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雪與巴菲特:投資巨人的忘年之交

2021-02-27 雪球

導語:


40年前,初出茅廬的巴菲特,第一次拜謁如日中天的菲利普·費雪。此後相識相交40年,那些重要的片段.

(本文選自肯尼斯·費雪為《巴菲特之道》寫作的推薦序)

有些出乎意料地收到這個邀請,讓我寫些關於我父親菲利普·費雪和沃倫·巴菲特的故事。稍有遺憾的是,僅僅在此之前三個月,我父親剛以96歲高齡過世。如果他有幸活到今天親自寫這篇文章,那他一定會興奮地跳起來,與大家分享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和這位世界上罕見的投資家相熟相知的過程。

父親和巴菲特之間保持了長期友誼,發自內心地喜歡巴菲特,對於巴菲特能採用他的一些觀點感到非常榮幸,並引以為豪。

借著寫這篇文章的機緣,我回顧了過去點點滴滴的生活片段,並將它們連接起來,讓我們有機會更清楚地看到我父親和巴菲特先生的交往。對於《巴菲特之道》的讀者們,我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投資歷史上重要片段的記錄,談一些個人的思考和看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這本優秀的書籍。

由於討論巴菲特的成長、投資與思想是羅伯特·哈格斯特朗這本書的主題,我就不多談了。眾所周知,我父親對巴菲特有著重要影響,正如本書中描述的那樣,而近些年來,這種影響更加突出。當我父親認識巴菲特時,巴菲特漸漸認識到質量在投資成功中的重要性,這使他有別於其他投資管理者。

40年前,當巴菲特首次訪問我父親時,那時的信息工具以今天的眼光看相對原始,我父親以自己的方式搜集信息,他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漸漸構建了自己的朋友圈,與那些他尊重的,同時也了解他、懂得他喜惡的投資業內人士交流看法和觀點。漸漸地,他覺得應該會見一些業內年輕人,如果印象不錯,他會見第二次並建立友誼。但實際上,值得他見兩次的機會不多。在他的心目中,如果你不能得最佳的「A」,你就是「F」——不及格,這是個非常高的標準!如果他不看好一個人,這個觀點將很難改變,永遠不會!一瞬間決定人生,因為時間是稀缺的。

巴菲特是年輕人中非常、非常少見的給我父親留下極佳印象的人,以至於在初次見面後,他們又見了第二次,乃至後來的很多次。我父親對人有著非同尋常的、精明的判斷力,甚至可以說,他的事業生涯完全建立在對人的判斷上。這是他最為擅長的優勢之一,也是他為何在股票分析中強調企業管理層素質的原因之一。當年,他見第一面就給了年輕的巴菲特一個「A」,那時巴菲特還沒有後來如日中天的名聲和讚譽,他對這段歷史總是引以為豪。

在巴菲特和我父親的交往中,經常伴隨著一些小小的插曲,我父親常常將他稱為「霍華德」(巴菲特父親的名字)。在記述他們兩人的報導中,這個小故事從來沒有被談起過。

我父親身材不高,但內心豐富而強大。和藹之外,他常感緊張、激動,缺乏個人安全感。他的生活非常規律,每一天都按程序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令他更有安全感。他喜歡睡覺,因為睡著了就不會緊張,也不會沒有安全感了。當他睡不著時,他就玩兒些記憶遊戲,而不是數羊。這也是一種睡眠遊戲,他總是記憶國會議員的姓名以及來自哪個州,直到昏昏欲睡。

