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魏國,在歷史書中被稱作曹魏,也被稱作「前魏」或「先魏」。從220年12月曹丕稱帝算起,到265年12月司馬炎逼曹奐禪讓為止。
曹魏歷經五位皇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再加上追封的三位皇帝曹騰、曹嵩、曹操,共有八位皇帝,其中六位有帝號,曹芳和曹髦沒有帝號。
魏高帝曹騰
曹騰(100年~159年),字季興,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曹騰很早就入宮做了宦官,在漢安帝時期,陪當時的太子漢順帝劉保讀書,很受劉保看重。
十一歲的劉保繼位後,曹騰升為中常侍。此後宦官與外戚梁氏勾結,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
建康元年(144年),劉保去世後,其兩歲的兒子漢衝帝劉炳繼位,然而不到半年劉炳就夭折了。此時大臣們想要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但是大將軍梁冀為了便於自己掌權,立了8歲的劉纘為帝。
此時朝臣分為兩派,一派堅持要立劉蒜為帝,以梁冀為首的另一派稍作妥協,想立15歲的劉志為帝。
曹騰對梁冀說,劉蒜為人嚴明,而劉志年幼,立劉志大家可以長保富貴。明確表示了對梁冀的支持。梁冀很快毒死劉纘,立劉志為帝,是為漢桓帝。曹騰因擁立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
太和三年(229年),曹叡追封曹騰為高皇帝,曹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獲得帝號的宦官。
魏太帝曹嵩
曹嵩,字巨高。曹騰的養子,曹操的父親。曾任大司農、太尉。
興平元年(194年),曹嵩帶家人去兗州投奔曹操,途中全家被陶謙部將所殺,曹操因此攻打徐州並屠城。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後,追封曹嵩為太皇帝。
關於曹嵩的出身,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人;一種說他本姓夏侯,過繼給曹騰後改姓曹。
但是根據2013年,復旦大學依據DNA的研究成果。曹嵩既不是曹參的後人,也跟夏侯氏沒有關係。他很有可能是曹騰的堂侄。
魏武帝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
曹操從討伐黃巾軍、董卓開始起步,逐步攻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地方豪強,北徵南匈奴、烏桓、鮮卑等部族,統一中國北方。興屯田水利改革賦稅,開創建安文學。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國,定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冊封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稱帝後,追封曹操為武皇帝。
魏文帝曹丕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次子,母親是卞夫人,與曹彰、曹植、曹熊是同母兄弟。
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成為世子。延康元年(220年)稱帝後,兩次親徵伐吳。採納陳群的建議,確立九品中正制為選官制度。著中國最早文學批評專著《典論》,建安文學代表人物,與曹操曹植合稱「建安三曹」。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諡號文皇帝。
魏明帝曹叡
曹叡(204年~239年),字元仲。曹魏第二位皇帝,曹丕的長子。母親是甄氏,曹叡繼位後被追諡為文昭皇后。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後,曹叡繼位。之後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數次擊退諸葛亮北伐,以及東吳孫權的進攻,平定鮮卑,攻滅遼東公孫淵。
青龍三年(235年)之後,曹叡開始大興土木,耽於享樂。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諡號明皇帝。
邵陵厲公曹芳
曹芳(232年~274年),字蘭卿。曹魏第三位皇帝,曹叡的養子。
因為曹叡的親生兒子全部夭折,曹芳從小被收養在宮中,來歷不詳,可能是曹彰的孫子。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曹芳繼位,由曹爽和司馬懿輔政。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專權。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擁立高貴鄉公曹髦繼位。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稱帝後,封曹芳為邵陵縣公。
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諡號厲公。
高貴鄉公曹髦
曹髦(241年~260年),字彥士。曹魏第四位皇帝,曹丕之孫,曹霖之子。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擁立高貴鄉公曹髦繼位。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不滿司馬氏專權,親自帶領宮中宿衛和僕役去討伐司馬昭,被司馬昭部將成濟所殺,年僅十九歲。
事後成濟被司馬昭夷滅三族。
魏元帝曹奐
曹奐(244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曹魏第五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曹操之孫,曹宇之子,和曹叡是堂兄弟。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被成濟所殺後,司馬昭決定立曹璜為皇帝。郭太后下詔讓曹璜改名為曹奐,繼曹叡之祀,以曹叡養子的身份繼位。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建立西晉。之後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宮室在鄴城,一切禮儀跟之前相同,享受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算是歷代亡國之君中結局最好的。
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奐去世,諡號元皇帝。
三國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確立九品中正制為選官制度,兩次親徵伐吳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人,高平陵之變奠定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