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編輯 楊軍
「浪莎,不只是吸引。」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廣告詞有印象。其實,這廣告的商品是襪子。事實上,A股市場上的浪莎股份(600137,SH)的主營業務,與浪莎襪業的業務完全不同。
因為業務相對單一,且在行業內競爭力欠佳,再加上幾次「資本運作」未能成功,所以浪莎股份的經營改善並不明顯。
前三季度毛利同比上升
自上市以來,浪莎股份的主要資產就是浪莎內衣。2016年年報顯示,浪莎內衣是上市公司唯一披露的子公司,持股比例為100%,其餘的「重要非全資子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的信息均顯示為「不適用」。
浪莎內衣身處一個典型的「紅海」市場。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坦言,內衣子行業不僅屬於完全的競爭市場,也是典型的買方市場,而且存在無序競爭的問題。行業現狀是勞動密集,行業技術門檻、行業壁壘較低,生產企業眾多,且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產品檔次和質量較低、營銷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有限,低水平重複建設嚴重,低檔產品生產能力過剩。為維持生存和發展,許多中小企業抄襲、模仿名牌企業和市場流行的產品設計,並採取讓價不讓市場的方式,這些不規範行為在加劇行業內市場競爭的同時,影響了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上述年報內容的字裡行間都透露著無奈。而「浪莎內衣」在這個市場中並沒有很高的知名度。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浪莎是以襪業起家,有市場優勢,但在內衣上就比較一般。
浪莎內衣採用產品自主設計、生產外包,結合自主生產、直營銷售的經營模式,其中自主設計、生產外包供應鏈管理經營模式(OEM)為主,2016年度OEM經營模式佔比超過八成。其主要產品是各種保暖內衣、時尚內衣、短褲、文胸等針織服裝,以及外貿服裝的貼牌加工。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浪莎股份有直營門店2家、代理商自營店527家、貼牌48家。而公司主要產品的銷售範圍集中在華東地區,2017年三季度末,華東地區銷售佔總體銷售的比例為76%。
生產主要靠外包,銷售店面主要靠代理商,浪莎內衣的發展似乎並不容易。公司稱,近年來行業多數企業去產能、去庫存,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表現行業整體利潤率較低。財報也反映出類似情況,2016年浪莎股份實現營收2.69億元,整體毛利率為16.39%,而淨利率僅有5%。
2017年,浪莎股份的經營似乎出現了一些起色,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99億元,整體毛利率19.69%,淨利潤為2059萬元,淨利率達到了10%。公司聲稱,報告期內受消費市場回升刺激,公司經營情況好轉,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不過有個細節是,其「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短期委託理財產生投資收益佔淨利潤比例達到24.7%。」
資本運作連續失敗
近年,為改變業務單一局面,浪莎股份也曾做出過嘗試。2015年5月,因擬籌劃重大事項,浪莎股份曾停牌。但兩周之後,公司表示籌劃收購的尚不成熟。
隨後的2015年5月29日,浪莎股份再次宣布籌劃重大事項並停牌。但3個月後的8月25日,浪莎股份稱,鑑於相關事項進展和市場變化情況,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非公開發行。
彼時,浪莎股份本擬增發募資,購買關聯方浪莎控股集團旗下的浙江藍也薄膜公司年產5萬噸高性能包裝薄膜新型材料在建項目資產。藍也薄膜第一期計劃投資5億元建設5萬噸高性能包裝薄膜新型材料,第二期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環保型印刷用預塗膜和高分子光學膜。終止籌劃時,浪莎股份以該薄膜市場容量有限,產品出廠價格不高,利潤率低,無法近一兩年內增厚業績等原因解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浪莎集團的官網上看到,該項目由集團來運作,今年6月20日,計劃總投資15億元的藍也薄膜項目正式投產。
其實,在此次重組消息剛剛發出之時,不少投資者關心浪莎襪業是否會注入上市公司。不論從知名度還是銷售網絡上來看,浪莎襪業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在浪莎集團官網上,「浪莎襪業」的頁面顯示,浪莎擁有配套、健全的營銷網絡,市場佔有率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現有2000多家專賣店、10萬個銷售終端網點,超過5000人的營銷隊伍,國外客戶300餘個,產品銷售遍布5大洲。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