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600歲 這些年有哪些變化?為何年輕人稱它網紅?

2020-12-22 和訊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0日電 題:故宮,六百年!

記者 宋宇晟

我叫紫禁城,今年600歲了。

從皇家禁宮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見證了明、清兩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

但我又很現代,在年輕人眼中,我是「網紅」。

我有世界最大宮殿建築群: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也收藏著多達180餘萬件(套)藏品,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

我見證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與時代變遷。現在,我要把故事一樁樁說給你們聽。

圖片來源:「微故宮」微信公眾號文章截圖

出生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明永樂皇帝朱棣下詔遷都北京。一座宮殿即將誕生。

《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我最早的名字,就叫紫禁城。

那時的我,是高高在上的皇宮,常人不能進入。

為了修建我,永樂皇帝派人到四川採木,花了十多年時間,才備齊工程所需的大部分木材。

明成祖朱棣像軸。故宮博物院官網截圖

直到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匯集了無數能工巧匠的智慧,這座宮殿才終於完工。這一年,我總算「出生」了。

早年的我,似乎運氣一直不太好,屢屢被雷劈。

1421年,建成幾個月的三大殿就因雷擊而遭焚毀。二十年後,1441年,三大殿才重新建成。

人說事不過三,然而,重建沒多久,三大殿又在嘉靖、萬曆兩朝經歷兩次因雷擊而起的大火。

直到1957年古建專家為我裝上避雷針,我才不再遭受雷擊之苦。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資料圖:遊客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留影。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見證

我有過多少任主人?這要看怎麼算。

明永樂皇帝朱棣修建了我;明嘉靖帝改造了我,讓宮殿的內外宮苑、壇廟格局均發生很大變化。

1644年,我迎來了新的主人,還不止一位。

這一年,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攻入北京的闖王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稱帝;此後不多時,清王朝入主中原,多爾袞又在武英殿升座理政,將順治帝迎入北京。

我的形態、樣貌也因主人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清王朝仿瀋陽清寧宮改建坤寧宮,成為滿漢交融的典型樣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搬入養心殿居住。自此,先後有8位皇帝在此居住、理政,養心殿也成為了見證清代歷次重大歷史事件的地方。

資料圖:末代皇帝溥儀幼年照片。賈英華供圖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宣布退位;1924年,溥儀等皇室成員被逐出紫禁城。

我曾見證了24位皇帝的人生歷程,溥儀是最後一位。

從此,我不再屬於高高在上的皇權,我打開宮門,迎接百姓,成為一座博物館。

我屬於人民。

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翻攝">

資料圖:19世紀拍攝的紫禁城照片。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翻攝

輾轉

1925年,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故宮博物院。

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我因戰亂而變得滿目瘡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我和文物的安危成為令人困擾的難題。1933年,山海關失守,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正式決定古物南遷,「故宮人」帶著兩千多箱古物開始了大遷移。

這些文物最終匯聚到中國抗戰的大後方——四川「避難」,抗戰勝利後才陸續「回遷」。

圖片來源:「微故宮」微信公眾號文章截圖

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歷經戰火的我百廢待興。當時人們從我這裡清運出來的渣土就有25萬立方米。

1949年5月,故宮古建築修繕工程開工,昔日皇宮的流光溢彩漸漸復原。1987年12月,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資料圖:雨中故宮。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網紅

2002年,我的「百年大修」拉開序幕。與此同時,我也漸漸成為年輕人眼中的「網紅」。

2013年,我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此後,「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問世。

資料圖:故宮夜景。故宮博物院供圖

幾年間,我的開放面積逐年擴大,所展出的文物越來越多,你們可以在我這裡看到《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這樣的珍貴藏品,甚至火熱到出現了「故宮跑」;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文物修復師成了熱門職業;我在網絡上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就連「故宮」這兩個字也因年輕人喜愛的文創產品而成為博物館界的一個大IP……

今天,我建成600年的大展開幕了,一件件文物、藏品會將這600年的歷史述於你聽。

資料圖:故宮夜景。故宮博物院供圖

我希望下一個六百年,我還在這裡,把我的故事,講給一代又一代的人聽。(完)

