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奮鬥秘史

2021-01-08 騰訊網

一、

民間有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不知這句話放在作家韓寒,和他父親——作家韓仁均身上,是否也比較合適。

1982年9月23日,早晨,秋風已經漸來,開始吹走肆虐了上海整個夏天的暑熱和煩躁。冷不丁的,一個男娃兒瞅準了這個涼爽的早晨,降落在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亭東村二大隊——

一個"準作家",及"文學中年"韓仁均的家裡。

曾經考上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韓仁均,在上了幾年大學後,不幸因病退學。後來,去了距離亭林鎮不遠的朱涇文化站工作。

從小熱愛文學寫作的韓仁均,不僅曾在《故事會》等雜誌上發表過大量故事和小說,還獲過一些不大不小的文學(故事)獎。所以,他有一個很響亮的筆名——韓寒。

但,老天也是一直不肯賞臉,可惜了這個筆名的知名度,僅僅限於亭林鎮,金山區,而上海市肯定是還覆蓋不了全市……

眼看人到中年,自己最偉大的作品還沒問世,也委屈"韓寒"這個筆名跟了自己大半輩子。現在,看著剛出生的兒子,韓仁均思來想去,決定——

把自己最喜歡的筆名——韓寒,送給兒子。

或許,兒子就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此話原來一點不假,多年後,韓仁均成為上海市金山區委宣傳部主辦《金山報》的一名普通編輯,但若要正式躋身上海市作協行列,卻還差一本書的距離。

這時,他最好的作品——韓寒,橫空出世,"提攜"了他。讓他終於在有生之年,正兒八經出了一本書,名字叫《兒子韓寒》,樸實的簡直無華。

但,好歹也算一個作家了。

這本書在200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三重門》最火的時候,於是,本書也跟著賣了10萬本。

雖然,韓寒一直對老爸韓仁均"跟風"出這本書不滿——"我不想出這書,是因為不喜歡這種行為。"

所以,直到2008年再版時,才由"著名"作家韓寒"屈身"作序——

"我爸爸這本書其實已經出版了很多年,其實這個序應該是第一版的時候就寫,但當時為了避嫌,所以沒有寫。在國內看來,父親出一本書寫自己的兒子,無論寫的多好都是不好的。

我父親一直很喜歡寫作,寫得也很好,可以說我現在寫東西就是受了他的影響。事隔多年以後,我覺得還是應該寫這個序,因為避你媽的嫌。"

可想而知,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愛好文學寫作"痴狂"的父親,韓寒的童年不用想,自然是在書香中燻著,書海中遊著,別提那日子過得應該有多麼倍兒爽了。

比如,韓仁均在韓寒還不到1歲的時候,就開始對韓寒"嗷嗷待哺"了——

"還在韓寒不會講話的十個月大時,我們把"上、中、下、大、小"等寫成一些硬紙片,然後叫他認字。"

初識漢字後,韓寒就開始像模像樣地看起了父親訂的《故事大王》等刊物。經常不按時睡覺,鑽在被窩裡看書。有時父親把書沒收掉,但等父親睡著了,他又拿書偷看。

1990年,8歲的韓寒上了小學一年級。

一次語文考試,韓寒把"一座橋"寫成"一坐橋",結果,老師扣掉他1分。韓寒找老師理論,說字典上有這種用法。老師當場查閱《新華字典》,發現兩字用法確實相通。

不由對韓寒"刮目相看",從而提拔重用……

三年級的時候,韓寒寫作文就開始"虛構"情節,從小"博覽群書"的韓寒,從未為許多小學生都感到頭痛的作文而頭痛過。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父親韓仁均曾經多次在《故事會》《故事大王》上發表作品,兒子韓寒也開始效仿。

