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2020-12-23 天山網

  6 月 5 日,人們手持寫有「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的橫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洛斯阿爾託斯參加抗議活動  劉永濤

  近年來,種族主義成為美國公眾話語中日益常見的術語。自195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以來,對該術語的理解、詮釋和使用一直沒有停止過。

  今年5月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暴力執法事件,成為美國長期積累的種族矛盾新一輪爆發的導火索。「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所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重新喚起人們對種族主義的關注。

  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種族主義問題一直纏繞著美國,成為難以根治的社會痼疾。主要原因在於,種族主義一直深嵌於美國各種制度及生活中,並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對美國社會和個人不斷構成破壞性影響。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反種族主義在美國更加任重道遠。

  三大表現形式

  種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它相信不同種族或膚色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特徵及能力上的差異,相信一定的種族優於其他種族;它還是一種憑藉種族或膚色判斷而引發帶有偏見或歧視傾向的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在含義上有時可以交替使用。

  依據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1965)的定義,「種族歧視」乃是基於種族、膚色、世系或民族、人種的任何區別、排斥、限制或優惠,其目的或效果為取消或損害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或公共生活任何其他方面人權及基本自由在平等地位上的承認、享受或行使。需要注意的是,「優惠」同樣被視為一種歧視行為。

  在以種族等級觀念為架構的社會裡,不可避免地會滋生出種族矛盾和衝突。換句話講,就是處於特定社會等級的一類人群或個人,基於對種族和膚色的看法,對社會另一類人群或個人抱有歧視或貶低態度。前者通常擁有更多的社會權力及資源,並利用這些權力和資源,不斷維護和強化著從「上」到「下」的種族偏見。

  因此,有必要把種族主義放在盛行的社會及文化權力關係中加以理解。「個體性種族主義」和「結構性種族主義」被認為是兩個主要形式。

  對許多人而言,個體性種族主義是通常意義上的種族主義,即一個人因對方的種族或膚色而對其給予區別性對待,通常(有意或無意地)通過觀念、言語、表情或舉止等方式表現出來,造成人與人之間相互隔閡、排斥甚至怨恨。在美國,它發生在白人和少數族裔之間,也發生在不同的少數族裔之間,即所謂的「橫向式種族主義」。

  結構性種族主義則主要嵌入在一定的制度或機構系統的實踐中。其反映出的種族歧視由社會各種機構或制度安排造成,如企業、政府、學校、醫院、法院等,有時也稱為制度性或系統性歧視。主要表現為,通過一定的公共政策、部門作為、文化表現及其他規範準則,使特定種族人群始終處於不平等狀況,往往還伴隨著強制方式,比如帶有歧視色彩的立法、居住隔離政策、低水平的醫療保健、低下的受教育程度、不平等的經濟機會等。

  兩種形式的種族主義造成的後果顯然不同。前者的被歧視對象局限於個人或少數人;後者的受歧視對象則是大量人群。此外,前者易於被識別、察覺和糾正;後者更為隱蔽、更令人習以為常,也更難以糾正。

  在這兩種形式之外,還存在著一種隱性種族主義。當種族歧視被全球普遍視為需要根除的社會毒瘤,過去赤裸公開的種族歧視逐漸被內隱的種族歧視所替代。內隱性歧視可以是個體性的,也可以是結構性的,它不易被公眾察覺,有時甚至在界定上模糊不清,看似不帶種族色彩,實則不然。

  美國式複雜現實

  儘管1861年爆發的美國內戰從根本上廢除了蓄奴制,使這個國家從瀕臨分裂的狀態回到統一,但種族問題依然存在並不斷撕裂著美國社會。儘管有關黑奴和種族歧視的各種法律和觀念已被廢除,但它們的殘餘影響卻延續至今。

  更具挑戰、更為頑固的則是結構性種族主義,它表現在美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諸多方面。歷史上的《排華法案》、「哈納佩佩大屠殺」、日裔美國人拘留營等,都是引發種族問題爭議巨浪的典型案例。

  對一些少數族裔而言,結構性種族主義仍無處不在,但部分白人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它滿足著佔人口多數的白人的既得利益,也因為其受害者往往生活在貧民窟、拘留所或監獄等「看不見」的地方。

