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人眼中也會有一千個麥可-喬丹。
算上今天,紀錄片《最後之舞》完結剛好一周的時間,年輕後輩們終於有機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史上最佳。但也有一些人在過去一周中手撕喬丹,不滿《最後之舞》將他們描繪成惡棍一般人物的做法。一部評分高達9.7的傳奇之作,在播出完結一周後,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言論,在此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收視率創紀錄 喬丹就是史上最佳
「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決不能接受未奮鬥過的自己,」在某電影評分網站中,網友在評論區曬出了這樣一條語錄,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這些年來,熒幕上出現了不少優秀的紀錄片,比如說《航拍中國》、《風味人間》,在這方面,大家也算是見過不少的世面。可即便如此,《最後之舞》還是獲得了9.7的高評分,將近有9成的人給出了五星好評,該紀錄片的製作水準可見一斑。
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你會發現,很多紀錄片雖然評分很高,但收視率卻有些慘澹。可最後之舞實現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根據《福布斯》雜誌給出的數據,《最後之舞》全部10集的平均觀看人數超過了560萬。而根據網飛的統計,共有2380萬個美國之外的家庭,通過該網站觀看了這一紀錄片。
而之前ESPN還公布過這樣一組數據,《最後之舞》首播之日,全美通過ESPN觀看的人數達到了610萬,創造了ESPN紀錄片首播的收視紀錄,芝加哥地區更是拿到了破紀錄的12.1收視率。
《最後之舞》熱播,導演海希爾自然是最開心的人,做客ESPN的杰倫-雅各比秀的時候,海希爾就表示,「影片終於上線,看到大多數觀眾積極的反饋,我們非常開心。還有什麼能夠比體育本身,以及重溫這樣的傳奇時刻更能夠加強人們之間的聯結呢?我們很榮幸能夠在這樣的時刻推出《最後之舞》,至少讓觀眾能夠從黑暗中逃離一個小時吧。」
聯結、黑暗,海希爾之所以會提到這樣的詞彙,是因為《最後之舞》播出的這段時間,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人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響。體育的力量,就在於讓鼓舞人們克服困難,看到希望。《最後之舞》開播之後,勇士隊的帕斯卡爾就寫道,「我就是想要說一聲謝謝,人們需要這個。」而克萊-湯普森的父親麥可-湯普森感慨喬丹偉大的同時,期待著這部紀錄片能夠像美劇一樣,一直都播下去。
如今NBA中的很多球員,都是看著科比、詹姆斯的比賽長大的,對於麥可-喬丹,他們並沒有那麼深的感情,但《最後之舞》的播出,讓他們意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史上最佳。賈馬爾-克勞福德是《最後之舞》的忠實觀眾,觀看影片的同時,他曾經評論,「麥可-喬丹面對挑戰從不逃避。」勒布朗-詹姆斯更是在紀錄片播出的時候坦露心聲,「那一天(喬丹第一次退役)我哭了,我當時只有9歲,但就是無法相信那個。」
《最後之舞》引人入勝的情節,讓劇中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登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而《最後之舞》中的配樂,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前NBA球員布萊斯-詹森感慨,「不管是誰負責的配樂,謝謝!哇哦!」甚至有球迷甚至了當年韋斯布魯克拿到136分112籃板118助攻的表情包,來形容這部影片的配樂級別。
偉大的故事,精湛的製作,還有科比、歐巴馬等大佬的參與,未來你可能還會看到其他球星的紀錄片,但想要達到《最後之舞》這樣的效果,可能會非常困難。
隊友對手成反派 紀錄片惹怒了多少人
《天龍八部》裡面有慕容復,《復仇者聯盟》中有滅霸,一個好的故事中總會有惡人,有反派,通過他們的反襯,你才更能夠了解那些英雄、主角的偉大。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當反派,沒有人生來就喜歡被稱為惡棍。可《最後之舞》播出之後,有些人卻因為紀錄片中的某一事件,成了人們心中的反面人物。
紀錄片中的第一個反派,可能就是當時公牛的總經理克勞斯了,有網友曬出拿他和《空中大灌籃》裡面的反派人物進行對比調侃。2017年的3月份,克勞斯去世,可在社交媒體上,你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網友們對其拆散公牛王朝的口誅筆伐,甚至於問候家人。
可在《最後之舞》播出之前,芝加哥當地記者就曾經撰文指出,球隊內部的矛盾,陣容老化,喬丹手指受傷,王朝終有沒落之時,當年公牛的解體,克勞斯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最後之舞》的播出,更增添了人們對於他的怨念。