小學還沒畢業,韓寒就"創作"一些笑話,步其老子後塵在《故事會》《故事大王》上發表了幾則小幽默和笑話,也跟著他老子成了發表過作品的"小作家"。

二、

1994年底,金山縣委、縣政府要辦一份機關報,人手不夠,經文友介紹,"作家"韓仁均來到了這份內部小報工作,成為《金山報》的一名編輯。

1年後,13歲的韓寒,也跟隨父親來到金山縣城,借讀到升學率較高的羅星中學。在這裡,韓寒開始讀錢鍾書的文章,尤其是錢老的《圍城》。

同時也從書中學會了"泡妞"。

"多年以前,初中生的我騎著新買的山地自行車,遠遠看著喜歡的姑娘慢悠悠騎車回家。傍晚六點的夕陽,我其實已經放學了很久。我忽然加速猛蹬,以最快的速度在彎道超過她,然後雙手脫把,回頭一笑。

後來,她成了我的初戀女友。"

可惜,他喜歡的姑娘後來並沒有成為他的新娘,因為人家不喜歡他這個不喜歡學習不上進的留級生。不過,幸虧他們沒能在一起,否則也就沒有日後成為韓寒夫人的金麗華什麼事了。

1997年,15歲的韓寒參加中考,卻只考了460分,很遺憾,低於上海松江中學錄取線26分。

但上海松江中學還是因為他的"長跑冠軍"頭銜(松江 區8000米中學生長跑比賽男子第一名),特招了他。

卻不知道韓寒心裡盤算的卻並不是能上什麼好的中學,而是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就在這所學校,從此可以近身"觀賞"。

1997年,15歲的韓寒進入松江中學後,並沒有發揮特長去把自己的"長跑"繼續發揚光大,而是開始寫文章並嘗試投稿。

第一學期,韓寒在區圖書館讀了幾次少兒報刊後,告訴父親——"那些少兒報刊上的文章寫得太濫太幼稚了,我完全可以比他們寫得更好。"

此後的1個月,放學以後,晚上做好作業,韓寒都著了魔似的開始寫作。一篇幾千字的小說,常常只一個晚上就寫好了。

然後,就直接寄出去連底稿也沒留。他要試試自己的寫作才能。

大約一個月以後,江 蘇少兒出版社的《少年文藝》編輯,25歲的饒雪漫——最早給了韓寒回音,說是他的小說《彎彎柳月河》準備刊用。

而此時,距離饒雪漫寫出她的第一部青春疼痛小說——《小妖的金色城堡》,還有整整7個年頭。

小她10歲的韓寒,則搶先一步,在3年後就因為寫出《三重門》而比她早一步——"功成名就"。

1997年,7月號、9月號和11月號,三期《少年文藝》分別發表了韓寒的兩篇小說和一篇散文。其中,《彎彎柳月河》還被評為當年的優秀少兒習 作。

而發表在9月號的《書店》的簡評中說——

韓寒"把自己的筆瞄準了書籍出版中的弊端,用少年純真明亮的眸子,透視 出當代圖書種種可笑可悲之處,毫不留情地將其中的荒謬乖戾、欺騙人、蠱惑人之處揭示出來。

在寫法上,借用了雜文常用的勾勒形象、比喻、誇張、幽默嘲諷等筆法,把漂亮外表下的種種花招解剖得淋漓盡致,思想開闊,想像豐富,隨手拈來,左右逢源,辛辣老到,冷峻犀利,讓對手在狼狽尷尬中無處可逃……"

然而,正當韓寒為自己的小試牛刀而微微得意時,他的班主任卻認為他寫的《書店》——噁心,文筆下流。

韓寒很氣憤,當即"宣布"說——

"今後一百年裡,我們初中裡沒有一篇文章可以超過我韓某人。"

說完這樣豪氣沖天的話,韓寒決定不再寫這些"小文章",而是埋頭開始幹一件"大事"。

他在書桌上碼了一摞書牆阻擋老師視線,然後在書桌下看錢鍾書的《管錐編》《二十四史》《論法的精神》等大部頭書籍。

同時,也開始籌備著他要幹的"大事"。

"當年青春文學開始流行,我心想要和那些少年作家們一決高下,幾乎整整一個學期在寫《三重門》,荒廢了聽課。

學期末我自以為天資聰穎,臨時抱佛腳也沒問題,不想高中的佛腳比較粗,抱不動,很多學科沒有及格,不幸留級。"

