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の第55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今天的頭條是篇「廣告」(搵食艱難...),想看小丫原創的,讀下面這篇吧。
在昨天的文章中小丫提到了巴菲特股東大會,關於「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巴菲特認為是「愛和生命」:
有兩件事情沒有辦法買到,一個是愛,一個是生命,所以最珍視這兩樣東西。我非常幸運可以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時間,也有足夠的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儘管我們明白,有些想做的事確實不需要很多錢就能去做,比如通過鍛鍊和合理飲食、作息使得身體更健康,通過大量閱讀使得自己在認知上更進一步,通過多陪伴和關愛朋友獲得同樣的關愛和快樂.
但我們同樣也明白,有些很想做的事情比如環遊世界、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讓孩子受更好的教育等等,需要足夠的金錢做支持。
想做的事情越多,就越需要身心自由,越渴望金錢自由——想要的越多越迫切,越來越心急,一旦無法得到,會生出一堆沮喪甚至厭世嫉俗起來。
對金錢自由的渴望太過強烈,以至於很多人忽略了腳踏實地,感受真實。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一直被眾多投資者奉為圭臬,多數人都知道巴菲特的財富在50年間增加超過2萬倍(剔除通脹因素後),但回顧巴菲特的財富增長曲線和年收益率,我們會發現:巴菲特99%的財富都是在他53歲以後獲得的。
而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是多少呢?
除了2001年和2008年出現負收益,以及1976年獲得超過50%的收益,其餘年份的收益均為正且低於50%,其中有28個年份的收益率低於20%,整體的年均收益率為21.97%。
只需要每年約22%的回報率,複利和時間神奇的讓巴菲特的財富在50年間逐步增值到2萬倍以上。
「以更低的長期本金損失風險,實現更高的複利」,「複利有點像從山上往下滾雪球。最開始時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滾的時間足夠長(從我買入第一隻股票至今,山坡有53年這麼長),而且雪球黏得適當緊,最後雪球會很大很大。」
這正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之一。
足夠的耐心,更低的長期本金損失風險,最終財富雪球才會越滾越大,到巴菲特53歲後,財富開始呈爆發式增長。
巴菲特財富增長曆程(單位:美元)
21歲,2萬
26歲,14萬
30歲,100萬
34歲,340萬
37歲,1000萬
43歲,3400萬
47歲,6700萬
……
66歲,178億
72歲,368億
83歲,585億
85歲,608億
……
關注小丫公號比較久的讀者可能了解,我平時分享基金定投方面的知識比較多。
受某個負面消息的影響,今天市場大幅回撤(不知道此前獲得高收益的投資者是否已經止盈了),大盤再度回到3000點以下,接近2900點,不少人慌了。想起去年,市場前景不明,一度跌破2600點,不少投資者因為害怕寧願將基金虧錢贖回,當時市場上遍地都是估值很低的產品。在熊市中承受住壓力依然堅持買入低估值產品的投資者,在今年一季度的小牛市中,終於迎來了高回報。
定投基金如果沒有好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耐心,也是很難見到回報的。巴菲特用漫長的幾十年時間去堅守和摸索,才滾出了財富的大雪球,我們這些年輕人,如今不過是剛開始在市場中接受投資教育,遠不到談論「財富」的時候。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巴菲特輝煌的投資業績,和美國股市的成熟度、整體高回報性以及團隊的專業性分不開。在前天的股東大會中,巴菲特再次強調了「出生在美國很幸運」。但我也願意相信,中國的未來會越來越好,現在的年輕人依然能找到很多機會。
褚時健聊到年輕人時,說過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現在社會上太多人這麼想,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他將來守不住。
人在年輕時,要先學會吃苦,要實實在在掙錢,才能拿得住。
無論做什麼事情,人哪,都要有一顆敬畏心,自然規律、市場規律都要遵守。人當然要努力,要全心全力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時也要實事求是,走得兩步,停下來想一想,以後的路才不會走錯。
很少企業家像褚時健這樣,被眾多創業者討論並記住。74歲的時候,褚時健出獄三年開始二次創業種橙,一直到91歲離世。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絕地反彈,以80多歲的高齡重返人生巔峰,這是一段常人很難想像的傳奇經歷。
我們無法估算自己的生命長度,絕對的「成功」也沒有標準。但只要不停止對生命空間的想像,立足於當下,實事求是地向著目標去努力,便能一步步拓寬生命的廣度。
勝不妄喜,敗不惶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近期熱文:
我們這一生,應該如何感受孤獨、愛和生命?
穩健賺錢需要幾個策略
一文弄懂基金分類中的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