地球的親密接觸,最近幾年不少小行星都曾飛掠地球。9月1日小行星2011 ES4會飛過地球,屆時它距地球最近時為12萬公裡,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不到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這顆小行星的模樣雖然未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直徑在22米到49米之間,是一顆較小的小行星。
  • 原來木星保護了地球數十億年
    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僅靠火星的引力無法束縛住這些小行星,因此這些小行星會離開小行星帶,撞上地球軌道的機率會非常大,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衝擊力,會讓地球大多數生命滅絕。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其實並沒有立即滅絕大部分恐龍。
  • 科學好故事|重回恐龍滅絕的那一天
    幾年前,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使用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之一,所謂的「Q機」,來模擬這次撞擊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撞擊地球的兩分鐘內,這顆至少有9.6公裡寬的小行星砸出了一個大約29公裡深的隕石坑,並將25萬億公噸的碎屑拋入大氣層。想像一顆小石子丟到池塘裡的情景,然後再放大到行星尺度上。
  • 當年那顆正面撞擊地球,將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最後去了哪?
    ,為了保衛地球,藍貓等人來到了恐龍時代尋找恐龍基因。 然而我們都知道,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就全部滅絕了,藍貓他們是無法改變歷史的,他們在穿梭機上看著小行星衝進大氣層,隨著小行星墜落,恐龍們全部死了。這個場景並不是導演們虛構出來的,「隕星撞擊說」,是目前恐龍滅亡最廣為人知的假說。
  • 恐龍滅絕與地球形成,是宿命也是太陽系的奇蹟
    飛來的行星 滅絕前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那時候地球氣候溫暖溼潤,處處現出勃勃生機。但宇宙中所有的物體都在有序與無序的移動著,一顆小行星正在靠近地球。 這顆小行星也許來自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它在太空中已經飛行了很久。
  • 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會滅絕嗎?
    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99%以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為致命!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滅亡全人類嗎?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17米重達10000噸的隕石飛入俄羅斯上空。當它撞擊地球大氣層時,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40000英裡。在地表上空15英裡處爆炸,其威力相當於40枚廣島原子彈,產生的強光比太陽亮30倍以上。造成1500人皮膚和視網膜灼傷現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隕石爆炸是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這顆小行星直徑在60至190米左右,在西伯利亞上空3至6英裡處爆炸。爆炸摧毀了830平方公裡上8000萬棵樹木,其強度是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