按理說,留級本來也不算什麼大事,但對當時才16歲的韓寒,卻感覺自己遭受了青春期的一個重大挫折——那就是無法忍受從自傲變成被人輕視。

多年後,韓寒曾這麼描述他的羞辱感——

"留級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我從全村人的驕傲一下子變成了村渣。很多同學不能理解,但這絕對很羞恥的好嘛,你能想像一覺醒來,你女朋友從你的同學變成了你的學姐,但人還是同一個那種感受嗎。"

三、

1999年,韓寒17歲,還算未成年。但這一年,命運決定開始認真"照顧"一下韓寒。

此時的韓寒,已經嚴重偏科,老師們都為他"惋惜",只要一見到他,就忍不住"搖頭"。

韓寒卻不以為然,反而對老師們施加給他的過度擔心,而心生不屑。學校老師們,還有同學們,都不知道韓寒哪裡來的"狂傲",敢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自古以來,奇人,不是有著過人的才氣,就是有著過人的幸運。

韓寒,自然也不例外。而就在這1999年,《萌芽》雜誌為了求生存,開始試水"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並聯合復旦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一起搞,一等獎獲得者可以免試輕鬆進入大學。

韓寒偶然在報紙上看到"新概念大賽"的徵文啟事,怦然心動,便想也不想就將自己的兩篇文章按地址寄去。

稿子寄走,韓寒才開始想——"如果這個可以直接不用考試上大學就太好了,我就想著到高三的時候可以有大學笑納我。"

回到宿舍,韓寒和室友們說:"自己正在寫一部名為《三重門》的長篇小說。"卻一句也沒提他投稿給"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事。

3月28日,是一個星期天,上午9點,正在家裡看書的韓寒突然接到《萌芽》雜誌編輯胡瑋蒔打來的電話,問他:

"昨天為什麼沒去參加複賽。"

原來是"新概念作文大賽"規定,初賽人圍作者,要再次參加複賽,當面"命題作文",為防止有人代筆(抄襲)。

韓寒急著去找父親,韓仁均一聽也急了,立刻帶著兒子韓寒,出了一筆"巨款"出打到一輛(黑)車匆忙趕到複賽考場。

好險!

韓寒能夠接到這個電話,幸虧愛才心切的葉兆言和陳思和。

兩人要求大賽組委會再次給韓寒掛電話,才保住了韓寒的大賽一等獎"桂冠",同時也為中國保住了一個"少年寫作天才"。

韓寒參加完初試後,大賽組委會為了"驗明正身",杜絕造假,就立刻向韓寒發出了複賽的邀請,然而,韓寒卻沒有來。

大家就想,初賽文章不是韓寒寫的,文筆太老練了,他不敢來了。

多年後,"大賽之父"、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萌芽》雜誌主編趙長天,回憶說——

"下午三點鐘開頒獎大會,上午10點左右,我們把一等獎獲獎者的名單都定好了,沒有韓寒。

當時有兩個評委,我記得好像一個是葉兆言,一個是陳思和。"他們說,韓寒文章真是很不錯,如果真是他寫的,那沒得獎太可惜了,要不你們打個電話再確認一下?

我們就問評委,你們同意不同意,因為這是首開先例,同意我們就打電話。評委一致通過。

果然,韓寒並不是怕來,而是家住郊區,郵遞誤事,根本就沒有收到複賽通知。

匆忙趕來的韓寒,立刻被安排進入一個單獨的房間,本來複賽的題目是一個行為藝術——咬了一口的蘋果。

但這個題目昨天已經做過,現在不能再做了,一個編輯靈機一動,把一團紙放在杯子裡,讓韓寒就寫這個情景……

"這孩子確實有靈氣,我們吃飯回來,他的文章就寫好了,叫《杯中窺人》。"

趙長天每次談起韓寒,都忍不住誇他——"才思很敏捷,個性很叛逆。"。

韓寒寫了不到一個小時,沒有喝水也沒上廁所,全程只說了一句話——"老師我寫好了。"

四、

1999年4月12日,上海的《新民周刊》發表了一篇報導韓寒的文章——《讓孩子們寫點真的——"新概念作文"挑戰"應試作文"》。

文章幾乎用一多半的筆墨,著重"特寫"韓寒複試——

"只見韓寒眉毛一揚,力透紙背地寫下了標題《杯中窺人》。評委們大吃一驚,齊刷刷把一等獎給了他。這就是能力。新概念要的就是能力。"

