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 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衰落了嗎?尋找恐龍滅絕元兇
《美國科學院院刊》最近刊發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擊坑的巖石「記錄」了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個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進一步充實了「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假說。資料圖,新華社供圖那麼,「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的假說是怎麼提出來的?目前又有哪些新的發現?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雖然恐龍統治的時間很長,但是它們只在陸地生存,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都不是它們。 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萬年前導致白堊紀-第三紀(K-Pg)大滅絕的小行星被認為是落在海洋裡,而不是落在陸地上,畢竟海洋的面積如此巨大,砸到的概率也更大。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在地球上留下一個隕石坑,位置在哪裡?
就是如此強大輝煌的恐龍時代,在6500萬年前卻因為一場天外的災難而滅絕了。這場天災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科學家稱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產生的巨大波動,導致地球迎來了生態劇變,在這場劇變中,地球生命來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而恐龍在這場大滅絕事件中沒有活下來,最後都滅絕消失了。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最主流的是「小行星撞擊說」。據說在六千五邊萬年前有一個直徑15km左右的隕石,因為它太大了,所以稱之為小行星,這個小行星撞擊在墨西哥,撞擊速度達每秒20km,每小時7萬公裡,撞擊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
-
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會滅絕嗎?
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99%以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為致命!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滅亡全人類嗎?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17米重達10000噸的隕石飛入俄羅斯上空。當它撞擊地球大氣層時,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40000英裡。在地表上空15英裡處爆炸,其威力相當於40枚廣島原子彈,產生的強光比太陽亮30倍以上。造成1500人皮膚和視網膜灼傷現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隕石爆炸是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這顆小行星直徑在60至190米左右,在西伯利亞上空3至6英裡處爆炸。爆炸摧毀了830平方公裡上8000萬棵樹木,其強度是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
-
當年那顆正面撞擊地球,將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最後去了哪?
,為了保衛地球,藍貓等人來到了恐龍時代尋找恐龍基因。 然而我們都知道,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就全部滅絕了,藍貓他們是無法改變歷史的,他們在穿梭機上看著小行星衝進大氣層,隨著小行星墜落,恐龍們全部死了。這個場景並不是導演們虛構出來的,「隕星撞擊說」,是目前恐龍滅亡最廣為人知的假說。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哪去了,為什麼沒留下隕石?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有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隕石坑整體呈現橢圓形狀,平均直徑約180公裡,是地球表面已知最大型的撞擊地形,也是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事件中的規模最大的隕石坑,規模相當於100兆噸黃色炸藥。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於6500萬年前,是造成恐龍滅絕的那次隕石撞擊留下的坑洞。
-
都說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超新星爆發生物滅絕,證據在哪?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滅絕事件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主流科學界都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此次滅絕,不過大部分朋友在提到這個滅絕原因都會加上一句,迄今為止仍然還在猜測中,事實上確實是沒有直接證據,但並不表示我們取得的間接證據不能證明此次事件
-
當年毀滅恐龍的那顆流星現在撞擊地球,人類會全部滅絕嗎?
人類肯定會因為這顆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的。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統治了地球1.6億年,是陸地上誕生過最大的生物,是那個時期的霸主。據現代地質學勘測,在白堊紀末期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據科學家推算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最少有十公裡以上,這麼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地震海嘯,隨之地下的巖漿翻湧而出,使得整個天空被遮得嚴嚴實實,幾個月裡都看不見一絲陽光。
-
科學家警告,2036年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科學家對2036年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警告,這個小明星叫阿波菲斯也叫「毀神星」,那為什麼科學家會警告呢?那是因為這個小行星可能會撞向地球,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在2004年首次發現這個小行星,並把這個小行星的名字稱為阿波非斯。
-
我們終於發現,隕石撞擊不是恐龍滅絕的絕對原因
地球歷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6600萬年前一顆隕石撞擊墨西哥灣,平靜的地球氣候突變,烏煙瘴氣,地球霸主恐龍從此走到命運盡頭。然而,故事並沒有這麼簡單。大滅絕就如同一部虐心的瓊瑤劇,跌宕起伏。一個英國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表明:早在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之前,絕大多數恐龍亞種就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了。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我們可以做個模擬,這個小行星相對地球的體積好比一顆子彈擊中一頭藍鯨。子彈的速度再快,動能再大,也影響不到藍鯨的運行軌跡。再大膽點設想,也許根本就不是這顆星導致恐龍滅絕。科學家就一定對嗎?以前的科學家都說太陽繞著地球轉的!怎麼現在變成地球繞著太陽轉了!!科學家也是分時代性的,也許100年後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們會提出恐龍是被人類獵殺的,就像現在的非洲象一樣!!
-
最新研究表明:小行星殺死了恐龍,但是火山噴發卻改善了情況?
我們知道,在白堊紀末期,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除鳥類之外)的恐龍滅絕。在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十公裡的巨型隕石在現在的尤卡坦半島的海岸附近撞上地表,形成直徑150公裡的隕石坑,並且導致了一系列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使星球上75%的生物滅絕。
-
【BBC·地球故事】小行星撞擊時發生了什麼
亦不再有龐大恐龍低沉的吼叫和嗡嗡的昆蟲飛舞,只有偶爾的一陣風吹過後的寂靜沉默。黑暗統治了這個星球:海洋的藍色和大地的綠色、陽光中舞動的黃色和紅色,都被徹底抹去了。這是在6千6百萬年前,一顆直徑6英裡(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之後的地球。「在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的時間裡,這個鬱鬱蔥蔥、充滿活力的世界變成了絕對的沉默和空無。」
-
那顆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在地球上撞出了持續數百萬年的巖漿地獄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大約6600萬年前,當這顆吞噬恐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它還產生了一個地下巖漿池,其大小大約是目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火山口的9倍。這項新研究表明,白堊紀晚期的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導致地球上75%的生命滅絕,包括所有的非鳥類恐龍,同時,它也產生了一個巨大而持久的充滿巖漿的熱液系統。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巖心樣本中發現了這一點的確鑿證據,尤卡坦半島是古代撞擊的地點。當時,撞擊產生的動能約為1億兆噸,大致相當於100億顆廣島原子彈。
-
恐龍:如果沒有該死的撞擊事件,我們仍是這個藍色星球的霸主
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相關論文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 在白堊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時期,恐龍的足跡遍布全球。它們是大多數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動物。不過,對於「該時期恐龍是否正遭遇物種多樣性下滑」這一問題,科學家們仍爭議頗多。 研究小組收集了一組不同的恐龍族譜,並使用統計模型評估了該時期的主要恐龍種群是否仍能產生新物種。
-
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的話 白堊紀不會是恐龍的終點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