克勞斯已經無法親自為自己辯解,但微笑刺客和他的壞孩子軍團還可以。作為麥可-喬丹生涯最大的對手之一,微笑刺客和飛人之間的矛盾,一直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最後之舞》播出之後,很多人都在指責壞孩子軍團防守喬丹的方式太野蠻。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因為名字類似,又都是打籃球的,地表最強175小託馬斯尷尬中招,更有意思的是,效力於俄克拉荷馬大學的一個橄欖球運動員,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被網友們攻擊。
對於麥可-喬丹,微笑刺客從來沒有服過軟,即便是《最後之舞》播完,微笑刺客依然表示,1991年,若不是自己做了手腕手術,喬丹根本不是他的對手。而對於紀錄片中貶低自己的做法,微笑刺客霸氣回應,「大部分時候,我都是一個贏家,所以為什麼要對他生氣呢?」
如果說喬丹生涯前期最大的對手是活塞,那第二個三連冠期間,最大的對手就是爵士了。《最後之舞》中,喬丹認為當年的流感之戰,並不是流感,而是一個披薩引起的食物中毒,這一畫面,引來了很多球員對於前往猶他打客場的擔憂。盤外招、陰謀論,一時之間籠罩著這支球隊。
就在流言傳得沸沸揚揚之際,一位披薩店的員工承認,他就是當年給喬丹送披薩的人,但「流感之戰」之前他甚至下注公牛會贏,就連他的兒子,他都起名叫做喬丹。這位小哥依然清晰的記得,那個夜晚,自己沒有遭遇任何投訴,當天製作披薩的步驟完全符合規範。但相比於《最後之舞》,這名披薩店員工的影響力,真的是微乎其微。由於當年證據的缺失,真相究竟如何,早已是不得而知。
事實上,質疑《最後之舞》真實性的言論一直存在。如果說對手們不滿喬丹將自己塑造成反派,你還能夠理解,但最近一段時間,隊友們對於《最後之舞》也是頗有微言。所以你會發現,紀錄片播出一周之後,突然之間,輿論從讚頌喬丹的偉大,轉變為了手撕、暴怒。
紀錄片播放之初,喬丹曝光了公牛隊吸毒的內幕,前隊友霍奇斯談及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曾經表示,「紀錄片中披露『古柯鹼圈子』的故事時,這讓我感到不安。球員的家人想看看喬丹是多麼偉大,他的故事會有多麼精彩,而且,他們也會因為自己的家人曾經在公牛隊中效力過而感到驕傲。可現在,他們卻不得不向他們的小孩解釋那些吸毒的事,喬丹披露公牛隊內吸毒故事的做法只會給別人徒添麻煩。」
有人說,如果沒有皮蓬,只有喬丹,或許也不會有公牛王朝。《最後之舞》的前幾集,你還能看到皮蓬為球隊的犧牲,看到皮二爺在球場上的價值。但隨後,你看到的皮蓬是一個因為偏頭疼拒絕上場,被形容為非常自私自利的一個人。
據ESPN的報導稱,皮蓬對於喬丹非常憤怒,不滿自己在片中被塑造成那樣一個負面角色,所以紀錄片播出之後,他沒有公開發表過任何評論。
而前隊友格蘭特更是直言,「我會說這片子娛樂性很強,但作為喬丹的隊友,我們知道其中大約90%的部分,真實性如同是狗屎一般。它不是真實的,因為喬丹對我們說過許多話,我們基本上都回擊了。但所有的那些畫面都被從紀錄片中剪掉了,如果你還要把它稱為一部紀錄片的話。」
籃球,畢竟是一個團隊運動,喬丹再強,他也無法一個人帶領球隊拿到總冠軍。當年在奇才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過去一周中,《最後之舞》醜化公牛一些球員的行為,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
前NBA球員派屈克-帕金斯就直言,「當你觀看整個紀錄片時,你會覺得,麥可-喬丹被打造成了一個超級英雄,而其他人都變成了壞蛋。到頭來,這部紀錄片的本意是為了歌頌喬丹的,他本身就值得這樣的讚美,但你沒必要靠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因為你的偉大不言自明。」而追夢格林也曾經表示,「我對於麥可-喬丹有些失望,直到今天,他好像還是『皮蓬做錯了』。你要支持你的兄弟,因為他們和你共患難。」
《最後之舞》播出後,人們本以為喬丹史上最佳地位會被更多人認可,可真實的情況是,喬丹歷史第一的寶座也受到了挑戰。NBA的各種歷史排名,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口味,但喬丹排在第一總是沒有爭議。可在最近,ESPN關於詹姆斯、喬丹誰是史上最佳的投票中,詹姆斯得到了超過三成的投票。儘管這個票數不足以改變兩人的江湖地位,但超過三成的得票還是讓很多人驚訝。
另外,《最後之舞》的播出,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了喬丹的偉大,但正如傳奇賈巴爾說的那樣,比爾-拉塞爾、張伯倫、傑裡-韋斯特,那些上古大神們的偉大,又有誰都知道呢?
可以確認的是,關於《最後之舞》的爭論還會繼續,類似於鄧肯12年前表態不喜歡喬丹的言論也會繼續被挖墳。每一個偉大的球員身上,都會有我們稱頌的地方,但每一個球員的身上,也有著屬於他們的瑕疵。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喬丹,若全是稱頌喬丹,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格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