韓寒一夜成名,因為"新概念作文大賽"而名揚全國。當然,最開心和興奮的是他的父親——韓仁均。

電視臺和報紙記者蜂擁而至,擠進韓寒的學校,就在他的宿舍裡採訪他。

韓寒被追捧成"明星",傾慕者紛紛來信。大量的信件在寢室的桌子上堆成小山,拆開其中幾封就有女孩的照片從裡面掉了出來。

韓寒一邊拆信一邊回頭問旁邊看熱鬧的室友——

"哪個更漂亮?"

有時,韓寒還會悠然踱步到學校的草坪上,讓記者就在那裡採訪他。甚至教室的窗外有時還會架設著攝像機,隨時拍攝捕捉韓寒的"剪影"。

正當人們都在驚嘆韓寒作為學生,竟然一夜之間飛速成為"明星"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就在這年的最後一個月,韓寒的第一次人生"打擊",悄然而至。

《上海中學生報》頭版整版刊登了一篇報導——《作文比賽一等獎的獲得者,六門功課"開紅燈"的留級生——韓寒:我是誰》。

一石激起千層浪,似乎人們終於從這件事上找到了一個"洩洪"的缺口。

他們樂於看到韓寒並非全才,相比於韓寒一鳴驚人的寫作才能,他們更願意看到韓寒有六門功課不及格。

學校和社會,針對韓寒,颳起了一股"韓寒現象",展開關於素質教育政策及"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

韓寒,則全然不顧這些"閒言碎語",而是讓父親把他已經完稿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列印出來。

這篇小說的命運,也和他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一樣,一波三折,差點就被永遠埋葬,還是幸虧《萌芽》雜誌,幸虧"貴人"趙長天。

趙長天讀罷《三重門》,不由連聲叫好,親自推薦給上海一家出版社。對方呢,自然也不敢怠慢本市作協副主席的"舉薦"。

但,實際是半年過去,這家出版社都沒有絲毫動靜。而到最後,充滿期待的韓寒,卻收到了一封退稿信——

"人物描寫概念化,缺少生動的情節和細節,文字較油滑調侃,表現了中學生的某些陰暗心理……"、"小說某些地方格調不高,使人懷疑作者本身的品位……"

而這時,一位曾在《文匯報》上看到過一篇題為——《語文考試60分的孩子寫出長篇小說》的文章的"作家出版社編輯",袁敏。

正在上海組稿,得知《三重門》被退稿,立刻託趙長天和韓寒聯繫,讓他儘快將書稿送到她在上海住宿的賓館處。

次日上午,韓寒即將書稿送到袁敏住宿的賓館。坐在袁敏面前,韓寒捧著厚厚的一摞書稿,充滿自信地對袁敏說:

"我要的不是比《花季·雨季》好一點點的東西,我要的是獨一無二、旁人無法替代的最棒的東西。"

後來,袁敏在《作家文摘》上撰文——《我編》時說:"他的大言不慚表現得如此坦蕩、率真,讓你無法計較他的狂傲。"

而韓寒,也在多年後,仍然心懷感恩的對記者說:

"袁老師一直是我的恩師。最早《三重門》就是袁老師發現的,她也是這本書的責編,當時她在作家出版社,幫我克服了很多出版上的困難。"

為能既保《三重門》原作有鋒芒,又能通過出版社終審,袁敏不僅力勸韓寒修改原作,還請來曾獲國家圖書獎、冰心文學獎等大獎並對韓寒頗為欣賞的著名作家曹文軒為其作序。

與上一家出版社在退稿信中,對韓寒小說的評價截然不同,袁敏對韓寒小說的的評價則是——

"《三重門》果然很棒,它的行文似有《紅樓夢》的格局,它的用筆又有《圍城》的韻味,它的語言藏龍臥虎、吸古納典。語言本身有細節,有性格,有生命,充滿靈性。"

然而,隨著《三重門》小說的發表,以及隨之而來的熱賣,卻並沒有給韓寒在學校裡帶來任何好處,反而直接促成了韓寒——"休學"、"退學"、"勸退"、"開除"……

總之,在韓寒離開學校這件事上,眾說紛紜,難辨真假。

韓寒父親問他:"你是用什麼時間寫的?是不是熄燈後鑽在被窩裡打著手電寫的?"

