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北京時間4月20日上線騰訊體育,這部紀錄片講述公牛最後一冠的歷程,讓球迷看到公牛王朝背後的故事,那裡不止有輝煌,也充斥著矛盾和劍拔弩張。
5月11日上午8點,騰訊體育為您帶來《最後之舞》第七、八集,諸多內幕盡在其中,不容錯過。【點擊進入視頻直播間】
1993年,喬丹帶隊奪取三連冠,開啟公牛王朝,飛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悅和幸福當中。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經歷了人生中最煎熬、痛苦的時刻。
同年7月份,喬丹的父親詹姆斯-喬丹突然失蹤,在三周後,警方在南卡和北卡交界處的一條小溪裡找到了老喬丹的屍體,他駕駛的車輛被被洗劫一空,被藏在北卡州費耶特維爾附近的樹林裡。據調查人員透露,詹姆斯-喬丹在深夜行駛時停在路邊打了個盹,結果遭遇謀殺。
在封神之路上,麥可-喬丹歷經磨難,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打倒他,但父親的離世卻讓飛人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中,精神恍惚,意志消沉,甚至連領帶都不會系了。喬丹和父親的關係非常親密,兩人亦父亦友,形影不離。正是詹姆斯-喬丹教會了麥可如何去應對壓力和挑戰,讓他專注於籃球事業。父親對於喬丹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這部紀錄片也對這段父子情給予了詳細的描述,大打催淚牌。
父親的離世讓喬丹失去了精神支柱,而此時,一些陰謀論也撲面而來。有人懷疑,父親的死和喬丹的賭博有著關聯。在聽到這番言論後,喬丹的傷口再度被撒了一把鹽,他感到極其憤怒,並厭倦了鎂光燈下的日子,希望將自己隱藏起來,遠離喧囂,去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父親的死和一系列謠言讓喬丹做出了一個重要選擇,導致了NBA歷史上另外一件大事的發生——喬丹宣布從NBA退役。
當時的喬丹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他在做出退役的決定時又和哪些人進行了商量?當飛人宣布退出江湖時,外界當時又是怎樣的反應?這些疑問都將會在《最後之舞》第七集中找到答案。
當喬丹退役時,坊間又流傳著一種聲音,那就是喬丹遭遇到聯盟的秘密禁賽,對於這樣的猜測,飛人也做出了強有力的回應。
喬丹選擇急流勇退令人始料未及,但他並沒有就此遠離體育,在關閉籃球大門後,他選擇加盟芝加哥白襪隊(職棒聯盟球隊),當時的白襪隊同樣是公牛老闆傑裡-雷因斯多夫旗下的球隊,喬丹的加盟過程一切順利,他從一個籃球運動員變成了棒球運動員,再度成為了一名「新秀」。
青少年時期,喬丹一直熱愛棒球,他一直從事這項運動到17歲,然而,在31歲時,喬丹又「重操舊業」。
讓喬丹成為一名棒球手一直是他父親的夢想,飛人選擇開啟這項運動顯然不是單純的興趣愛好驅使。但這種轉型無疑極其艱難,棒球訓練和籃球完全不同,鍛鍊體格和增長肌肉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樣。在打棒球的日子裡,喬丹經歷了什麼?他為何會走下神壇,遭到無情的謾罵?
喬丹在棒球聯盟感受到巨大落差,失去飛人的公牛也被外界所看衰,皮蓬接過了領袖的位置,在這一季,菲爾-傑克遜的三角進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公牛最終躋身季後賽第二輪,在對陣尼克斯的東部半決賽第三戰裡,皮蓬卻遭遇了生涯的汙點。
在終場前還剩1.8秒時,派屈克-尤因扳平比分,菲爾-傑克遜當時布置了一個戰術,讓皮蓬暴怒,他在暫停時拒絕登場,最終,庫科奇命中壓哨絕殺,幫助公牛將總比分扳成1-2。
當時皮蓬為何要拒絕上場?他為何在賽後的更衣室裡淚流滿面?在這部紀錄片裡,觀眾將會看到「1.8秒事件」的整個過程。
1994年,MLB(棒球聯盟)上演大罷工,聯盟當時決定嘗試用「替代球員」開啟新賽季,喬丹拒絕在罷工期間參加替代球員比賽,離開白襪隊訓練營的他轉投鑽進了籃球場,和昔日幾位老隊友一起訓練,在一周裡,喬丹三次參加公牛訓練,讓外界預感,飛人要回來了。
1995年3月18日,喬丹喊出了那句著名的「I am back」(我回來了),但由於長期沒有經歷系統訓練,喬丹距離昔日的狀態仍有一段距離,原本身披45號的他為何會重新披上23號戰袍?這裡面隱藏著一段小故事。
擁有喬丹的公牛在這一季並未上演王者歸來,他們在半決賽裡輸給了魔術,最終遭遇淘汰。
心有不甘的喬丹在休賽期拍攝了電影《太空大灌籃》,在訓練場上,他也極其刻苦。在賽季前的訓練營裡,肩負著復仇任務的喬丹和隊友史蒂夫-科爾大打出手,兩人究竟產生了怎樣的摩擦?在打完架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更多謎題等待揭曉。5月11日上午8點起,鎖定騰訊體育,《最後之舞》七、八集,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