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鄉,以前每家每戶都有土炕,家口大的,還不止一鋪。
冬天的夜晚,吃罷晚飯,一家人圍坐在熱騰騰的土炕上,大人們談論著白天發生的事情,孩子們或躺或臥,盡情嬉戲,其樂融融,甜密又溫馨。
夜漸漸深了,人們躺在溫暖的土炕上,眨眼功夫便進入甜蜜的夢鄉。
土炕冬暖夏涼,四季舒適。冬天,幾捆柴草就會燒的溫乎乎的,躺在溫暖的熱炕頭上,真是啥都不想了。有一句話叫:爹親娘親,不如冬天的熱炕頭親!夏天,農家一般都會在院子裡另起一個簡易的爐灶,儘量不往正屋裡的鍋灶裡燒火,這時候,土炕就像土地一樣涼快。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句順口溜,是以前農民的理想生活,也可以說是最大的追求:自己有三畝田地,就不用交租,可以解決這一年家裡的吃飯問題;如果再有一頭耕牛,就不用靠自己肩膀拉犁,在農業生產中就減輕了很多體力勞動;晚上從田裡幹活回來,和老婆孩子躺在炕上,睡著熱乎乎的炕頭,那就是幸福美滿的人生!
莊戶人一生與土地打交道,生時在土炕上「呱呱墜地",走時,安然的在土炕上閉上雙眼,完成了最後的夙願。小小的土炕成了農家人的一方聖地。
其實,做土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莊戶人大都會看天氣,選個好日子把土備好,土是從田裡選出的,既要細膩,又要有黏性。剛柔相濟的泥土再摻些麥桔草其中,用一雙大腳來回踩踏,一會工夫,泥土就被揉成混凝土的風骨了。把攪拌好的泥巴,用鐵鍁盛著放進一個長方體的木製模具裡,用抹泥板擠壓成型,成為一個長方體土坯,然後將模板提起,土坯放在原地晾曬,待晾乾以後就可以用了。
這種土坯土話稱為「脊」。不要小看泥巴和麥秸草,兩者合在一起很結實。土炕的底部,用立起來的「脊」作為支撐,留出煙道,上面把「脊」平放,一塊連一塊鋪成炕面,最後,在炕面上抹上一層泥漿,土炕這就做好了。
盤一鋪土炕大有學問,一鋪好的土炕應該出煙順溜,滿炕受熱均勻。
誰家要盤炕,有經驗的鄰居一般會自告奮勇的來現場指導,有的直接動手。炕盤好了,本主都會留下人家,備上一瓶二鍋頭,炒幾個菜,喝個歡天喜地。這點,似乎是農村人獨有的情懷吧。
土炕,是一家人重要的生活場所。夜晚,放下被褥就是睡覺的地方;白天,捲起被褥就是孩子們玩耍的地方。在土炕上,放上一張矮木桌,就是吃飯的地方.
在農家,土炕也是身份的象徵。家裡若是來了比較尊貴的客人,主人都會說:炕上坐!對於外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主人是斷斷不會讓你上炕的。特別是在冬天,都會把炕頭讓給家裡的長輩。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土炕已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床、或者電暖炕了。偶爾有幾家不捨得放棄土炕的人家,炕面也已換成水泥板的了。這些時代的產物雖然清潔衛生,然而,卻失去了土炕的品性。
土炕離我們遠去了,但它永遠留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深處。每當遙望家鄉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往昔的歲月,想起溫暖的土炕,思緒如決堤之水,洶湧而來
土炕上有我童年的歡樂, 有我成長的記憶,有我終生難忘的親情……
作者簡介:範延貴,網名:燕歸來。喜歡文字,作品零散見於網絡及刊物。
「即墨鄉土」,講述即墨人自己的故事,歡迎來稿。
郵箱:gaoxq618@163.com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