韓寒說:"不是。你試試,在被窩裡連稿紙都攤不開,能寫東西嗎?我是在上課時寫的。"

父親繼續問:"你上什麼課寫的?"

韓寒說:"上什麼課都寫,只要靈感一來。"

韓寒的父親,無奈只好在休學書上簽了字。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也只能搖頭嘆氣的對韓寒說:"你連高三都沒上,沒法保送進入大學。"

老師們真心擔憂的問韓寒:"你退學了,以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

"稿費啊!"

韓寒想也不想就回了一句。

但,他的回答,卻引來一片笑聲,不僅沒有打消老師們的擔憂,反而更讓老師們覺得眼前這個少年的年少輕狂。

不過,讓韓寒瞬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他人笑你,無需證明自己,更無需多說一句。做事是你的原則,碎嘴,永遠是他人的權利。

五、

本來此前,命運已經給了韓寒一條寬闊的"大路",可惜,韓寒偏不走,非要走他這條"寫作"的羊腸小道。

2000年2月3日,農曆大年廿九,松江二中的喬校長帶著幾位校領導和韓寒的班主任,專程從松江區趕到金山區韓寒家中進行集體家訪,商量韓寒的學習問題。

這在已有95年歷史的這所上海名校裡,前所未有。

喬校長甚至說——"可以把韓寒作為一個班級來對待,派五六個任課教師專教韓寒。

韓寒要看書,學校可以給他安排看書時間。韓寒要寫作,可以給他安排寫作時間。但是,韓寒要將功課應付過去,至少得求個及格。"

而且開學後,喬校長又滿足了韓寒的"特殊"要求——給他一個人安排了一個寢室,裡面有電話,有衛生間,熄燈時間又晚。

但,最終韓寒還是"看穿了那一紙文憑",決定"休學、退學"。

韓寒對憂心忡忡的父親韓仁均說:

"爸爸,你放心,我會作出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別人看不起我,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韓寒離校那天,帶走了平時買的大量"閒書"和上萬封全國學生來信,教科書則直接扔掉。因為"正書乃是過了七月就沒用的書,閒書乃是一輩子都受用的書。"

"我只是煩了這不自由的日子,趁我還年少,我要萬水千山走遍。切記,要不附權威,不畏權勢,不貪權力,明白否。"

這是韓寒給最好的同學寫的唯一的一封告別信。10年後,當韓寒再次見到這封信,忍不住重抄一份,貼在博客——

"信中雖有意氣用事,但這些少年文字,也將一直注視著你我。"

彼時的韓寒,不僅"會當擊水三千裡,自信人生二百年",而且還堅信"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七門功課全部紅燈,才能照亮我的前程。"

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門去……

韓寒離開學校後,再沒回到校園,也再沒去考什麼狗屁"文憑"。當然也沒"餓死"。而且不僅沒有"餓死",還靠寫作賺得"盆滿缽滿"。

並且在20年後,韓寒不無傲嬌的對記者說——"像18歲時那樣,我已經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了。"

韓寒不止一次地講過——語文裡面,除了作文好,還有什麼能代表語文好?

語文的一切幾乎都體現在文章裡面。文章好,就是真的好。

韓寒的每一次籤名售書活動,現場讀者至少都會超過1000人。

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邀請韓寒作為對話嘉賓,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位對話嘉賓——"哈佛女孩"劉亦婷。

節目上,幾位教授以及現場觀眾討論和重點批判了"韓寒現象"。

2001年,19歲的韓寒,竟然也學著"老前輩"王朔的狂傲,生前就出版了自己文集。

文集起名——《零下一度》,一上市就獲得當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此後,韓寒又出版長篇小說《像少年啦飛馳》。並繼續成為2002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第一。