自1942年起,他的記憶遊戲中出現了霍華德·巴菲特的名字,並與奧馬哈聯繫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一晚又一晚,這種重複超過10年的時間。早在他遇見巴菲特之前很久,他的腦海中已經將「奧馬哈」、「巴菲特」、「霍華德」機械地連在一起。後來,巴菲特的投資事業蒸蒸日上,聲名鵲起,但我父親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將「巴菲特」、「奧馬哈」和「霍華德」之間的聯繫解開。因為我父親喜歡巴菲特,並珍視他們的友誼,但他不由自主地經常隨口叫錯對方的名字,這令他很懊惱。實際上,我父親完全清楚誰是沃倫·巴菲特,但在私下的場合,他經常說:「那個來自奧馬哈的霍華德·巴菲特。」他越是說得多,越是難以將這個錯誤從他的字典中去除,這真是一個習慣性的煩惱。

一天早上,兩人遇見,我父親有意識地將「霍華德」改正為「沃倫」,但在談話中,他還是搞錯了。即便巴菲特注意到了,他也沒有糾正。這樣的事情在70年代時不時地會發生。但在80年代,我父親終於完全糾正了這個錯誤,對此,他非常驕傲。多年之後,我問他是否向巴菲特解釋過此事,他說沒有,因為這太令人尷尬了。

他們之間的友誼關係有著堅實的基礎,我認為原因之一是他們擁有共同的理念——與誠信且有能力的人打交道。在巴菲特談起如何管理伯克希爾旗下公司的執行層時說:「我們從不試圖去教一個優秀的棒球手如何揮舞球棒。」這與菲利普·費雪的觀點如出一轍,與最優秀的人打交道,不要幹錯事,不要試圖教他們做什麼。

多年以來,我父親對巴菲特對於核心原則的堅持印象非常深刻。以每個十年計,巴菲特都在進行自我進化,沒有人能從他的過去準確預測出他日後的所作所為,而他卻能幹得不錯。在投資業界,大多數人會有一些特別的投資風格,而且從不改變,他們或是買低市盈率股票,或是買著名的科技公司,等等,堅持這樣做之後,從不改變,或僅有些微的變化。巴菲特不一樣,他不斷探索新路徑,年復一年,從未停止,以至於沒人能準確預測他的下一步行動。從他最早的嚴格遵循深度價值的癖好,你不可能推斷出他在70年代會轉向思考特許經營權;從他之前的行動中,你也無法推斷出他在80年代所表現出來的對於消費品的熱情,以至於願意付出高於市場平均PE的價格。

很多人在自我進化的探索道路上失敗了,但巴菲特沒有失敗,他的改變自我以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我父親相信,這是因為巴菲特從沒有迷失自我,他總是能堅守真實的自我。

我父親非常喜愛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那首著名的詩歌《如果》,將它放在他的桌上、床頭柜上、書房裡,總之放在那些觸手可及的地方。他一遍又一遍地讀它,並常常給我引用其中的詩句。我將這首詩放在我的辦公桌上,就像我父親沒有離我遠去。面對危機的世界卻毫不畏懼,他會用吉卜林的方式告訴你應認真對待工作和投資,但是不要過於緊張而畏懼;他會建議你考慮別人對你的批評,但不要將它們作為你命運的判決;他會鼓勵你挑戰自我,但是不要走極端,當你認為自己失敗了,那就讓自己再試一次。他總是鼓勵你不斷探索前行。

巴菲特在持續自我進化這一點上,尤其令我父親欣賞,他從自己原有的價值觀出發,持續不停地進化,不斷向前,不受過去的規則、話語、慣例、榮耀的約束,打破條條框框。按照我父親的想法,巴菲特是某種程度上吉卜林品質的永恆體現。

不幸的是,社會上總有極少部分——但絕對數並不少的人,他們是心胸狹隘、嫉人有笑人無的惡棍,他們無法創造自己的生活,相反,他們卻喜歡抹黑他人,這些迷途的靈魂其目的就是製造痛苦,而不是創造收穫。這種抹黑行為會發生在取得任何成就的任何人身上,但凡有機會,它們一定蜂擁而上。我父親一直預料到這種事情會發生在包括他自己的身上,但對於他所欣賞的人,他希望這種事情不要發生,或者即便發生也不要長久揮之不去。如果這種抹黑不可避免地發生,他也希望那些他欣賞的人不要將這些批評或指控視為命運的判決。他總是以吉卜林的眼光看待世事。

