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殤》復仇極端反而簡單

2020-10-12 勞勞

金基德暴力美學特徵,既絕望又荒蕪。開始的惡魔康道殘酷冷血,最後卻被母愛淨化,選擇自殺救贖。那個女人跳下前說,康道其實也很可憐。我心想這就是叫電影。看聖殤我也哭,但其實最沒用。電影裡康道死了,現實中康道永遠找不到媽媽,永遠暴力不懂愛。感化,電影裡的戲碼。復仇,永遠為了劇情。導演的一廂情願。如果生活真的這麼極端,我反倒喜歡。但其實不是。就像電影裡死亡death是結束,生活裡broken是開始。就醬。

相關焦點

  • 《聖殤》用母愛復仇
    看完《聖殤》之後,給我一種很壓抑的感覺,這是部後勁很大的電影。男主角的冷酷表現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對女人的殘酷,插著飛刀的女人裸體照,用內衣抽打負債人的妻子,這些都為以後那女人的出現後男主角的反應做了鋪墊。一個魔鬼,是絕對不會付出情感,但一旦付出就是全部,他們十分脆弱,女主角就是因為知曉,才想出這樣一個打擊他靈魂的殘忍復仇辦法。母親的出現讓兒子改變 。
  • 《聖殤》金基德鏡頭中的母與子、愛與恨
    兩人開始了一段扭曲的救贖一段近乎亂倫的「母子關係」李康道以為自己終於得到渴望已久的母愛但是這只是一個復仇的圈套》電影中李康道雖然是「母親」的復仇對象但是在相處過程中為「母親」買衣服的康道以為母親手中那件紅白毛衣是織給自己的而興奮不已的康道幼稚地玩著氣球玩具的康道「母親」生命被威脅準備往自己身上澆汽油的康道
  • 《聖殤》用復仇的方式獲得救贖,充滿了宗教意味
    看這部片子之前,我以為最快意的復仇方式無非就是漢謨拉比法典裡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看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對這條律法的誤解之深。《聖殤》詮釋了人類的罪有應得,卻用幾次穿插的「哈利路亞」暗示著主角們的救贖之路。康道和媽媽的角色,選擇的復仇方式都是傷害自己的肉體,試圖毀滅對方的靈魂,他們倆的相似點,從片頭的被門夾手卻都不退縮就被預告了。
  • 《聖殤》復仇的極致是誅心
    復仇的極致是誅心;hold on hold on,我給你一顆心,然後,我再奪走;宮崎駿,不,金基德是個童話作家,安排的人物都是明明白白的,給我往極端了整,所以,你會看到天真而麻木的殺手,補了心之後,變成呆萌可愛戀母控的小朋友,誅心後,再變成超脫贖罪的得道大佬;我要表白金基德,是因為在他的電影裡能看到不拖泥帶水的人的哲學軌跡,金基德信仰宗教無疑,為了表達宏大立場
  • 《聖殤》:殺人誅心,一個母親用盡全力的復仇
    「題材是復仇的電影有很多,但是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壓抑。」這是一位看完這部電影的學生所得出的結論。在壞人必須死的大環境下,《聖殤》這部電影給人帶來的並不是復仇成功後的暢快,而是遲遲無法平靜的壓抑。在江道生日時,她抱著織了很久的毛衣去看了她自己的兒子,她在兒子實體面前終於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她哭兒子年年輕輕英年早逝,她哭江道手段殘忍沒有人性,她哭自己終於取得信任可以開始復仇。接下來她和江道的相處模式完全不同,在這之前一直是小心翼翼一心想彌補江道的母親,現在則成了江道小心翼翼的維護兩人之間的關係。母親選擇了最殘忍的方法讓江道受到懲罰,她在高樓上一躍而下時,時間就像是靜止了。
  • 《聖殤》:金錢至上的世界,有些人,壓根就不是人
    推薦一部很小眾的電影,它叫《聖殤》。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部電影,大概是因為電影的尺度較大,包含大量的暴力鏡頭,也包含惹人爭議的超越倫理道德的&34;,因此百度基本不予推薦。但不可否認,它真的是一部十分優秀的韓國電影,用最簡單的復仇故事來揭露現實社會萬惡的&34;觀念和人性裡的善惡。
  • 相遇金基德——《聖殤》
    與《盲井》相同,《聖殤》亦是一部筆者看了三遍的電影。值得小小炫耀一下的是,上回觀賞此片時,恰逢金基德導演做客師大,與他有過一番交流,使筆者對其人其片更為喜愛崇敬。  《聖殤》算得上金基德電影風格的典型代表作:孤冷、決絕甚至不寒而慄是它最顯在的標籤。上周觀影結束後,得到觀者反饋,說此片可怕到引起生理不適的程度。果真如此嗎?
  • 《聖殤》#韓國電影推薦#
    聖殤 피에타 導演/編劇:金基德
  • 《聖殤》聖殤短評(有劇透,慎入!)(有感而發)
    《聖殤》,電影名字取自開朗基羅的名作《皮埃塔》;這部韓國電影講述一位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子而進行一系列的復仇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男主角李江道——一個為了錢不擇手段的,身上背負著眾多原罪。「母親」江美善像瑪利亞一樣用愛來喚醒江道人性中的憐憫之情,讓他得到救贖。
  • 《聖殤》聖殤
    《聖殤》觀後感封閉烏黑的門面房生活區進入眼帘,零散雜亂的銅鐵坐落在四周不同的位置,仿佛抽空了多餘空氣,一絲絲微光,一條帶著歲月痕跡的鐵鏈鉤徐徐向下,如果深呼吸一口氣銅鐵味會順著你的鼻息充滿你的肺。而作者筆下的男主角,年幼被拋棄,沒有愛人和家人,孤獨冷酷缺乏愛,可以視性為無物,工作負責高利貸討債,高利貸條件是本金的10倍利息,很多家庭在借貸下無法償還的,到了期限在無法償還可不是就這樣算了,用加工機器將借貸者手腳傷殘,工傷騙保而歸還,也有為了生存甘願選擇自殘而換取金錢,這種方式無奈透傷感,冷酷無情,倫理值得一一思考,然而緊張不是氣氛,是讓人從內心深處去反省:金錢,愛情,親情,倫理,欲望,恐懼,悲哀,復仇