再以後,韓寒相繼出版精選文集《毒》、雜文集《通稿2003》、長篇小說《長安亂》、文集《韓寒五年文集》、隨筆集《就這麼漂來漂去》、長篇小說《一座城池》。

除了《長安亂》,獲得2004年全國圖書排行榜文學類暢銷書第一之外,其他作品,都反響平平,銷售堪憂……

而韓寒,則"審時度勢",順應自身興趣變化,用稿費買了賽車,一轉身鑽入賽車,幾年後成為一名"光榮"的賽車手。

並且在作為賽車手成功奪冠後,又"順勢而為"轉型為電影導演,拍出了《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以及《三重門》等口碑始終褒貶不一的大電影。

雖然至今一個獎也沒獲得,更別說什麼中國三大獎,華語五大獎裡的最佳導演獎了。但並不妨礙韓寒,繼續活的有滋有味,風流倜儻。

並且作為一個曾經引發各種爭議的矛盾體,已近中年的韓寒,人生一如他最愛的賽車服那般——顏色鮮明,炫彩爛漫。

相關焦點

  • 韓寒與周星馳
    2014年韓寒拍處女作《後會無期》的時候,他說當導演一點兒也不難,我媽都行,但當一個優秀的導演就非常難。我不知道他的人生目標是不是當個優秀的導演,從已有的三部作品來看,韓寒還遠談不上很優秀,但有一點做到了:他一直是個「作者導演」,他只書寫自己。
  • 韓寒、馮鋼在不同領域中奮鬥的80後青年導演
    韓寒(中國作家、導演、職業賽車手)2017年1月28日,韓寒編劇並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上映。2019年,韓寒導演的第三部電影《飛馳人生》上映。他在完成其作家及導演身份的同時,還是一個非常職業的賽事運動員,韓寒在成為賽車手後
  • 17歲的韓寒和35歲的韓寒,區別在哪裡?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韓寒都算是迎來了繼續發揮其號召力優勢的「好時候」。 因此,韓寒的「招安」更令人們痛心疾首:原來「社會主流文化」真是一個不能打破的魔咒,韓寒終究不能免俗成為了那個「當年的自己最討厭的人」。 韓寒真的變了嗎?
  • 2020,韓寒告別韓寒
    於是,決定恢復跑步,在失望中爬起,前進,像少年啦飛馳,面對中年、壓力與病患,韓寒決定不怕了。我們呢?至少三十年,韓寒陪著80後一代人在「怕與不怕」中長大、努力守住自我。韓寒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他不再反駁,也無法反駁。因為他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他這樣的人生。也沒人能再一次成為韓寒。但韓寒不可能是句號。20年前,他石破天驚,是運轉沉悶的應試教育一聲炸雷。
  • 被罵的郭敬明,消失的韓寒
    沒錯,就是韓寒。韓寒比郭敬明大一歲。1999年首屆新概念大賽第一名就是他,第2屆也是他。也就是前4屆新概念大賽第一名,先後被韓寒和郭敬明包攬。韓寒在獲獎之後,選擇退學,出版了成名作《三重門》。在18歲那年,郭敬明就已經開始明確了人生的方向,開始進擊了。
  • 從《孝莊秘史》到《康熙秘史》,你還記得當年的「秘史系列」嗎?
    那一刻她仿佛還是16年前尤小剛導演的《孝莊秘史》裡的那個大玉兒,小編不禁想跟大家念叨念叨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秘史系列」。第一部:《孝莊秘史》《孝莊秘史》講述的是孝莊太后大玉兒的一生,包括與多爾袞青梅竹馬相愛而無法相守,被迫成為皇太極的妃子,輔佐兒子福臨登基卻最終決裂白髮人送黑髮人,在順治帝去世後輔佐孫子玄燁登基這樣波瀾壯闊的一生。
  • 《楊貴妃秘史》《乾隆秘史》在俄羅斯等國上映