  相比以往,如今更多的少數族裔獲得了不錯的工作,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一些白人開始反思結構性種族主義,甚至為所謂「逆向種族主義」現象擔憂——即各級政府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多的福利及救濟項目、開放邊界、實施肯定性行動,這些優惠使得白人覺得自己在社會中受到了歧視。這種認知上的差異一定程度上使美國國內種族問題惡化。

  5月的「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發了席捲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抗議怒火,不僅因為其畫面殘忍,也與其發生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之際不無關係。

  一方面,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未能確保少數族裔在衛生、住房、教育和其他領域享有平等權利;另一方面,由於收入較低和債務較高,非裔及西班牙裔美國人的貧困最為嚴重,這意味著他們更有可能居住在擁擠的空間裡,也不得不更多地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並因為工作接觸到病毒。這導致他們在疫情中更難自我保護,造成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種族層面亦存在巨大差異。

  反種族歧視任重道遠

  種族問題為何在美國社會難以徹底根除?人們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原因清單。其中最為根本的,乃是種族主義深扎於美國政治文化制度中,且已內化為美國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

  第一,種族主義已內化於美國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中。美國是移民國家,由不同文化、語言、膚色的種族組成,但歐裔白人一直佔這個國家全部人口的多數,在美國政治文化生活中處於支配地位。

  第二,在意識形態層面,種族主義在美國從未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儘管有關黑奴及種族歧視的各種法律和觀念已被廢除,但陳舊過時的白人殖民意識和心理依然存在。「當代殖民者」的不同在於,遠離戰爭和武器,轉而通過文化、語言和教育等手段,使人們接受和認可「白人至上」觀念。

  這類符號權力使得少數族裔在潛意識裡接受、忍受並適應他們在種族上處於從屬、不平等地位的現實,進而產生自我身份和認知心理上的自卑感和沮喪感。對於一些少數族裔移民而言,加入美國「主流社會」意味著融入白人主導的社會。

  第三,種族主義在美國往往被利用為政治工具。民權運動、「弗洛伊德之死風波」,背後都有著重要的政治驅動力。移民問題成為美國兩黨政治對立的重要議題,族群政治也成為近年來種族主義捲土重來的重要誘因。

  隨著美國人口結構改變,少數族裔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其中增長最快的人群之一是「混血族裔」。一個預測是,由於非白人嬰兒出生率更高,白人佔全國人口多數的情形可能不會長久,美國可能出現沒有哪個族群能單獨構成社會多數的情形。在美國國內族群政治和社會發展更趨多元化的同時,新風險也接踵而至,焦慮、恐懼和煩躁使得白人至上等論調再度甚囂塵上。

  顯然,種族主義對反覆敘述的兩個核心「美國神話」提出了質疑。一個神話是「天定命運」,它強調美國的民主自由信念具有神聖屬性;另一個神話是「美國夢」,它鐫刻在外來移民的理想中,認為這個天選之國的未來是美好的,而且必將美好。

  這兩個神話被描繪成美國日常生活的現實,而且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日常言語裡。人們渴望生活在一個種族平等的社會裡,然而在如今的美國,現實與理想仍相距遙遠。

  美國種族主義痼疾需要通過深刻的社會改革予以根治,尤其要從意識形態和社會行為兩個方面入手,不僅關注個人層面的反種族主義,也應該關注整個社會層面的反種族主義。作為一種全球倫理價值,反種族主義需要所有人的積極參與和行動。

