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響蟹腳癢 菊花開聞蟹來
作者:陸金美
蟹苗在覓食 沈冬兵攝
秋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寶應人把螃蟹叫做「毛蟹」。秋天一到,他們就會將飽滿油亮的毛蟹擺放在市場上、公路旁、大街小巷的路邊,大桶裡盛的,網袋裡裝的,公的威武,母的肥碩,個個吐著白沫,晃著大螯在大桶裡上下爬竄。此時,毛蟹就成了大中城市酒店、菜館、餐廳的主打菜,如「清蒸螃蟹」「水煮螃蟹」「紅燒螃蟹」「香辣螃蟹」……光這菜名就讓人垂涎三尺!商家為吸引顧客,還會在店前的廣告牌寫上:「本店的螃蟹來自水鄉寶應,個大味鮮。」
兒時在鄉下,每到這個季節,毛蟹是孩子們隨意就能在河塘溝渠捉到的「美食」。
螃蟹養殖戶在塘口運蟹 沈冬兵攝
老家四面環水,東有蕩,西有湖,溝塘圩渠眾多,蘆葦叢生,水草成片,水肥餌豐。水鄉生物種類很多,而最吸引眼球的,當算又肥又大、機靈可愛的毛蟹。
每年中秋前後,下雨少了,河水下降了,正是捉毛蟹的好時節。邀上幾個同伴,一條短褲,光著上身,在腰間系上魚簍,扛著小鐵鍬到河邊、溝渠裡去捉毛蟹。毛蟹天性好鬥,兩隻大螯子就像裁縫剪刀一樣厲害,為了對付它,我們想出了許多絕招。河道邊壁上有一個新打的蟹洞,洞口有毛蟹爬的新鮮爪印,就悄悄地將一根細小的竹竿伸進洞裡,在裡面輕輕攪動幾下,然後抽出竹竿守在洞囗,不一會兒,就見一隻碗口大的毛蟹慢慢爬到洞口,先用兩個特大的螯子在洞囗上下左右打探一番之後,便舞動大螯爬出洞口。我們孩子膽大心細,該出手時就出手,猛的用手按住後背,隨後從兩邊夾住甲殼,拿出了水面,趕緊打開魚簍蓋子將毛蟹放到魚簍裡面,再蓋好蓋子,繼續找洞掏毛蟹。也有心急膽大的孩子,見到水面蟹洞,直接捲起袖子,伸手入洞掏螃蟹。還有的孩子喜歡晚上提著馬燈,在河邊或在溝塘邊候蟹。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威猛的螃蟹,便乖乖成了我們口中的美味了。
瞧,咱家的螃蟹養得多肥 陸金美攝
寶應位於裡下河地區,生產的毛蟹比其它地方的蟹要肥,粗野壯實,兩個大螯像兩把錘子,腿腳也粗,膏多蓋大。公蟹裡面的膏質好,吃到嘴裡,立刻就能黏住嘴巴,想開口說話都很難。母蟹的蟹黃黃澄澄的,口感太鮮美了。
最美味的吃法要算清蒸毛蟹了。寶應人吃毛蟹從不吝嗇,買上五六斤公母對半的毛蟹,回家用刷子把毛蟹刷乾淨,再用繩子將毛蟹紮緊,如果不扎的話,毛蟹會在蒸籠裡爬動,這樣它們的膏和黃就會流出來。小時候嘴饞,下手也快,常常是毛蟹剛出蒸籠,就心急地抓起一隻橘黃色的母蟹,揭開燙手的蟹蓋,下掉兩隻大螯,拆了肥腳,摘除肺葉,先慢慢吃完蟹黃和膏,再吃蟹肉和爪子。
螃蟹豐收蟹農樂 陸金美攝
中國人自古至今都愛吃螃蟹。據《世說新語》記載,晉人畢卓嗜酒,看見一盤螃蟹端上桌來,神仙也不做了,還是吃蟹要緊,並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生平視蟹如命,螃蟹還未上市,吃蟹的錢就已經準備好了,家人笑話他以蟹為命,他也乾脆稱這錢為「買命錢」。魯迅對螃蟹也情有獨鍾,每到螃蟹上市的金秋季節,往往要買些蟹來食用,還常常用蟹肉做成「蟹殼黃」之類的點心。梁實秋認為螃蟹蘸姜醋,是標準的吃法。
油亮的清蒸螃蟹
「春季螺螄夏季蝦,秋冬螃蟹口味佳。」前幾天,姑媽從老家寶應送來五六斤毛蟹,妻做了清蒸毛蟹,我邀上幾個文友喝酒食蟹。大家坐在一起,妻端出清蒸毛蟹,雖說此時在籠裡的毛蟹紅了身子動彈不得,卻依然張牙舞爪,狂亂不羈。而幾位文友沒有一點斯文,大手一伸,拎起一隻,剝開殼子,然後用筷子挑一些膏放入嘴裡,直誇新鮮美味。難怪家鄉人說:「寶應毛蟹香,神仙也來搶。」
看來今夜,我又會在夢裡回到故鄉,約上兒時的小夥伴,到河邊捉毛蟹去了。
來源:揚州學習平臺|作者:陸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