經歷過比大多數人更為長久的職業生涯,巴菲特始終潔身自好,幾乎沒有什麼抹黑事件發生在他身上。對此吉卜林應該感到欣慰,我父親也一樣。這又重新回到巴菲特的核心價值——他總是準確地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不會讓破壞自己原則和令人不齒的利益衝突折磨自己。這才是你應該效仿的巴菲特的主要部分——知道自己是誰。

我寫這篇推薦序的部分原因是想建議你如何使用本書,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不斷被問及,為什麼我不像我的父親那樣?或者為什麼不像巴菲特?答案很簡單,我就是我,不是他們。我必須發揮自己的適當優勢,我不像我父親那樣有識人方面的精明,也不具備巴菲特那樣的天分。

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要試圖通過這本書使自己像巴菲特,要通過它去學習巴菲特。你不可能成為巴菲特,如果你打算嘗試,你將會備受痛苦。通過這本書去懂得巴菲特,將他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投資體系裡,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創造自己的成功。只有將書中的智慧貫徹到你自己的體系中,它們才是有用的,而不是削足適履,扭曲自己硬塞入別人的窠臼裡。(一個扭曲的人一定是個糟糕的投資者,除非他天生扭曲。)總之,我保證無論你如何閱讀,或如何努力,你都不可能成為巴菲特,你必須成為你自己。

不要試圖成為他人,成為最好的自己,永遠不要停止前進。這是我從父親那裡學到的最偉大的課程,他在很多方面都是了不起的老師。你能從巴菲特那裡學到的最偉大的東西是什麼呢?去學習他,而不要像他。如果你是一個年輕的讀者,最重要的投資課程是搞清楚真實的自己。如果你是個年長些的讀者,最重要的課程是你實際上比你想的要年輕得多,你應該充分利用這個難得的上天賜予,追求不斷的前行。難道這不可能嗎?你沒有看到巴菲特即便在很多人退休的年齡,依然不斷地自我進化嗎?將巴菲特當作老師,而不是複製的對象,將這本書當作學習他的教材,這本書非常通俗易懂,你將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很多,為發展你自己的投資哲學奠定基礎。

相關閱讀:《巴菲特之道》


《巴菲特之道》是第一本將巴菲特思想引進中國的書,20年來中國第一批知名的價值投資者均受教於此書。這一經典圖書每十年更新一版,2015年最新出版的第3版,除更精彩地描述了巴菲特歷經60載櫛風沐雨的投資之旅,還將其獲取億萬財富的方法分解為12個普通人都可以學習的投資準則。在新版中,作者將巴菲特的方法放到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上,揭示了20世紀投資巨人們的主要觀點,從格雷厄姆到費雪、查理芒格,更涉獵投資數學、投資心理學等範疇。


2014年披露業績的雪球APP用戶,平均收益率超過60%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雪球

