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季,對這些正在走出校園的年輕人來說,畢業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
雖然還有點迷茫,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但至少也要專業對口吧?這可能是很多畢業生當下的內心活動。
可直到工作後才發現,原來職業和專業也可以相差十萬八千裡。
25歲的程浩,工作4年,學的是機械方面的專業,現在在做昆蟲工作室,用他的話說,就是跨界跨到劈叉的那種。
28歲的小新,工作5年,學通信工程專業,但現在他說自己就是個開開小店的,已經開了兩家便利店。
那麼你呢?工作幾年了?你的職業與大學專業的距離有多遠?
點擊視頻,聽聽他們怎麼說
▼▼▼
大華填志願的時候聽了爸爸的建議,學了經濟學,因為家裡人覺得學金融有前途,對他自己來說,就是不討厭但也不感興趣吧。
畢業後,他偶然成為了一名紀錄片導演。
一開始是因為喜歡的人而去學習了拍攝和剪輯,結果發現這事還挺有意思的,並且,好像自己還有點天賦?
於是便利用各種時間開始自學,最終成功跨界,C位出道,現在他拍的紀錄片作品都拿不少獎了呢。
在武漢有一家店名叫「或冬或夏冰激凌」,店主石林是一個海歸,出生於醫藥世家,十幾歲時便被送到北美留學,大學時念的是化學專業。
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卻對美食情有獨鍾,不管去哪,他都要在當地四處尋找美食。
後來,石林乾脆就辭掉工作學廚藝,父母並不贊成這決定,只有爺爺默默支持著他。
他至今還記得爺爺說的那句:
「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自己不喜歡,怎麼會堅持下去呢?」
從211到英國劍橋,王若菊從本科一路讀到博士。但誰都沒想到,畢業後她卻開了一家淘寶店,專賣大碼女裝。
起因只是因為她有次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胖女孩,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媽媽,150斤,每次給媽媽買衣服,都讓她犯難。
「我是不是可以關心一下這些胖胖的女人?」
這便有了這家大碼女裝店,也是她孤注一擲的一次創業,雖然與她的專業一點都不沾邊。
沙拉包學的是商務英語,現在是B站的一個UP主。
他喜歡潮流穿搭,但關注的幾個博主,發的單品他都買不起,這激發了他想做平價穿搭視頻的心思,貧民窟男孩也想擁有自己的時尚!
做著做著漸漸有了起色,還接到了第一個算是比較大的推廣,這讓他意識到,原來我做這個事情也可以賺到錢啊。
正好原本的工作也讓他有種做到頭了的感覺,索性就辭職吧,專心做視頻博主去了。
當然也有些工作需要專業對口,比如醫生、老師、律師、程式設計師等,可除此之外,大學專業似乎並不會為我們的未來設限,畢竟一輩子那麼長,又怎麼會只有一種可能性?
有人學以致用,從事的職業與專業完全吻合,但也有人在不斷地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熱愛、發現自己的專長、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又或是出於一些特別的原因轉行......
在二更正在熱播的網劇《皮膚之下》中,男主角林淵就從消防員轉行做了紋身師。
因為一次救火行動,戰友陳陽的犧牲,讓林淵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一直活在無法擺脫的歉疚中。
陳陽曾經說過,退伍後的他,想當一名紋身師。先去香港學紋身,回來後開一家紋身店,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無名小路」,就是他們最喜歡的那首歌。
陳陽走了之後,林淵為了完成他生前的心願,退伍後去香港受訓成為一名紋身師,也真的開了一家叫做「無名小路」的紋身店。
「我不只是在替自己活著,也是在替他活著。」
而故事也就從這家紋身店開始......
國內首部以紋身為題材,聚焦社會現象,歷經三年時間,全流程8K製作,主打情感、懸疑和治癒的12集精品網劇《皮膚之下》,正在熱播中。
現在鎖定愛奇藝,VIP會員搶先看整季(12集),非會員每周五12:00更新2集。
每一個看起來不被理解的選擇,也許背後也有一份勇氣和堅持,不為人知,但忠於自己的內心。
那就,請繼續走下去吧!
撰文|項18
運營|項18 設計|維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