  • 這部《聖殤》,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聖殤》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雖然沒有達到《熔爐》等電影那樣的高度,但依然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2012年由金基德執導的《聖殤》。《聖殤》這部《聖殤》在當年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廣泛關注,獲獎無數。
  • 《聖殤》:人性、金錢、原罪、愛
    片名《聖殤》來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同名雕塑。聖母面容年輕和藹,懷抱著受難基督癱軟無力的軀體,目光中流轉著淡淡的悲憫,而她衣衫褶皺下卻散發出一種永恆、不凡的力量。而《聖殤》這部曾榮獲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影片,則是金基德導演在完成自我探尋後的第一部作品。影片講述了以追討高利貸為生的李江道在某天突然遇到一個聲稱是自己生母的女人,渴望親情的江道在半信半疑下和這個女人開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關係」,卻不知道一場陰謀正等待著他的故事。
  • 《聖殤》 | 觀後感
    在他一系列影響巨大的影片中,則充滿了對生命與救贖的審視。《聖殤》在2012年上映,隨即就拿下了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這也是難得的金獅獎被授予以宗教為主題的一部電影。 「聖殤」原意為義大利語「PIETA」,是著名的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一幅名畫《聖母憐子圖》。畫中,聖母馬利亞雙手懷抱死去的耶穌,細密地親吻著祂已經冷卻的臉龐,眼神中充滿了憐愛與悲憫。
  • 《聖殤》人物心理分析
    《聖殤》人物心理分析作者:在北京上大學的小朱前言:金基德如黑澤明,是小眾的。金是一位用畫面說話,永遠關注邊緣人的藝術家。金是不動聲色,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用鏡頭和畫面展開劇情,娓娓道來,輕輕訴說,在故事的開頭不告訴你我想說什麼,讓你自己看,自己琢磨,像是一條不開燈的走廊,入口漆黑一片,愈往前走,愈明亮。
  • 《聖殤》:耶穌主張「博愛」,既愛上帝又愛人
    本片《聖殤》榮獲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是金基德的第18部電影威尼斯電影節真的是很愛這個韓國導演啊,從2000年至
  • 《聖殤》回家的路
    他所加注在每個人身上的嫉妒,復仇,惡毒,都是一樣的。同時,呈現在電影裡的另一種對立反差集中在討債人和負債人身上。欠債人處境如何的苦楚有目共睹,他們僅有的是一雙撫摸機器的手,他們餘生的願望或許就是在工廠裡苟延殘喘,我們或許應該抱有相當的大的同情。但是,情感痛苦之處就是情感的矛盾和攻擊。
  • 韓國電影《聖殤》,盛況空前好評不斷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韓國電影《聖殤》,《聖殤》是由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編導,靈感來自於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同中雕塑,影片剛剛上映,便盛況空前好評不斷,影片開始男主江道從事一份特殊的職業,幫高利貸催債,這份灰色職業通常與暴力血腥緊密相關,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種高危職業讓人避之不及
  • 光明匆匆臨幸——《聖殤》
    就像所有受電影節青睞的劇情片一樣,《聖殤》用一出牽引人心的悲劇表現了問題、反思了人性與社會。影片開頭男主角自慰的片段充分為他的形象做奠基:不具有情感。就像自慰這個動作:單純的生理需要,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情感。這個冰冷的男人以每日上門討債為生,每一個欠債者都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影片在講述主線故事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通過一個個被男主角傷害的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來展現社會的畸形面。
  • 史上八部最強復仇電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卡爾帕謝蒂美麗,開朗,活潑,富有朝氣、愛心、正義感;桑傑辛哈尼亞具有紳士氣質、善良的心和平易近人的性格,他失憶後仍有一顆強烈、執著、堅決復仇的心。電影講述原本英國人班傑明·巴克和妻子魯西還有女兒喬安娜一起過著簡單而平凡的生活,但當地法官因為覬覦魯西的美貌,巧立名目以莫須有的罪名將班傑明·巴克流放,後又將他驅逐出了英國。多年後,他重返英格蘭,與餡餅店女老闆起聯手,開始了血腥的復仇之路。
  • 金基德與《聖殤》|兒子割身體餵母親,母親用自殺報復兒子
    連《聖殤》的劇照都如此,透漏著母的聖潔與子的死亡,交織著聖潔光輝與絕望壓抑。《聖殤》作為金基德較淺顯易懂的電影之一,沒有什麼曲折複雜的故事。電影開始,一個男人用鐵鏈環住脖子,將自己吊死在輪椅上方。鏡頭一轉,陰暗狹小的房間裡,一個男人在自褻,他就是主人公李江道,一個高利貸收帳者。他冷酷無情,手段殘忍,對於沒有錢還債的人就直接打成殘疾用保險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