    國產歷史劇《楊貴妃秘史》《乾隆秘史》2019年期間先後在俄羅斯等國家共同創辦的「和平至上」電視頻道播出,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中國歷史小說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亮相俄羅斯等國,讓當地數百萬人加深了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俄羅斯「電影海報網」就《楊貴妃秘史》《乾隆秘史》的播出發布了題為《中國電視劇徵服俄羅斯觀眾》的專題報導。報導說:電視劇在大眾文化中佔據著主導地位。
  • 「原創」《孝莊秘史》和《康熙秘史》前後矛盾了
    在《孝莊秘史》裡面馬景濤扮演的多爾袞因為寧靜扮演的大玉兒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更加不可能有孫子輩的後代,但是在《康熙秘史》裡面鄔倩倩的孝莊太后並沒有自稱大玉兒而是自稱布木布泰,並且多爾袞的孫女端敏被她撫養長大。也就是說在《康熙秘史》的人設裡面 已經故去的多爾袞是有兒子和兒媳的否則哪來的孫女? 那是不是和《孝莊秘史》矛盾了?
  • 「原創」《孝莊秘史》和《康熙秘史》前後矛盾
    《孝莊秘史》和《康熙秘史》同為尤小剛執導的電視劇,演員也是大同小異的一群人。但是他們在歷史人物的創作上卻有點差別。在《孝莊秘史》裡面馬景濤扮演的多爾袞因為寧靜扮演的大玉兒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更加不可能有孫子輩的後代,但是在《康熙秘史》裡面鄔倩倩的孝莊太后並沒有自稱大玉兒而是自稱布木布泰,並且多爾袞的孫女端敏被她撫養長大。也就是說在《康熙秘史》的人設裡面 已經故去的多爾袞是有兒子和兒媳的否則哪來的孫女? 那是不是和《孝莊秘史》矛盾了?
  • 韓寒偷情被曝光 韓寒趙卓娜酒店偷情被曝光
    第13頁第14頁第15頁  簡述:韓寒偷情到底是真是假「小三」趙卓娜個人資料曝光,韓寒偷情被曝光 韓寒趙卓娜酒店偷情被曝光/組圖,網曝韓寒偷情與趙卓娜總統套房開房!好友路金波闢謠,說什麼「韓寒家中氣氛和睦,希望這些炒作軍團差不多就歇……  趙卓娜個人資料  趙卓娜,1988年9月17日出生於中國哈爾濱,畢業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5年的舒蕾之星全國總冠軍。2008年被評為80後「最具親和力明星」。
  • 韓寒:英雄都是一個人,只有嘍囉才扎堆
    1977年恢復高考後,韓仁均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錄取,結果因為肝功能不正常被退學,回到了家鄉亭新公社工作。一間辦公室,就他一個人。大部分的工作是開會拍照,並自己衝印貼在公社門口的畫廊裡。因為職務便利,韓仁均給韓寒拍過不少照片,有好幾本相冊。小時候的韓寒喜歡在夏天釣龍蝦。一次釣完龍蝦,蹲在路邊賣,一對父子來到韓寒跟前問價。
  • 從《長安亂》到《飛馳人生》:韓寒的「兩個逗號」
    昨晚看了韓寒的一部電影《飛馳人生》,雖說奮鬥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它的幽默,或者說是韓寒的幽默。和他的前兩部電影一樣,韓寒特有幽默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更好地展示,這種幽默和作為作家時筆下的幽默一脈相承,即從細節處製造一種反差。
  • 韓寒,不過如此
    但是老師對韓寒說,你未來一定要報考復旦。和出眾的文字才華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韓寒的學習成績:同年,韓寒在期末考試中7門功課不及格。天才少年韓寒,留級了。「一個都不能少,還是七門功課紅燈,照亮我的前程。」寫在韓寒第一部出版作品《三重門》封面上的推薦語,暗合了韓寒當時的心境。因為留級,韓寒在外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專才還是全才」的大討論一波又一波。但是韓寒不為所動,沉浸在《三重門》的寫作中。2000年,《三重門》出版,發行超過200萬冊,成為中國20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作品。
