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記得,在五歲的那年,我還在農村生活。
那一年,我唯一記得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那個下午。村裡的每個小孩子都知道那天要放電影,大家都早早地搬著學校超級小的藍色小板凳坐在一個大教室裡等候。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電影,雖然我記不清放的是什麼了,但我記得那天大家每個人的表情是如此的充滿期待,眼神裡透露著純真的渴望。
這是我第一次與電影接觸,這也是我對那一年唯一的記憶。
之所以說這些,正是因為昨天看到了張譯回信感謝張藝謀的視頻,它讓我感受頗深。
我知道很多人對電影有著自己不一樣的情感,或是和電影有著不一樣的故事。2015年10月,那是我人生中看電影看得最多的一個月。為了12月份的考試,隔三差五的我在一間狹小的鋼琴房裡看電影上專業課,有時候繼續回家看寫影評寫到凌晨。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電影的溫度。那段時間因為高考的壓力,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極度的迷茫和無力,每天看電影成為了我最放鬆肆意的時刻。很慶幸那時候遇見我的專業老師,帶著我和電影走過了那彷徨的一個半月。
雖如今自己沒有從事於電影事業,但過往短暫的劇組拍攝經歷讓我感受到了大家對電影的痴迷與熱愛,那種痴迷是印在心裡的。
電影就是這樣在我們生活中充滿故事,就像後天即將上映的電影《一秒鐘》一樣主人公因為電影才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看電影是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方式。沒趕上場次的張九聲為了看一眼電影中女兒的一秒鐘畫面。他穿越漫漫黃沙千裡追尋,為保護膠片與偷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開始了搶奪。膠片在一次不小損毀後張九聲便比放映員更用心拯救膠片。最終張九聲看到了女兒那一秒鐘的影像,轉身淚流滿面說再看一遍吧。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一個是失去女兒的父親,一個是失去父愛的女兒,就這樣二人因為電影發生了一系列故事。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近幾年來蘊含張藝謀老爺子味道最濃厚的電影了。因為張藝謀總是喜歡拍七八十年代題材類的影片,也正是因為《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等等這些經典作品聞名世外。
不知道為什麼90後的我卻很喜歡看張藝謀拍的那些年代的電影,一種特別的東西吸引著我。可能很多人並不願意去看去接觸那些年代的電影,但編導專業的同學我想看了應該沒有人會不喜歡。《一秒鐘》之前也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像獎主競賽單元的提名,但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退出了主競賽單元的角逐。
張藝謀說:這是一個我心心念念了很久的一個故事。一個「看電影」的故事,我心心念念好多年了,膠片譁啦啦轉動的聲音,帶出一種久違的味道和情感,讓人感動。2016年上海電影技術廠關閉了生產膠片的最後一條生產線,象徵著膠片時代結束了。值得慶幸的是自己趕上了膠片時代的末期,有了小時候那一次膠片電影的記憶。
2007年為了紀念坎城電影節60周年,張藝謀曾經拍攝過一部三分鐘的短片《看電影》,那是他對自己小時候看電影的印象。如今為了拍《一秒鐘》這一部電影。張藝謀籌備了好幾年。2016年就開始了女主角的海選,為了把這部作品做好,他特意找來和他合作了短則十多年長則四十多年的老班底,因為大部分人都和他一樣經歷過膠片時代。我想膠片電影對於張藝謀來說,對於那一代一輩子都在從事電影事業的人來說,膠片時代承載了他們青春全部的美好記憶。在那個年代看電影就是一個狂歡,就是一個夢,是一種如同仰望星空般的憧憬和快樂。
看電影是觀眾的夢,拍電影是電影人的夢
我們如今看的電影已經愈來愈趨向於技術的支持,膠片時代早已退出了舞臺。電影畫面變得華麗、酷炫,它已經不能讓我們找回小時候看電影和電視的那個美好的夢。感受最直接明顯的就是近幾年來古裝劇的變化,還記得小時候看《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等等一些經典影視劇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服裝道具都充滿了質感與真實,如今的古裝劇人物磨皮嚴重、服裝道具各種差錯早已經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義。為什麼重新翻拍的作品始終難以超越經典,有時候甚至在毀滅經典?原因很簡答:打鐵還需自身硬,繡花還得手綿巧。
當然這只是影視劇的一個縮影。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戴錦華曾經介紹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採訪時說:是的,電影已經死了。那是對電影多大的期待才會如此傷心,而後來她說:或許電影不會死,但電影藝術也許會萎縮。
是的,電影不會死。隨著數碼時代的升級,動輒幾十億票房的商業片電影時不時出現在熒幕前。它不再是講」人」的巧手,而是攬」錢」的機器。張藝謀曾說:雖然電影技術在變革,但對人的情感和命運的關注是不變的。在這樣技術不斷革新的背景下,國內外的老一輩一線導演們也在學習電影的製作技術,只有融合不斷更新迭代的技術才能發展。
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D電影也是在對科技的探索並取得了成功。但在這條電影技術不斷革新的探索道路上並非都是好的結果,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和張藝謀導演的《長城》等依託強大後期製作電影口碑並不是很好,反而會受到大家的質疑。當然任何新事物的誕生被質疑都是正常的。值得欣慰的是這些老一輩導演願意慢慢的去接受去嘗試,去為中國電影事業不斷發展墊下新的基石。
如今70歲的張藝謀依舊奮鬥在電影一線,還有幾部新作沒有上映(《堅如磐石》《懸崖之上》)。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張藝謀的電影之路從一開始就布滿荊棘在無數謾罵中步履蹣跚,了解過的人應該知道當年的謾罵是多麼刺耳,但他從未放棄過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就像《一秒鐘》說的一樣
關於熱愛,不是一秒鐘,而是一輩子。
對於電影,我會一直保持熱愛!
編輯:苞米
視頻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本文版權歸苞米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