相關焦點

  • 拒絕種族歧視:臉書刪近200個涉白人至上主義帳號
    海外網6月7日電 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表示,目前已經刪除了與「白人至上」主義團體有關的近200個社交帳戶,這些帳戶鼓動人們參加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並某些情況下鼓動攜帶武器。
  • 人口種族構成是個假命題,價值觀才是問題,種族歧視是個掩蓋問題的大帽子
    我在《左與右,左派的「團結」與右派的「潔癖」》,《醜陋的漂亮面具(3):什麼是左派,什麼是華左,什麼是種族歧視》《看起來很美(5):機會平等還是結果平等?左派解構主義下的"平等"》等文章中一再闡述過這個左右的問題。不斷向極左狂奔的左派與茫然無措停留在傳統價值觀的右派,已經越離越遠,最終體現為美國日益撕裂的現況。
  • 美國種族歧視就像是白色恐怖主義,早已深入骨髓
    編輯:野原圓圓校對:酸菜魚《華盛頓郵報》做出了這樣一個評論:在那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最近一段時間來的遭遇可以說是讓人很痛心,就像山火狂燒以及疫情肆虐。從這種種評價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似乎還有一定的嘲諷意味。
  • 黑人真的反對種族歧視?實際上他們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我反對種族歧視並不是支持這種垃圾人,而是我認為種族歧視本身是不應該被提倡的行為。而通過這個視頻中的黑人,我們甚至可以看出為什麼黑人在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屢戰屢敗甚至逐漸妖魔化? 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黑人本身的價值觀就是割裂的。
  • 是的,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是一個種族歧視主義者!
    倫敦議會廣場上,邱吉爾雕像被塗鴉種族寫這篇文章或者噴這篇文章的激進分子是正確的。除非我們努力去理解他的白人至上主義的起源和特殊性,否則我們將無法理解今天仍然存在的種族主義思維結構。邱吉爾說過很多駭人聽聞的話:他說他痛恨那些有著「斜眼和豬尾巴」的人。對他來說,來自印度群島的人「是世界上僅次於德國人的最殘忍的人」。他「並不認為黑人有白人那樣的能力和效率。」
  • 國際銳評丨種族歧視緣何成為美國社會無盡的 「噩夢」?
    而在28日華盛頓舉行的紀念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著名平權演講發表57周年的集會上,面對數萬名憤怒的反種族歧視遊行示威者,馬丁·路德·金的長子坦言,美國非但沒有變成他父親所期待的那樣,相反正處在一場「噩夢」之中。
  • 一個中國廣告引發的種族歧視風波 誰是真正的歧視者?
    2007年,義大利染衣劑品牌 Coloreria 在推出的一系列視頻廣告,其中一則的情節是一位白人女性將一個瘦削的白人男性塞入洗衣機後,他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強壯的黑人男子。廣告宣傳詞是「有顏色才更好。」而這則義大利產品廣告因暗示黑人性能力比白人更更強,同樣受到種族歧視的指責。
  • 推雕像之後,美國國歌陷種族歧視爭議
    隨著種族主義運動愈演愈烈,美國國歌《星條旗》也陷入種族歧視爭議。反種族主義人士認為,這首歌從歌詞到作詞者本人都在擁護奴隸制度,體現白人至上主義,認為應當換掉國歌。反種族主義人士指出,斯科特·基是一名白人奴隸主,並且曾公開表示「非洲裔美國人是不同且劣等的種族,經驗證明,他們是損害社區最大的罪惡」。對國歌的抗議獲得一眾人士響應,美國足球隊塔爾薩競技宣布,今後主場比賽將不再播放國歌,而是改為更具包容性的《這片土地是你的土地》;而紐約一所高中的畢業典禮上,原本要演唱國歌的歌手也拒絕再唱《星條旗》。
  • 種族不歧視—蘿拉的故事
    ▲ 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醫學教授 喬人立種族歧視是個政治問題。如果蘿拉是個無家可歸的黑人,或是剛來的南亞移民,或是其它什麼弱勢種族群體,大概她第一次看病時就會被送去強制治療。那樣,患者既可能保全自己的肺,也不會給別人造成那麼大的影響。顯然,蘿拉的故事與種族問題密不可分,而且問題嚴重,幾乎危及人的生命。將種族問題稱為歧視加以反對,就是為了杜絕其不良後果。
  • 種族歧視——美國白左的政治碰瓷秀
    01黑人墮落的原因——種族歧視?當民主黨人論證黑人遭受歧視時,最津津樂道的論點就是黑人的經濟收入明顯低於白人,黑人在就業時面臨著老闆更多的歧視,黑人在申請貸款時面臨著更多的歧視等等。那好,假設這種論點、簡單的論證方法成立。
  • 因種族歧視《使命召喚16》移除OK手勢,一場4Chan發起的惡作劇