相關焦點

  • 費雪的投資八大原則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是尋找價值窪地,公司就算沒有跑得極其成功仍然的賺;二費雪的投資理念是價值投資且價格不算太高,拿9-30年,都不算長。在巴菲特書寫成功等式的左邊,一位是其恩師格雷厄姆,另一位則是菲利普·費雪。——「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雪。如果我只學習格雷厄姆一個人的思想,就不會像今天這麼富有。」巴菲特如是說。雖然與格雷厄姆、巴菲特所推崇的價值投資不盡相同,但費雪的「成長投資」理念同樣網羅了大批信徒。
  • 走進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
    在巴菲特的成長之路上,他一直推崇致謝的是兩師一友,兩位老師一個是格雷厄姆,另一個就是費雪。財經故事,本期我們一起走進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最近100多年的選股方法,主要是由幾個美國人開創的。
  • 做巴菲特的師弟,跟現代投資之父費雪學武功
    跟大師學投資連載05,十大投資行業人物費雪篇,關注持續更多更新現代投資之父費雪最近巴菲特開了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 公布了浮虧500億美元的持倉,很多人感嘆廉頗老矣,巴老一世英明不保,但其實真正了解價值投資理論的人來講,可能不這麼看,
  • 菲利普·費雪
    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1907年9月8日-2004年3月11日),美國投資家,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之一,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生平 - 1907年菲利普·費雪生於美國舊金山。- 1928年於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畢業。
  • 五線譜:價值投資中的成長型股票投資,費雪是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
    五線譜:價值投資中的成長型股票投資,費雪是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 五線譜趨勢交易 今天 通常,從股市上賺錢,有兩類途徑: 第一,價值投資賺錢。
  • 【乾貨分享】8張圖,徹底讀懂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說起沃倫·巴菲特,99%的朋友都應該聽過這個名字,不少對投資有興趣的朋友還深入研究過他的投資哲學及方法。 但如果說起菲利普·費雪,估計知道的人就少了很多。他到底是何方神聖呢?要知道,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說過: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雪。如果我只學習格雷厄姆一個人,就不會像今天這麼富有。
  • 巴菲特告誡年輕人:人窮想翻身,最好的投資不是股市,而是這3點
    投資有風險,像巴菲特這樣成功的人畢竟少數,很多人沒錢沒人脈,投資又怕有風險,想翻身就成為一種奢望。但誰都不想一直窮到老,心中的火焰還未熄滅,不妨從巴菲特身上借鑑成功的經驗,掌握這3點,翻身有望。1、投資知識巴菲特有一個習慣,每天堅持讀500頁書,閱讀與投資有關的新聞和書籍。在哥倫畢業上學期間,他整日「泡」在圖書館裡,在書本的海洋裡求知若渴的閱讀。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 投資人說丨菲利普·費雪《怎樣選擇成長股》精華版
    編輯:澄泓君巴菲特在投資上有兩個教練:格雷厄姆和費雪。他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形成具有重大意義,正是在投資西斯糖果時接近3倍的淨資產收購溢價使得巴菲特勇敢的跨出了格雷厄姆投資理念的框架。巴菲特曾說:「當我讀過《怎樣選擇成長股》後我找到費雪,這個人和他的理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對公司業務深入了解,使用費雪的技巧,可以做出聰明的投資決策。」作為長期的投資大師,費雪在1928年-1999年超過71年的投資生涯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臭嘴」美億萬富翁諷刺巴菲特疫情期間無所作為:上了年紀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9日消息,以「臭嘴」聞名的美國知名基金經理、身價56億美元的費雪投資公司(Fisher Investments)創始人兼CEO肯-費雪(Ken Fisher)最近表示,傳奇投資者巴菲特坐擁1000多億美元現金卻在新冠危機期間決定作壁上觀可能是由於上了年紀
  • 華訊投資:投資的正規打開方式是什麼樣的?
    華訊投資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但站在投資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在投資的路上走得更加長遠。關於投資,芒格說要選魚多的地方,費雪說要選人少的地方,把他們兩人的話提煉一下,就是要精挑細選魚多,但人又不太擁擠的地方去進行投資。這對投資人的智慧、遠見、理性、耐心和獨立都是非同一般的挑戰。
