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心靜,晚上坐下來讀書。
亦舒的散文不如小說,甚少出彩,總覺不痛不癢,難得這本《我哥》,隨手翻翻,竟不想停下來。
書厚,篇章卻很短,一兩百字就是一篇,瑣瑣碎碎,零零落落,講了不少她大哥倪匡及其他文壇名人的軼事趣聞,寫作感受,以及日常的所思所悟。
無甚發人深省,引人深思之作,短小,卻也不算多麼精悍。
可師太放下身段,和你我聊聊家常,談談趣聞,津津樂道。看起來不累,也覺得文字清淡中,自帶溫度。
有些文中,用筆名衛斯理指代倪匡,有時,又親切的直呼老匡。
倪匡的才氣毋庸置疑,香港一流的作家裡,肯定排不上,可一流的說故事大家,絕對是他。
亦舒對長兄也是欽佩中透著點驕傲,寥寥數語,描繪了不少倪匡的側面,也寫了些對衛斯理小說中情節的感悟,還說自己超喜歡從衛斯理故事裡竊取人物,放到自己小說裡,比如小郭,倪匡問起,答曰:人物走錯小說了。
衛斯理系列的小說,初中時買盜版書看起來,一直讀到結婚生子,後來很多部是在itouch或手機上看的電子書。懷孕,生子後哺乳期時,亦經常看。
可恆河沙數,一百多部長篇,不曉得看了一半有無。
倪匡的想像力真心強大,著實佩服,很多小說腦洞奇大,天馬行空,題材廣博,科幻,奇幻,探險,懸疑,恐怖,動作,探案,推理,諜戰,各種元素,糅合混雜。
衛斯理奇人奇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匪夷所思,這樣的故事,真的引人入勝,大開眼界,忍不住一章接一章讀下去。
文筆淺顯流暢,雖然有時也嫌其囉嗦,但耐不住情節吸引人,懸念迭起,一波三折,停不下來。
好比吃零食,你知道並無甚營養,可是味道好,拆開一包又一包,,停不下來。
itouch年代,存在itouch或手機裡若干部免費的衛斯理,走到哪裡,看到哪裡,一個人在外吃飯,邊吃邊看,旅途的飛機上,火車上,臨睡前,夜半醒來時。
一個人獨處時的最佳伴侶。說起來,亦舒的小說也有同等功效。
作品多,也有好處,如像金庸那樣只得十四部,來來回回看多遍,雖經典,也會膩。
衛斯理最好,若是想看,總也看不完。
因你的空餘時間,總歸愈來愈少。
衛斯理系列中也不乏上乘佳作,詭異懸疑之外,讓人脊背發涼之餘,亦有對人性的批判,對現實的隱喻,對未來的思索與預言。
且倪匡自大陸入港,經歷過種種,有時還加入不少諷刺批判的作料,雖未講明,也一望即知。
印象深刻的,特別喜歡的衛斯理作品有如下幾部。若是有閒,又喜歡懸疑推理科幻類題材,想讀點輕鬆卻好看的小說,不妨一試,絕不會後悔。
《尋夢》——前世今生,夢中相遇,此文風格獨特。
《蠱惑》——最早在柏楊的雜文裡看到此書的推薦,也是從其文中得知衛斯理。
《虛像》——被改編成電影《海市蜃樓》,到沙漠中去尋找虛像。電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于榮光主演。
《大廈》——很是詭異恐怖,故事又發生在電梯這種密閉空間。
《老貓》——很精彩很巧妙的故事,貓的軀殼裡住著怎樣的靈魂?這部也被改編成電影過。
《玩具》——細思極恐的荒誕科幻故事,適合改編成電影,倪匡的想法還是很超前的。
……
倪匡還寫過些類似現代聊齋的鬼故事,懸疑故事的小說集,也挺有意思。
回到《我哥》。
最後一篇《追思》寫的很好,開頭和結尾尤是。
開頭是「因事清晨起床,天蒙亮,星零碎的往事,忽然湧現。最早的記憶,可追溯到只得兩歲的時候……」
結尾是「都不過似昨天的事罷了,上班落班,飛機來來去去,應酬胡鬧,消耗了寶貴時光。偶爾在清晨,忽然追思前半生」。
落班聽起來好生親切,亦舒祖籍寧波,文裡偶有出現寧波方言的隻言片語,讀來格外落胃。
我雖未到前半生,卻也因著這書,追思了些瑣碎的時光。
比如,早年看的衛斯理。
比如,《洋娃娃》一篇中,寫道她有一洋娃娃,自十二歲保存至今,每過段時間,仍拿出來購置新衣,為其打扮。師太也可謂真正的念舊了。
引的我想起,年幼時,也曾有過一隻很大的洋娃娃,時時抱住她,與夥伴玩過家家。卻早早不知下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