    雖然官方沒有給出解釋,但是具體原因網友也都能猜得到,很明顯是與近期美國鬧得愈演愈烈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有關,經過網友們的篡改與傳播,OK這個手勢早已偏離原意,在主流媒體眼中變成了帶有種族歧視標籤的手勢。許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OK這個手勢為什麼會和種族歧視掛上鉤,其實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是「網際網路的菊花」——4Chan。
  • 《底特律》關於種族歧視
    電影以小見大,從一個小旅館內發生的事情其實折射出了整個美國社會,白人群體與黑人群體的不平等地位,結局在我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本以為至少在美國上映為了給廣大黑人群體一個交代會判三個警察有罪,但其實不然。想想也是,你要能如何讓白人承認他們的警察做錯了事情呢?就好比今年的弗洛伊德事件。
  • 到底誰在種族歧視?!
    推送的開頭,菠蘿想分享給大家一句話:不能被膚色所簡單定義,真正的歧視是自我歧視
  • 弗洛伊德之死:種族歧視照射"醜陋的美國"
    「脖子上的膝蓋」   華盛頓、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西雅圖……連日來,「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擴散至美國至少140個城市。隨著縱火、搶劫等暴力衝突愈演愈烈,數十個城市宣布實施宵禁。   當地時間5月25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涉嫌使用一張20美元的假鈔,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
  • 《亂世佳人》在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中,到底是個什麼角色?
    可是在2020年,黑人弗洛伊德被跪死後,讓原本就牽扯種族歧視非議的電影,再次被推倒風口浪尖,在經過短暫的下架之後,又再度恢復,由此引發的爭議仍在持續發酵。那麼,《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在美國系統性的種族歧視中,到底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是系統性種族主義歧視?什麼是系統種族主義歧視?
  • 表情包界最知名青蛙,年僅12歲死於「種族歧視」
    這部漫畫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08年,漫畫中的一個場景在一個叫4chan的論壇走紅。佩佩的朋友問它為什麼要站著尿尿,佩佩回了一句:這樣尿尿爽啊!(feelsgoodman!)拆解開來就是這張圖:由於表情太過傳神,這張圖片被4chan用戶製作成表情包廣為流傳。
  • 微軟面臨多起種族歧視官司
    東方網2月17日消息:微軟公司面臨著多起種族歧視案,其中一起官司的控方是約翰尼-考克蘭,他因為辛普森辯護而聲名大噪。周四蘭德魯夫-特倫特在美國西雅圖起訴微軟稱,在對黑人進行評估和提撥方面,微軟有種族歧視行為。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多久、非洲裔美國人何時才不必擔憂在街頭被射殺、「我不能呼吸」這種錐心呼喊何時才能成為過往,歸根結底,是他們對一個種族優越於另一個種族的制度感到失望和憤怒。《華盛頓郵報》刊發文章表示,「抗議和憤怒在美國十幾個城市爆發,不僅是因為一個白人警察殺死了一名黑人,更是因為這一事件只是許多此類頻繁發生的非人性事件之一。它讓人想起許多非洲裔美國人被剝奪了生活的權利。
  • 《黑袍糾察隊 第二季》論種族歧視
    壞人殺了一棟樓的無辜平民:這是電視劇啊,批評的人的智商只夠看無腦國產劇壞人爆粗口無道德底線違法亂紀:這是電視劇啊,批評的人的智商只夠看無腦國產劇壞人種族歧視黑人:這是美國文化符號啊,批評的人的智商只夠看無腦國產劇壞人種族歧視黃人:演這個壞人的演員就是種族主義分子
  • 北美觀察丨微笑裡的種族歧視
    一個發生在美國的案件,為什麼會在加拿大引起如此強烈的反應?要知道,非裔人口在加拿大所佔的比例,按照加拿大統計局迄今最新的2016年的統計,大約是3.5%。以這樣的人口比例,為什麼能掀起如此大的聲浪呢?系統性的歧視導致積怨已久加拿大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一直是個平和的國家。國際上樹敵不多,國內矛盾也比較少。對中國人來說,對加拿大的印象普遍不錯。這樣的國家,會有種族歧視的問題嗎?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是如何看待加拿大的種族歧視問題的。