原標題:故宮,六百年!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今年紫禁城600歲了!見證故宮博物館600歲歷史
    我叫紫禁城,今年600歲了。 從皇家禁宮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見證了明、清兩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 但我又很現代,在年輕人眼中,我是「網紅」。
  • 帶你穿越紫禁城600年
    帶你穿越紫禁城600年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 一座城的600年!「捧起」紫禁城
    3年,打造一座紙上故宮  關於這個「大工程」的故事,還要從3年前的一場講座說起,「50後」的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那場講座中提到,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舊稱。從戒備森嚴的皇家宮殿紫禁城,到遊人如織的網紅景區故宮,它早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文化財富,同時它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出書、拍電視劇、發紀念幣……600歲的紫禁城,今年打算這樣過生日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亦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最近公布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過生日,故宮是認真的!一系列「IP大片」即將上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後,在豆瓣上收穫9.4分的超高評分,故宮的文物修復師也成了許多年輕人心目中的「網紅」職業。
  • 600歲的紫禁城 究竟還隱藏著哪些秘密
    來源:光明日報2020年,故宮建成600周年。600歲的紫禁城古老又美麗,它既是中華文明的寶庫,也是每個中國人一生必須要去的地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不怕地震的故宮1679年9月2日(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發生了一場強烈地震。這次地震雖然發生在白天,但當時天色漆黑,大地像醉漢一樣搖搖晃晃,聲響震天。德勝門等巨大的城門被震塌,厚厚的城牆毀壞嚴重,無數官衙、民居都轟然倒塌,死傷的民眾不計其數。
  • 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時間地點+門票購買)
    600年歷史的回望中,理解貫穿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便於大家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地參觀紫禁城。  ➤展覽中有哪些精彩絕對不容錯過?  策展團隊來親自為大家劃重點!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經過了策展團隊的精心挑選。展覽中有哪些精彩絕對不容錯過?策展團隊來親自為大家劃重點!  明代時紫禁城什麼樣?
  • 沒去過的朋友可以看看:紫禁城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
    紫禁城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
  • 紫禁城今年迎600歲 「陶瓷館」專館在武英殿重新開放
    2020年到了,恢弘的紫禁城正式迎來600周歲,新展覽、新文創、新數據已經趕著趟兒地發布了。今年上半年,《韓熙載夜宴圖》將率先露臉。隨後,「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國與凡爾賽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等大展也將挨個揭開面紗。國寶重器時隔數年再亮相,不僅秀貌,還將展「內涵」——近年來新的解讀、新的研究成果等也會同時揭秘。
  • 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為何這麼火?
    有媒體特意計算了一下時間,僅6分鐘,票就被搶購一空。圖為觀眾參觀展覽。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從午門西馬道進入展廳,256米長的展線上,紫禁城600年的時光徐徐展開。展覽選取600年中18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展現紫禁城時序輪迴中的變與不變。
  • 紫禁城內部的秘密故宮裡的水缸,為何600多年都不結冰?導遊說出了實情
    故宮》的熱播,筆者對故宮越來越喜歡了,故宮這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宮殿不僅僅只是一座皇家宮殿了,也可以說代表著中國的一種文化了。如今故宮每一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往,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紅」景點。但是在遊覽故宮的同時,遊客們也會產生很多疑問,就比如說為什麼有些宮殿不對外開放?
  • 難怪它能火600年
    這 是 場 庫 的 第2666 部 每 日 一 片要說在中國,誰才是粉絲最多,火的最久,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上熱搜的網紅?毫無疑問,是故宮。2017年,《我在故宮修文物》意外刷屏,讓幾經時代變革的「老網紅」故宮,再次走進了年輕人的視野。這部講述故宮文物修復工作者的紀錄片,也帶火了文物修復師這個有些「神秘」的職業。
  • 紫禁城600年賀歲禮,濃濃宮味過大年
    大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並在紫禁城舉行盛大的祈福、賀歲慶典,從此,「賀歲慶新」成為宮裡過年的傳統。 從1420年到2020年,今年春節是紫禁城600歲生日,也是這座宮城即將迎來的第600個新年,由故宮宮廷文化出品《宮裡上新》潮玩年品禮盒,不僅是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演講人:朱誠如 演講地點: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 演講時間:2020年10月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 20所高校大學生煥新600歲紫禁城,北京衛視《上新了 故宮3》詮釋...
    北京衛視《上新了 故宮》第三季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際再度全新開播,為這檔本就足夠有文化底蘊的國潮真人秀又添了幾分厚重。生機滿滿的青春氣息碰撞600歲厚重的紫禁城文化,一種奇妙的有機反應就此發生。通過對故宮藏寶的挖掘和開發,節目以文物串聯起紫禁城600年的風雲變遷,也以生動的呈現引起觀眾對這些文化知識的好奇和渴望。 首期節目中,「定」「守」「護」三個字成為串聯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線索。
  • 600歲故宮,斑斕秋色「上新啦」
    600歲故宮,斑斕秋色「上新啦」市場信息網   2020-11-16 13:24:15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上新了!」「進宮了!」故宮,每年都會給你一個非去可不的理由。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主題書畫特展」等,都在這個金秋如約而至。  故宮御花園  從庭院深深的皇家禁地,到雄偉壯美的文化寶庫,再到實力走紅的「打卡」勝地,這幾年故宮一直在時代大潮中乘風破浪,也收穫了大批年輕粉絲。
  • 《上新了·故宮3》今日首播 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今晚20:5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將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 20所高校大學生煥新600歲紫禁城,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3》詮釋「生生不息」
    文 | 小熊自1420年竣工以來,紫禁城已經歷十個甲子輪迴。如此歷久,足以將時空壓縮成經典,也足以將流行積澱成文化。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際再度全新開播,為這檔本就足夠有文化底蘊的國潮真人秀又添了幾分厚重。
  • 600歲故宮成新晉網紅,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嗎?
    我不禁好奇,故宮這個有著 600 年歷史的高冷範兒文物,是怎麼把自己捧成頂級流量 「網紅」 和帶貨能手的呢? 01.故宮還打造過哪些爆款? 故宮的網紅成長史,是一個不斷嘗試花式營銷玩法的過程。在彩妝之前,它就已經打造過許多爆款案例。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近日,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播出。「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將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 600年首次公開!紫禁城百年壕展!一生僅有一次機會!
    「紫禁城」的名字來自「紫微星垣」。紫微星垣位於北天中央位置,據傳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人間皇帝自稱「天子」,皇帝的居所名字借用其「紫」字,為紫禁城。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第二年,1925 年,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