  • 為何巴菲特等投資大師都長壽?
    巴菲特的三位老師,費雪(Phil Fisher)活了96歲,多德(David Dodd)活了93歲,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壽數最短,也有82歲;他身邊的芒格現在96歲,經常被人拿來和自己相提並論的索羅斯(George Soros)與他同齡,不久前還因為西方石油交易對他開火的伊坎(Carl Icahn)83歲,都還高度活躍。
  • 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們----by@鷺由器
    通過早期拜讀格雷厄姆的書,課堂上與格雷厄姆互動,以及後續入職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一方面,巴菲特即可以吸收他的理論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與他共事進行觀摩實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藉助強大的投資理論基礎和成功的實踐,無需試錯和優化,即可超越市場上越絕大多數人(如施洛特)走上人生巔峰,但巴菲特畢竟自帶學霸屬性,還能在老師的基礎上實現再一次的飛躍。
  • 價值投資的四種方式及投資感悟,建議散戶收藏
    這就是巴菲特所期望的理想模式,但斌先生目前在身體力行的模式。這個方法的好處在於投資效益的穩定,但沒有超常規的利潤,靠的是日積月累的複合增長,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缺點是,由於我國的股市比較年輕,那個上躥下跳的能力可以讓你難以忍受。
  • 巴菲特的師兄
    比如巴菲特的師兄。巴菲特的這位師兄叫歐文·卡恩,當然也是一位投資大師,居然活到了109歲,而且在100多歲的時候,還在炒股賺錢。想到他100多歲還在賺錢,我現在就不著急了。又看了其他一些投資大師的資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數投資大師都很長壽。
  • 重溫經典——費雪:別把時間浪費在賺許多次小錢上面
    來源:雪球重溫經典——費雪:別把時間浪費在賺許多次小錢上面作者 | 菲利普·費雪來源 | 《福布斯》想在股市中獲益,除了運氣,更多的是方法和技巧。著名經濟學家、投資人菲利普·費雪早年曾接受《福布斯》的採訪,他經歷過多次股災,也經歷過多次股市瘋漲,創造出「成長投資」理念。巴菲特曾說過,他的投資哲學有 15% 來自於菲利普·費雪。儘管投資生涯超過半個世紀,但菲利普·費雪真正投資的股票只有 14 支,其中收益最少的有 7 倍,最多的高達幾千倍。如何選股票,選什麼樣的股票,該不該逆市投資?
  • 推薦最具價值投資的書單
    2、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是巴菲特的導師,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先生寫的投資聖經一樣的書,要常備案頭,值得你反覆讀五遍。至少我有讀五遍。卡拉曼把價值投資的安全邊際做了深入性的闡述。做投資買的便宜才是王道,何謂便宜?便宜就是公司股票價格相對公司價值有餘量,這餘量就是安全邊際。讀了這本書,對價值投資思想進一步加深認識。
  • 巴菲特的科技股投資之道解讀:立於不敗,然後求勝
    文|王澤華巴菲特早年的投資一直規避科技股,直到晚年這個規則才逐漸被打破。而且,蘋果公司並不是巴菲特第一個投資的科技股。2011年,巴菲特放棄了「不投資科技股」的一貫原則,重金投資IBM並成為第一大股東。後來,巴菲特又短暫投資過英特爾。2016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開始建倉蘋果股票,並在此後不斷增持。
  • 當「災難」爆發,九位最頂尖投資大師這麼「自救」
    01「清倉」與「股轉債」巴菲特把自己「關起來」之前,幾乎經歷了連續10年的事業上升期。1961年,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的投資回報率為46%,同期道瓊指數是22%。1967年,巴菲特合夥公司的收益率達36%,比同期道瓊指數高出17個百分點。
  • 161|價值投資類書單
    股市投資致富之道(美)菲利普·A.費雪 著 / 劉寅龍 譯 / 廣東經濟 / 2009-7 / 32.00元32.時間的玫瑰但斌 / 山西人民 / 2007-10 / 38.00元33.價值投資[美] 克里斯多福•布朗 / 劉寅龍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2013-7 / 68.00元34.
  • 巴菲特投資股市的獨門妙計是它?被奉為圭臬的「價值投資」需要祛魅
    尤其是近10年來,每年與巴菲特有關的三大盛舉總是如期而至:與巴菲特面對面的午餐券拍賣、巴菲特故鄉奧馬哈的股東大會之旅以及研讀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投資者想盡辦法接近巴菲特,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從他那裡獲得投資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