  • 13年前陸濤「奮鬥」的終點,原來是朱一旦
    《奮鬥》播出的12年後,另一個愛穿polo衫的男人,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朱一旦,為我們續寫了這個故事——或許,這就是當年陸濤「奮鬥」的終點,樸實無華且枯燥的,有錢人的生活。《奮鬥》第一集裡,觀眾面對一段臺詞感慨萬千:米萊為了跟男朋友住一個小區,拜託朋友的媽媽幫忙租房,當時價格是,中心地段,一居室2000,兩居室3000,三居室4000。2019年,《奮鬥》導演趙寶剛重拾當年讓自己揚名的都市追夢題材,推出《青春鬥》,鄭爽飾演的向真完全就是女版陸濤。但觀眾不願買帳了。
  • 韓寒的英雄時代:強悍的人從不屑與嘍囉為伍
    韓仁均自知一介書生,背景不硬,兒子的前程只能靠自己拼。 韓寒小學畢業後,韓仁均花了幾千塊的擇校費,把他送進了學霸雲集的羅星中學。 剛上中學,韓寒摸底考試平均考了91分,滿分是100分。韓仁均很驕傲,以為韓寒會名列前茅,不料只在班級第50名左右,倒數前列。
  • 《孝莊秘史》背後的秘史,寧靜成戲霸,李湘坑劇組
    沒錯,正是當年李玲玉演唱的《美人吟》,至今仍被無數觀眾視為經典的電視劇《孝莊秘史》主題曲。一晃十八年過去,興許,你只記住了《孝莊秘史》,殊不知,在秘史的背後還有秘史。其實早在《孝莊秘史》這個本子剛出來的時候,劉德凱就覺得大陸演員寧靜跟自己心中的孝莊原型很相配,想讓她來演。
  • 韓寒公開一夫多妻?
    昨天韓寒跑步上了熱搜,評論一水誇他的。然而有網友吐槽大家真是七秒記憶,忘記韓寒是個公開一夫多妻的渣男了嗎?先給婊貝們補一下這個瓜。韓寒和妻子金麗華相戀於高中,2010年奉子成婚,不久生下女兒小野。(金麗華對於韓寒來說就是避風港,他十分依戀這份安全感)2014年金麗華懷二胎兒子時,韓寒被拍到在北京深夜約會趙卓娜。不久後的中秋節,又被拍到開敞篷豪車出現在上海虹橋機場,接上趙卓娜後回到名下公寓,第二天早上女方才離開。趙卓娜還給韓寒生了個孩子。而韓寒老婆金麗華和趙卓娜,互相知道彼此的存在,還能相處和睦。韓寒還跟王珞丹也談過,不過她接受不了韓寒的價值觀,沒多久就分了。
  • 韓寒郭敬明 搞基???
    於是舉辦方給了韓寒一次機會,臨時出了個題目。把一團紙團兒,塞進水杯裡說,就這個題目,你寫吧。韓寒大方地說,有什麼問題,都是自己的家人,床頭吵架床尾和唄。一次採訪,韓寒被問到和郭敬明是怎麼回事。韓寒說我們性格不合,他喜歡的東西在我眼裡不值一文。我和他男女有別。
  • 郭敬明這麼高調,為啥韓寒那麼低調,想念韓寒的女兒韓小野
    那年韓小野三歲,正是最可愛的時候,無數人直接管韓寒叫上了嶽父。韓寒「國民嶽父」的名頭不脛而走。韓寒本人卻嚇到了,從此把女兒藏的嚴嚴實實,再不示人。韓寒教女兒的方式非常逗,從他自己透露的隻言片語裡,爺兒倆的生活過得像段子一樣。韓寒希望女兒野一點,所以給女兒起了個小名叫韓小野。韓小野沒有經過什麼早教,韓寒推崇自然,相信人要接地氣。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的一生之敵,二人的差距越來越遠
    他的一生都在為了追求自己的熱愛而奮鬥,然而同樣被視為是80後偶像的小四郭敬明就遠不如他,算得上是一生的勁敵。可以說,二人的差距是越來越遠了。為啥說二人差距大呢?這還要從韓寒年少時說起。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韓寒還出版了一本《韓寒五年》,裡面收錄了是韓寒出道五年以來出版的作品。這本書不僅有香港、臺灣的繁體版本,還有法國、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各種不同的版本。其中,法國版本更是獲得了法國當年十月最暢銷圖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